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產規劃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11〕47號)和《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產規劃》。該《規劃》於2011年12月15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川辦發〔2011〕84號印發。《規劃》分規劃背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5部分。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產規劃的通知 
川辦發〔2011〕84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安委會成員單位: 
《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產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四川省“十二五”安全生產規劃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黨和政府形象和聲譽。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國辦發〔2011〕47號)和《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十一五”期間安全生產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國家安監總局的指導下,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雙重不利影響,把“重視基層、強固基礎、關愛民眾”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大力實施“科技興安”和“人才強安”戰略,全面開展“三項行動”和“三項建設”,有效建立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紮實推進基層基礎工作。“十一五”期間,全省安全生產有6大舉措成效顯著:一是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安全監管執法體系;二是強化重大隱患綜合治理;三是創建100個安全生產示範鄉鎮;四是實施公路安保工程,每縣每年安裝不少於1公里的波形防護欄,旅遊熱線地區的安保設施得以全面完善;五是著力構建安全生產科技支撐體系。對上萬輛營運車輛加裝了GPS系統,對上千對煤礦加裝了瓦斯監控系統;六是重視安全培訓,安全培訓累計達400萬人次以上。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十一五”安全生產規劃主要指標順利完成,其中全省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雙下降,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礦商貿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別下降73%和40%,實現了國務院確定的到2010年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的階段性目標,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專欄1 “十一五”安全生產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略)
(二)“十二五”時期安全生產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我省確立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的指導思想,這為解決深層次、結構性、區域性的安全生產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全省安全生產工作將進入以實現安全發展為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鍵時期。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到2015年,全省經濟總量將突破3萬億元大關,人均生產總值將超過5000美元,經濟社會發展將有望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但是,從當前我省與中等已開發國家安全生產水平的比較來看,差距還相當大,實現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還面臨巨大的挑戰。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改變安全生產方式。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戰略任務,強調要促進經濟成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當前,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如何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安全生產保障也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對安全生產提出新任務。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間,我省要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機遇,堅持“一主、三化、三加強”的基本思路,努力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會。因此,在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的推動下,省內建築、能源與原材料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交通運輸量成倍增加,同時“7+3”產業發展也會給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套用帶來新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發展任重道遠。 
——公眾安全健康權益需求不斷增強。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全社會對安全生產的期望不斷增大,廣大從業人員“體面勞動”的意識不斷增強,對安全監管效能、事故災難應對處置能力、安全文化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加強職業安全監管、有效改善作業環境,確保全民職業安全健康有了更高的期待,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現階段安全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我省安全生產水平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公共管理體制、公眾安全意識、自然資源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尤其是與沿海發達地區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煤礦、道路交通、建築等高危行業領域事故量依然突出,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全省安全生產還面臨諸多壓力。 
——安全生產基礎依然薄弱。忽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能力差、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企業仍然大量存在。一些老工業企業工藝技術落後,設備老化陳舊。煤炭等行業集約型增長能力、集約化生產水平較低,企業“小散亂差”的狀況依然存在。城市生命線系統安全管理滯後於城鎮化進程的需要。道路規劃和安全保障條件不適應交通運輸方式變化的安全需要。全民安全意識不強,全社會安全文化環境有待提升。 
——一些深層次矛盾仍未得到解決。經濟發展方式依然粗放,造成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持續旺盛,在巨大利益面前,部分企業無證無照或證照不全進行非法生產、建設和經營的現象時有發生。 
——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仍較淡漠。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自覺落實情況不夠理想,工礦企業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交通運輸企業超速、超限、超負荷運轉等非法違法和違規違章現象屢禁不止,責任事故發生率居高不下。 
——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亟待提升。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裝備不足,手段落後,執法效能低,依靠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傳統監管監察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適應日益繁重的安全生產監管監察任務。 
——應急救援能力有待加強。應急救援基地建設缺少整體規劃和合理布局。應急救援決策指揮的科學性、高效性還缺少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區域聯動、快速反應的應急救援機制還未完全實現,部分地方在應急救援裝備、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救援物質儲備等方面還缺少與其安全生產風險相適應的建設內容。 
——區域安全生產水平失衡。受區域資源稟賦、交通區位條件、政府財政投入、安全文化建設等多種因素影響,各地安全生產水平差距較大,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受到較大影響。 
——震後次生災害造成一定時期的安全隱患。“5·12”汶川特大地震後,部分礦山、電站大壩和橋樑、隧道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所在區域次生災害帶來的安全隱患給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安全生產難度有所增大。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依法治安”,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以構建全民安全教育體系為根本,以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為抓手,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切實把安全生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增強“三大能力”,完善“四大體系”,努力確保全省安全生產狀況持續穩定好轉,為全省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安全生產狀況根本性好轉打下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安全科學,協調發展。以為全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安全生產保障為根本目標,科學分析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安全風險,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統籌全省各級人民政府的安全生產工作,促進區域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強化法治,落實責任。堅持依法行政,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形成系統規範的安全生產法治秩序,加大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追究和處罰力度,嚴格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監察責任的分類落實。 
突出預防,創新科技。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夯實築牢安全生產基礎防線,從源頭上防範和遏制事故,牢牢掌握安全生產主動權,圍繞安全生產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攻關,力求突破瓶頸,切實提高安全科技自主創新和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 
創新體制,社會共建。以有利於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為出發點,積極探索綜合監管與行業管理、科技支撐與經濟制約、日常預防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法治化、市場化安全生產體制,建立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提高社會監督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形成全社會“事事重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圍。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政府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能力、應急救援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切實增強,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方式由事後查處向事前防範轉變,由傳統經驗型向現代科學管理型轉變,安全生產科技支撐作用成效明顯;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意識明顯增強;勞動者遵章守紀,安全生產自我保護能力得到提升;社會化安全制約機制初步形成,全社會安全生產環境進一步改善。全省生產安全事故總量穩定下降,重特大事故基本得到遏制,職業危害得到有效防治,億元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0%以上,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以上,安全生產總體狀況持續穩定好轉。
專欄2 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指標體系(以2010年為基數)(略)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綜合治理能力。 
1.著力遏制煤礦和道路交通領域重特大事故。 
煤礦:深化瓦斯綜合治理,強力推進瓦斯先抽後采、抽采達標和區域性防突,推動煤礦瓦斯治理體系建設,實施瓦斯數位化監測監控系統改造升級,有效遏制煤礦瓦斯重特大事故。深化水害綜合治理,按照“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的原則,全面採取“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全面加強礦井地質勘察工作,完善煤礦地質勘探報告審查制度,提高地質勘探精度和安全基礎參數的準確性、可靠性,重點對老窯水、採空區水、資源整合礦井實施水文地質調查和補充勘探,查清影響安全開採的水害地質因素,到2012年底,全省所有煤礦要建立礦井地質圖紙電子檔案,切實做到圖紙與井下實際情況動態相符。加強新(改、擴)建礦井的安全監管,落實礦井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和監理等相關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善煤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嚴格執行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制度,強化生產過程管理的領導責任。提高礦用產品、設備安全性能。積極支持煤炭行業產業升級、安全科技創新和安全改造,大力推進安全高效礦井建設,到2015年底,大型煤礦採掘機械化程度達到95%以上,小型煤礦採煤機械化和掘進裝載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55%和80%以上。積極推進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深入推進煤礦兼併重組、資源整合和整頓關閉工作,嚴格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規定的落後產能,全面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礦井,設計生產能力在30萬噸/年以下的小型煤礦,必須全面達到《四川省小煤礦安全生產基本要求》規定。
專欄3 防範煤礦事故重點地區和重點項目(略)
道路交通:深入開展創建“平安暢通縣市”活動。繼續實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完善道路標誌標線、防撞護欄護墩等安全設施。 
“十二五”時期,加大全省公路安全隱患路段波形護欄或帶鋼筋的防撞牆建設力度,實現全省旅遊景區的安全隱患路段全部安裝安全防護設施,全省縣級以上公路安全隱患路段完成波形護欄或帶鋼筋的防撞牆建設。建立新(改、擴)建公路和城市道路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加強對橋樑、隧道等重點區域的安全監管。加大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改善農村公路安全通行條件,制定新建農村道路與安全防護設施同時建設的制度和標準,加強農村客運市場監管,探索推進城鄉道路安全監管一體化。建立客車、貨車及特種作業車輛駕駛員安全準入制度。全力遏制營運車輛重特大事故高發態勢。積極開展“零傷亡”平安運輸企業創建活動,全面實現車輛運行信息動態監管。加強對交通流量大、事故多發、違法頻率高等重要路段的路網運行監測與交通執法監控系統建設。擴充和完善國家高速公路、重要幹線公路網、重點客貨運輸站場日常監控設施建設,推進城市客運(換乘)樞紐、公共汽車、軌道交通日常運行狀態和突發事件監測監控系統建設,提高公路交通狀態監控覆蓋率。到2012年,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運輸專用車輛,旅遊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校車全部安裝使用符合國家標準並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GPS系統。
專欄4 防範道路交通事故重點地區和重點項目(略)
2.全面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基礎。 
非煤礦山:結合礦山建設對工業場地和開採工藝的要求,確定非煤礦山主要礦種最小開採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標準,到2015年非煤礦山總量比2010年下降10%以上。推進重點地區和掛牌督辦礦區資源整合重組,抓好礦業開採秩序整頓和採空區治理等方面的安全生產工作。抓好礦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行為,重點打擊無證照或證照不全、關閉取締後又死灰復燃、拒不執行停產整頓指令擅自生產、私挖濫采、超層越界開採等非法生產行為。重點抓好井工開採礦山透水、中毒窒息、冒頂片幫、坍塌和跑車墜罐等事故的預防。大力推動露天礦山採用中深孔爆破、機械鏟裝、機械二次破碎等技術裝備。全面淘汰陡崖開採、藥壺爆破等落後工藝。繼續實施尾礦庫危、險、病庫專項治理,抓好廢棄尾礦庫和達到設計庫容的尾礦庫閉庫管理工作,消除所有危、險尾礦庫,病庫數量控制在已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尾礦庫的5%以內,三等以上及下游存在居民點和重要設施的尾礦庫全部安裝線上安全監控系統,嚴防垮壩潰壩事故。強化石油天然氣開採防井噴、防硫化物中毒、防爆炸和防火災等安全監管和防範措施。
專欄5 減少非煤礦山事故重點地區、類型和重點項目(略)
危險化學品:促進化工產業安全合理布局,按照主體功能區建設要求,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及儲存、化工園區(集中區)、化工市場等項目實施嚴格審批,對現有的化工生產、儲存企業進行合理性布局調整,推進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化工企業實施搬遷。從2011年起,新設立的化工建設項目必須“進園入區”,化工經營企業逐步進入專業市場開展經營活動。提升化工生產裝置控制水平和設備安全性能,涉及15類危險化工工藝的生產裝置要全面實現自動化控制和緊急連鎖控制,易燃易爆場所要安裝完善易燃易爆氣體泄漏檢測報警系統和火警報警系統,有毒有害場所要安裝完善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系統,重大危險源涉及的壓力、溫度、液位(流量)、泄漏等報警裝置要有遠傳和連續記錄功能,液化氣體、劇毒液體等重點儲罐要設定遠程緊急切斷裝置。積極開展違法違規生產專項治理工作,加大危化安全生產許可證、危化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執法專項檢查力度。 
煙花爆竹:嚴格煙花爆竹安全準入條件,控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數量。推動有條件的市(州)和縣(市、區)域整體退出煙花爆竹生產行業。推進煙花爆竹生產工廠化、標準化、機械化、科技化和集約化建設,鼓勵重點企業間進行兼併重組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到2015年,全省煙花爆竹生產企業要完成危險工序機械化改造,對未改造的企業要予以淘汰。深化煙花爆竹“三超一改”(超範圍、超藥量、超定員和擅自改變工房用途)等違規生產經營行為專項治理。實施禮花彈專項整治行動,建立煙花爆竹流向監管信息系統,對煙花爆竹流向實施動態監控。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和建設。 
建築施工:進一步加強城鄉建築市場管理,強化工程招投標、資質審批、施工許可、安全生產許可證發放等環節的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違法分包、轉包、掛靠,無資質或超越資質承包工程等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和清出制度,及時淘汰不符合建築施工安全生產條件的建築企業。加強建築施工機械、安全防護設備和用品的監督檢查,對達不到安全生產要求的產品一律不準使用。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投入,確保建設單位將施工現場安全作業環境和安全措施費用列入工程概算,在招投標過程中不得任意刪減。加大對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的監管力度。以深基坑、高大模板、腳手架和建築機械設備等為重點,積極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以鐵路、公路、水利、核電等重點工程及橋樑、隧道等危險性較大項目為重點,建立完善設計、施工階段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加強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過程安全監管。 
消防(火災):堅持政府主導,推動新《消防法》主體責任落實,確保消防規劃納入當地城鄉建設總體規劃。推進構築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全面建設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車通道等公共消防設施。實施消防標準化建設工程,根據國家標準配齊配足滅火和應急救援車輛、器材和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體系。 
民爆器材:加快制定《四川省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辦法》。推廣採用高安全度、高可靠度、全自動化、人機隔離操作的炸藥生產設備,進一步提高生產線本質安全水平。鼓勵生產、銷售企業向爆破作業領域延伸,為用戶直接提供爆破服務,減少中間環節及其安全隱患,實現生產、銷售、爆破服務一體化經營方式。加大爆破作業標準化與現場監管力度,強化爆破作業現場爆破器材硬體保管設施的監管,推行“一箱、兩鎖、三人”的安全管理機制。建立民爆產品生產、運輸、儲存、使用各環節的動態監控信息系統,及時治理隱患,杜絕監管盲區。 
冶金建材:完善煤氣危險區域線上監測報警系統,實現連續監控監測,提高自動報警能力。推廣使用安全連鎖技術,提高自動控制水平。對鋼水、鐵水等熔融金屬吊運作業、煤氣區域作業、動火作業和水泥生產的煤粉製備、焙燒等重點環節制定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杜絕違章違規作業。加強新技術、新設備推廣工作,全面淘汰規模小、工藝差、設施設備陳舊、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落後產能。 
軌道交通:加強鐵路客運專線、快速鐵路、捷運等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監管。完善和落實主要崗位人員作業標準。開展路外安全宣傳教育入戶活動,重點提升鐵路沿線民眾的安全意識。實施更為嚴格的鐵路施工安全管理,集中整治鐵路行車設備突出隱患,強化現場作業控制,深化危險化學品鐵路貨運安全專項整治。到2015年,危險性較大的鐵路與公路平交道口全部得到改造,安全防護設施進一步完善,災害預警體系基本健全。
專欄6 減少鐵路路外交通事故重點地區(略)
水上交通:推動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涉水部門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責任的落實。開展重點水域、重點船舶、重點時段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安全綜合治理行動,強化碼頭、運輸船舶和采砂、橋樑建設等水工作業的安全監管,改造更新渡口設施和老舊渡船,改善水上交通安全基礎條件。
專欄7 減少水上交通事故重點地區(略)
民用航空:完善民航航空安全管理體系和飛行運行監察、航空器適航管理、航空保全等系統。加強機場安全設施建設。加快空管設施建設,提高航班流量大和邊遠地區的飛行指揮、監控能力。在航班運行的機場建立保全監控和反應系統。加強支線航空、支線機場的安全監管。增加對從業人員業務培訓和支線機場安全設施設備的投入。 
水利:以水源管理、防汛抗洪為重點,加強水利工程度汛安全、城鄉民眾飲水安全、工農業生產用水的供水安全監管。加強新建水庫、江河堤防建設等水利工程建築施工的安全監管。加強水庫和水利系統大壩安全監管,全面治理病害水庫。加強漁業船舶安全監管。強化水利安監隊伍能力建設。 
電力:積極開展電力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建立電力應急培訓演練基地。完善重要用戶供用電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全面開展機組併網安全性評價和水電站大壩安全定檢工作。嚴格貫徹執行電力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強化電力建設安全監管工作,落實建設施工風險管理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推行施工現場安全標準化建設管理。全面開展對已投入運行20年以上水電站的隱患排查治理,加強水電站大壩補強加固和機組更新改造。 
特種設備:構建特種設備安全責任體系。嚴格市場準入,堅持全過程安全監管。實施壓縮天然氣(CNG)地下儲氣井、危險化學品承壓罐車、起重機械、壓力管道元件、氣瓶、電梯、大型遊樂設施等特種設備專項安全隱患整治工作。督促落實重點工程大型起重機械使用單位安裝安全監控系統。運用電子標籤等手段提高對氣瓶等移動式特種設備的電子監管水平。 
農業機械:突出抓好農機牌證監理、安全技術檢驗等源頭管理,嚴格實施《農業機械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16151—2008)有關安全技術要求,改善提高拖拉機及機組的制動、夜間被動安全防護和燈光照明等性能。深入推進“平安農機示範縣”創建活動。加大財政投入,改善農機安全監理裝備,提升農機安全監理能力。 
城區內燃氣管線:城市燃氣經營企業應建立完善城區燃氣管網可靠性分析信息系統,對事故隱患進行及時的發現及整改。有關部門要對可能影響埋地燃氣管道及附屬設施安全的建設項目實施科學規劃和嚴格審批,對損壞燃氣設施的行為一律實施責任倒查制度。 
(二)加強職業危害防治能力。 
1.加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 
——嚴格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和申報。嚴肅查處拒不申報或申報虛假信息的生產經營單位,到2011年底,全省職業危害項目申報率達到90%。到2015年,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率達到70%以上,年度檢測覆蓋面達80%,粉塵、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檢測合格率達到80%以上。 
——公開企業職業危害信息。產生職業危害的企業必須在醒目位置設定公告欄,並在產生嚴重危害的作業崗位設定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到2013年,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標識設定率達到100%。全省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定期將本行政區域內職業危害嚴重和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企業名單在主要媒體上予以公布。 
——對重點企業進行線上監管。職業病高發、頻發和職業危害嚴重、影響面較大的作業場所必須安裝職業危害因素線上監測報警裝置,並與安全監管部門監控平台進行聯網,以利於及時削除對從業人員生命和健康的威脅。到2015年,線上監控使用率達到80%以上。 
2.加強職業危害因素防護。 
——加強工程防護。企業應在產生職業危害的作業場所設定工程防護裝置,並按規定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全省各級安全監管部門每年要對工程防護裝置情況進行督查,到2013年,裝置到位率應達到90%。 
——加強個體防護。企業應按規定為員工配備合格的個人防護用品,督促員工正確佩戴和使用,並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中毒和職業病的有害作業場所,配備醫療急救藥品和急救設施。各級安全監管部門每年要對個體防護用品和急救設施配備情況進行考核,到2013年,考核合格率應達到80%。 
3.加強職業健康監護。所有企業必須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組織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在第一時間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職工本人和企業所在地安全監管部門。對在企業工作期間出現職業病的患者,企業必須對其承擔康復治療責任。從2011年起,全省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對其行政區域企業職業健康檢查情況全面實施考核,考核合格率達到國家有關規定。 
4.實行嚴格的職業衛生安全準入制。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對新(改、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實行嚴格的職業病危害審查制度,未經審核同意的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從2012年起,依照《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對用人單位使用有毒物品的作業場所實行職業衛生安全許可制度。 
5.重視新型職業危害預防。 
——做好信息統計分析。2012年前,全省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建立職業危害資料庫,要綜合相關部門提供的企業職業危害申報數據、職業病醫療機構體檢數據和技術服務機構檢測數據,分析並控制職業危害苗頭。對新出現的職業危害病狀要及時報上一級部門備案。 
——建立信息溝通機制。每年定期組織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職業病防治機構及研究機構召開信息通報會,分析全省職業危害發展趨勢,提出新的科研方向。 
——研究新的預防措施。建立職業危害防治科研基金,整合省內專業防治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對新材料、新工藝帶來的新型職業危害開展科技攻關,推廣套用新的防護措施。
專欄8 職業危害防治主要工作(略)
(三)加強安全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興安”是本,“依法治安”是綱,“安全標準”是目。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科技對安全生產的支撐保障作用,加強財政資金對科技投入的引導,加強行政手段對先進適用技術與裝備的推動,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科研機構參與”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安全科技創新機制,以全面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引領安全科技發展方向。 
1.加快安全科技自主創新。 
——開展關鍵性技術攻關。著力解決長期困擾我省安全生產重點領域的關鍵性技術瓶頸。重點開展物聯網技術在煤礦瓦斯與水患探測、重大危險源與尾礦庫監控預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應急救援智慧型指揮系統等方面的套用研究。 
——健全地方性標準體系。按照企業本質化安全生產的要求,從企業安全設施(裝備)配置、作業人員行為、過程管理等方面綜合構建嚴格的地方性標準。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事故應急救援、公共聚焦場所、職業危害等高危行業和重點領域尚無安全生產國家標準的部分,要加快制定地方性標準。重點加強對物聯網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套用的地方標準研究。研究制定監管監察執法地方性標準。 
——重視前沿理論研究。積極開展安全生產領域典型災害事故致因機理及演化規律的理論研究,努力在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及政府監管機制上尋求符合省情的創新突破。 
2.推廣套用先進適用技術與裝備。完善安全生產科技成果評估、鑑定、篩選和推廣機制,發布先進適用的安全生產技術和裝備推廣目錄。建立安全科技專項資金,支持關鍵性技術、裝備的研發、孵化和成果推廣。
專欄9 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裝備的重點領域(略)
3.促進安全產業發展。制訂安全產業發展規劃。發展安全裝備製造業,重點研製檢測監控、安全避險、安全防護、個人防護、災害監控、特種安全設施及應急救援等安全設備。優先發展工程項目安全風險管理、安全評估認證等諮詢服務業。規範和整頓技術服務市場秩序,健全專業服務機構誠信體系。到2015年,培育和發展1—2個安全產業示範園區、5—10家技術領先且管理規範的安全技術服務示範機構以及一批滿足市場急切需要的安全裝備製造企業,基本形成集安全產品孵化、生產製造、市場交易、融資租賃和倉儲物流於一體的安全產業鏈條。 
4.建設安全科技支撐綜合示範基地。依託四川安全科技大廈,整合安全生產優勢科技資源,健全安全生產科技政策和投入機制,以重點實驗室建設為抓手,搭建科技研發、安全評價、檢測檢驗、職業危害檢測、安全培訓、應急培訓、諮詢服務等安全監管監察科技支撐平台,並推動全省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規範化發展。到2015年,建成“立足四川、輻射西部、影響全國”的安全生產科技支撐綜合示範基地。 
5.加強安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以安全生產相關科研事業單位、大專院校、重點骨幹企業為平台,做好高層次安全科技人才的引進工作,努力為引進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通過建設國家級和省部級安全生產重點實驗室,著力培養全省安全生產學科帶頭人,採取專家幫教、業務培訓、崗位交流、合作科研、掛職鍛鍊等多種形式拓寬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渠道,加強安全生產相關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及博士、碩士、學士學位的授予點建設工作,加快現有科研事業單位的改革步伐,積極探索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改革和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積極營造有利於安全科技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 
(四)完善政府安全監管監察和社會監督體系。 
1.完善安全監管監察體系。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據本行政區域內人口數量、企業數量、生產總值、產業和行業狀況等因素,建立健全適應當地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需要的監管機構和監察執法隊伍,進一步理順和明確執法職責和程式。各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等工業項目集中區域及大型礦產資源基地要明確承擔安全監管職責的機構,納入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監管體系。 
2.加強安全監管監察隊伍專業化建設。健全完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培訓、執法資格和考核等制度,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的能力評價體系,嚴格對新進入安全執法隊伍人員的安全管理實踐能力考核。建立完善安全監管監察實訓體系,開展安全監管監察執法全員培訓。到2015年,全省各級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執法資格培訓及持證上崗率達到100%,專題業務培訓覆蓋率達到100%。鼓勵執法人員通過考試取得註冊安全工程師資格。 
3.改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工作條件。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嚴格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推進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執法工作條件標準化建設,全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執法裝備配置,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到2015年,省、市、縣三級安全監管部門和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達標率和裝備到位率全部達到100%。 
4.創新安全監管監察方式。推行安全監管監察執法政務公開。開展企業事故風險等級評估,探索建立企業事故風險分級監管監察機制,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效率。建立隱患排查動態跟蹤和隱患整改效果評價制度,避免隱患治理工作流於形式。建立事故調查司法鑑定輔助機制,提高事故處理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實施中小企業安全生產技術援助與服務示範工程。建立與企業信譽、項目核准、用地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等方面掛鈎的安全生產約束機制。 
5.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通過電話、網路、信件等多渠道面向全社會接受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舉報,做到安全生產工作公開化、透明化。到2011年底,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全面開通“12350”安全生產監督舉報電話,在政府入口網站公開舉報信箱,並建立舉報限期辦結案制度。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制定《安全生產舉報獎勵辦法》,設立安全生產監督舉報獎勵基金,對經查實或認定的有效舉報進行獎勵。
專欄10 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執法能力建設主要工作(略)
(五)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 
1.加強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按照“回響及時、指揮科學、協調有序、救援高效、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快建設“4611”救援基地及各級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建立礦山、危險化學品企業兼職應急救援隊伍,進一步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救援能力。建立救援隊伍社會性服務補償機制,推動沒有建立專職救援隊伍的高危行業企業與有資質的專業救援隊伍簽訂協定,充分發揮公安消防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作用,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
專欄11 “4611”救援基地建設主要內容(略)
2.完善應急救援基礎條件。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平台建設,確保國家、省、市(州)、縣(市、區)相關應急管理機構能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應急救援協調聯動、綜合處置的工作效率。各地必須按照安全生產工作實際需要配備應有的應急救援裝備。積極探索建立實物儲備與市場儲備相結合、生產能力儲備與技術儲備相結合、政府採購與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應急物資儲備方式,切實加強應急物質儲備。 
3.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實訓演練和事故災後評估。按照制定、演練、改進的循環模式完善各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加強企業內部職工的應急狀態適應性培訓和演練,通過日常實訓演練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重視生產安全事故災難評估分析,為提高事故預防和救援能力、減少災害損失提供科學依據。從2012年開始,將年度演練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考核指標體系,高危行業企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至少組織1次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演練。
專欄12 應急救援能力建設主要工作(略)
(六)完善企業安全生產約束體系。 
1.嚴格企業安全準入許可。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上杜絕企業安全隱患。把符合安全生產標準作為高危行業企業準入的前置條件,實行嚴格的安全標準核准制度。對企業新(改、擴)建工程項目,嚴格執行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嚴格安全生產行政審批程式,加強對安全生產行政許可企業的動態監管。建立完善煤礦、非煤礦山、建築、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領域)從業人員安全準入資格制度。對井工開採礦山,要將技術人員配備列入安全準入基本條件。 
2.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鼓勵和引導我省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各類企業依據自身科技、人才、資金、管理等優勢參與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技術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特別要注重發揮大企業、大集團的核心作用,提升標準化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構建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為補充的相互配套、協調一致的四川安全生產標準化示範推廣體系,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從制度上規範企業安全行為,通過崗位達標、專業達標、企業達標和行業達標,有序提升全省企業安全生產綜合水平和保障能力。煤礦要在2011年底前,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煙花爆竹生產和經營企業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礦山規模以上企業要在2013年底前,非煤礦山規模以下企業和交通運輸、建築施工、民用爆炸物品企業要在2015年前,實現達標。其他行業要積極制定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細則,逐步有序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 
3.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機制。建立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動態資料庫,健全企業及主要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生產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失信懲戒制度。建立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公開和違法企業“黑名單”公示制度。建立國土資源、發展改革、財政、稅收、工商、銀行、證券、保險等部門與安全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處罰回響機制,對安全監管部門通報的嚴重違法企業應給予相應的制裁。 
4.加大執法力度。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並依據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從嚴查處,切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行業管理部門會同工商、司法等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嚴格執行打擊非法生產不力的責任追究制度。 
(七)完善安全生產文化體系。 
1.強化安全理念和意識。安全理念和意識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政府要將安全理念納入各級、各類教育環節中,形成產品設計研發、生產作業、應急救援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理念。政府、企業、員工要牢固樹立強烈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要明確政府監管監察、企業主體和員工自律三者間各自的分工和責任,通過加強制度建設,促進全社會安全生產文化氛圍的提升。 
2.加大安全文化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網路、報刊、中國小教材等多種媒介擴大安全生產宣傳覆蓋面,採取諮詢熱線、公益廣告、專題欄目、事故案例等多種形式豐富宣傳內容。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安全文藝演出、安全示範崗、安全論壇等多種活動。 
3.強化安全教育培訓。注重安全文化建設的意識教育和素質培訓工作,積極促進職業人群安全與健康。依託擬設定的四川安全職業技術學院(現為四川科技職工大學),加強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領域的安全相關專業學科建設,加大對安全生產緊缺性、技能性、套用性人才培養。建立健全企業從業人員和政府監管監察人員安全生產長效教育培訓機制,強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推動實景和仿真培訓。推行安全生產考培分離制度,推動培訓師與現場工程師相結合的“雙師型”培訓模式,建立安全培訓質量考核與效果評價制度,進一步規範培訓行為。重視註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教育管理。加強對安全生產培訓機構的監管和規範,鼓勵大企業自辦培訓機構。到2015年,著力培育1—2家具有示範骨幹作用、公益性的一級資質安全生產培訓機構。 
4.積極開展安全社區建設。加強城市安全社區建設,深化企業主導型安全社區建設,積極探索和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下的農村安全社區建設。到2015年,全省建成1個國際安全社區和2個國家安全社區,市級城市主城區要實現省級安全社區全覆蓋。
專欄13 安全文化建設主要工作(略)

四、重點工程

(一)物聯網化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監察系統工程。結合國家安全生產信息系統(“金安”)二期工程建設,通過套用物聯網技術,完善覆蓋全省各級安全監管、煤礦安全監察和應急救援機構的信息網路與基礎資料庫。建設省、市、縣、企業四級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監察系統,進行全省統一的系統軟體開發及維護,重點建設高危行業企業、職業危害嚴重企業、重大危險源等實時監控、預警平台,政府監管監察業務信息資源共享平台,應急救援指揮平台,安全生產數據信息中心。其中,政府監管監察業務信息平台主要是建立執法標準、執法案例、執法檔案等功能模組,方便業務交流和信息查詢,實現日常業務管理信息化處理,提高信息資源共享利用效率,推進全省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信息互聯互通。應急救援指揮平台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建立省、市、縣、企業四級安全生產監測預警平台,實現對井工開採礦井、大型電廠灰渣庫、職業危害嚴重的作業場所、尾礦庫等重大危險源進行實時監測;二是建立應急隊伍、物資儲備、專家資源等各類資料庫,形成一套較完整的應急救援指揮平台資料庫支撐系統。逐步形成與其他部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資料庫信息共享機制,滿足救援指揮數據信息的需求。加強資料庫系統的日常維護管理,及時更新數據信息,保證數據的時效性;三是建立具有情景模擬分析、數據查詢、輔助決策、應急指揮和總結評估等功能的分級決策指揮系統。嚴格執行國家和省統一的技術標準和格式要求,確保實現與國家及省政府應急指揮中心、省直相關部門和各市(州)、縣(市、區)應急指揮平台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安全生產數據信息中心是著力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監察系統提供後台支撐和服務,主要建設海量數據存儲系統、套用軟體系統、安全防入侵系統、網路接入系統、伺服器系統和中心機房。 
(二)監管監察部門基礎設施與裝備配備標準化建設工程。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根據國家相關標準,結合區域特徵,在全省各級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中深入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配備標準化建設工程,為安全生產日常監管監察和行政執法提供專業化基礎保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加快事故鑑定與分析用房、執法專用設備保管用房、安全生產投訴舉報受理業務用房、執法人員交流用房、執法人員素質拓展用房、檢修維護、信息控制、應急值守、指揮處置等辦公、業務和保障服務用房建設。在裝備配備標準化建設中,進一步完善監管監察業務用車、應急搶險指揮車、調查取證工具、現場檢測設備、個體防護用品和衛星通信設備等裝備。 
(三)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按照“4611”救援基地建設規劃,依託國有大型骨幹企業,調動地方人民政府的參與積極性,推進企業與政府共同建設礦山、危險化學品和油氣田等行業領域的4個國家級救援基地,重點支持建設芙蓉煤礦國家救援隊;以省級財政為主,相關地方財政配套,建設6個省級區域性救援基地、1個綜合性救援實訓演練基地和1個省級綜合性礦山排水基地。加強各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投入,根據各自特點和需求配備高效快速救援鑽機、大型排水設備、大型清障支護設備、快速滅火、堵漏、洗消設備以及人員避險、搜尋、定位等國內外先進的應急救援裝備。加強各基地救援物資儲備,並建立專門的應急裝備物資儲備點。促使高危行業企業建立和完善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定期開展應急救援實訓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全省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與公安消防、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 
(四)重點實驗室工程。引進省內外高級人才,配備高新精密實驗設備,完善礦山安全實驗室、非礦山安全和重大危險源監控實驗室、職業危害檢測與鑑定實驗室等省級中心實驗室建設。結合安全生產實踐需要,推進生產安全事故物證分析實驗室、電氣安全實驗室和勞動防護用品檢測實驗室等實驗室建設。利用成都市退出煤炭生產的機遇,將出江煤礦生產礦井轉為科研實驗礦井,與四川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省級重點實驗室,主要建設礦井災變實驗室。一是建設井下災害模擬系統,用於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水災等災害現場模擬、通風控制模擬實驗和爆破試驗;二是建設礦井災變時期通風實驗室,包括建設一批礦井通風及安全實驗室和災害及通風控制現場模擬實驗系統。 
(五)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以加強中小企業安全技術援助和服務為重點,著力構建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專業技術服務網路,規劃建成1個省級技術服務中心、21個市級技術服務分中心、63個縣級技術服務站。重點開展檢測檢驗、安全培訓、安全評價、職業衛生檢測與評價、事故司法鑑定、企業安全管理和技術諮詢等技術服務工作。建立健全技術服務機構質量綜合評估和認證制度,推動技術服務機構誠信體系建設,引導技術服務機構規範化發展。 
(六)國家級職業危害防護監測研究中心工程。整合各類優勢資源,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和優秀人才,率先建設“國內一流、西部第一”的國家級職業危害防護監測研究中心,帶動各市(州)職業健康工作穩步發展。中心主要提供職業健康防護、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職業健康信息管理、科研和教學等技術性服務。重點建立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和化驗室、防護實驗室、特色宣傳教育室、毒理室等功能區,為政府職業健康監管提供決策服務,為職業危害防治提供科研和教學服務。 
(七)成都(雙流)物聯網安全產業園工程。以物聯網技術套用為龍頭,結合國家支持振興裝備製造業等相關政策,重點開展檢測監控、安全避險、安全防護、特種設施及應急救援等安全裝備的產品孵化、生產製造、市場交易、融資租賃和倉儲物流等項目建設,打造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安全裝備製造和交易基地。到2015年,引進50家以上重點企業入駐並正式投產運營。工程內容主要包括設立園區管理機構,先期開展園區通道路、通通信、通電力、通上水、通下水、通燃氣和場地平整等工作,使二級開發商可以進場後迅速開發建設。規劃建設科研孵化樓、倉儲中心、管理中心,規劃生產製造場所、產品交易市場、辦公樓宇等功能區域,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築巢引鳳”的作用。 
(八)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工程。依託省內相關大中專院校,開設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等相關課程,積極推進相關專業建設,全面培養安全生產實用技術和管理專業人才。積極推進四川安全職業技術學院的設定與建設。利用成都市退出煤炭生產行業的機遇,將出江煤礦現有生產礦井井上、井下系統和設施設備建成安全生產實訓基地,按照“實景中體驗,實訓中掌握,實踐中套用”的要求,為西部地區高校、中高等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的安全生產知識教育提供綜合性的實驗實訓場地,著力提高學生安全生產實踐技能。 
(九)安全生產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工程。以綜合性安全體驗館建設為載體,打造集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安全警示教育、事故情景模擬、仿真事故災難防範演練等多種功能及形式於一體的省級安全生產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增強民眾對安全生產的感性認識。主要建設安全生產科普宣傳展覽廳、重點高危行業安全作業工藝流程展覽廳、事故情景模擬廳、仿真事故災難防範演練廳等,通過現代聲像和多媒體技術的套用,提高大眾安全生產認知水平和安全文化素質。 
(十)重點領域安全保障工程。實施公路安全整治工程,重點整治事故多發路段、危險路段和高速公路長隧道及橋樑,並延伸至農村公路。以臨水、臨崖、急彎、陡坡路段為重點,完善道路標誌標線標牌、防撞護欄護墩、警示樁等安全設施。加強對交通流量大、事故多發、違法頻率高等重要路段的路網運行監測與交通執法監控系統建設,建立區域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動態監控平台,實現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和資源共享。加大對鐵路平交道口、城市軌道交通設施、隧道、橋樑、城市燃氣與化學品輸送管網隱患的排查治理。以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建築、在建工程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為重點,深化完善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實施城區內安全距離不達標的化工企業搬遷工程。實施化工園區安全監管示範工程。全面開展安全社區創建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1.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著力處理好安全生產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係,把尊重人的生命和健康權益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把經濟發展建立在安全生產有可靠保證的基礎上,實現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有機統一。 
2.加強組織保障。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產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協調功能,深入實施“行政首長負責制”,切實保障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機構、人員、裝備、經費按需到位,協調好綜合監管與行業監管、國家監察與地方監管的職責分工。 
3.嚴格實行“一崗雙責”。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按規定健全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立領導幹部安全生產工作述職制度,重點加強縣鄉兩級政府安全責任落實。強化企業領導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職責,嚴格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成員輪流現場帶班制度,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應對本崗位安全負責。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 
1.政府投入。全省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大生產領域公共安全的投入力度,建立安全生產投入長效機制,支持安全生產重大工程項目等建設,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支持我省安全生產,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的多渠道、多層次安全生產投入體系。 
2.企業投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要嚴格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川府發〔2004〕20號)和《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財企〔2006〕478號)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制度,有關部門要對此進行年度監督檢查,確保企業安全生產投入到位、使用規範。 
3.社會投入。全省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大工傷保險工作力度,完善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結合機制,嚴格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提取工傷預防費用,切實用於工傷預防的宣傳和培訓等工作。鼓勵企業通過投保安全生產責任險等險種化解風險成本。加強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制度建設,探索建立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社會救助基金。 
(三)加強政策引導。 
1.稅收政策。支持企業進行重大安全生產技術改造。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後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 
2.信貸政策。完善信貸政策,鼓勵銀行對有償還能力的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誠信度高的企業安全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支持。 
3.產業政策。到2012年,編制完成《四川省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工藝和產品目錄》、《四川省重點鼓勵發展的安全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 
(四)嚴格安全生產目標考核與規劃實施考核。 
1.把安全生產規劃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全省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編制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把安全生產的規劃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政策措施納入各級人民政府“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及統計指標體系,統籌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2.完善安全生產目標考核體系。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將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作為約束性指標,將規劃工作任務落實情況和重點工程項目實施進展情況納入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範疇,科學制定政府監管監察、企業自控、員工自律有機結合的安全生產目標考核體系,合理確定考核內容、分配指標權重、量化考核等級、制定獎懲措施,強化安全生產的幹部績效考核,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 
3.建立規劃實施評估機制。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按年度、中期(2013年)、終期(2015年)三個階段內容制定規劃實施考核和評估辦法。要重視和支持本區域安全生產重大項目的立項、審批工作。實施項目進度跟蹤考核機制,及時排除各種困難,對影響項目順利完成的單位和個人實施行政問責。 
(五)加大依法治安力度。 
1.加強法制建設。結合四川實際,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安全生產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標準、規範與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法制體系。適時對《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進行修改。 
2.堅持依法行政。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依據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開展執法工作。全面建立“辦案、審案、定案”三分離的案件查處機制。健全行政執法協調機制,形成聯合執法合力,提高行政執法效率。 
3.加大責任追究。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嚴肅查處各類案件。健全和落實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監督檢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