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昭化古鎮

四川昭化古鎮

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和2200多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曾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並被峨眉電影集團授予“影視拍攝基地”。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地標地標

昭化古稱葭萌關,位於四川廣元城南的嘉陵江白龍江交匯處。昭化古城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始建於春秋,以後各代都修茸。古城山環水繞,古色古香。城內保存了許多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古民居,多是南方風格的木架結構庭院;雕樑畫棟,玲瓏別致,古風不減當年。廟宇、官衙、樂場仍有富麗堂皇之感。古城的面積不算大,可是擺布得當,結構十分嚴謹。城中保存著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宅,大多屬於南方木架結構的庭院。青石板鋪就的街道,雖歷經歲月滄桑,仍透出一股幽邃的蒼凉之美。昭化歷史上是川北戰略要地和著名古戰場,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夜戰馬超,老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等都發生在這裡。
昭化古鎮,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和2200多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曾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並被峨眉電影集團授予“影視拍攝基地”。昭化古城風貌依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遺址、遺蹟眾多,民風古樸典雅,是廣大遊客觀光旅遊度假,學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

老街街景老街街景

昭化古城座落於廣元城南20公里,嘉陵江上游處。古城景區周圍與陝西漢中寶雞甘肅隴南,四川的綿陽南充達縣等市、地相鄰,位於陝、甘、川三省結合部,同上述六市、地相距均在200公里左右,交通便捷,寶成鐵路、綿廣高速、川陝高速繞城而過。廣元飛機場距昭化古城景區僅15公里。昭化古城地處四川川東北地區,屬盆地丘陵向山區過渡地帶,以低山為主,海拔在300米~1200米之間,平均海拔800米。古城景區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6℃,最高氣溫40.1℃,最低氣溫-7.0℃,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無霜期達256天,年均日照1400小時。昭化古城景區多數景點屬古城文明歷史遺存或載體展示,多數文物陳列於室內,能滿足遊客全天侯遊覽。同時古城景區交通便捷,吃住方便,氣候宜人,一年365天都能滿足遊客參觀旅遊、休閒娛樂的需求。

悠久歷史

老街老街

【昭化古城——歷史畫卷】
昭化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眾多歷史文化遺址、遺蹟群保存完整,是遊人及專家學者考古研究、弔古追昔的理想之地。她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濃縮了中國地方政權連續的建置史,是中國最早推行郡縣制管理的縣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縣”之稱。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國用武力征服廣元、昭化一代的苴人,始建苴國,並在這裡建立苴國都邑,又稱吐費城。公元前316年國征服苴國,在此建立葭萌縣。爾後古城經歷了蜀漢、西晉時的漢壽縣,東晉、南北朝時的晉壽郡和益昌、京兆縣治地及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益光、益昌、昭化縣城,1953年至今為昭化鎮所在地。同一地完整經歷了中國地方政權連續不斷建置史,全國甚為罕見。
【昭化古城——古活化石】
昭化古城是古代文明的傳承地,是現存的古活化石。昭化古鎮自唐虞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文明有史可鑑。儘管歷史悠久,但古城文明受現代文明的衝擊較小,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水毀後的秦葭萌古城遺址清晰可辯,大量的三國古遺址諸如古驛道、葭萌古關、費禕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國家、省、市級保護文物,風貌依舊,保存完整,實屬全國少有。漢代的古城牆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八卦井、龍門書院等古建築保存完整。青銅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漢磚多有發掘。昭化古城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無數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了無數傳世之作,為華夏歷史平添了瑰麗篇章。費禕漢壽城開府,何易於桔柏渡挽舟,徐昕戰死長嶺山,吳珍奇撰文論戲劇,曾逢吉教民重蠶桑,孟昭建學宮育人……傳世佳話,人人敬仰。葭萌古關、天雄關歲月的滄桑,桔柏潭的江聲,留下了杜甫、陸游等文人墨客的無數詩吟。為紀念“捐銀置產,永免人間夫馬”的丁建業、丁寶楨父子,後人在古城西門外建起了丁公祠,農曆四月二十八日舉行丁公祠會。農曆十月初一牛頭山的牛王會和正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人頭山上的川主廟會,每年春節黃金周及國慶黃金周分別舉辦的“三國文化藝術節”、“ 三國文化旅遊節”,已成為古城的傳統活動,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及學者前來參觀、旅遊、考古研究。

戰勝壩戰勝壩

【昭化古城——三國重鎮】
昭化古城,三國文化重要發祥之城。昭化古城眾多的歷史文化中,尤以三國文化著稱於世。歷史上有“蜀漢興於昭化,亡於劍門”之說,現存三國遺蹟俯拾皆是,有聞名遐邇的葭萌關、牛頭山、費禕墓、鮑三墓。昭化古城三國文化源遠流長,先主劉備曾在此厚樹恩德,廣收民心,操練兵馬,屯積糧草,創建了建立蜀漢政權的根據地。諸葛亮從建興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於葭萌古蜀道上。蜀漢後期,費禕主持蜀中軍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設丞相府,在此抵禦魏國大軍。張飛挑燈夜戰馬超於戰勝壩,傳為千古佳話。姜維兵困牛頭山,留下令人稱奇的“拜水池”。古城內還存有武侯祠、關帝廟等遺址。蜀漢遺蹟、遺風、民間傳說源遠流長,三國文化影響深遠。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在昭化古城考察時激情寫下了“三國重鎮”的題詞。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世界遺產管理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羅哲文,2004年到昭化考察時激動地指出:“昭化古城特別眾多的三國遺址,突出展示了三國蜀漢文化的豐富內涵,是研究蜀漢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重要例證,十分珍貴”。
【昭化古城——蜀國二都】
昭化古城素有“蜀國第二都”之稱,是蜀漢政權興衰的歷史見證地。據《三國志.先主傳》載:“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劉備到葭萌以後,察看地勢,果然如張松所獻地圖,“此城兩江匯合,繞城東去;金牛古道,穿城而過;劍門雄關,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雖屬“彈丸之城,卻有金湯之固”,實屬戰略要地,就此駐兵,操練兵馬,於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乘曹操進攻東吳之機,採納龐統意見,以幫助東吳為由,掉頭離開葭萌,出劍閣西下,攻取成都,迫使劉璋拱手投降,為蜀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王國,自已登基作了昭烈皇帝。此時的劉備,不忘發跡的老根據地葭萌,親自從當時流行的吉祥“漢祚永壽”(祚,意為君王的位置)中,取首尾二字,將葭萌改為漢壽縣。寄託了他希望自己開創的漢室江山,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壽的美好願望。因而有“蜀漢興,葭萌起”之說。
蜀漢政權建立後,漢壽城為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的軍需物資轉運基地和指揮中心。諸葛亮從建興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於葭萌古蜀道上。延熙十九年(公元252年)費禕受命在漢壽開設丞相府,繼蔣婉之後掌管蜀國軍政大事,次年酒醉被曹魏降將郭循所害,死後葬於漢壽(今昭化)。費禕被害後,姜維繼掌蜀國軍事大權,但是九伐中原而無果。景元四年冬(《三國志.鍾會傳》),魏國分三路大軍向蜀漢進攻。姜維敗退致劍門關,想憑藉劍門關天險拒敵,加派左車騎將軍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與葭萌原守將胡濟、關索等共同死守漢壽(昭化)。與此同時,魏將鍾會又在桔柏渡擺開陣勢,企圖渡過嘉陵江,奪取漢壽城。兩軍進行了多次鏖戰,關索夫人鮑三娘就戰死在此戰中,死後葬於昭化城北郊,鮑三娘墓保存至今。公元263年11月,“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鄧艾軍越陰平,破諸葛瞻於綿竹,劉禪請降,維繫了42年的蜀漢政權宣告滅亡。蜀漢政權雖然滅亡了,但昭化古城記述三國蜀漢興亡史跡和留下的傳說與遺址,卻為研究三國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故有:“蜀漢興,葭萌起;蜀漢亡,葭萌止。”的民間傳言。

西城牆西城牆

【昭化古城——建築精髓】
昭化古城,融合我國南北古代建築文化的明清建築群,布局合理,時間和空間結合之理性,處處體現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之精髓。昭化古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至明清達至頂盛。古城“舊系土城”,明正德年間“包築以石”,共設四門,南門“臨江”、東門“瞻鳳”、西門“臨清”、北門“拱極”,占地面積29公頃,地池外形微圓,狀若葫蘆。古城建築群布局合理,現存的四條大街,五條小巷均用當地青砂石板按三橫兩縱、中間高兩側低的瓦背風格隨坡就勢而成,且街巷之間“丁”字相連,具有“道路交錯相通,城門不相對”的軍事防禦特色。大街小巷均有著良好空間格局和親切宜人的尺度。古街兩側保留著完整的明清建築,龍門書院、考棚、怡心園、益合堂等保存十分完整,多為穿逗木結構、小青瓦、古樸的川北風味民居。多處古老民居體現了南北古代建築文化的和諧相融。2004年7月,上海同濟大學,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考察昭化古城時對古城建築評價為:八字門頭,立架垂拱,青石柱礎,木柱玄棟;三面圍廓,門扉窗欞,雕琢精良,圖飾古樸,有商賈豪宅,存歷史故事風情。2003年元壩區委、區政府在修復昭化古城時,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則,先後請四川大學、同濟大學教授多次指導古城修復工作,在建設中,精心施工,修舊如故,力求原汁原味恢復古城建築風貌,經過幾年的精心打造和修復,昭化古城的總體風貌已得到全面恢復,一座展示昔日繁榮與輝煌的古城又重現在世人面前。
【古戲劇活化石——昭化《提陽戲》】
昭化古城當地民俗文化底蘊豐厚,昭化民歌廣為傳誦,特別是被譽為古戲劇活化石的昭化《提陽戲》聞名中外。千年的古文明蘊育了大量的民風民俗文化,擁有川主廟會、城隍會、娘娘會、舞獅、牛牛燈、採蓮船、走高腳、吹嗩吶、哭嫁等傳統節日、傳統風俗近20種;源於本地廣為流傳的“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何易於“腰笏挽纖”、唐明皇擺宴壩擺宴、姜維兵困牛頭山等傳說故事30餘個。擁有《娘送子》、《嫁歌》等兩百餘首昭化名歌,在民間廣為流傳。特別是昭化《提陽戲》被譽為古戲劇活化石。該戲是一種以酬神、許願為主的儺祭活動,它是一種富有宗教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綜合藝術,長期植根於民間,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它分為《天戲》和《地戲》兩部分。《天戲》是用提線木偶來表演上天的三十二神為主,《地戲》則由人化妝扮相,戴上木製面具來演出,表演的劇目大多是傳統神話之類,諸如《孫悟空大鬧天空》、《七仙女下凡》、《孟姜女哭長城》等,多少年來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及觀眾前來欣賞及旅遊。

民俗文化

“到了昭化不想爹媽”的來歷

古鎮夜景古鎮夜景

“到了昭化不想爹媽”,這句激人心馳神往的話語已經在海內外流傳了1400餘年。據考證和民間傳說,它最早出於武則天的生母楊氏之口,再因武則天的影響而廣為傳誦,至今不衰。楊氏為隋煬帝楊廣的堂弟、遂寧公楊達之女。公元620年,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的夫人病逝,唐高祖李淵親自做媒,讓他娶了年方四十的楊達之女楊氏續弦,並由其女桂陽公主主持婚事,後生三女,次女便是武則天按《正說歷代非常女性全集》、《舊唐書•則天本紀》等考,楊氏籍貫當為隴西人,即甘肅西南部人。楊氏生於北周大象三年,其父當時在川陝甘一帶做木材生易,她奇蹟般地降生於昭化,與昭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武侯託夢】
北周末年及隋朝年間,朝庭驕奢淫逸,大興土木,楊達便積聚資金,在天府之國四川大批量購集木材,再沿嘉陵江河線運回陝甘等地,生易做得一帆風順。楊達每次到昭化,他都前往西門外的武侯祠(諸葛亮的廟宇)拜祈。一日,酒足飯飽後,他倒頭便睡。朦朧中一人道貌岸然,羽扇綸巾,送給他兩句讖語:“女臻源孫媚,益姝孕利蛟”。他正欲請求詳解,此人卻飄然而去,醒來乃南柯一夢。楊達心想這是武侯諸葛亮在在冥冥中向他暗示什麼,但百思不得其解。回到甘肅後,他即告知夫人,人亦感驚奇,都得是一個吉祥之夢。至此,夫婦倆便多行善事,口碑鶴起。
【昭化降生】
楊達一直想解開讖語中所蘊含的“天機”,廣求數人無果,終於設法找到當時名冠天下的神運算元袁天罡。袁天罡沉思良久,神情鄭重地說:“‘天機’本不敢泄漏,感你誠意,就點撥你一二吧。‘益’、‘利’這兩個字指的是地名,在那裡將大富大貴……”。之後任憑楊達百般苦求,便不再言語。楊達又告知夫人。兩人反覆回昧猜想,楊達好象豁然醒悟:“我知道了,‘益’指的是益昌縣(今昭化),‘利’指的是利州(今廣元)。”夫人立即提出要隨丈夫一同前往兩地,楊達欣然應允。一日,到達昭化。楊達偕夫人拜武侯祠,游牛頭山,盡覽昭化名勝。當晚留宿昭化,夜深人靜時,夫人依偎在楊達懷裡,想起那兩句讖語,她嬌聲地說:孕’字的意思,莫非跟這裡有啥聯繫?”楊達高興地說:“夫人說的對。俗話說地靈人傑,我們若能在這裡孕生一個孩子,也許洪福齊天呢!”異地風情,兩人一夜纏綿,也許是天意,夫人便有了喜了。此時的昭化既無戰亂,也無天災,氣候宜人,商貿發達,可謂人間天堂。昭化奇麗的山水風光、淳樸的民風民俗讓楊達夫婦留連忘返。兩月後,夫人便提出要到昭化寄居,以便天天給武侯上香,祈求保佑,待孩子出生後再回甘肅。楊達深感夫人說的有理,就帶夫人在昭化寄居了七個多月,孩子便順利出生了,是個千金,即武則天的生母楊氏。楊氏天生美麗聰慧,是有名的才女,據說她“明詩習禮”、“閱史披圖”、“曾於方寸,具寫千言”,深得父母的寵愛。
【高祖做媒】

士兵巡城士兵巡城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是富有的木材商人,他廣結賢豪,雄心勃勃。他通過結交楊達而結識了後來的唐高祖李淵,便從軍為官,一路飆升。李淵稱帝時,他為二級功臣,職位是“右廂檢校”,即守護皇宮的近衛軍將軍,可見李淵對他的信任。武士彠喪妻後,李淵的女婿楊師道(隋朝貴族,桂陽公主的丈夫),便給武士彠介紹他的堂妹楊達之女楊氏。公元620年,由唐高祖降敕結親,武士彠便娶了楊氏續弦。楊氏時為女居士,本無意嫁人,其父楊達歷來對武士彠讚賞有加,加之受於皇命,再想起武侯託夢,聯想其女似與姓武的人家有緣,便說服楊氏從嫁。從此,楊家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見《冊府元龜》卷《忠節》、《姻好》等)
【烏龍感孕】
廣元,唐武德元年改稱利州,武德二年置總管府,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貞觀二年唐太宗從揚州調武士彠任利州都督,治績顯著。相傳利州城外的嘉陵江,潭中有條烏龍。一天,楊氏乘船游到潭邊,其美艷驚動了神龍,它即躍出和楊氏相戲交配,夫人便懷上了龍種(則天皇帝)。這即是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烏龍感孕”的來歷。晚唐詩人李商隱曾有詩《利州江潭作》專訴此事,述描頗為傳神。
【到益昌,忘爹娘 】
在廣元期間,楊氏經常帶武則天到昭化等地遊玩。武則天天生奇美,龍睛鳳頸,資質特異,慣著男裝,尤喜獵奇涉險,時時做一些連男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乳娘一帶她到昭化,她便歡喜異常,玩得樂不思歸,父母有時都拿她沒有辦法,便多牽就,讓她玩得盡興。其母楊氏經常感慨地說武則天:“到益昌,忘爹娘”。此即今天所言“到了昭化不想爹媽”的由來。武則天入宮後,被唐太宗愛稱為“媚娘”。她後來登上九五之尊,一統天下,這句話便廣為流傳。楊氏於唐高宗鹹享元年死,追封魯國夫人,謚忠烈。當時,唐高宗下詔讓文武九品以上百官赴吊,以王禮葬於洛陽。武后又追贈已故父親武士彠為太尉兼太子太傅、太原郡王,追贈亡母楊氏魯國夫人為王妃,備享榮華。
由此,我們不難理解當年諸葛亮在夢中傳給楊達的兩句讖語“女臻源孫媚,益姝孕利蛟”的含義。“女”,指武則天的母親楊氏;“臻”,指楊氏將來是大富大貴之人;“源”,指緣由;“孫”,指楊氏將生一女,即武則天,為楊達之外孫女;“媚”,指武則天天生美媚,傾城傾國,又稱武媚娘。“益”,指益昌(今昭化);“姝”,即美麗美好之意,指武則天的生母楊氏;“孕”,指孕育;“利”,指利州(今廣元);“蛟”,既指與楊氏交配的神龍,又指武則天長大要當皇帝。兩句連起來,指楊達一家飛黃騰達,要靠其女和外孫女兩個女人,要在昭化、廣元地區沐浴天恩地靈,孕生鳳女龍孫。無母焉有女,可見昭化神奇無比。武則天的母親生於昭化,武則天生於廣元,兩人將昭化與廣元連成一體。遊客到了廣元皇澤寺便不得不到昭化,到了昭化便不得不到廣元皇澤寺。昭化與廣元一脈相承,廣元與昭化密不可分。
廣元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昭化打造世外千年古城。要深情向海內外遊客喊響兩句話:到了昭化不想爹媽,到了廣元不想回家!

昭化民俗活動

采  蓮  船 采 蓮 船
舞  獅  子 舞 獅 子
舞    龍 舞 龍
牛  兒  燈 牛 兒 燈
木 牛 流 馬 木 牛 流 馬
儺    戲 儺 戲

主要景點

城隍廟城隍廟

【城隍廟】
城隍起源於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城隍”源於古代的城牆和護城河,在人們心中是護衛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城隍為自然神,專門管理陰間的亡魂,古代城隍為城市的保護神,因此凡有城池的地方,就必建有城隍廟。
昭化古城的城隍廟始建於唐代,歷史上因戰亂或年久失修,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最後一次毀於文革。現在這座城隍廟為原樣復建。復建的城隍廟有兩堂兩廡,四合庭院。前堂正中為地藏菩薩塑像,地藏菩薩的左右兩邊分別為左判官和右判官,次為“日巡神”和“夜查神”,牆上彩繪有十四幅精美的行孝行善故事圖,以教育人們要孝敬老人和多行善舉。後面為“城隍殿”,為城隍爺正殿,中間塑有城隍爺像,左右塑的是慈航大王(主平安)和財神爺(主財運的)。這種多神崇拜反映了人們要求有各種職能的神明來滿足人們心理要求及慰藉的需要。廟內兩棵高大的古柏樹,傳說是當年張飛所栽,因此又叫“張飛柏”,古驛道沿途尚存許多,尤以“翠雲廊”的古柏盛多而聞名。在古樹的映襯下,城隍廟顯得更加古老、莊嚴而神秘了。

漢壽壇漢壽壇

【漢壽壇】
漢壽壇,它是用來展示昭化的三國蜀漢文化的一個主題廣場,《葭萌賦》中有云:“昭化古城,蜀道奇觀。河岳曲若太極,水環城丘浮玄武,城門對星象而設座,均按風水而布局。”此地漢壽壇正當南門舊址,崇拜祖先、崇拜英雄與神靈,三大崇拜是全民族(在圖騰時期)所共有的,天有南斗祿福壽星,地有南極瓊池仙島。這裡正是昭化人拜天祭地祈禱風調雨順的地方,也是昭化人燒化冥錢、祭奠祖先的地方,故曰:漢壽壇。他分為內壇和外壇,內壇兩邊有一對石刻的神獸,叫辟邪,用來辟邪鎮壇的。內壇的中英地面上有一幅石刻地圖,它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地圖,這幅地圖的面積是221平方米,有劉備於公元221年入駐葭萌的寓意。外壇的最前端是一對漢闕,它象徵權利和地位,每一個漢闕都由母闕和子闕兩部分組成。廣場兩側的兩堵文化牆上分別雕刻了三國時期發生在昭化的歷史故事:蜀漢興於葭萌、張飛夜戰馬超、費褘開府治事、姜維兵困牛頭山。

葭萌牌坊葭萌牌坊

【葭萌牌坊】
葭萌坊,整個牌坊雕刻技術精湛,圖飾古樸典雅。在春秋時期,今昭化嘉陵江流域一帶生活著的居民,人們稱他為苴人,其實苴人是巴人的一支,他們主要靠捕魚打獵為生。至蜀王九世開明尚時,蜀國征服巴國苴人集聚區後,蜀王封地給他的弟弟於蒼溪縣北至漢中以南之地為苴侯國,號苴侯,並將都邑建在嘉陵江與白龍江交匯的土基壩上(當時叫吐費城)命名為葭萌。在《華陽國志蜀志》記:“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葭萌坊上雕有一幅柱聯“蜀道三國重鎮”,“天下第一太極”。昭化是一座古代文化的傳承之城,尤以三國文化著稱於世。從劉備入主葭萌(公元211年)到蜀漢滅亡(公元263年)短短的52年歷史,將昭化推向了歷史的最前沿,使昭化三國文化成為眾多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一環。史載了劉備、諸葛亮、張飛、黃忠、霍峻、費禕、龐統等眾多三國英雄人物曾在昭化運籌帷幄、厲兵秣馬、躍馬揚戈,留下了大量的三國蜀漢遺蹟:葭萌古關、費禕墓、費敬侯祠、戰勝壩、桔柏古渡、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等等,所以被譽為“蜀道三國重鎮”。繞城而過的嘉陵江被前方的筆架山和後方的翼山分割後形成了一道呈反“S型”、酷似道教的陰陽太極圖。面積為20平方公里,直徑5公里,昭化古城正好位於太極圖陽極的魚眼之上,故而稱之謂 “太極天成”。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如此氣勢宏大的山水太極圖在國內尚屬罕見,因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劍刀壩君臣園劍刀壩君臣園

【劍刀壩君臣園】
公元221年,劉備入駐葭萌,他利用這裡人丁興旺,土地肥沃,物產豐盛的有利條件,廣泛招兵買馬,屯集糧草,為建立蜀漢政權作著充分的準備。劍刀壩就是當時劉備操練士兵的地方,由於這裡每天劍飛刀舞,當時人們就叫它“劍刀壩”,這個名字流傳至今。
劍刀壩君臣園,是以三國時期曾在昭化戰鬥生活過的蜀漢人物為素材,用石雕藝術形式加以表現的蜀漢人物園林,其目的是反映那段歷史,同時用其突出昭化古城的三國文化主題。園內的游道是以太極陰陽魚眼圖為布局,以斑竹為綠化主體,蜀漢人物雕像掩映於竹林之中,若隱若現,給人以神秘而幽深的感覺。
君臣園占地800平方米,共有蜀漢人物雕像11尊,除蜀漢先主劉備以外,還有張飛、馬超、黃忠、龐統、魏忠延、費禕、姜維、霍峻、關索、鮑三娘等曾在昭化戰鬥生活過的蜀漢將領的雕像,以展現他(她)們的風采。另外還有劉備的愛駒“的盧”。
【其它景點】
敬侯祠、昭化考棚、臨清門、龍門書院、南門巷、文廟、孝友牌坊、怡心園、瞻鳳城樓、益合堂、戰勝壩、昭化縣署、貞節牌坊、八卦井

旅遊觀光

昭化古城景區全景圖昭化古城景區全景圖

【推薦線路】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昭化古城、皇澤寺二日游
昭化古城二日游
七曲山、劍門關、昭化古城、皇澤寺二日游
三星堆、七曲山、劍門關、昭化古城三日游
七曲山、昭化古城、皇澤寺、閬中古城三日游
【周邊景區】
皇澤寺千佛崖、劍門關、七曲山景區三星堆博物館
【票務信息】
昭化古城景區門票價格實行淡旺季政策
淡旺季時間為:
旺季——每年2月1日至10月31日止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止(春節除外)
一、全價票:
旺季58元/張,淡季40元/張。
二、團隊票:
旺季40元/張,淡季29元/張。
優惠對象:旅行社、協定單位

茶館休閒茶館休閒

三、優惠票:
旺季29元/張,淡季20元/張。
優惠對象:
1、60歲以上70歲以下的老年人、殘疾人需憑本人有效證件;
2、廣元市戶籍居民需持本人身份證;
3、國家規定的各類在校學生憑學生證。
四、免票
免票對象:
1、身高在1.2米以下兒童在成人帶領下享受免票;
2、70歲以上老人、現役軍人、傷殘軍人、記者憑本人有效證件享受免票。
【特色小吃】
——廣元的青川縣有兩大特產,一是竹蓀、一為黑木耳。竹蓀又名竹菌,有“菌中皇后”“植物雞”的美稱;青川木耳被國家定為“黑木耳質標”。 因其生長特性、營養價值很高而與銀耳齊名,是同類黑木耳無法相比的。所以到了廣元境內,隨便走哪家酒樓,你都別忘了點食竹蓀、木耳菜餚,比如番茄竹蓀、竹蓀山菌湯、泡椒黑木耳、木耳炒肉等。

女皇蒸涼麵女皇蒸涼麵

——女皇蒸涼麵又叫“夫妻米涼麵”。相傳,武媚娘在入宮之前,常和青梅竹馬的情郎常劍峰一起遊河灣,河灣渡口有一家削麵店,他們每次總要到店裡吃上一碗麵。因此經常與店老闆淡論面的製作,他們想,夏天要是能吃一種涼麵該多好。於是便和麵店師傅一起試驗,終於用米漿研製成了一種柔軟可口、綿韌不粘的米涼麵。媚娘和劍峰高興得抱成了一團,削麵店師傅見此情景,便打趣這一對小情人:“這面不如就叫夫妻米涼麵吧!”,恰巧這天又是媚娘的生日,夫妻米涼麵就這樣誕生了。並由此傳開,成為當地人人愛吃的地方名食。後來武媚娘被唐太宗選入宮中為才人,因君命難違,她不得不去了京都長安。直到武媚娘當了女皇帝,還念念不忘“夫妻米涼麵”,每逢生日,必命御廚給她烹製一碗

四川昭化古鎮四川昭化古鎮
四川昭化古鎮四川昭化古鎮
食用,這樣一直到她的天年。 這種蒸涼麵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耐嚼、爽口,吃法多樣,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內放涼麵,加入醬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麵兒、蒜泥等調料,攪拌後有酸、甜、麻、辣、香五味,川味十足。
——劍門豆腐。到了廣元,劍閣是非去不可的地方,這裡有著名的劍門豆腐。劍門豆腐歷史悠久,曾有姜維守劍閣時就地取材磨製豆腐犒賞官兵的傳說。 劍門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岩油砂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製成。採用炒、炸、熘、燒、燉、蒸、氽、涼拌等烹調方法,可製作出上百種菜餚,著名的有菱角豆腐
劍門關豆腐
——劍門關豆腐乾。以志公寺豆腐乾和馬和尚豆腐乾最為出名。志公寺豆腐乾發源於東漢末年,由梁武皇帝和得道高僧志公長老發明製作。並由劉備御封為“皇豆腐”。志公寺豆腐乾首贈傳統,獨創之今,高山泉水,原汁原味,古香古色八大品種。本產品由榮獲“天地豆腐王吉尼斯世界記錄”的技術員負責主要技術製作生產。 “馬和尚豆腐乾”四大品牌,五香豆腐乾、香辣豆腐乾、燒烤豆腐乾麻辣豆腐乾,人稱“劍門素火腿”。其主要特色是麻、辣、香三味合一,營養豐富,口感細膩,久久回香,常吃能強身健體,不僅是席上作佐酒佳品,更是旅遊休閒必不可少的食品。

——昭化韭黃。古城昭化盛產韭黃,楊氏懷孕期間,特別喜愛吃昭化的韭黃肉絲,武則天當了皇后,便令昭化年年向皇宮進獻韭黃,昭化韭黃便成為貢品,稱“貢黃”。昭化韭黃尤能延年益壽,楊氏一生吃昭化韭黃,享年九十二歲。
【推薦住宿】
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景區:漢壽客棧、葭萌客棧、辜家大院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