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養老

回國養老

回國養老,是指海外華人華僑在晚年回到中國國內養老的現象。隨著國內經濟環境和惠僑政策的提高,以及老年人個人生活及情感的需求,回國養老成為海外華僑的養老方式。

簡介

回國養老隨著海外華人新移民的增多,以及第一、二代華人逐漸步入中老年,華人怎樣防老,如何養老成為迫切關注的話題。“以房養老”、“儲蓄養老”、“回國養老”是多數海外華人正在抉擇的三大養老方式。海外華人需要從經濟狀況、身體狀況、幸福指數、生活習慣、性格、與子女(兒媳或女婿)之間的和睦程度等方面做出評估,這樣才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而所有的這些都降低不了“回國養老”適用於海外華人的可行性。

原因

根據社會整體現狀與部分海外華人生活現狀,選擇“回國養老”的理由:

落葉歸根感情深

回國養老對祖國有深深的眷戀當屬第一代海外移民,而實際上故鄉和祖國也確實是他們遠遊回歸的最終驛站。他們往往不是專業人士,沒有國外大學文憑,外語也不是很好,在國外總沒有歸屬感。尤其是退休後,身邊的華人朋友不多,外國朋友又相交不深,第一代移民的孤獨感就更為強烈。

調查發現,有意在中國買房的北美華人中,以第一代移民所占比例最高,反映出“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依然左右著他們的思想。

解決雙向空巢問題

相比中國大多數因兒女進城務工留守家中的老人,海外華人的父母擁有更寬裕的物質生活,居豪宅,穿金戴銀;而在精神生活上,他們卻比國內的空巢老人距離兒女們更遠,更為孤獨。

對很多空巢父母來說,平日生活最大的樂趣就是子女從海外打來電話。由於很多空巢父母在家整天形影相弔、生活孤單,加之思念遠方的子女,往往心情抑鬱、寂寞難遣,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調查顯示,只有73.7%的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基本自理能力。排名“完全不能獨立”的前三位分別是:上下樓梯、平地行走45米、如廁。回國養老,解決了雙向空巢問題,還能盡子女應盡的孝道,不能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才悔悟。

國內生活質量不輸海外

回國養老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有的大城市生活條件已經不下於歐美已開發國家。一些華人移民在海外住久了,步入晚年時思前想後,還是覺得住在人氣旺盛、熙熙攘攘的中國更加心情愉快。和海外不相上下的生活條件加上原本就熟悉親切的文化氛圍,無形中會使他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一大截,故而回來安度晚年的吸引力越來越大。

部分退休華人的收入不高,僅靠積蓄或政府的養老補助生活,日子並不寬裕。拿著同樣多的錢,回國生活就舒服多了。美國的平均退休年齡是65歲,有的人到了退休年齡迫於生活壓力還要繼續工作。而國內的生活費用較低,完全可以提前退休,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

國內惠僑服務措施多

對於老歸僑、新歸僑和即將回國的華僑華人,“老有所依”都是他們最熱切的期待,對此,中國政府部門也給出了積極回應。近年來,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各地華僑農場積極謀發展,這裡的歸僑僑眷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味兒。媒體報導,有關海南、廣東、廣西等地華僑農場僑民安居樂業、產業結構最佳化、整體發展加快的好訊息頻頻傳來。

各地僑鄉政府正不遺餘力將歸僑的“住房夢”變成現實。這樣的措施保障了歸僑的安居夢,雖說不能惠及所有,但對於海外華人也能從內心獲得寬慰,起碼政府為僑服務的態度和措施都非常值得讚賞。其實政府做的遠遠不止這些。暖僑、僑愛、收集空巢老人心愿、支援僑鄉教育等都是惠及民生的好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