回春醫療保健操

回春醫療保健操

回春醫療保健操於70年代創編,在北京和其它地區推廣,有眾多的人參加鍛鍊。它集中了我國導引術,按摩學,養生學,針炙學等醫學原理,方法,繼承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經絡,髒的基本理論,並吸取了現代醫學,解剖學,生物學以及預防,治療和康復醫學等基本理論和實踐精華。長期鍛鍊能達到強身健體,醫療康復的作用。

基本信息

動作技巧

此操適合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和體質的人,不需任何器具。

準備:兩腳分開同肩寬,頭正,眼平視,自然站立,全身放鬆,上虛下實,上虛是指臍以上的上體要虛,好似空靈無物,下實是指臍以下的下體要充實,好似精力充沛,內氣滿盈。思想安靜,排除雜念。

游臂

動作:右掌心拍打肚臍,呼氣,同時左手背拍打身後命門穴(與肚臍相對稱),力量稍重。拍打時手起吸氣。兩臂一前一後交替進行。配合拍打,兩膝一屈一伸。拍打32下。

轉腰

動作:兩手叉腰,拇指在後掐住命門穴兩旁各1點5寸的腎俞穴。順時針方向轉腰,帶動肚臍以下的兩胯和兩膝做小幅度鏇轉16圈,轉動後呼氣,轉動前吸氣。上身和兩腳不動,兩腿要伸直。再逆時針方向轉16圈。
作用:舒通經絡,增加腰部血液供應,防治腰肌勞損,預防閃腰岔氣,緩解腸粘連,消除腰疲勞,防治習慣性便秘。

甩臂

動作:兩臂高舉頭頂,手心向前,自然下甩,下限不超過臀部,雙膝配合一屈一伸,輕鬆自然,上甩吸氣,下甩呼氣。甩16次。
雙搖臂 動作:雙手置面前,手心向里,再左右分開,臂伸直,以肩為軸,雙臂由前,下,後,上搖轉16圈。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方向相反,再轉16圈。,搖完畢時,臂向前伸直,然後還原。
作用:活動背、肩、肘部經絡,防治肩、臂、肘、腕關節疾病。

推拳

動作:兩腳分開,一肩半寬,兩腿稍屈,臀下坐,如騎馬勢。雙手握拳,拳心向上置兩側腰間。先右拳用力向前推,拳心隨即改向下,呼氣;再用力把右拳收回腰側,拳心改向上,吸氣。換左拳,用同樣方法,左右交替,共推32次。
作用:活動肩臂經絡,增強臂力,強身壯力,輔助治療全身無力,腰酸腿軟,消化不良。

拍胸

動作:右手掌拍打左胸心前區,吸氣,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胸肺區,呼氣交替進行。拍打的力量稍重為好,以自我感覺舒適為限。兩邊共32次,冬季加倍。

打背

動作:右手掌經身前用力拍打左側肩井穴(在頸旁肩部高處),吸氣,同時左手背經身後用力拍打右腰腎俞穴,換左手掌和右手背用同樣方法拍打右肩和左腰,呼氣。左右手掌交替拍打。兩邊共32次。
作用:防治高血壓、肩周炎,調節氣血,解除肩背酸痛。

叉跳

動作:兩臂自然下垂,交叉在胸前向下擺動,同時兩腳一上一下配合雙手原地跳動。

擴胸

動作:兩手握拳,掌心向內,肝平屈,左拳在右肘上,拳稍策超過肘,吸氣,兩臂用力向胸兩側擴展,挺胸、呼氣。隨即兩拳回復平屈,左拳回到右肘一,用同樣方法向胸兩側,交替進行,共做32次。

單搖臂

動作:左手叉腰,拇指在後。右臂斜上舉,以肩為中心,由前、下、後、上方向劃12圈。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再由前、上、 後、下方向劃12圈,最後一圈手指向前甩出後,拉回叉腰。然後換左臂單搖,方法同上。

甩拳

動作:兩手握拳,腰向左,左拳向左甩出,與肩平,吸氣,同時右拳移放左胸處,頭隨著左拳轉動,眼注視左拳的前方。然後,腰向右轉,用同樣方法甩右臂,呼氣。左右交替,共甩16次。
作用:活動頸、肩、臂、腰各關節,對老年慢性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有療效。

摟拳

動作:兩腳分開,一肩半寬,兩腿稍屈,臀半蹲,上身挺直,騎馬姿勢。兩手握空拳,置於兩側腰間,拳心向上。右臂向前平伸,掌心轉向右面,吸氣,用力往腰間拉回,拳心轉向上,呼氣,再換左拳,方法同上,交替進行,共摟24次。
作用:導引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活動上肢關節和肌肉,並起調理脾胃作用。

左右彎腰

動作:雙手叉腰,拇指在後。上身漸漸往右彎,臀稍左移,重心落在左腳。彎腰呼氣,起來吸氣,一彎一起,連續8次。同樣方法再往左彎8次。
作用:活動腰部起調理脾胃作用。

原地跑步

動作:握拳,屈肘,兩臂擺動,原地踏步,腳平放落地。抬右腿時呼氣,抬左腿呼氣。跑64步,冬天加倍。
作用:活動肩、肘、腿經絡,蠕動內臟,加快血液循環,對消化系統疾病有一定療效。

慢游臂

動作:右臂向前上擺,與肩平,左肩向後下擺,不要用力。自然上下,上擺時吸氣,放下呼氣。配合手臂運動,兩膝一屈一伸。共32次(圖15)。
作用:解除疲勞。

捺手

動作:肘平屈,兩手平放,手心向下,並齊在右腰前,由右向左用力捺4下,力量在前臂和手掌上,顫動手指。按捺時呼氣,手起吸氣。再由左向右用力捺4下,交替進行。共32下。
作用:增強臂力,防治手顫抖。

上搖球

動作:兩手如抱球, 舉在頭前部略抬頭,沿上、下、右方向搖12圈,眼跟手轉。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用同樣方法,方向相反再搖12圈(17)。
作用:活動肩、肘經絡,鍛鍊平衡能力,增強視力。

中搖球

動作:兩手如抱球,放在胸前,沿上、左、下、右方向搖時呼氣。用同樣方法,方向相反再搖12圈。
作用:同17節。

下瑤球

動作:兩手如抱球,彎腰50°,兩手從頭頂部上主,沿上、左、下、右方向劃大圈12圈,上搖時吸氣,下搖時呼氣。用同樣方法,方向相反再搖12圈(圖19)。
作用:同17節,並活動腰部經絡。

抓空

動作:兩臂下垂體側。伸右臂,高舉於頭頂前方,手指鬆開,掌心向外,吸氣,右手向頭前方用力一甩抓空握拳,立即使勁收回體側原位,呼氣。換左臂,用同樣方法,交替進行。共做32次。

搖放轆轤

動作:右腿跨前一步,兩臂前個,兩手握空拳,手心向下,如搖轆轤,由上往下搖,右腿微屈,左腿伸直,呼氣;由下向上搖,左腿隨著微屈,右腿個直,搖到胸前要挺胸後仰,呼氣。搖16圈(圖21-1)。換左腿跨前一步,兩手放轆轤,方法同上,方向相反。搖16圈(圖21-2)。
作用:活動肩、肘、腰經絡,調理脾胃。

摸魚

動作:左腳向前方跨一步,伸直,右膝稍彎,肘平屈,兩手伸平並齊,從右向左劃大圈。劃到左前方,左腿微屈,右腿伸直,上身挺直向前傾,呼氣;沿左胸向右劃,左腿伸直,右膝微屈,上身挺直向後傾,吸氣,劃12圈。換右腿向前方跨一步,用同樣方法,再劃12圈(圖22)。
作用:活動腰、腿、肩、肘各關節經絡。

大轉腰

動作:兩腳分開,一肩半寬,兩臂伸直舉過頭,沿上、左、下、右方向轉6圈,下轉時頭稍低,兩手到膝部,呼氣;上轉時,稍抬頭,上身略後仰,吸氣。轉圈要緩慢,防止摔倒。用同樣方法,方向相反,再轉6圈(圖23)。
作用:活腰健腎,使氣血通暢,增強腰力,防治腰肌勞損。對腰、胯酸麻有治療作用。

挖泥

動作:兩臂舉在頭頂兩側,吸氣,手心向外。右手從右側,左手從左側下移,同時兩腿慢慢下蹲,呼氣;待兩手移動到腳部前方時,手心轉向上隨身上托,兩腿跟隨慢慢直立。反覆8次(圖24)。
作用:活動腰、膝、髖關節,對五臟六腑起調理作用,並防治肥胖症

打膝蓋

動作:上身微屈,雙手交替拍打膝蓋。打右膝吸氣,打左膝呼氣。共32下(圖25)。
作用:解除兩腿酸疼感,防治膝關節疾病。

回頭看足跟

動作:肘平屈,兩手並齊放在左側腰部,頭向右後轉動,帶動上身,兩眼看到右足跟時,雙手隨著轉到右後方吸氣,雙手向下按一下,呼氣。然後頭向左後轉,用同樣方法,交替先進。共16次(圖26)。
作用:防治頸、腰、肩、肘、關節骨質增生。

大彎腰

動作:兩手交叉在一起,手心向上,手臂往伸直,連舉3下,連續吸氣3次;向前彎腰,兩手下慢慢按壓3下,連續呼氣3次。初練時按不到腳面,經過鍛鍊,逐步達到,腿要直,不能彎曲。重複2次。兩手交叉再舉3下後,腰向右轉,用同樣方法從上向右腳面按3下。重複2次。腰向左轉,從上向左腳面,用同樣方法按3下。重複2次。
作用:防治閃腰岔氣、腰背酸疼、脊柱側彎。

前後彎腰

動作:在後腰處兩手抱時,上身向前儘可能彎腰,呼氣(圖28-1)。再儘可能向後仰,吸氣。共16次(圖28-2)。
作用:增強腰椎功能,溝通任督二脈,防治駝背,對體虛、腎虧、腰酸、背痛和腰椎骨質增生有療效。

轉腰

動作:與第2節轉腰相同。轉32圈(圖29)。
作用:與第2節轉腰相同。這裡重複一遍,消除以上各節彎腰活動可能引起的腰肌疲勞,防治外傷和閃腰岔氣。

轉膝

動作:上身稍微前俯,兩腿下蹲,兩膝併攏,兩手分別按緊左右膝蓋,膝關節從右、前、左、後方向鏇轉16圈,向前轉呼氣,向後轉吸氣;方向相反再轉16圈(圖30)。
作用:活動膝關節,增強腰腿足膝功能,抵抗衰老。防治足膝痿軟,酸痛、乏力和鶴膝風等症。

壓腿

動作:兩腿分開一肩寬,伸直,上身前俯,兩掌心分別壓住左右膝蓋,用力壓16次。掌心下壓時呼氣,掌心起來時吸氣。
作用:舒展膝關節經絡,防治腿病。消除第30節轉膝後的膝關節疲勞。

前踢腿

動作:雙手叉腰,拇指在後。右大腿抬平,吸氣:腳尖向下,腳面繃平,右腳尖向前踢,呼氣,右腳還原。換左腿,用同樣方法前踢。交替進行,共踢32下(圖32)。
作用活動腿、膝、踝關節,防治下肢無力、風濕麻木、酸痛,大小腿痙攣症。

原地小跳

動作:兩臂向前平伸,手心相對,先右臂,後左臂,交替上下擺動,同時兩腿交替抬高,一上一下原地跳動,腳平落地。左腿抬高時吸氣,放下時呼氣,32次(圖33)。作用:活動全身關節、肌肉和五臟六腑,促使全身氣血暢通。

七敲

動作:一敲大陵穴:兩手握空拳,拳心相對,兩手腕關節橫紋的正中兩筋之間的大陵穴,對敲32次(圖34-1)。
二敲腕骨:兩手握空拳,放鬆,右拳在上,拳心向上,左拳在下,拳心向下,腕骨對腕骨,用力敲打16次。換左拳在上,用同樣方法,再敲16次(圖34-2)。三敲合谷穴:雙手握空拳,拳心向下,手臂向前平伸,用右拇指關節的高處,敲左手合谷穴(拇、食兩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邊緣上,拇指尖到達之處,就是合谷穴)16次;換左手,用同樣方法敲右手合谷穴16次(圖34-3)。四敲後溪穴:肘屈兩手握空拳,拳心向里,第五掌骨小頭後方的掌橫紋頭為後溪穴,雙手對敲32次(圖34-4)。
五叉虎口:兩手拇、食指分開,掌心向下,對叉虎口(相當於合谷穴),叉32次(圖34-5)。交叉八邪穴:兩手十指張開,手心向里,十相對、叉五歧骨間的八邪穴,32次(圖34-6)。七打內勞宮;右拳掌骨高處敲左手掌主的內勞宮穴。屈指握拳時,中指與無名指之間,即內勞宮。敲16次(圖34-7)。
作用:防治腕掌、手指腫麻無力,增強肺腑功能,靈活手指,防法手指麻木病痛。

八打

動作:右腿向前跨一步,左腿微屈,上身向前彎一打三陰交:左掌心拍打右腳內踝骨直上四個橫指處的三陰交穴,右掌心在右腳外側對應處同時拍打24次(圖35-1)。二打足三里:右掌心拍打右腿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的足三里穴,左掌心在右腿內側對應處同時拍打24次(圖35-2),三打陽陵泉:右掌心拍打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的陽陵泉穴,左掌心同時拍打側對應處24次(圖35-2)。四打風市、血海穴。直立時,兩手垂直中指尖觸到處是風市穴;髖骨內上緣二寸是血海穴。以右掌心拍的風市穴,左掌心同時拍打血海穴24次(圖35-2)。五打箕門;以左掌心拍打血漲穴上六寸處的箕門穴,右掌心同時拍打右側對應處24次,然後兩掌心從三陰交沿著腿的兩側向上連續拍打到箕門,瑞從箕站向下連續拍打到三陰交。右腿還原。換右腿向前跨一步,用同樣方法拍打右腿各穴。拍打完畢,還原直立。六打居:(髖關節處)右掌心拍打右腿居穴,左掌心同時拍打左腿居。穴24次(圖35-2)七打承扶:臀下蹲,右掌手指拍打右臀下橫紋之中央處的承扶穴,同時左掌手旨拍打左臀承扶穴24次(圖35-3)。作打環跳:(在股骨大轉子的後方,並足直立時出現的凹陷處)右掌心拍打右腿環跳穴,左掌心拍打左腿環跳穴24次(圖35-4)。兩掌心從兩腿的居,經承扶同時連續拍打左腿環跳穴24次(圖35-4)。兩掌心從兩腿的居 經承扶同時連續拍打到環跳,瑞從環跳連續拍打到居。
作用:對下肢穴位進行拍打,產生剌激作用,疏通經各,舒筋活血,促進血液循環,防治下肢關節酸痛、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偏癱和功能性腰腿痛。

蹲堆

動作:兩臂前伸與肩平,手心向下,兩腿慢慢彎屈下蹲,上身挺直,下蹲時呼氣,起立時吸氣。反覆8次(圖36)。最好深蹲,蹲到底,但不要勉強。
作用:活動腿、膝關節經絡,增強腿力,防治腿、膝酸軟無力、病痛,輔助治療髖,膝關節炎。

打膝蓋

動作:膝關節策屈,右手掌拍打右膝蓋一下,吸氣;再左手掌拍打左膝蓋一下,呼氣。交替進行,共打32次(圖37)。
作用:解除36節蹲堆對腿、膝的疲勞,防治膝關節病,對腿軟、月初能有療效。

抱後腦顛足跟

動作:雙手叉在一起,抱著後腦顛足跟,腳跟顛起,吸氣;腳跟落地,呼氣;要收腹提肛。一起一落為1次,顛8次(圖38)。
作用:防治足跟骨剌足跟病和痔瘡。勾通任督二脈,使脊髖大服充滿活力。谷話說:"背後七顛百病消"就是這個動作。

托腹

動作:身體放鬆,兩手叉在一起,手心向上,身下沉,兩手托住小腹不動,兩腿膝蓋上下顛動200次。膝蓋下顛時呼氣,上顛時吸氣(圖39)。
作用:對五臟六腑起調理作用,防治習慣性便秘、腸胃病;肥胖症,能減輕。

後踢腿

動作:兩手叉腰,拇指在後。右腿後屈,足跟踢臀部,吸氣;腿落地呼氣。換左熱愛,用同樣方法,交替進行。左右共16次(圖41)。
作用:活動下肢關節,防治腿膝酸痛無力有療效。

後踢腿

動作:兩手叉腰,拇指在後。右腿後屈,足跟踢臀部,吸氣;腿落地呼氣。換左腿,用同樣方法,交替進行。左右共16次(圖41)。
作用:活動下肢關節,防治腿膝酸痛無力。

轉脖頸(或搓脖頸)

動作:兩手叉腰,拇指在後,兩眼微閉,頭由右、下、左、上方向慢慢轉6次,向下轉,儘量低頭,呼氣;向上轉,儘量仰,吸氣。方向相反,用同樣方法再慢轉6次(圖42-1)。
作用:防治頸椎病,暈車、暈船和神經官能症。
注意:高血壓者不做"轉脖頸"改做"搓脖頸"。方法:兩手手掌緊按後脖頸,用力向左右來回搓32次。向左搓呼氣,向右搓吸氣。搓畢,右手掌緊緊抓住後脖頸的中央捏5下(圖42-2)。
作用:使頸項靈活,精神烯發,防治頸住增生、落枕和扭傷。

揉搓壓

膝動作:右腿向前跨一步,伸直,左腿微屈,雙手摞在一起,右掌在下,放在右膝上,從右、下、左、上方向揉16圈(圖43-1)。揉畢,不要站立,雙手上下搓膝16次。向下搓呼氣,向上搓吸氣。搓畢,雙手用力在膝蓋上向後慢壓16次。向下壓呼氣,掌心略起時吸氣畢,右腿收回還原。換左腿,用同樣方法做揉膝、搓膝和壓膝(圖43-2)。
作用:活動膝關節,防治膝關節病。

洗眼

動作:兩手半握拳,眼微閉,兩拇指彎曲,拇指背分別輕輕地壓在左右眼球上,將上眼皮向內眼角晃動,呼氣,晃回吸氣。晃32次(圖44)。
作用:使眼周圍組織氣血暢通,維護肌肉彈性,防治眼瞼下垂,對近視、遠視、白內障、老花眼有一定療效。

摩眼皮

動作:兩手中指腹,輕輕地從左右兩個內眼角順著上眼皮往外眼角劃圈,吸氣;再往回沿下眼皮劃到內眼角,呼氣。共16圈(圖45)。
作用:按摩白眼球

摩魚腰

動作:兩眼微閉,兩手的中指和食指由兩眉之間的印堂穴,分別沿眉毛用力橫摩到太陽穴,吸氣。手指離開太陽穴,呼氣。反覆做16次(圖46)。
作用:魚腰穴在眉中心凹陷處。按摩魚腰,防治角膜炎。此節同時按摩印堂穴、攢竹穴(眉頭內側凹陷處)、絲竹空穴(眉梢外側端凹陷處)和太陽穴按摩印堂穴,治眼病和頭病。按摩攢竹穴,使眼明亮,治流淚、頭痛。按摩絲竹空穴,眼病和偏頭痛。

晃承泣四白

取穴方法:承泣穴:眼平視,瞳孔直下,在下眼眶邊緣上。四白穴:在眼眶下正中一橫指。動作:兩眼微閉,兩手中指指腹壓住承泣、四白,同時分別向里晃動,呼氣;晃回吸氣。共16次(圖47)。
作用:防治近視、遠視、老花眼。

揉睛明

動作:左手叉腰,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腹輕輕地捏揉兩眼內眼角的凸部分,這是淚管頭,手不離開,連捏帶揉16圈。向下揉呼氣,向上揉吸氣。16次(圖48)。
作用:防治見風流淚、近視、遠視、老花眼,改善眼球周圍血液循環,增強視神經及眼肌功能,消除視力疲勞。

洗鼻

動作:兩手中指指腹緊按鼻翼兩側,同時從兩邊鼻尖擠一下,用力沿鼻樑向上搓到內眼角,吸氣;再輕輕搓回鼻翼兩側,呼氣。上下為1次,做16次(圖49)。
作用:促使鼻黏膜血液循環加快,增強耐寒力,防治感冒、鼻炎、鼻竇炎、鼻出血,並使嗅覺靈敏。

按迎香

動作:雙手食指按揉鼻翼兩旁的迎香穴。揉16圈。向上揉,吸氣;向下揉,呼氣(圖50)。
作用:防治鼻塞、感冒、鼻炎、鼻竇炎,維護嗅覺功能。
指耳 動作:雙手握拳,食指伸直,分別捅進左右耳孔向前轉3圈,再向後轉3圈,往裡一捅拔出來。每圈向上時吸氣,向下時呼氣。做8次(圖51)。
作用:防治耳鳴、耳聾、聽力減弱,增強聽覺功能。

震耳

動作:兩手掌心用力按壓左右耳孔,其餘四指按壓後腦枕骨不動,吸氣;把掌主驟然離開,可以聽到耳膜的震動聲浪,呼氣。反覆10次(圖52-、-2)。
作用:同51節指耳。

搓手

動作:右腿跨前半步,伸直,左腿微屈。右手放在右膝上,左手心按在右手背,從手背用力搓到手指,呼氣;從手指搓回手背,呼氣。共32次。右腿還原,左腿前半步,用同樣搓左手32次(圖53)。
作用:防治手部麻、痛、無力。

洗耳動作

用兩手拇指食指,由上到下對耳輪廓進行上下揉洗動作。

揉耳垂

兩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耳垂部分進行揉搓各16下。

指耳

動作:雙手握拳,食指伸直,分別捅進左右耳孔向前轉3圈,再向後轉3圈,往裡一捅拔出來。每圈向上時吸氣,向下時呼氣。做8次(圖51)。
作用:防治耳鳴、耳聾、聽力減弱,增強聽覺功能。

揉睛明

動作:左手叉腰,右手拇指和食指指腹輕輕地捏揉兩眼內眼角的凸部分,這是淚管頭,手不離開,連捏帶揉16圈。向下揉呼氣,向上揉吸氣。16次(圖48)。
作用:防治見風流淚、近視、遠視、老花眼,改善眼球周圍血液循環,增強視神經及眼肌功能,消除視力疲勞。

洗鼻

動作:兩手中指指腹緊按鼻翼兩側,同時從兩邊鼻尖處擠一下,用力沿鼻樑向上搓到內眼角,吸氣;再輕輕搓回鼻翼兩側,呼氣。上下為1次,做16次(圖49)。
作用:促使鼻黏膜血液循環加快,增強耐寒力,防治感冒、鼻炎、鼻竇炎、鼻出血,並使嗅覺靈敏。

震耳

動作:兩手掌心用力按壓左右耳孔,其餘四指按壓後腦枕骨不動,吸氣;把掌主驟然離開,可以聽到耳膜的震動聲浪,呼氣。反覆10次(圖52-、-2)。
作用:同51節指耳。

搓手

動作:右腿跨前半步,伸直,左腿微屈。右手放在右膝上,左手心按在右手背,從手背用力搓到手指,呼氣;從手指搓回手背,呼氣。共32次。右腿還原,左腿跨前半步,用同樣搓左手32次(圖53)。
作用:防治手部麻、痛、無力。

乾洗手

動作:兩手展開掌心對搓,直至發熱;然後用發熱的兩手乾洗面部如同平常用水洗臉,可以增加面部血液循環,減少皺紋,老年人可防止面癱。

揉脖頸

仰頭向上兩手從下巴部朝脖頸交替進行揉搓脖頸。

叩齒

雙唇緊閉,上下牙相互扣動,一上一下能聽到牙齒互相扣動的聲音;

饒舌

舌頭繞著牙齒外側從內向外打圈,再從外向內打圈各打16下;

全身抖動

動作:全身放鬆,兩臂自然下垂,兩膝稍屈,一屈一伸,帶動全身抖動。手和上肢有病,兩手下垂;高血壓和腿病患者,手90°平放;腰疼和心臟病患者,手50°斜放。兩手、兩膝和全身肌肉、內臟、乳房、男子陰囊、女子陰部等,都有抖動感,上下牙齒也抖動,即"叩肩"動作。手、膝下抖時呼氣,上抖吸氣。速度不宜太快。共200下(圖54)。

作用

抖動全身,使內臟運動,消除疲勞,增強全身血液流通,睡前做,防治失眠。

功能和原理

此操依靠自身的十四條經脈和眾多的絡脈與354個穴位進行自我鍛鍊,自我按摩,防治疾病,達到自我健康。經絡是人體自我控制、自我調整(調理)的一套完整的系統。經絡失控是各種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反之,控制、激發經絡,鍛鍊經絡是使疾病得到治療和康復的根本手段。回春醫療保健操的特點之一就是用拍打、按摩、蠕動等方法激發和刺激穴位,從而疏通十四經絡,使氣血暢通,達以防病治病的作用。

注意事項

1撞傷、骨折、高熱、手術臥床的病人、嚴重的腦血管、心血管病人,皆不可練。
2鍛鍊動作的速度不宜太快,鍛鍊的時間不宜過長,限制在30-45分鐘之間,以全身放鬆舒服為度。
3老年人不宜不低頭,大彎腰,防止腦、心血管意外。
4個別動作不適合本人練的,可以不練,少練幾個動作不會影響鍛鍊效果。5耗時54分中適合於清晨或傍晚鍛鍊。
防治高血壓回春醫療保健操
高血壓是一種嚴懲影響健康的疾病,以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牲,可引發腦部、心臟、腎、主動脈、
眼等器官的合併症。《防治高血壓回春保健操》根據祖國醫學平肝安神,化痰降濁通絡的理論,進行穴
位的按摩、拍打,以達到調節大腦皮層功能,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改善體能的作用。此操適合於
中、老年朋友及高血壓患者,簡便易行,無副作用,座姿、立姿均可進行。中、老年朋友及高血壓患者
跟隨教學光碟認真學會教學動作,找準穴位,並在配樂講解口令的引導下,堅持做該套操,定能收到很
好的高血壓降壓防治效果。
防治頸椎病回春醫療保健操
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多見於長期低頭,伏案工作,因姿勢不當而使
頸神經根、頸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及圍軟組織受刺激或壓迫產生的一系列綜合症。中醫認為由外傷
勞損、外感風寒、濕之邪,使氣血運行暢、氣滯血瘀,筋肌失養,而不能約束骨骼和穩定關節,產生
骨錯縫,筋出槽,如頸肌痙攣、酸痛、關節強直等表現。每天堅持做《防治頸椎病回春保健操》,刺激
患者不同穴位、理筋整復、滑潤關節,可以達到舒筋活絡、改善軟組織、活血止痛之目的,對頸椎病起
到很好的防治及調理作用。

相關資料

出版社:北京中體音像出版中心
健身操健身操

出版日期:2008-3-10
對象:老中年
系列:健康按摩
包裝:DVD1片裝
主講示範:王仲生北京市回春保健操協會常務副主席
回春醫療保健操創始人之一
表演示範:張淑萍鮑小蘭
這套《回春醫療保健操》是由北京市回春保健協會根據傳統醫學原理,結合現代人的生活規律和習慣而創編,簡便易學,適合所有人群參加。通過拍打和按摩各主要穴位,調整全身器官,疏通並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能達到身體動,經絡通,臟腑活,氣血行,防百病。本片由北京市回春保健操協會常務副主席、回春醫療保健操創始人之一王仲生教學示範。
◆全套動作示範
◆動作分解教學
◆動作要點提示
◆回春醫療保健操口令音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