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呢石

嘛呢石

藏族對佛教文化有著特殊的感情,男女長幼以做佛事為崇高.在廣袤的草原上,在偏僻的山溝里,人們刀筆不停,在一塊塊普通的白石頭上刻刻寫寫, 從《六字真言經》到《大藏經》,從各種佛像到吉祥圖案……都一一刻上去,飾以五彩,人稱嘛呢石

歷史淵源

嘛呢石——寫在大地上的經卷

走進草原,茫茫綠野中沒有人跡馬蹤,也看不到一縷塵世的炊煙,但大大小小的嘛呢石卻遍地可見。並以它們的威嚴和神聖展示著宗教的博大力量。

嘛呢石與藏文化

嘛呢石,以在石頭上刻有“嘛呢”即梵文佛經中的六字真言而得名。六字真言為“唵嘛呢叭咪吽”六字。藏傳佛教認為,常念“嘛呢”死後可不入地獄,或少受地獄之苦,甚至可以升至極樂。可以說,嘛呢石是古老的藏族傳統文化中,對宗教崇拜所持態度的概括和具象表現。虔誠的藏族佛教徒永遠相信,只要連續不斷,持之以恆地把他們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紋刻在石塊上,這些石塊就會有一種超自然的靈性,能使他們洗清此世的“罪過”,並能引領他們走進他們神往已久的西天淨土。

在藏傳佛教文化中,將此生的磨難和清苦,看成是來世幸福的基礎。因此,紋刻嘛呢石這種即能表示虔誠,又能帶來“磨難(繁重艱巨的勞作)的信仰表現方式為廣大藏族佛教信徒所接受,並使其精神發揚光大。隨著他們不倦的紋刻,久而久之,大小不一的嘛呢石便越來越多,他們被整齊有序地堆放或壘疊在一起,便成了嘛呢堆和嘛呢牆。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不遠的新寨地方,有一面嘛呢牆長約一百多米,據當地人說,”文革“前,這面“牆”約有兩層樓那么高,後來,這些寶貴的藏傳佛教文化遺存被當作建築材料,成了路面和樓基。但現在這面“牆”的高度,仍有兩米左右。當地人把這面浩瀚的嘛呢牆稱作“加那嘛呢”,“加那”的本意是中原漢地,而在這裡則指玉樹結古寺的第一任活佛加那多仁,多仁活佛曾在中原五台山一帶修習佛經,他的名字因此就和“加那”連在了一起。據說,新寨嘛呢牆的第一塊嘛呢石為多仁活佛所紋刻,步其後塵者便造訪其道,長年累月,就有了這面嘛呢牆——加那嘛呢。

在眾多的嘛呢石中,還有多幅佛像石刻畫,這些石刻畫生動形象,線條流暢,一如是一本書中精美的插圖。和嘛呢石一樣,石刻畫也是藏族人民智慧和才華的體現,對研究藏傳佛教文化和藏族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回故鄉後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