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護理

開班環境介紹

銀髮產業是指以老年人為目標客戶的產業。根據老年人群的基本需求和深層需求,可以將銀髮產業分成三個維度的產業:本位產業、相關產業、衍生產業。

中日銀髮護理中日銀髮護理

本位產業包括:養老設施和機構、老年護理服務業、老年服飾、老年醫療、老年房地產、老年食品等;
相關產業包括:養老設施和機構供應鏈上的專業家具、專業設施、專業易耗品等;老年護理服務業供應鏈上的護理人員的培訓、勞務派遣、老年護理專業用品、治療和康復器械等;來自於老年人深層需求的娛樂、學習、旅遊、醫療保健、營養保健、心理諮詢等;
衍生產業包括:老年儲蓄投資理財產品、老年地產的倒按揭等金融產品,壽險產品的證券化產權產品、長期護理保險產品、老年融資等資本市場。
本位產業、相關產業、衍生產業之間相互補充,可以形成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良性循環,共同促進銀髮產業的健康發展。

我國銀髮護理服務狀況

老年護理服務:以上海為例,上海市人口的平均壽命是81.28歲,對於一個60歲的老人來說,可健康存活的為10.22年,因此約有12年需要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長期護理服務。
按照上海市民政局2008年的統計數據,60歲以上老年人口有300.57萬人,其中7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60.65萬人,有專家做了推算:假設以給半自理狀態的老人每天提供5小時護理服務,給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提供15小時護理來估算,上海市的老年護理服務每天就有222萬小時的需求,到2040年老年長期護理服務每天的需求總量則將達到670萬小時。假設上海老年人口的長期護理服務實現完全市場化,以護理費為每小時7元來計算,長期護理的年產值就將超過56億元,到了2040年則將超過171億元(不考慮價格上漲因素)。
而全國的專業護理至少需要1000萬個專兼職護理員。再加上養老服務業涉及面廣,可吸納的就業崗位多種多樣,包括護理員、生理理療師、營養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這些崗位如果能夠得到充分挖掘,將有效緩解當前中國面臨的就業壓力。
當然在現實中,很多老年人的護理工作由家庭成員承擔了。但我們也發現,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工作節奏的加快,隨著人們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品質,老少兩代人都更加希望擁有獨立的生活空間,傳統的大家庭式的居住方式越來越為小家庭所取代。特別是中國目前“80後”的一代,未來面臨的是1對4、1對6的撫養局面,“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在未來勢必加速增加。這些都顯示了老年護理服務的社會化和市場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個市場的需求在持續、快速地增長中。

銀髮產業在中國的形勢

據有關資料分析,我國養老(養生)產業的市場約有1萬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5萬億元的市場潛力。以養老機構床位來看,目前百位老人年擁有養老床位不足2張,離國際通常認為的7%的比例,還有很大的距離。[1] 報告提供的預測分析指出,2014年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2億,2025年達到3億,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30%。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說:“中國可以稱得上是‘跑步’進入老齡化。”
近10年來,中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經超過2000萬。隨著年輕人異地工作,父母與子女異地居住,空巢老人越來越多,2010年城鄉空巢家庭約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數達3300多萬。
然而,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的老齡化社會不同於其他國家,報告將此稱為“中國特色的人口老齡化社會”。除了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空巢和失能困難老人多以外,中國的老齡化還呈現出先於工業化、與家庭小型化相伴隨、老年撫養比快速攀升等特點。
中國有“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但當兩個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要承擔4個甚至更多老人的養老責任時,無論在經濟還是精力上,都給年輕人“難以承受之重”。
規劃稱,“十二五”時期,隨著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到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萬;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遞增0.54個百分點。

日本的銀髮產業

“養老產業”是以老年人為對象,以滿足高層次生活、文化需求為目標,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務的民間營利事業活動的總稱,亦稱老人福利產業、老齡產業、銀色產業等。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是兩個界限分明的概念,前者屬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務的範疇,體現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政府責任,是普遍性福利概念;後者是滿足老年人生活多樣化、更高層次生活需求的市場模式的產業概念。日本的養老產業是目前日本老齡社會中最具活力、最有發展前途的產業之一。養老產業的興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原因是這時日本進入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老年人需求也相應增加,而政府承擔的社會福利事業已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於是政府對老年人福利政策進行調整,鼓勵民間發展福利事業,以適應老齡社會的多種福利需求。1974年,厚生省公布了“收費養老院設定運營指導方針”,建立了市場規範及行業標準。1988年5月,日本政府對以往的社會福利以及醫療事業團體法進行了修改,政府為民間興建或經營具有醫療、看護功能的福利設施提供低息或免息貸款,同時在稅收上給予優惠。修改法案公布後,養老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1994年3月,老年社會福利展望懇談會發表了《21世紀福利展望》,提出應建立尊重老人意願的以自立為目的的利用型體系。同年12月,修訂黃金計畫,出台了新的《推進老年人保健福利10年戰略》(新黃金計畫)。1999年12月,由厚生省、財務省(原大藏省)、自治省共同制定了《今後5年老年人保健福利政策的方向》(黃金計畫21)。其基本方針為:建設充滿活力的老年人形象;維護老年人的尊嚴,支援自立;建設互相幫助的地區社會;提供利用者滿意的服務。
由於企業、醫院等醫療機關,或農協、NPO等各種主體參與護理產業,使護理市場在競爭中不斷擴大。目前,護理產業吸收的僱傭人數在社會保障領域最多,對地域經濟的影響也非常大。家庭護理員已達到40萬,假如包括在護理設施中工作的人員,護理從業人員突破100萬。

日本護理教育狀態

近兩個世紀以來,日本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理念、政策和實踐都經歷了一個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過程。在日本現代教育發展的過程中,護理教育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傳統到現代、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發展的過程,並且在各個發展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歷史發展及其特點

日本的護理專業始於19世紀末,由英國留學生回國創辦,其辦學模式和理念深受南丁格爾的影響。自19世紀後期學校護理教育出現後的十幾年中,日本的護理教育一直未有統一的教育體制,各地護理學校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教育制度。1901年,日本開始統一護理教育體制,直至1915年以後,由於醫療護理活動從醫院走向社會,教育主管機構才逐步承擔起護理人才的培養任務。二戰期間,由於戰爭需要,出現了戰時護理教育。二戰結束後,日本護理界開始對護理教育制度進行改革,以適應國內社會形勢及發展的需要。1952年才於日本的高知女子大學開設護理學士學位教育,並在此後的20多年中發展緩慢,初級的實踐式的技能式的護理教育仍占主要地位。1979年、1989年分別於千葉大學、聖路加大學開始護理碩士、博士學位教育。到20世紀90年代以後,受國際影響和國內需求,日本的本科護理教育發展迅速,開設本科護理專業教育的大學幾乎以每年近10所的速度增加,碩士、博士教育也發展較快。日本護理教育發展的特點表現為: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護理教育在前期發展緩慢,以初級實踐教育為主導,後期發展迅速,規模和層次不斷擴大和提高,並重視理論學習、科學思維和研究的培養。總的來說,護理教育沒有經歷太多的猶豫和挫折,一方面,在國內大學教育中特有的開放理念的指導下吸收西方進步的科技文化並內化為自身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理性地改革、調整辦學,以應對國內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它的護理教育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隨歷史的進程進步、發展。

教育體系及其特色

日本的護理教育體系較之美國更複雜,但已形成多層次、多類型結構。可分為3級結構:第一級結構是短期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以開展高等職業教育和培養實際生活能力為目的;第二級結構是護理大學,可設立於綜合大學、多科大學或單科大學中,要求在傳授廣博知識的同時,應以教育和研究專門精深的學藝並發展才智、道德以及套用能力為其目的;第三級結構為研究科,以培養護理碩士、博士為己任,旨在教授和研究學術理論和套用,深究其奧義和促進護理專業發展。日本的繼續護理教育為各級在職人員提供了不斷提高的機會,方向明確,課程設定與實踐緊密聯繫,使在職人員學以致用。這一點很值得借鑑。

課程設定及其改革

歷史上,日本的基礎護理教育以高中畢業後的3年制護校及3年制短期大學占主導地位,近年來已開始向大學、學院教育快速轉變。在此過程中,護理課程經歷了幾次重大改革。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向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的轉變,使護理活動不再局限在醫院臨床,而是擴展到疾病的預防和健康的維護,這就促成了1967年的第1次課程改革。這次改革使護理課程由傳統的課程結構轉變為由護理總論、小兒護理、成人護理、婦科護理4大範疇構成的體系。20世紀80年代後,日本步入老年社會,為適應疾病譜的變化,1989年日本護理課程實施以“寬鬆”教育為主導的第2次課程改革,增設老年護理學,使課程體系增加到5大範疇。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社會高齡化、少子化問題更為突出,為提高護理人才素質以滿足社會需求,1996年進行第3次課程改革,開設家庭護理、精神護理和人文社科等課程,並在教學時限上由單位制替代學時制,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與實踐能力。由此可見,日本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果斷而有效地進行了3次課程改革,護理教育體現人文精神在教學計畫體現時代精神的同時,也給人文社科課程以足夠的重視,讓學生的選課有更大的空間,表達了護理以人為本的本質。儘管國與國之間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但中國與日本在文化上有不少共同之處,目前面臨諸如家庭少子化、社會老齡化、心理行為社會因素引起的疾病呈上升趨勢等相同的健康問題。回眸他國的歷史發展,研究其應對的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及其存在的問題,對結合自身實際,探索中國護理教育發展之路應該說不無啟迪。

開班說明

通過以上資料顯示,我國養老產業正在井噴式爆發,然而我國在養老產業的人才儲備上卻嚴重不足,養老企業的管理人才缺乏,養老護理崗位的嚴重缺員都影響著我國銀髮產業的發展,自12年起我國發布了一系列針對老年養老產業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我院積極回響相關檔案精神。([教育部等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意見(2014/06/10)及[商務部]關於推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4/11/14)) 自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養老人才嚴重缺乏已經成為困擾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瓶頸,有關部門將組建養老人才專家庫為養老事業提供智力支持,並大量培訓養老人才積極應對老齡化發展。
據資料顯示,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市場尚未形成,養老產業人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嚴重滯後。統計顯示,全國養老護理人員需求為1300萬人,目前就業100多萬人,其中持證上崗者不足4萬人。我國2002年發布的《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中,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等級分為初級(具備生活照料、基本護理技能)、中級(具備生活照料、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技能)、高級(具備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心理護理和培訓指導技能)、技師(提供技術護理、培訓指導和護理管理)四個等級,並對培訓時間及內容、考試條件、鑑定方式等做出了具體規定。不過,近十多年的發展,並沒有真正將養老護理員隊伍發展壯大。素質普遍不高、人員流失嚴重、培訓與考核混亂,持證上崗率低、養老護理員隊伍缺乏管理等,嚴重製約了養老護理員隊伍的發展。伴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步伐越來越快,建立養老護理團隊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故我院結合自身教育特點及優勢,吸取日方先進的養老理念與實際操作經驗,利用我國相關領域權威教學機構的優質培訓資源,合作開設《銀髮護理專業中日交流研習班》。

研修班學習方式及待遇說明

所有學生入校即簽訂《赴日研修協定書》確保考核通過的學員能在國內2能學習後到日本相關學校及單位參加研修。
所有報讀研修班學員均在國內學習2年以護理學專業為基本的臨床護理基礎課程,大學一年級開設公共課(口語)及部分專業基礎課。大學二年級開始辦理出國研修手續並繼續開設口語等級課程(日本語2級)及專業護理實驗課。在語言通過的同時掌握專業臨床技能,通過實際操作做到專業熟練。在大學二年級上課期間日本東京福祉大學相關專業教授參與專業授課,時長多達100課時,使用日方專業教材授課,中日雙語環境學習。大學二年級期末通過研修考核的學員辦理相關手續後奔赴日本參與臨床研修,在日期間由日方統一購買人財保險,統一安排食宿並配備日常跟班輔導員。研修期為24個月,每月工資為150000~180000日元左右(含吃住費用)。通過4年學習獲得本科畢業證的學生可在日本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2年。

專業簡介

養老高級護理專業:

學習該專業學生,需通過學習護理專業知識,了解國際護理理念,各國護理文化背景,且外語水平需達到正常交流,最終通過國際護士執業水平(ISPN)考試,達到國際護士標準。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應既能掌握現代護理學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公共英語、護理專業英語以及涉外護理知識,又能掌握中醫辨證施護、整體護理,具有一定的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和知識,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畢業後從事涉外護理、護理臨床、護理科研、護理教
育、護理管理、社區護理、專業外文編輯翻譯出版等工作的高素質國際型護理人才。
培養要求
1、掌握中、西醫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
2、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中醫護理的各項技術操作;
3、套用中醫護理的辨證觀、整體觀理論和現代護理知識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
4、掌握急、難、重症護理的基本原則和操作技術,專科護理和監護技能;
5、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
6、有醫院護理管理及科室護理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學生就業情況:國內、外醫院和國內外資或合資醫院、學校、出版社、社區、康復療養院等。
主要課程:中醫學基礎、西醫學基礎、護理學基礎、公共英語、專業英語、涉外護理英語、中醫辨證護理學基礎、內外科護理學、婦兒科護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營養食療學、養生康復學、社區護理學、護理教育學、護理美學、急救護理學、針灸推拿學等。
8、具有社區健康服務、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的基本能力;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護理學的學科發展方向與動態;掌握醫學文獻檢索、資料調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醫療機構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專業指高等學校的一個系裡的企業管理這個學業門類。企業管理專業碩士又稱企業管理引專業學位研究生,是我國現開設的15類專業學位中的一種,旨在針對一定的職業背景的學員培養高層次、套用型的企業管理人才。本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或三年。本專業開設課堂理論教學24科,總學時1530學時,其中基礎510學時,占33.3%;專業基礎課500學時,占32.7%;專業課520學時,占34.0%。教學活動總周數124周,其中理論教學115周,占88%,實踐教學13周,占1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為8.8:1。
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大型工商企業、金融企業和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的中、高層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相關的科研教學工作。
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每個企業都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車間或部門,企業面臨更多的競爭對手。市場的競爭,是技術的競爭,資金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管理水平的競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只有越來越重視自身管理能力、運營能力,以及應對政策變化、產業環境變化的能力。我國高層次複合型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而企業管理專業的研究生考試也就成為了熱門之一。

健康顧問(營養師):

營養師是專門指通過嚴格營養基礎理論學習和專業臨床營養技能修煉,能夠指導人們在飲食、預防疾病、輔助治療、預防亞健康、健康管理等領域,並能夠設計好方案和跟蹤服務的營養專業人才,在營養師法立法中,將以獲得資格證書為合格上崗。
培養較高水平的從事食品營養、營養指導和管理的套用型專門人才,滿足食品、營養等相關領域對專門人才的需求。本專業畢業生可從事食品檢驗、品質管理、食品質量分析、衛生監督、營養治療和保健、營養教育、餐飲管理、食品行銷與貿易等工作。
營養師還因其與不同的對象結合分成為臨床營養師,公眾營養師、食品營養師、運動營養師、餐飲營養師、藥膳營養師等。

臨床營養師

主要從事與疾病有關的營養工作,為病人制訂合理的膳食,設計適合不同病人的食譜等,主要在醫院工作,又常稱為營養醫師。此類營養師多為醫學院/醫科大學的預防醫學系畢業。

公眾營養師

又稱為公共營養師,其工作與公眾有關,主要從事營養知識的傳播、群體性的營養調查、各種與營養相關的社會活動策劃,以及與營養知識宣傳教育有關的影視文學等作品策劃也是其工作的內容。其工作內容多為營養知識之類的無形產品。

醫療秘書:

醫療秘書這項服務興起於國外,也被稱為“護理秘書”,是指正規醫學院校畢業,全面掌握臨床各種疾病且經過社會學、心理學、運動學、營養學、康復訓練學等全科知識的系統培訓,專門為客戶提供上門服務的日常健康管理與維護的私人保健大夫。是護理專業與高級文秘專業相結合的產物,他們掌握每一個客戶一生的健康狀況,為其提供全程醫療護理服務,定期為客戶的健康做出綜合性評價與疾病預警。並能夠取代專業行政秘書崗位,擁有很強的行政能力,幫助僱主處理公司日常行政事務。主要服務定位於高端客戶——年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35歲—65歲的企業成功人士。

報名須知

招生對象及報名條件:

1、熱愛祖國、品行端正、遵紀守法、身體健康、立志求學;
2、報讀各專業的考生須參加2016年全國統一高考並達到本省本科最低錄取線;
3、招收少量優秀的往屆高中畢業生和同等學歷的中專畢業生、中職畢業生。

錄取原則:

1、按分數高低,擇優錄取;
2、按報名先後順序,先報先錄。
3、推薦生則統一組織面試,按面試成績擇優錄取。

學習形式與畢業待遇:

1、考生須資格審查方可報名登記。由我校發放《新生入學報導卡》;
2、入學後,由我校按照全日制住校學生的模式管理,課程由相關專業的優秀骨幹師資全日制授課;
3、學生在校期間,實行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模式培養。學習畢業就業時,同時取得本科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如通過考試,可獲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國家計算機二、三級證書,高級財務經理證書、軟體工程師證書或平面設計師證書等熱門的職業資格證書;
4、學生修完計畫內的全部課程且考試合格,由武漢大學(或主考院校)和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共同頒發本科文憑,國家承認學歷,中國高等教育信息網可查,世界上有30多個國家認可。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由武漢大學(或主考院校)授予學士學位。學歷、學位證書可網上查詢。可繼續報考武漢大學或其他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及公務員、司法考試。

國內外教學基地簡介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學校占地面積5187畝,建築面積262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26棟早期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5個學院(系)。有124個本科專業。5個一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共覆蓋了29個二級學科,另有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3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58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42個博士後流動站。設有三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英才雲集。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7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餘人,有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人次“973項目”(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首席科學家、6位“863項目”計畫領域專家、5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43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

北京大學醫學部

PekingUniversityHealthScienceCenter(PUHSC)
北京大學醫學部(PUHSC),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0月26日,是中國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學校。2000年4月3日,原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正式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大學。2000年5月4日,北京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醫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為主,學科覆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護理學等六大門類,專業齊全,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專業實行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分為五年制和八年制兩種。北京大學醫學部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設的高等學校,是中國最重要的醫學創新研究基地和高級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

日本東京福祉大學

東京福祉大學有四個校區,在東京市中心,名古屋熱鬧的中心地和距東京一小時30分鐘路程的群馬県伊勢崎市中都有校區。大學實行高質量教學,每年都有優秀畢業生活躍於社會中。2009年7月,因為在日本私立大學中擁有最高就業率,被媒體報導過。在女子大學生就業中,算上國立大學,在日本排名第二。另外,每年都有近100名學生參加考試,成為公務員。東京福祉大學中,有日本語科,大學,大學院,為留學生開設了很多專業課程。現在開始,希望有更多的外國留學生入學,學習日語,日本文化,專業知識。並希望留學生們能積極活躍於自己的國家和日本。
東京福祉大學進行高水準的教育。每年向社會輸送優秀的畢業生。2009年7月被宣傳媒體稱為日本的私立大學中就業率最高的大學。女大學生的就業率全在日本為第2位,包括國立大學在內。並且,每年有近100人的學生考取公務員。東京福祉大學設有可以學習日語的日語別科及大學本科,研究生院。設定了很多可供留學生學習的課程。使海外學生可以學習到日本文化及專業知識。
池袋校區(東京都),伊勢崎校區(群馬縣),名古屋校區(愛知縣)
本科(學部)4年:教育學科日語翻譯課程、社會福祉系社會福祉學科經營福祉課程
研究生(大學院)2年:臨床心理學專業、社會福祉學研究科社會福祉學專業、兒童學專業
博士課程:臨床心理學專業、社會福祉學研究科社會福祉學專業
研究生預科:研究生預科課程
留學生別科:日本語及日本文化等課程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

橫濱國立大學(YokohamaNationalUniversity),簡稱YNU,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的知名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其創立於1947年,是由戰前的橫濱經濟專門學校、橫濱工業專門學校、神奈川師範學校與神奈川青年師範學校這四所官立教育機關作為母體而改制的新制大學,其通過一系列的學部、大學院改組,發展成現在的擁有四大學部、五大研究科的綜合性大學。
橫濱國立大學的畢業生大多能進入日本社會的上層企業,使該校每年的入學競爭水漲船高,而其中的經濟學部與經營學部更是作為走向金融行業的教育重鎮,入學難度之大,堪稱首都圈的名門,長年位居日本前20位的名次。
橫濱國立大學橫濱商業學校在2004年、橫濱國立大學因為是國立性質,所以學費較私立大學便宜不少。院生大概每年學費在50萬日元左右,基本生活費在每個月8萬日元上下,如果沒有能夠申請到學校提供的宿舍寮(每月10000日元左右),在外租房和交通費用每個月在5萬~7萬日元左右。留學生可以申請多種獎學金和助學金,也可以出去打工兼職(每小時900日元左右),詳情可以關注橫濱國立留學生中心網站。

日本東京大學

東京大學(TheUniversityofTokyo),簡稱東大,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東京都文京區的世界級著名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作為日本最高學術殿堂和帝國大學之首,其在全球享有極高的聲譽。東大誕生於1877年,初設法學、理學、文學、醫學四個學部,是日本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亞洲最早的西制大學之一。學校於1886年被更名為“帝國大學”,這也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國大學。1897年,易名“東京帝國大學”,以區分同年在京都創立的京都帝國大學。二戰後的1947年9月,其正式定名為“東京大學”。
東京大學部分科系最早可以溯源到靈元天皇時期,學校主體由“東京開成學校”與“東京醫學校”在明治維新期間合併改制而成。作為資本主義文明浪潮衝擊下的直接產物,東大在日本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性地位。截止2014年,東大培養了包括1名菲爾茲獎得主、6名沃爾夫獎得主、8名諾貝爾獎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國)國會議長在內的一大批學術名家、工商巨子、政經菁英,在日本國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無可比擬。
和其他優秀的亞洲高校相比,東京大學在治學理念上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其中第一個,是將“教授治校”放在學校管理的核心位置。這可以說是東京大學各院系保持高度專業性和學術性的一項根本保障。
除了管理獎學金、支援留學生等服務性部門,東京大學的各個院系幾乎都沒有專門的行政人員。每個院系的管理者,就是它們自己的教授和老師,甚至連學籍管理、網路維護這些雜事都是由教師們親力親為。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每個院系甚至每個老師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他們的每一個行政措施,都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東京大學的學術自由得到了充分發揮。
和中國大學的研究生院一樣,日本高校的碩士、博士教學也普遍採用導師負責制。但在東京大學,每個院系,甚至每個老師都可以決定自己研究室的組織結構。比如,在某文科研究生院中,研究文化史的老師對“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非常看重,而研究網際網路文化的導師卻採用開放式論壇,每一個研究室的氣氛都是獨一無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