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火戰鬥機

噴火戰鬥機

噴火戰鬥機是英國維克斯-休潑馬林公司設計師米歇爾以蜚聲四海的S系列競速飛機為基礎,按照英國空軍的戰術、技術要求,於二戰前精心設計的活塞螺鏇槳戰鬥機。其原型機在1936年3月5日試飛時,速度達到554千米/小時,這在當時是了不起的,立即引起英國皇家空軍的注意。

基本信息

基本參數

長度:9.1米
翼長:36英尺10寸11.2米
高度:3.9米

噴火戰鬥機噴火戰鬥機
重量(空載):2300公斤
最高起飛重量:3100公斤
發動機:勞斯萊斯馬林(Merlin)45
功率:1,470匹1096千瓦
最高速度:602公里/小時
作戰距離:760公里
運輸距離:1000公里
實用升限:35,000尺11,300米
生產商:超級馬林(Supermarine)
乘員:1人
首航:1936年3月5日
服役:1938年8月
武器:槍炮2×20mm機關炮,4×.303寸(7.7mm)機關槍炸彈1×500磅(230公斤)炸彈

戰機概述

噴火戰鬥機噴火戰鬥機
噴火戰鬥機是由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生產的“梅林”(又譯“灰背隼”)水冷活塞式發動機的流線型飛機。 

噴火戰鬥機採用了大功率活塞式發動機(如“梅林”63型的功率為1710馬力)和良好的氣動外形。半紡錘形機頭,有別於當時大多數飛機的平禿粗大機頭,整流效果好,阻力小。發動機安裝在支撐架後的防火承力壁上,背後是半硬殼結構的中後部機身。機翼採用橢圓平面形狀的懸臂式下單翼,雖製造工藝複雜,費工費時,但氣動特性好,升阻比大。“噴火”是英國第一種成功採用全金屬承力蒙皮的作戰飛機。飛機的全部固定武器、主起落架和冷卻器等都裝在機冀內,單座座艙視野良好。

噴火戰鬥機的綜合飛行性能,在二戰時始終居世界一流水平。與同期德國主力機種Bf-109E戰鬥機相比,除航程和裝甲等略有不及外,在最大飛行速度、火力,尤其是機動性方面均略勝一籌。由於“噴火”的翼載荷比較低,因此與常採用“高速接近,一擊就跑”戰術的德國戰鬥機格鬥時,可通過機動性好的優勢奪取攻擊主動權。

著名飛機設計師雷金納德·米切爾是較早嘗試單翼設計的先驅。1925年他為秀潑馬林公司設計了S.4競速飛機。它採用中單翼,外形設計簡潔,於1925年9月13日創造了363千米的速度紀錄。後來他又改進設計了S.5競速飛機。1927年,皇家空軍首次用S.5飛機參加了著名的施奈德獎競賽,並以452千米的時速奪得第一名。爾後米切爾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安裝了羅羅發動機。1929年9月12日,S.6改進型以530千米的速度創造了新的速度紀錄。1931年,S.6B再次以547千米的速度在施奈德競賽中獲勝。

研製歷程

噴火戰鬥機噴火戰鬥機
1930年,英國航空部根據國際形勢和航空技術的進步,發布了新的研製戰鬥機規範F7/30,要求研製高飛行速度、高巡航速度、高爬升率、大航程戰鬥機,並從作戰角度著眼將飛機火力增加一倍。這個檔案改變過去的保守狀況,使英國戰鬥機研製進入一個新時期,對戰鬥機設計是一場全新的挑戰。最富戲劇性的是單翼機和雙翼機之間的競爭。為了達到規定的速度,單翼機是首選方案,但穩定性好又要選擇雙翼機。其他方面的選擇是是否採用可收放起落架,變矩螺鏇槳,升降副翼以及承力蒙皮等。

1934年,英國航空部又制定了新的戰鬥機研製規範F5/34,要求研製最大速度440千米以上,裝6至8挺機槍的新型戰鬥機。結果又有許多公司參與競爭。這一階段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雙翼機完全消失了。卡姆提出了新設計方案,這架最終被命名為“颶風”式的戰鬥機雖然是全金屬單翼結構,但採用了“憤怒”式的機身結構和尾翼形狀。從技術角度看,“颶風”式是相當經典的,它沒有採用當時普遍套用的承力蒙皮結構,其他新技術套用也不多。因此它可以說是經典結構與現代模式的結合。由於卡姆具有豐富的戰鬥機設計經驗,使得這種結合非常完美。它駕駛起來平穩、和諧,易於操縱。由於它的出色性能,英國空軍大量訂購了颶風戰鬥機。“颶風”式後來又進行了系列改進,最大速度可達624千米。“颶風”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十分出色。雖然它的性能尚不如德國的Bf109,但由於低空性能好,盤鏇性能好,且結構堅固,使它既能有效地攻擊Bf109,又能在受傷情況下得以生存。它與“噴火”式相互補充,在不列顛之戰中,沉重打擊了納粹德國的作戰飛機。

與“颶風”相比,“噴火”式則是真正的現代戰鬥機,是各種新技術結合的產物。它可追溯到曾獲得施奈德獎盃的S.5水上飛機。米切爾在1933年設計的224型機雖然沒有獲得很大成功,但他不斷致力於對它的改進,先後設計了300型和K5054型飛機。由此設計的“噴火”原型機於1935年1月開始生產,1936年3月5日進行了首次飛行。在試飛過程中,各種報告對它的反映很好。英國空軍決定大量訂購這種新型戰鬥機。可惜米切爾因長期勞累而病倒,於1937年夏在年僅42歲時去世。代替他的設計師約瑟夫·史密斯繼之將“噴火”式投入生產,並承擔了進一步改進工作。

結構性能

噴火戰鬥機噴火戰鬥機
“噴火”戰鬥機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性能上,都是英國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它採用的新技術包括:單翼結構、全金屬承力蒙皮、鉚接機身、可收放起落架、變矩螺鏇槳和襟翼裝置,機身小得只能裝一名飛行員。“噴火”的機動性比德國的同類戰鬥機略差,但穩定性更佳,可以大大減輕飛行員的負擔。“噴火”戰鬥機的技術性能指標為:機長9.83米,翼展12.19米,空機重量2983千克,最大起飛重量3648千克,發動機功率955千瓦,最大飛行速度625千米,升限10850米。它的武器系統包括4門機炮外加炸彈。

“噴火”生產型於1938年8月裝備空軍。在戰爭年代,“噴火”進行了多達40幾種改型,形成了三個重要系列。“噴火”I型的最大速度為557千米。“噴火”F型的最大速度達到628千米。1943年出現的“噴火”式改進型最大速度達到730千米。據說“噴火”式的後繼型“泄火”式最佳飛行狀態下,速度竟高達795千米,這已接近活塞式飛機的極限了。由此可見它的改進潛力是相當大的。“噴火”是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出色的戰鬥機,在不列顛之戰中立下了不朽功勳。各型的“噴火”戰鬥機總計生產了14233架。

服役歷程

噴火戰鬥機噴火戰鬥機
噴火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生產,並不斷進行改進改型。特別是從Mk12型開始換裝功率更大的“格里芬”(又譯“禿鷹”)發動機後,其極限速度突破了700千米/小時大關,各項戰術、技術指標均得到較為明顯的改善。“噴火”先後發展了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偵察機教練機艦載戰鬥機等諸多改型,歸納起來可分為陸基型“噴火”和艦載型“海噴火”兩大系列,共40餘種型別。“噴火”飛機還曾出口或轉讓生產,成為不少國家的主戰機種,直到50年代中期才退出現役。

噴火戰鬥機系列中產量最大的有Mk5和Mk9兩種型別,均超過5000架。Mk5於1941年問世,細部改進頗多,裝一台1140馬力的“梅林”發動機,火力加強。可裝8挺7.7毫米口徑機槍,或2門20毫米機炮和4挺機槍。Mk5C還將水冷卻器移到了機頭下方,可帶228千克炸彈。Mk5共生產了6479架,是英國空軍的主力。

“噴火”Mk9是專為抗衡德軍Fw-190戰鬥機而發展的另一種主要改型,改裝梅林61型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為656千米/小時,高空性能良好,配備有2門機炮和4挺機槍,共生產了5665架。二戰後,“噴火”仍在不斷改進,如Mk21型結構上有較大改動,裝4門20毫米機炮,可掛炸彈。

海軍的艦載型“海噴火”也有近10種改型。開始的“海噴火”只是在“噴火”Mk5的基礎上加裝著艦鉤並加強起落架而成,直到“海噴火”Mk3才採用可人工摺疊機翼,改裝1585馬力“梅林”55M型發動機,後又改用功率更大的格里芬15型發動機,成為二戰後期主力艦載戰鬥機。在整個二戰期間,“噴火”始終戰鬥在最前線。它參加過無數次重要戰役,建立了不朽功績,成為世人公認的歐洲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和二戰名機。不列顛之戰中,“噴火”和“咫風”等戰鬥機充當了空戰的主角。尤其是1940年9月15日,300架“噴火”和另一批“颶風”式飛機,僅在短短20分鐘內就一舉擊潰敵轟炸機大編隊。此次戰鬥直接導致希特勒“海獅計畫”的破產,“噴火”飛機因此而獲得“英國的救星”的美稱。不列顛之戰最後以英國勝利而告終,據統計,英方損失飛機915架,德方損失飛機1733架。

“噴火”不但技術性能上在二戰中是一流的,而且數量上也位居世界前列。據統計,陸基型“噴火”總產量為22907架(一說為22759架),艦載型“海噴火”總產量為256架(一說為2408架)。“噴火”連續生產了12年後,在英國本土於1947年停產。在英國以外,1954年4月1日,馬來西亞仿製的最後一架“噴火”Mkl19型飛機出廠。

生產型號

噴火戰鬥機 噴火lR6801
噴火戰鬥機 噴火llaP8145
噴火戰鬥機 噴火llbP8348
噴火戰鬥機 噴火VbW3970
噴火戰鬥機 噴火VcLZ846
噴火戰鬥機 噴火VcBR136
噴火戰鬥機 噴火VcBP844
噴火戰鬥機 噴火VIIMD101
噴火戰鬥機 噴火VlllJF447
噴火戰鬥機 噴火lXbMK472
噴火戰鬥機 噴火lXcPV123
噴火戰鬥機 噴火lXcML119/UB441
噴火戰鬥機 噴火PR.XlPA892
噴火戰鬥機 噴火FR.XlVeRN152
噴火戰鬥機 噴火LF.16eRW38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