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川鄉[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

喬川鄉[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
喬川鄉[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喬川鄉地處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西北角,境內山樑起伏,溝壑縱橫,秦長城橫穿而過。面積296平方公里,耕地6.03萬畝,土地貧瘠,乾旱少雨,屬半農牧區,是全區14個特困鄉之一。當年紅軍長征途經喬川艾蒿掌、鐵角城進入陝北。羊畜、油料、豆類、秋雜糧成為喬川鄉穩定脫貧的四大支柱產業。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喬川鄉居陝甘兩省四縣(華池、環縣、定邊、吳起)交界,素有“蕎麥川”之稱,“秦長城”穿境而過。喬川鄉轄8

(圖)喬川鄉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喬川鄉

個行政村,38個村民小組,7個機關單位,1324戶,6043人。總土地面積2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510畝,喬川鄉最高海拔1781.6米。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區,日照充分,氣候溫涼乾燥,土地資源廣闊。羊畜、油料

、豆類、秋雜糧成為喬川鄉穩定脫貧的四大支柱產業。

命名由來

喬川,民間傳說不一,一說此地過去曾有一個名叫喬翠翠的,以其聰明能幹,處事公正而聞名,且居住在窄川里,故取名為“喬川”;一說該地自古盛產蕎麥,其皮薄面白,吃後肚腹不脹,故有“蕎麥川”之稱,後訛為“喬川”。

地理位置

(圖)喬川鄉在全國位置 喬川鄉在中國位置
(圖)喬川鄉在甘肅省內位置 喬川鄉在甘肅省內位置

自然環境

喬川鄉位於華池縣西部,平均海拔1537米,年均降雨量53毫米,年平均氣溫9℃,全年無霜期17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1893.3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29599萬畝。

(圖)喬川鄉司法所喬川鄉司法所

行政區劃

喬川鄉轄徐背台村、楊灣灣村、李崾峴村、黃蒿掌村、章渠子村、鐵角城村、王掌子村、艾蒿掌村8個村民委員會。鄉鎮總戶數1042戶,鄉鎮總人口6009人,鄉鎮從業人員3288人。

基礎設施

悅鐵公路橫穿鄉境,交通便利,隨著小城鎮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貿流通日趨活躍。村村通路通電,貧困面貌已大為改變。通電的村8個,通郵的村8個,通電話的村8個,通公路的村8個,通自來水的村2個。學校總數14所,在校學生總數968人,教師總數27人;醫院衛生院l所,醫生數14人,病床6張。

經濟發展

隨著農村的改革開放,喬川鄉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鄉內適宜種植糜谷、玉米、豆類、油料、蕎麥、瓜類。畜牧業以養羊為主。黃酒、羊肉、蕎面小米大蒜是喬川五大特產,聞名區內外。2007年,喬川鄉農業增加值603.6萬元,民營經濟總產值1193萬元,增加值299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4593.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54元,鄉級財政收入完成11.03萬元。農業初步形成了草畜、小雜糧、杏果白瓜籽、油料五大支柱產業格局;蕎麥、洋芋等作物呈現規模,杏林面積約2萬多畝;名優特產品繁多,蕎面、黃酒、羊肉、小米、大蒜聞名省內外;蕎面、黃酒加工生產不斷擴大。年產千萬塊機磚的建材廠質量可靠。鄉黨委、政府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發開放,項目帶動,優先發展”的戰略思路,以各項優惠政策,向省、市內外全方位開放招商引資。主要項目有:蕎麥、豆類、黃酒等產品的深加工,“四荒地”開發,優質高產高效農作物的新產品開發及中低產田改造,中藥材引進種植,優良種畜、種禽的引進和牧養等。

文化氛圍

喬川鄉“農家書屋”創建於2007年初,位於章渠子村部,現有圖書室一間,占地20平方米,圖書櫃一個,桌子6個,音箱設備一套,現共有圖書500餘冊,主要是關於種植、養殖技術、法律法規、黨的政策等方面,還有報紙300餘份,科教光碟5套,專職管理員1名,圖書來源主要是單位職工和學生及部分民眾捐贈。該農家書屋的建立,極大的豐富了當地民眾的文化生活,推動了新農村建設步伐。

名優特產

名優特產有羊肉、小米、蕎面、黃酒、大蒜等。

文物古蹟

堡子台遺址仰韶文化。位於喬川鄉徐背台村,面積3萬平方米,198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文化層厚度0.25—0.5米,出土器物有泥質紅陶缽、尖底瓶劃紋紅陶罐等。遺址局部被破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