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性木蘭

單性木蘭

單性木蘭喬木,高達18m,樹皮灰色,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分布於廣西、貴州、生於海拔300-500m處的石灰岩山地林中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 ,木蘭科Magnoliaceae,該物種已被列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形態特徵

單性木蘭單性木蘭

喬木,高達18米,胸徑40厘米,樹皮灰色;小枝綠色,初被平伏短柔毛。葉革質,橢圓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8-15厘米,寬3.5-6厘米,先端圓鈍而微缺,基部闊楔形,葉兩面無毛,或葉背嫩時基部有稀疏柔毛,上面亮綠色,側脈每邊12-17條,乾時網脈兩面凸起,葉柄長2-3.5厘米,初被灰色柔毛,後變無毛,托葉痕幾達葉柄先端。花單性異株,雄花:花被片白帶淡綠色,外輪3片倒卵形,長2-3厘米,寬約2厘米,內輪2片,橢圓形,稍狹小;雄蕊群白色帶淡黃色,倒卵圓形;雄蕊長1.8-2.5厘米,花葯長約15-1.5厘米,側向開裂,藥隔伸出長2-3毫米的舌狀尖頭,花絲長約2毫米;雌花:外輪花被片3,倒卵形,長2.5-3厘米,寬2-2.5厘米,內輪花被片8-10,線狀披針形,長2-2.5厘米,寬0.2-0.3厘米;雌蕊群綠色,倒卵圓形,長約1厘米,徑0.8-0.9厘米,具6-9枚雌蕊,花柱短,柱頭面雞冠狀,每心皮具胚珠2顆,胚珠有短柄。聚合果近球形,果皮革質,熟時紅色,徑3.5-4厘米,蓇葖背縫全裂,具種子1 2顆;種子外種皮紅色,豆形或心形,寬10-12毫米,高7-9毫米,去外種皮種子黑褐色,頂端平或稍凹,具狹長溝,中具柄,腹背兩面數塊具不規則凸起。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產地生境

產於廣西北部(羅城、環江)、貴州東南部(荔波)。生於海拔300-500米的石灰岩山地林中。

形狀

喬木,高達18m。樹皮灰色。葉革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兩面無毛。雌雄異株。雄花被片白色帶淡黃色。倒卵形,內輪8-10,線狀披針形。聚合果近球形。分布於廣西、貴州、生於海拔300-500m處的石灰岩山地林中。

落葉或常綠的喬木或灌木。樹皮、葉、花有香氣。單葉互生,托葉大,脫落後留存枝上有環狀托葉痕,花大,單生枝頂或葉腋,兩性,萼片和花瓣很相似分化不明顯(統稱花被),排列成數輪,分離,花托柱狀;雄蕊、雌蕊均為多數,分離,螺鏇狀排列。果實為聚合果,背縫開裂,稀為翅果或漿果。種子胚小,胚乳豐富。

木蘭科資料

木蘭科,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一個較原始的科。廣義的木蘭科包括有木蘭亞科、八角亞科、五味子亞科、水青樹亞科等,狹義的木蘭科指木蘭亞科和鵝掌楸亞科。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一個較原始的科。廣義的木蘭科包括有木蘭亞科、八角亞科、五味子亞科、水青樹亞科等,狹義的木蘭科指木蘭亞科和鵝掌楸亞科。喬木或灌木,常綠或落葉,植物體具油細胞。單葉互生、全緣,稀分裂,托葉盔帽狀包圍頂芽,小枝具環狀托葉痕。花兩性,稀單性,單獨頂生或腋生,萼片與花瓣6~21,通常無明顯區分 ,雄蕊及雌蕊均多數,各部離生;每心皮胚珠2~14顆,昆蟲傳粉。聚合果的成熟心皮為蓇葖。種子1~14枚。共 15屬約260種,常間斷分布或局限分布於一定地區,但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亞洲東南部、北美東南部及中美,少數種類分布於亞洲馬來群島及南美洲。中國產11屬約140種,主要分布於雲南 、廣西、廣東、海南等省區。在中國北緯34°以南至海南島是森林中主要上層樹種。木材為散孔材,紋理直,結構細,材質輕軟,乾燥少開裂,易施工。有些種類如合果含笑屬,材質堅硬、刨面光滑、美觀、抗蟲耐腐強,為製造高級家具、重要建築的上等木材。

木蘭科·木蘭族植物

木蘭族,喬木或灌木,落葉或常綠;通常被毛,稀無毛。芽為盔帽狀的托葉所包圍。有15屬約300種,我國有11屬107種,1亞種,主要分布於東南至西南部,向東北及西北逐漸減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