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

唐家

唐家,指唐朝(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淵建立,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並且設東都洛陽,武周時期洛陽神都,北都太原等陪都。626年,李世民登基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以後,武則天以周代唐,史稱武周,705年神龍革命後恢復大唐國號。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政治清明,經濟雄厚,軍事強盛,四夷賓服,萬邦來朝,開創了全盛的“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後,國力日趨衰敗。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從此中國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唐朝共歷274年(包括武周是289年),20位皇帝。

基本信息

拼音

tán jiā

解釋

指唐朝。

簡介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國號“唐”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封為“唐國公”,其後,爵位傳至李淵。李淵是隋朝時行宮居晉陽(山西太原西南)留守,以尊隋為名起兵,每戰必克,直入長安,在隋恭帝楊侑禪讓帝位後便以“唐”為國號。因國君姓李,故又稱李唐,設京師於長安。唐朝是一個強大而繁榮的時代。其鼎盛時期,天寶年間,全國人口達8000萬之多。唐朝也是秦漢、隋朝以來,第一個不築長城的統一王朝。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歷代史學家
唐朝前期疆域常把它和隋朝合併成“隋唐”。唐王李淵於618年6月逼隋恭帝禪位,取代隋朝,建國唐朝,設京師為長安(陝西西安),唐高宗顯慶六年後設東都洛陽,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東都為神都並設北都太原府,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恢復舊制。唐玄宗時進入盛唐,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禪位,降為濟陰王,改國號“梁”,唐朝滅亡。
唐朝的疆域廣大鼎盛時為7世紀,當時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羅伏州(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俄羅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東臨哥勿州(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國土面積達1076萬平方公里,一說1240萬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土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
唐朝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那時的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和日本等周邊屬國在其政治體制與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響。在唐朝的前半葉,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兼容並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唐朝的後半葉,處於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誌著社會的緩慢變化,藩鎮割據勢力的壯大與周邊諸民族國家的形成,對此後近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