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運動神經性疾病

喉運動神經性疾病

支配喉肌的運動神經受損,引起聲帶運動障礙,稱為喉癱瘓。喉返神經支配除環甲肌以外的喉內各肌,當其受壓或損害時,外展肌最早出現癱瘓,次為聲帶張肌,再次為內收肌癱瘓。喉上神經支配環甲肌,單獨發生癱瘓少見。

病因

按病變部位分中樞性、周圍性2種,二者比例約為10:1。由於左側迷走神經與喉返神經行程較右側長,故左側發病率較右側約多1倍。

1.中樞性 迷走神經起源於延髓疑核,疑核接受同側和對側大腦延髓纖維,每側喉部運動受兩側皮層支配,因此皮層引起喉癱瘓者極少見。見於假性球麻痹、腦出血、腦腫瘤或腦外傷等。迷走神經核及核下顱內段病變,如延髓空洞症、腫瘤、小腦後下動脈栓塞、炎症和外傷等,可引起喉癱瘓。

2.周圍性 喉返神經以及迷走神經離開頸靜脈孔至喉返神經分出處之間的病變所引起的喉癱瘓,按病因分為:1.外傷:顱底骨折、頸部外傷、甲狀腺手術引起者。2.腫瘤:鼻咽癌侵犯顱底時,可壓迫頸靜脈孔處的迷走神經而致喉癱瘓;頸部轉移性淋巴結腫大、甲狀腺腫瘤、惡性淋巴瘤、頸動脈瘤、神經源性腫瘤等可壓迫迷走神經及喉返神經;胸段喉返神經可因主動脈瘤縱隔腫瘤肺癌食管癌肺結核心包炎等壓迫而致喉癱瘓。3.炎症:白喉、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麻疹急性風濕病梅毒等可發生喉返神經周圍神經炎。4.中毒:鉛、砷、酒精等中毒也可引起。

臨床表現

(圖)治療藥物治療藥物

根據損傷的喉運動神經不同分為3型:

1.喉返神經麻痹 最為常見。多是單側麻痹,又以左側麻痹多見。1.單側不完全性麻痹:症狀不明顯,可有短時期的聲嘶。間接喉鏡下見吸氣時病側聲帶居旁正中位不能外展,發音時聲門仍能閉合。2.單側完全性麻痹:聲音嘶啞,易疲勞,聲時縮短,咳嗽時有漏氣現象。間接喉鏡檢查,因病側外展及內收肌的功能完全喪失,病側聲帶固定於旁正中位,即介於中間位(屍位)與正中位(發聲位)之間。初期發音時,健側聲帶閉合到正中位,雙側聲帶間有裂隙,後期出現代償,健側聲帶內收超越中線靠攏病側,發音好轉,一般無呼吸困難。3.雙側不完全性麻痹:因雙側聲帶均不能外展而引起喉阻塞,呼吸困難為其主要症狀,無明顯聲嘶。喉鏡下見,雙側聲帶均居旁正中位,其間僅有小裂縫,發音時,聲門仍可閉合。4.雙側完全性麻痹:發聲嘶啞而弱,說話費力,猶如耳語聲,不能持久,自覺氣促,但無呼吸困難。因易誤嗆,氣管內常積存分泌物,排痰困難,呼吸有喘鳴音。喉鏡檢查,雙聲帶居旁正中位,邊緣鬆弛,不能閉合,亦不能外展。

2.喉上神經麻痹 因聲帶張力喪失,不能發高音,聲音粗而弱,聲時縮短。一側麻痹時,因健側環甲肌收縮,使環狀軟骨前緣向同側鏇轉,其後緣向對側鏇轉,故喉鏡下見聲門偏斜,前連合偏向健側,後連合偏向病側,聲帶皺縮,邊緣呈波浪形,但外展、內收仍正常。兩側性者,喉黏膜感覺喪失,易發生吸人性肺炎。

3.混合型喉麻痹 喉返神經和喉上神經全部麻痹,聲音嘶啞明顯。喉鏡檢查見病側聲帶居於中間位。後由健側代償,發音略有改善。若系不完全麻痹,病側聲帶也可位於旁正中位。

治療

首先應查出病因,給予相應治療。其次為恢復或改善喉功能。

1.單側病變 因發聲和呼吸功能尚好,可採用下列輔助治療:1.藥物治療:神經營養藥、糖皮質激素及擴血管藥等;2.理療:紅外線紫外線、超短波、電刺激等;3.音聲訓練;4.杓狀軟骨撥動術。

若經久未愈,發音仍不良者,可行聲帶內注射,即在病側聲帶中段黏膜下注射50%特氟隆(teflon)甘油混懸液。亦可行I型甲狀軟骨成形術等,使聲帶向內移位,改善發音。

2.雙側病變 聲帶固定於正中位,有呼吸困難者,須行氣管切開術。目前認為恢復聲帶自主運動,重建喉功能較理想的方法是喉神經再支配術。手術方式主要有神經吻合術、神經植入術和神經肌蒂移植術。經半年左右局部及全身治療無效時,可行杓狀軟骨切除術及聲帶外展移位固定術等,使聲門開大,改善呼吸功能。有條件者可在支撐喉鏡下行CO2雷射杓狀軟骨切除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