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天節

侗族“喊天節”起源於黎平縣雙江鄉黃崗村。黎平黃崗“喊天節”,侗語“謝薩向”,意思是祭雷婆。為了紀念吳為民天師,也感謝上蒼庇佑,六月在其他村寨是青黃不接,而富足的黃崗卻能夠將“六月十五日”定為自己的民族節日,大擺宴席,接待四方前來觀看“祭天”的賓客,傳承至今每年仍在舉辦,規模越來越大,四面八方賓客越來越多,舉行吹蘆笙、鬥牛、抬官人等項目表演,十分精彩。

基本信息

喊天節喊天節
侗族“喊天節”起源於黎平縣雙江鄉黃崗村。
相傳黃崗大將吳志和順利平定狼寨、洛寨山林糾紛之亂後,狼寨自願劃撥出大片林地、田地給他以示答謝,從此黃崗寨成為方圓百里內田土最多的侗寨,勤勞的黃崗人民開始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黃崗遇上了持續的乾旱。河水斷流,草木枯萎,莊稼大幅度減收,天災的頻頻降臨使人們極度恐慌。寨老吳萬想為解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鄉親,徒步千里尋找當時最有名的天師吳為民,請他乞求上天,保佑黃崗年年風調雨順。吳萬想對故土的赤誠,使吳為民很受感動,爽快地答應了吳萬想的請求,定於農曆六月十五這天舉行祭天儀式為黃崗求雨。
後來為了紀念吳為民天師,也感謝上蒼庇佑,六月在其他村寨是青黃不接,而富足的黃崗卻能夠將“六月十五日”定為自己的民族節日,大擺宴席,接待四方前來觀看“祭天”的賓客,傳承至今每年仍在舉辦,規模越來越大,四面八方賓客越來越多,舉行吹蘆笙、鬥牛、抬官人等項目表演,十分精彩
黎平黃崗“喊天節”,侗語“謝薩向”,意思是祭雷婆。傳說是地上的人們把雷婆弄髒了,雷婆跑到天上去了。如果不祭祀她,恐怕她會發怒,不降雨,田地就會幹裂,豐收就無望,生活就會過得不安寧。
當地侗族人民為了祈求雷婆的保佑,每年農曆六月十五這天都要祭祀雷婆,以保六畜興旺、天下平安。由於在祭祀的時候人人都要仰面朝天大聲呼喊,“喊天節”因此得名。每年“喊天節”,各家各戶根據自家的情況邀請客人前來參加,活動規模少則千人,多則上萬人。
其步驟大致為:先由寨老牽一頭60公斤左右的黑毛豬到河邊宰殺,燒香燒紙祭祀一番後,全寨才開始大規模殺豬,有的一家殺一頭,有的兩三家共殺一頭,也有十家八家共殺一頭。宰殺完後,每家挑選一塊好肉煮熟製成“刀頭”,集中擺放到寨子中間的坪子裡,在祭師的主持下,大家對天跪拜,高聲呼喊:“薩向啊,對不起你,我們把你弄髒了,今天來為你洗臉,給你賠罪嘍!”“喊天”儀式一般持續兩三個小時,如果偶遇天公作美,剛喊就下起雨來,也許可提前收場。“喊天”結束後,按照房族分別擺起長桌酒席,與前來參加活動的客人一道共進晚餐,互唱敬酒歌。晚上,還有鼓樓行歌坐夜,對唱大歌等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