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

唾,作名詞,意為口水。口中的一種液體,黏液。作動詞,意為用吐唾沫進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輕蔑,如唾罵。

基本信息

唾tuò〈名〉

(形聲。從口,垂聲。本義:口液,唾沫) 同本義 【saliva】
唾,口液也。——《說文
脾為涎,腎為唾。——《素問
汝身已見唾成珠,汝伯何由發如漆!——·杜甫醉歌行
又如:唾腺(唾液腺);唾沫星(口液的細小點子);唾盂(痰盂);唾壺(一種大肚痰盂)

唾tuò〈動〉

吐唾沫 【spit (on sb.)】
唾
必唾其面。——《戰國策·趙策》
不顧而唾。——《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唾面(往人的臉上吐唾沫);唾背(朝人背影吐唾沫);唾脡(吐唾於肉醬上。謂設謀獨占);唾涕(吐唾沫);唾掌;唾手;唾玉(口吐珠玉。形容工於詩文)
用吐唾沫進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輕蔑 【cast aside;spurn】。如:唾斥(鄙棄斥責);唾視(鄙視,看輕);唾辱(鄙棄羞辱);唾噦(鄙棄;吐唾沫有聲)
吐 【vomit】。如:唾絨(指婦女刺繡時,咬斷線頭所吐出之線絨);唾奇(術士口中吐出奇異的珍寶)
拖長。表示鄙棄不樂的樣子 【unhappy】
道士唾著臉,不答應。——《西遊記

唾罵

tuòmà
【spit on and curse;revile】 鄙棄辱
唾面自乾
tuòmiàn-zìgān
【drain the cup of humiliation;extreme obsequiousness as one who in spat on the face and let dry without wiping】 人家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乾。指受了侮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也指人不知羞恥
唾棄
tuòqì
【cast aside;spurn;vomit】 吐唾於地,鄙棄,厭惡
公卿耐嘲叱,唾棄如糞丸。——李商隱《行次西郊作》
唾棄腐朽醜惡的事物
唾手可取
tuòshǒu-kěqǔ
【extremely easy to obtain】 比喻極容易得到。亦作“唾手可得”
這筆錢是一筆巨大而唾手可得的財源
唾液
tuòyè
【saliva】 一種由唾液腺分泌的粘而稍帶乳白色液體
唾餘
tuòyú
【rubbish;castoff;crumbs from the table of one's master;word or little importance】 比喻別人的無足輕重的點滴言論或意見
拾人唾餘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唾
--------------------------------------------------------------------------------
【唐韻】湯臥切【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毻。【說文】口液也。【禮·曲禮】讓食不唾。又【內則】不敢唾洟。【左傳·僖三十三年】不顧而唾。 【說文】本作ྊ。或作涶【廣韻】作涶。涶字作水፮。
考證:〔【左傳·僖二十三年】不顧而唾。〕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三年。

說文解字

【卷二】【口部】唾
口液也。從口፮聲。涶,唾或從水。湯臥切

拼音是tu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