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平定巾

四方平定巾

四方平定巾,亦名“方巾”,明初頒行的一種方形軟帽。為職官、儒士所戴的便帽,以黑色紗羅製成,其形四角皆方,所以又名“四角方巾”。

基本信息

簡介

四方平定巾四方平定巾
四方平定巾,是明代儒生及處士所戴的方形軟帽。

三才圖會·衣服》述其來源謂:“方巾,此即古所謂‘角巾’,制同雲巾,特少雲文,相傳國初(明)服此,取四方平定之意。”角巾,是帶稜角的頭巾,舊時隱士常著之。

歷史

四方平定巾四方平定巾
七修類稿》:今里老所戴黑漆方巾,乃楊維禎入見太祖時所戴。上問曰:‘此巾何名?’對曰:‘此四方平定巾也。’遂頌式天下。”戴這種巾帽,服裝可隨便穿著,不象其他服飾規定嚴格。到明末,隨著服裝制度的衍變,這種巾帽形式也有很大變化。《閱世編》:“其便服,自職官大僚而下至生員,俱戴四角方巾。……其後巾式時改,或高或低,或方或扁,或仿晉唐,或從時制,總非士林莫敢服矣。其非紳士而巾服或擬於紳士者,必縉紳子弟也。不然則醫生星士相士也。”

四方平定巾是以黑色紗羅製成,可以摺疊,呈倒梯形造型,展開時四角皆方,也稱“方巾”,或稱“四角方巾”。四方平定巾初興時,高矮大小適中,其後總在變化,到明末則變得十分高大,故民間常用“頭頂一個書櫥”來形容。

三才圖會》之“四方巾”四方巾,即四方平定巾,亦稱“方巾”、“四角方巾”,是明初頒行的一種方形軟帽。它是官員、儒士所戴的便帽,以黑色紗羅製成,可以摺疊,呈倒梯形造型,展開時四角皆方。

四方平定巾初興時,高矮大小適中,其後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到明末則變得十分高大,故民間常用“頭頂一個書櫥”來形容。清代葉夢珠《閱世編》卷八“冠服門”:“(明人)其便服,自職官大僚而下至生員,俱戴四角方巾。其後巾式時改,或高或低,或方或扁,或仿晉唐,或從時制,總非士林,莫敢服矣。”

由來

楊維楨楊維楨
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叫楊維楨的儒生,他一直在研究明太祖朱元璋的心思,在完全不觸及朱元璋制定的服飾制度的情況下研究出了一種頭巾,取名為“四方平定巾”,寓意太祖朱元璋平定了四方,人們戴著這個頭巾就是在變相的歌頌朱元璋的豐功偉績。

朱元璋看到這個頭巾大喜,覺得很得他的心意,便傳詔天下頒布了天下的儒士、生員、書生等所有的讀書人必須經常佩戴這個頭巾。這樣子,這個“四方平定巾”就成了天下所有讀書人欽定的專用頭巾。

由此,人們得知朱元璋皇帝喜歡這類有寓意、比較好聽名目的東西,又有人創新的給瓜皮帽取名“六合統一帽”,給網巾取名為“盡收中華”,很顯然,聽到這個名字大家就知道肯定會火,結果也是,朱元璋把這兩樣定為全國人民都必須佩戴的飾品。
於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官員頭頂烏紗帽,讀書人頭頂“四方平定巾”,平頭百姓們就得頭頂“六合統一帽”和“盡收中華”的網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