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的母親

回憶我的母親

《回憶我的母親》是朱德早起創作的記敘性散文,記敘了作者母親的生平,為母親而寫下的散文集。選自《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回憶我的母親》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親的回憶性散文,文中的母親是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勞動婦女是美的典型。

基本信息

文章簡介

朱德的母親朱德的母親
選自《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本文最初發表在1944年4月5日《解放日報》上,題為"母親的回憶";1983年收入《朱德選集》時改為"回憶我的母親"。本文曾入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自讀課本八年級下冊《隨鳥走天涯》,現入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
《回憶我的母親》,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親去世的訊息後,以極其悲痛的心情寫的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是一篇感情真摯、文筆樸素的散文。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從廣闊的社會背景去追述一位平凡母親的事跡和對自己一生的影響;在簡明平實的敘述語言中,流露出思念母親的真摯感情。
這裡紀念的是一位平凡的勞動母親,作者卻上升到中國普通勞動人民的高度來寫。作者寫道,母親"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
朱德生母鍾夫人是一位有著能幹嫻熟、和藹善良、有遠見、支持革命等優良品質的家庭主婦。對待子女嚴格而慈祥。童年時代的朱德受母親的精心教養,與母親情感篤厚。

原文內容

回憶我的母親

作者:朱德

朱德與母親塑像朱德與母親塑像
得到母親去世的訊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
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關,客籍人,在“湖廣填四川”時遷移四川儀隴縣馬鞍場。世代為地主耕種,家境是貧苦的,和我們來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實實的貧苦農民。
母親一共生了十三個兒女。因為家境貧窮,無法全部養活,只留下了八個,以後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這在母親心裡是多么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情啊!母親把八個孩子一手養大成人。可是她的時間大半被家務和耕種占去了,沒法多照顧孩子,只好讓孩子們在地里爬著。
母親是個好勞動。從我能記憶時起,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婦女們輪班煮飯,輪到就煮一年。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餵豬,養蠶,紡棉花。因為她身體高大結實,還能挑水挑糞。
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我到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到八九歲時就不但能挑能背,還會種地了。記得那時我從私塾回家,常見母親在灶上汗流滿面地燒飯,我就悄悄把書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節里,我上午讀書,下午種地;一到農忙,便整日在地里跟著母親勞動。這個時期母親教給我許多生產知識。
佃戶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艱苦的,可是由於母親的聰明能幹,也勉強過得下去。我們用桐子榨油來點燈,吃的是豌豆飯、菜飯、紅薯飯、雜糧飯,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飯里做調料。這類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趕上豐年,才能縫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產出來的。母親親手紡出線,請人織成布,染了顏色,我們叫它“家織布”,有銅錢那樣厚。一套衣服老大穿過了,老二老三接著穿還穿不爛。
勤勞的家庭是有規律有組織的。我的祖父是一個中國標本式的農民,到八九十歲還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會害病,直到臨死前不久還在地里勞動。祖母是家庭的組織者,一切生產事務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還沒亮,母親就第一個起身,接著聽見祖父起來的聲音,接著大家都離開床鋪,餵豬的餵豬,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親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她性格和藹,沒有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因此,雖然在這樣的大家庭里,長幼、伯叔、妯娌相處都很和睦。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她自己是很節省的。父親有時吸點旱菸,喝點酒;母親管束著我們,不允許我們染上一點。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但是災難不因為中國農民的和平就不降臨到他們身上。庚子年(一九○○)前後,四川連年旱災,很多的農民飢餓、破產,不得不成群結隊地去“吃大戶”。我親眼見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爛爛的農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被所謂官兵一陣兇殺毒打,血濺四五十里,哭聲動天。在這樣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難,僅僅吃些小菜葉、高粱,通年沒吃過白米。特別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壓佃戶,要在租種的地上加租子,因為辦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脅著我家要退佃,逼著我們搬家。在悲慘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從此我家被迫分兩處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災,莊稼沒收成,這是我家最悲慘的一次遭遇。母親沒有灰心,她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決心尋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離開母親,因為我讀書了。我是一個佃農家庭的子弟,本來是沒有錢讀書的。那時鄉間豪紳地主的欺壓,衙門差役的橫蠻,逼得母親和父親決心節衣縮食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我念過私塾,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舉,以後又到更遠的順慶和成都去讀書。這個時候的學費都是東挪西借來的,總共用了二百多塊錢,直到我後來當護國軍旅長時才還清。
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我從成都回來,在儀隴縣辦高等國小,一年回家兩三次去看母親。那時新舊思想衝突得很厲害。我們抱了科學民主的思想,想在家鄉做點事情,守舊的豪紳們便出來反對我們。我決心瞞著母親離開家鄉,遠走雲南,參加新軍和同盟會。我到雲南後,從家信中知道,我母親對我這一舉動不但不反對,還給我許多慰勉。
從宣統元年(一九○九)到現在,我再沒有回過一次家,只在民國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經把父親和母親接出來。但是他倆勞動慣了,離開土地就不舒服,所以還是回了家。父親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親回家繼續勞動,一直到最後。
中國革命繼續向前發展,我的思想也繼續向前發展。當我發現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時,我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絕了。母親就靠那三十畝地獨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戰以後,我才能和家裡通信。母親知道我所做的事業,她期望著中國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們黨的困難,依然在家裡過著勤苦的農婦生活。七年中間,我曾寄回幾百元錢和幾張自己的照片給母親。母親年老了,但她永遠想念著我,如同我永遠想念著她一樣。去年收到侄兒的來信說:“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歲,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飲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見你一面,聊敘別後情景。”但我獻身於民族抗戰事業,竟未能報答母親的希望。
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雖到老年,仍然熱愛生產。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說:“外祖母大人因年老關係,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我在家庭中已經飽嘗艱苦,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
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認識: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
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願母親在地下安息!

作品賞析

作品主題

1.勤勞聰慧

延安各界追悼朱德母親大會延安各界追悼朱德母親大會
文章開頭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值得我永遠回憶的。”可見“勤勞”是母親美德的閃光點。文中談到“母親是個好勞動”,“她身體高大結實”,除了煮飯,還要種田,種菜,餵豬,養蠶,紡棉花。由於受母親整日勞碌的影響,作者“四五歲時就很自然地在旁邊幫她的忙,到八九歲時就不但能挑能背,還會種地了”。作者十分深情地回憶說:“這個時期母親教給我許多生產知識。”母親是使他學會生產勞動的最早的老師。作者這樣歸納說:“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未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她以勞動為生命,離開土地就不舒服,雖至晚年,“仍不輟勞作,尤喜紡棉”。母親聰明能幹,“佃戶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艱苦的,可是由於母親的聰明能幹,也勉強過得下去。”那些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粗陋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有味”。母親親手紡出線,請人織成了“有銅錢那樣厚”的“家織布”一套衣服可以有兩三個孩子“接著穿還穿不爛”可見,母親不愧為一個勤儉持家的能手。
2.堅強不屈
在荒年暴月里,災難降臨到朱德的家庭。1904年,地主欺壓佃戶,要在租地加租子,由於陰謀未能得逞,“就趁大年除夕,威脅著我家要退佃,逼著我們搬家”。作者沉痛地回憶說:“在悲慘的情況下,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從此我家被迫分兩處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災,莊稼沒收成,這是我家最悲慘的一次遭遇。”在剝削階級的侵害面前,“母親沒有灰心,她對貧苦農民的同情和對為富不仁者的反感卻更強烈了”。母親鼓勵作者去尋找新的生活。她這種剛毅、倔強、愛憎分明的品格,是勞動婦女優秀品德的集中體現,給了嚮往革命的幼年時期的作者以良好的啟示,作者回憶說:“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決心尋找新的生活”。母親真是一位堅強不屈的勞動婦女。
3.識大體、顧大局
母親曾經以節衣縮食的辦法供養作者去讀書,想著靠他作為讀書人來“支撐門戶”,不受或少受“鄉間豪紳地主的欺壓”。在作者求學期間,儘管學費是東挪西借來的,總共負了二百多塊錢的債,母親仍然一直頑強地支持著他。後來,當作者遠走雲南,參加新軍和同盟會,母親是一個識大體,顧大局的人,她支持作者走上了革命征途。再往後,隨著中國革命繼續向前發展,作者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母親更加積極地支持他。作者滿懷激情地寫到:“母親知道我所做的事業,她期望著中國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們黨的困難,依然在家裡過著勤苦的農婦生活。”她不愧為一位革命母親,令我們欽佩。性格和藹,同情貧苦的人母親在家裡極能任勞任怨,每天天還沒亮,就第一個起身,從不打罵孩子,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在她的良好影響下,這個大家庭長幼伯叔妯娌之間,相處都很和睦。“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作者懷著崇敬的心情讚揚道:“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印象。”回憶我的母親具有豐富的藝術形式美:清新自然的基調美高爾基曾經說過,在寫作中,開頭的第一句是最困難的。它如音樂中的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

藝術手法

《回憶我的母親》在取材角度,主題顯示,語言的表達等方面表現出了不同的特色。在散文的人物寫作中,可謂各呈異彩,相映成輝。這些特色和異彩可以為後來的同題文章作了一個示範。以簡約,平淡的語言,字字句句流露感情,充分體現了散文作品的人情味。
這篇文章在以母親“勤勞的品質”作為明線的背後,其實還有另一條線,那就是“我”的成長經歷,圍繞這條暗線,“我”從幼年受到母親薰陶而養成一些好習慣,到少年受母親激發而發憤求學,再到青年獲母親支持參加革命,直到母親逝世的成長過程,這個內容也貫穿了全文,如此寫法,在一般悼文中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樣,說它是一篇回憶性的敘事散文就顯得更貼切了。
《回憶我的母親》是一篇回憶錄,它以質樸的語言表達了真摯的感情。語言十分質樸、簡潔。在平實平靜流暢的敘述中,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真摯深沉的愛。充分表明作者以天下為已任而難求兩全的境地,使慈母眷眷的心和赤子拳拳的心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回憶我的母親》開門見山,用簡潔明朗的開頭給全篇定下了自然清新的基調:得到母親去世的訊息,我很悲痛。我愛我的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這質樸無華的語言,既交代了文章的寫作緣起,又高度概括了母親勤勞一生的特點,成為全篇回憶母親優秀事跡的一個十分清晰的總的樞紐。這個簡潔明朗的開頭,形成了一種質樸洗鍊的風格。文章思路暢達,線索清楚。先由家史寫起,依次介紹了鐘太夫人多方面的事跡:“是個好勞動”,“聰明能幹“,“性格和藹”,“同情貧苦的人”及支持慰勉作者獻身革命事業等等。全文用口語寫成,沒有那些令人頭暈目眩的形容詞,是無產階級優良文風的體現。在這篇回憶性散文里,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出了母親一生的經歷,同時又兼顧了體現母親崇高品德的幾個方面。這么一來,恰當而又自然地突出了這位革命母親的最大特點:熱愛勞動,支持革命。讀後給人留下了經久不忘的印象。

作品評價

在《回憶我的母親》中,母親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風;母親的皺紋,是艱辛歲月里風霜雪雨的刻痕;母親的汗水和眼淚,是世界上最名貴的珍珠;而母親的畫像,是勇敢和堅韌的象徵。母愛是最溫馨的。
————楊絳
《回憶我的母親》是一篇以傳記體的形式敘述母親生平的文章。該文以樸素的語言,平凡的事件描述了母親一生普通而令人敬仰和緬懷的經歷。全文感情真摯,敘事典型,無論從選材、組材、還是從作文的筆法上來講,都堪稱一篇膾炙人口的美文,然而該文在體裁上,大多將之歸為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其實,關於該文的體裁,不妨作多角度的理解。————馬興貴

分段段意

第一部分,痛悼母親去世,引出對母親的回憶。
第一層,寫母親的勤勞儉樸、寬厚仁慈的高貴品質。
第二層,寫母親堅強不屈的性格和樸素的階級覺悟,仇恨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參加。
第三層,概述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響。
第二部分,回憶母親一生主要事跡,展示母親的美德,表達作者對母親的讚頌、感謝與懷念。
第三部分,對母親的沉痛悼念,並表達了作者以盡忠於黨和人民來報答母親深思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思考練習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2.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iƒ()和"l遷徙()祖籍()妯娌()()勞《回憶我的母親》
《回憶我的母親》
3.為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義項,選填恰當的詞語填空:
⑴聊敘()a、姑且b、聊天c、依賴
⑵任勞任怨(a、相信b、承受、擔當c、任命
⑶雖然自己不富裕,還還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
a、救濟b、接濟c、周濟
⑷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遠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是無法補救的。()
a、慘痛b、哀痛c、沉痛
4.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不同含義:
⑴母親是個好勞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勞動)
⑵她直到臨死前不久還在地里勞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勞動)
5.用你自己的話,概括地說說作者的母親有哪些高尚的品質。
6.摘出課文中作者概述母親對自己影響的句子。

第二部分

7.從括弧里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前邊的橫線上。
依次是:
①每天天沒亮,母親就第一個起身,接著聽見祖父起來的聲音,接著大家都離開床鋪,餵豬的餵豬,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②母親在家庭里極能任勞任怨。
③她的性格()(a、和睦b、和藹c、回憶我的母親
回憶我的母親
和氣),沒有打罵過我們,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
④因此,雖然,在這樣的大家庭里,長幼、伯叔、妯娌相處很()(a、和睦b、和藹c、和氣),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這是樸素的階級意識。
⑤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
⑥她自己是很節儉的,父親有時吸點旱菸,喝點酒;母親()(a、管教b、管理c、管束)著我們,不允許我們染上一點。
⑦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8."餵豬的餵豬,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這句話運用了()的修辭方法。
9.這段文字記敘的重點是()
a、母親勤儉持家的習慣及任勞任怨的態度。
b、母親勤勞儉樸的習慣及寬厚仁慈的態度。
10.這段文字正確的層次劃分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11.對這段文字的內容歸納正確的一項是()
a、寫家人及母親的勤勞、儉樸和仁慈。
b、寫母親勤勞、儉樸的品德和對我的影響。
c、寫母親勤勞、儉樸和仁慈的品德及其對我的薰陶。
d、寫我對母親教育培養之恩的感激之情。
12.這段文字運用的主要手法是什麼?請作簡要回答。

參考答案

1.朱德 2.略 3.依次是:abcb 4.與“好”連用,意思為“勞動能手”;工作 5.略 6.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 7.依次是:bac 8.排比 9.c 10.d 11.c 12.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

作者介紹

朱德朱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轉戰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隨後又和毛澤東一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歷史背景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舉行追悼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的母親鐘太夫人大會,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僅有的一次為黨的領導人的母親舉行的公祭儀式。
下午2時,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集結在楊家嶺大禮堂,中共中央、陝甘寧邊區政府的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等,延安農民勞動英雄田二鴻、工人勞動英雄郝作明和士紳商民代表均參加了此次追悼大會。
悼堂布置得莊嚴肅穆,靈前香菸繚繞,靈幕上高懸著“精神不朽”的大紅旗。悼堂四周掛滿了延安各界的輓聯。中共中央的輓聯是“八路功勳大孝為國,一生勞動吾黨之光”。毛澤東的輓聯是“為母當學民族英雄賢母,斯人無愧勞動階級完人”。中共中央黨校的輓聯為“唯有勞動人民的母性,能育勞動人民的領袖”。劉少奇、周恩來等同志的輓聯為“教子成民族英雄,舉世共欽賢母範;畢生為勞動婦女,故鄉永保好家風”。
追悼會在低沉的哀樂聲中開始,全體起立默哀。主祭人朱德、康克清就位,敬香獻爵。然後由謝覺哉代讀朱德祭文。這篇祭文曾以《母親的回憶》為題,刊登在《解放日報》上。
朱德的母親鐘太夫人生於1858年,祖輩靠賣藝為生。朱德在祭文中回憶道:母親一共生了13個兒女。因為家境貧窮,無法全部養活,只留下8個,以後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母親總是天不亮就起床。母親要種田、種菜、餵豬、養蠶、紡紗,還要與家裡的其他婦女輪班做飯。家裡的生活很苦,可由於母親的聰明能幹,也勉強過得下去。平時吃的是豌豆飯、菜飯、紅薯飯、雜糧飯。穿的衣服是母親親手紡線、再請人織成布、染成色的土布衣服。一套衣服老大穿過了,老二、老三接著穿。母親性格和藹,任勞任怨,從沒打罵過我們,也沒有同任何人吵過架。因此,在這個大家庭中,長幼、伯叔、妯娌相處得很和睦。母親同情窮人,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比自己更窮的親戚。母親對我們管束很嚴。我剛四五歲,就跟著母親幹家務活。父親有時吸點菸,喝點酒,母親不讓我們沾上一點。長大後,我離開母親,參加了革命。母親不但不反對,還給了我許多安慰。由於過多的生育,繁重的勞動,貧寒的生活,使這位年輕的母親過早地蒼老和憔悴。
朱德後來向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談起母親時說,她的褲子和短褂上,左一塊右一塊都是補丁,兩隻手上伏著粗粗的血管,由於操勞過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頭髮在後頸上挽了一個髮髻,兩隻大大的褐色眼睛裡充滿了賢惠,充滿了憂愁。
朱德深受母親的影響,他在祭文中對母親滿含感激之情。他說: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我在家庭中已經飽嘗艱苦,這使我在30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母親又給了我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使我從來沒感到過勞累。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認識到: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產。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夠做到的,一定能夠做到的。
朱德的祭文宣讀之後,開始舉行公祭。延安各界代表周恩來、高崗、林伯渠、李鼎銘、葉劍英、賀龍、蔡暢、崔田夫、田二鴻、郝作明等,逐一敬香、獻花、獻饌、獻花圈、讀祭文。祭文全文如下: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四月十日,延安各界代表周恩來高崗、林伯渠、李鼎銘、葉劍英、賀龍、蔡暢、崔田夫、田二鴻、郝作明等,謹以香花酒醴之儀,致祭於朱母鐘太夫人之靈前:
當國族危急,生民多艱之際,民眾奮起救亡圖存之時,即必有從戰鬥中鍛鍊出之領袖,窮不移,威不屈,成為人民之大旗。而此領袖之養成,又常自幼受家庭陶冶與刺激,因而奮發,誓拯大眾之厄,而解民族之危。我朱總司令之母,鐘太夫人生值遜清末季,野有巨豪,朝無良吏,人民生計涸竭,而難以相維。太夫人日夕勞作,井臼耜耒,釜畚刀尺之事,靡不躬親治理,甘之如飴。而又孝於翁姑,和於妯娌,慈撫子女,善待鄰里,敦人倫之美德,非凡俗所能媲。然而陰暗社會,無窮人啖飯之地,更無善人出頭之機,餓寒之歲,無米為炊,權門相逼,無家可歸,遂恍然於社會癥結之所在,而將其求光明之志願付諸愛兒。太夫人送總司令入學,從軍參加革命,而己則克勤克儉,數十年如一日,雖屬高年,仍躬機杼,不稍易其素持。太夫人之偉大,實為全民族之大母,而豈世俗稱母儀者所可庶幾。正官板與迎養,壽樂期頤,何慈雲之在望,忽寶婺之潛輝,薄海軍民,奔走嗟嘆,仰懿行之永在,望德容而莫追。唯是邊區民主,喜先鞭之既著,團結抗戰,卜勝利之可期。太夫人之素願獲遂,亦即我總司令盡孝在於無違。尚饗。
接著,由吳玉章介紹鐘太夫人的生平以及各界代表講話。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講話,他稱讚鐘太夫人是個好勞動者。看到總司令母親的傳記,感到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到老都在生產勞動中,這是全人類的希望。我們中國的新社會就是從千百萬勞動者中間創造出來的。鐘太夫人是個好母親。我們看到總司令母親以勤勞的習慣、革命的意志教養了朱總司令。全中國人民的母親教養了朱總司令成為民族英雄,是很值得驕傲的,我們很榮幸有這樣一位民族母親。鐘太夫人是個好抗屬。總司令早年去雲南講武堂學習,雖然沒有告訴母親,但她很高興。後來,總司令轉戰川滇,把母親接出來,但她仍願回家勞動,從那時就和總司令分開了。以後,總司令到國外尋覓革命知識,參加共產黨,二十多年來從未回過家門,但她仍不斷鼓勵總司令。抗戰後,總司令只寄了幾百元錢回去,她仍然繼續勞動,並不依靠總司令、八路軍、共產黨為她養老,因為她知道抗戰是艱苦的,共產黨人是大公無私的。這種抗屬在全中國是少見的,即使在全世界反法西斯軍人的母親中,也是值得驕傲的。她的操守值得全國軍人與官吏學習。周恩來發言之後,陝甘寧邊區主席林伯渠代表邊區全體人民,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賀龍代表軍隊全體將士講了話。再由朱德致答詞。最後,大會宣讀唁電。鐘太夫人逝世後,各地紛紛發來唁電錶示哀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的唁電說:“驚聞之餘,至深哀悼。太夫人福壽全歸,母儀永耀,尚望勉抑盂思,無過哀毀。”十八集團軍司令部的唁電稱:“驚悉鐘太夫人訃報,敵後軍民,鹹深哀痛!太夫人畢世勤勞,殫盡心力,撫育革命領袖,功在民族國家,楷模失瞻,德操長存,圖蔚冥漠,莫如繼志,當取太夫人遺訓,教育三軍;以對敵之勝利,望風遙奠。
在一片哀樂聲中,追悼大會宣告結束。
朱德母親去世之日,正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已顯露於東方之時。中國共產黨召開這次追悼大會,是號召大家以朱德母親為榜樣,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爭取抗戰的勝利,同時也是樹立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在經濟繁榮、物質豐富的今天,我們仍然需要樹立這種勤勞奮鬥的精神,弘揚自強自尊、甘於平凡的美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