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灑鎮

戛灑鎮

戛灑鎮位於新平縣境西部,哀牢山脈中段東麓,東與新化鄉、老廠鄉接壤,南與腰街鎮連線,西與鎮沅縣和平鄉相鄰,北同水塘鎮毗鄰,紅河上游的戛灑江自東北向西南穿境而過。鎮政府駐地戛灑街,是省道218線的必經之地,距縣城72公里。鎮域內地形複雜,既有1960餘米海拔的高寒山區,又有510米的低海拔河谷熱壩,呈明顯垂直立體氣候。鎮域內資源豐富,盛產稻穀、玉米、甘蔗、香蕉、芒果、荔枝等糧經作物,境內大紅山儲有豐富的大型磁鐵礦和銅礦。

基本信息

(圖)戛灑鎮戛灑鎮

簡介

(圖)戛灑鎮戛灑鎮

全鎮土地總面積198平方公里,耕地19357畝,比上年減89畝,農業人日人均占有耕地1.01畝。人口•民族2004年末,全鎮總戶數5866戶,總人口21338人,其中:男11006人,女10332人;農業人口19004人,非農業人口2334人;少數民族人口16099人,占總人口的75.4%。人日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8人。行政區劃全鎮轄達哈、南蚌、戛灑、平寨、平田、耀南、冬瓜林、發啟、大田9個村民委員會,143個自然村,139個村民小組。

經濟概貌

(圖)戛灑大道戛灑大道

2004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現價)16710萬元,比上年增42.4%。工農業總產值(現價)7580萬元,比上年增36.6%。其中,工業總產值3075萬元,比上年增88.5%;農業總產值4505萬元,比上年增15.5%。年內財政收入311萬元,比上年增31.8%;總支出859萬元,比上年增84.7%。農村經濟總收入5652萬元,比上年增27%;農民人均純收入1545元,比上年增22%。完成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548萬元,比上年增127%;招商引資實際利用外資1776萬元,比上年增79.4%。

農業

2004年,全鎮農作物總播種而積38709畝,比上年減4.45%,複種指數200%。糧食播種面積16271畝,比上年增8.2%;糧食總產601.1萬公斤,比上年增9.3%;農民人均產糧313公斤,比上年增8.7%。其它農副產品產量:甘蔗預產8.15萬噸,比上年增25.4%;油料作物總產2萬公斤,與上年持平;蔬菜總產394萬公斤,比上年增32.8%;水果總產41.6萬公斤,比上年增47.1%。年末生豬存欄11897頭,比上年增2.3%:肥豬出欄12150頭,比上年增6.8%。大牲畜存欄4515頭,比上年增2.5%;大牲畜出欄1401頭,比上年增8.2%.全年畜禽肉總產量達142.96萬公斤,比上年增10.4%。完成沼氣池建設458口。

鄉鎮企業

2004年末,全鎮有鄉鎮企業817個,比上年增56個,從業人員1891人,比上年增8%。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12580萬元,比上年減5.1%;實現利稅總額1457萬元,比上年增23.9%;實交各種稅金208萬元,比上年增102%;實現鄉鎮企業現價總產值9617萬元,比上年增8%;個私增加值2770萬元,比上年增4%;工業增加值650萬元,比上年增148%。主要產品產量:衛生筷11440萬雙,比上年增69%;白酒140噸,比上年減23.9%;磚1234萬塊,比上年減6%;建築行業施工面積15880平方米,比上年減14.3%,竣工面積14130平方米,比上年減7.7%。

商業貿易

(圖)民族商貿街 民族商貿街

2004年末,全鎮有專業集貿市場7個,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60.74萬元,其中:個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158.2萬元;私營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66.64萬元;糧食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67.9萬元;供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68萬元。

金融保險 2004年末,全鎮各項存款餘額11 263萬元,比上年增19.6%。人均儲蓄存款餘額3774元,比上年減13.5%。各項貸款餘額6895萬元,比上年增18.2%n。全鎮累計有998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金額43.5萬元。

交通郵電 2004年,新建公路18公里,建設鄉村公路提高抗災能力公路5.5公里,全鎮公路通車裡程達656.5公里,其中:省道46公里,縣道8公路,鄉村公路44公里,村組路558.5公里,全鎮126個小組通公路,通路率為90.64%。積極配合縣級相關部門,做好恩水公路油路建設工作。為了宣傳道路交通法律法規配合縣交警大隊放映宣傳電影11場次,觀眾達12500餘人,製作交通宣傳標語89條,發放宣傳材料2000餘份。

2004年,固定電話用戶1975戶,其中:寬頻網用戶85戶,智慧型電話40戶;流動市話用戶848戶,流動市話機站31座。征訂報紙10.5萬份,雜誌0.72萬份。

基礎設施

(圖)南恩商品批發市場 南恩商品批發市場

戛灑鎮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集鎮較為完善,鄉村十分落後。
2006年農村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3120萬元,與上年同期的2824萬元增加了296萬元,增10.5%。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興修水利、新農村建設等綜合治理為重點,城鄉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生態建設。
(一)農田水利建設工程
戛灑鎮2006年共投資106.49萬元,建設完成溝渠、河堤8.88公里,即冬瓜林大寨排灌溝、大木槎排灌溝、上管排灌溝、岩旺排灌溝、三家村排灌溝、達哈梁子甘蔗水澆地和金廠河治理6項工程;有效灌溉面積達7337畝。有小型水庫2個,大田水庫和耀南河邊街水庫,其中河邊街水庫已滿足不了防洪抗旱的需要。
(二)五通情況
1、人畜飲水工程
戛灑鎮水資源,以戛灑江為界,以東水資源缺乏,人畜飲水及農業澆灌用水緊張;以西為哀牢山,水資源充沛。人口主要居住在戛灑江的西邊。截止2006年,戛灑鎮累計投資365.3萬元,完成人畜飲水工程137件,管長271.46公里,建成水池242個,蓄水量達5703立方,受益人口達19071人。人畜飲水基本解決,但仍有一部村民小組供水不暢,枯水季節越為嚴重,江東一帶更為突出;目前,尚有322戶存在飲水困難。大部分村組人畜飲水設施老化嚴重。
2、通電及通訊設施
全鎮139個村民小組已實現村村通電,電網改造工程尚未完成;一部分農戶因貧困無法正常用電,用不起電;存在通電設施老化、電損嚴重等現象。
有線電視網路履蓋率不高,有2個村未通有線電視,履蓋面僅在壩子一帶。尚有一部分農戶無能力購買電視機。電話履蓋率達80%,農戶電話擁有率達50%以上。
3、通路情況
戛灑集鎮交通便利,省道218線貫穿鎮內;鎮村公路基本完善,公路里程達到670公里。除大田外,鎮村公路基本實現硬化;村組公路多為土路,平田村委會山頭9個小組(自然村)未通公路,發啟、大田、耀南、冬瓜林部分村民小組道路狀況較差。通往旅遊景點的道路狀況較好,都是柏油路面。
(三)農村能源建設
戛灑鎮累計建沼氣池2760口,完成“一池三改”2008戶;農村安裝太陽能235戶;建小水窯167口;節柴改灶項目初步實施,現完成100口。

(圖)民族商貿街 民族商貿街

(四)集鎮設施建設
1、集貿市場
戛灑鎮建有專業交易市場6個,農貿市場,占地5畝;水產品、活禽交易市場,占地4畝;糧貿市場,占地6畝;小商品批發市場,占地6畝;水果市場,占地5畝;大牲畜交易市場,占地11畝。其中,大牲畜交易市場是玉溪市最大的交易之一。
建有恆豐超市、金源超市、易達隆超市、供銷社超市4個綜合百貨商場。建有生豬定點屠宰場1個。
2、餐飲、住宿、休閒愉樂設施
建有金茂酒店、南恩酒店、宏福大灑店、德聚鴻、傣、聚鑫閣等40多戶賓館旅店經營,床位2200個;建有燒烤城1個、湯鍋市場1個;建有啤酒城、迪廳、水吧一條街。住宿、休閒愉樂設施齊全。
3、鎮區街道、車站
集鎮區“二縱三橫”的主幹道及其它道路,硬化率達100%,排水路燈、行道樹等配套設施完善,景源新區、花街、噴泉廣場正在開發建設。主要有戛灑大道、文林路、新街路、農貿大街、民族商貿風情街、聚寶路、建設路、景源路,花街正在建設。
分別建有1個長途客運站和1個短途客運站。
4、環衛設施
有水沖式公廁7座,垃圾填埋場1個,垃圾房20個,垃圾桶50個。

招商引資

(圖)硬寨選廠 硬寨選廠

戛灑鎮立足資源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下大力氣改善投資環境,在利用自身的人、財、物發展經濟的同時,多方引用外來資金和技術,實現招商引資促發展。
大紅山銅、鐵“兩礦”的開發和發展,給戛灑的經濟發展增強了後勁。通過實施退耕還林,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鎮域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環境綠化率水平逐年提高。有日處理5000噸規模的自來水廠一個,有南恩110KV和戛灑35KV變電站兩座,供電系統與省內大電網併網,可使用220伏、380伏等多個電壓等級。戛灑在歷史上就是遠近聞名的商品交易市場,是各路商賈的雲集之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形成和完善,地方工農業發展迅速,經濟快速發展,小集鎮建設步伐加快,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已發展成為新平縣的經濟次中心鎮。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有了較大發展,為招商引資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從2003年至2007年8月,戛灑共引進鎮外資金17700餘萬元,完成招商引資項目16個,其中:已完工項目13個,在建項目3個(花街商住房開發及配套項目、明新礦業公司曼里選廠、花腰傣民居示範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900餘萬元。已落實項目4個(戛灑鎮市政供水工程、哀牢山景區開發、弘昊酒店和鋼球生產項目)。結合戛灑資源優勢,通過篩選整理,確定了竹木旅遊工藝品加工、民族特色食品加工、糧油等農產品加工、溫泉開發和礦產品精深加工等多個投資儲備項目。
戛灑鎮在招商引資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招商引資呈現出投資環境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投資規模擴大、多行業並進和運行狀況良好的特點。

基層黨團組織

(圖)黨員活動室 黨員活動室

戛灑鎮設鎮中共黨委員會1個,黨總支3個,黨支部23個;有中共黨員637人,其中:男性554人,女性83人;60歲以下527人,60歲以上110人。
戛灑鎮設鎮共青團委員會1個,團總支12個,團支部31個,團員473人。

政務公開

(圖)公示欄 公示欄

戛灑鎮黨政領導分工情況
鎮黨委書記方維 負責戛灑鎮全面工作,主持鎮黨委工作,分管紀委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人大主席楊宏 協助書記工作,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聯繫旅遊、文化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鎮人民政府鎮長劉光佺 協助書記工作,主持鎮人民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稅務、教育、審計、甘蔗工作;
鎮黨委副書記楊雪波 協助書記工作,分管宣傳、統戰、政法、信訪、武裝、團委、婦聯、工會、黨校、政協活動組、精神文明建設、組織人事、黨政辦公室工作,協管紀委,聯繫人大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丁建斌 協助鎮長工作,分管社會事務管理中心工作,聯繫土地、工商、菸草、通訊、質量技術監督、金融、保險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方旭 協助鎮長工作,分管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科委、林業站、水管站、獸醫站、甘蔗生產工作站工作,聯繫地震、氣象、糧食、供銷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紀委書記李家明 主持鎮紀委工作,分管老齡委、關工委、交通、路政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武裝部部長陶忠華 主持鎮武裝部工作,負責社會治安、維穩工作,聯繫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隊、運政工作;
鎮黨委委員、鎮婦聯主席李笑秋 主持婦聯工作,負責精神文明建設、宣傳工作;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熊偉 協助鎮長工作,分管計畫生育、民政、民宗、殘聯、勞動、統計、扶貧、衛生、新型合作醫療、食品藥品監管、體育工作,協管教育工作,聯繫廣播電視工作;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郭文華 協助鎮長工作,分管旅遊、文化教育服務中心工作;
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周剛 協助鎮長工作,分管工業、安全生產工作,聯繫環保、電力工作。

人口衛生

(圖)醫療室 醫療室

戛灑鎮轄9個村委會,139個村民小組(143個自然村),在這片美麗富饒的熱土上,居住著傣族、漢族、彝族、哈尼族、回族、白族、拉祜族等11個民族。2006年末,全鎮總人口21542人,其中,男11119人,占總人口的口51%,女10423人,占總人口的49%;農業人口18417人,占總人口的86%;非農業人口3125人,占總人口的14%;有少數民族11種16395人,占總人口的76.1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9人。
有衛生機構10個,病床25張。有衛生技術人員26人。傳染病發病率1例/10萬人。已婚育齡婦女4329人,已落實節育措施3722人,節育率85.98%;累計領取獨生子女證人數820人,領證達18.94%。完成了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9個,成立了戛灑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目前9個村委會的922名農戶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低保人數1747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285戶,總計17517人,參合率93.71%。

教育文化

(圖)文化廣場文化廣場

2004年末,全鎮共有學校18所(含教學點),其中:國小17所,在校生1734人,教職工141人。中學1所,在校生981人,教職工60人。學前班8個,入班兒童246人。學齡兒童人學率99.2%,國中升學率63.4%。

文化 2004年,全鎮有文化站1個,藏書2 670冊;文化經營戶69戶。按照中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之規定,先後在鎮域內收繳電腦賭博機及不健康的書籍、VCD光碟等,淨化了文化市場。積極組織各種文化活動,以傣灑花街等民間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各種形式的文藝表演、匯演活動,向外界展示花腰傣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搞好民族文化的繼承、發揚和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爭創民族文化先進鎮。

廣播電視 2004年,全鎮有廣播電視站1個,電視覆蓋率97%,安裝有線電視用戶達2370戶,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和差轉台1座,完成縣鎮光纖聯網工作,電視節目32套。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認真做好宣傳報導工作,一年來自製新聞共在省、市、縣電視台播出99條,為全鎮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服務。

科技
加強科普宣傳,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引導廣大民眾科學生產、科學生活。2004年內鎮科委、科協、職校共舉辦種植、養殖實用技術培訓106期,培訓5374人次;播放實用技術錄像24場次,觀眾達965餘人次。套用短期培訓、以會代訓、現場演示等方式方法,在培訓中使技術培訓與產業項目、物資配套相結合。鎮科協與科委、農科站、獸醫站、衛生院等12家單位聯合舉辦1次以“宣傳科技、倡導文明”為主題的大型科普宣傳,共設立了6個諮詢台,前來諮詢的民眾達6550人次,發放各種科學生活、科學生產方面的資料34種、9350份。

體育衛生

(圖)檢驗室 檢驗室

體育認真貫徹執行“一法一綱”,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積極籌措資金搞好體育設施建設,民眾性體育活動得到廣泛開展。全鎮共有籃球場47塊,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沙坑26個,游泳池2個,田徑場1個。中國小配置了較齊全的體育器材,並按照《體育教學大綱》要求,開足課程,上足課時,堅持日常的“兩操一活動”制度,每年定期舉辦2次校運會,群團組織充分利用各種節假日,廣泛開展各類體育競技活動。成功舉辦“花腰傣”杯籃球賽和首屆沙灘足球邀請賽;各村委會在各種傳統節日之際,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形式開展體育健身活動,如“貓貓舞”、“盪鞦韆”、“打陀螺”等,積極開展好老年人體育活動,鎮老齡委經常組織老年人在活動室做回春醫療保健操健身操太極拳大秧歌和其它健身舞蹈,組隊參加各種老年人體育比賽,有力地推動了全鎮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為廣大體育愛好者提供鍛鍊身體、展示技能的機會,並積極選送運動員參加上級舉辦的各種運動會

精神文化

(圖)戛灑鎮戛灑鎮

法制建設
認真組織實施“四五”普法規劃,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公民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全年共發放普法教材535冊,電影放映、知識競賽各2次,在學校舉辦法制講座3次,受教育師生2082人次。加強政法幹警的教育管理,抓好隊伍建設。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文明社區”、“無毒社區”創建活動。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邪教組織,查禁非法宗教、氣功組織。堅持“嚴打”方針,堅決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轄區內全年發生治安案件92件,查處92件,查處率達100%;刑事案件共立69件,破獲57件,破案率為82.6%。強化“社會矛盾調處中心”職能,提高矛盾糾紛查處工作。基層調解會和治保會積極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全年共調解各類民事糾紛78件,調解成功78件,調解成功率達100%。

民政福利 舉辦“陽光工程”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47人,提高了全鎮農村勞動力的務工競爭力,實現了各村勞動力務工由體力型向素質型、技能型的轉變。全鎮外出務工勞動力逐年增加,求職人員達106人,集鎮內靈活就業達753人,到玉溪、昆明、深圳等地務工人員達33人,勞務輸出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鎮共安排3名“4050”人員再就業,社會保險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129名,增加參保金17.04萬元。共發放各種救濟糧8.44萬公斤,救濟款21.6萬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6萬元。

2004年輸送新兵8人,按質按量完成新兵徵集任務。加強武裝部規範化建設,抓好民兵“三隊一網”,提高運用民兵應急分隊處置突發事件能力;積極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參加經濟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精神文明建設 2004年,切實抓好公民道德建設,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人手。繼續開展文明集鎮創建活動,在以往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杳找不足,加大投人,規範管理力求保持最好成績。

新農村建設

(圖)進村路進村路

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個目標,戛灑鎮廣泛宣傳,全面動員並帶領全鎮各族人民積極投入到新農村建設實施中。通過努力,各建設試點村容村貌都有了質的改觀,髒亂差現象基本得到了解決,民眾的思想觀念、科技意識、法律意識等都有了較大提高,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民眾的推崇。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是生產發展,核心在農民增收,戛灑鎮高度重視產業培育,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把新農村建設的重心放在如何幫助民眾找到一條發展增收的路子。試點小組將帶動和輻射周圍一批村組,真正體現示範帶動作用,達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的目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