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創建於1953年,學校隸屬於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傳統的全國重點大學,坐落於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1954年9月在第二期開學典禮上閱兵。

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簡稱:哈軍工
現名:哈爾濱工程大學
所在地:哈爾濱
聯繫方式:

學校概況

哈爾濱工程大學坐落於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學校隸屬於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是一所具有光榮歷史傳統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和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是我國“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套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1970年,在“哈軍工”原址,以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其它各系(部)部分幹部教師為基礎,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1978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設立研究生院。學校現隸屬於國防科工委,並由國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四方共建。
學校占地面積12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3.6萬平方米。校園建築中西合璧,飛檐碧瓦,氣勢恢宏。現設有船舶工程學院、航天與建築工程學院、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水聲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國際合作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5個學院,以及外語系、工程訓練中心、體育軍事訓練部等3個教學系部、中心;設有船大工程技術設計研究院、深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核動力仿真研究中心等40多個研究機構;建有各類專業和基礎實驗室126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電工電子教學基地1個,國家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1個。
在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學校形成了“三海一核”領域主體學科特色鮮明、相關學科整體配套、專業結構布局合理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本科專業50個(其中3個未招生),碩士學位授權點9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學科專業涉及7個學科門類和37個一級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水聲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導航、制導與控制5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核能科學與工程、輪機工程、固體力學等7個學科為國防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特輔裝置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28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3個專業為國防重點專業,自動化等8個專業為黑龍江省重點專業。
學校現有教職工2,943人,其中專任教師1,559人,教授337人、副教授389人。教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3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講座教授2人,全國優秀教師、模範教師11人,入選省部級以上各類人才工程60多人,博士生導師26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9人。現有各類在校生25,188人,其中本科生14,742人,碩士研究生4,808人,博士研究生1,259人;另有繼續教育學生3,029人。學校被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列入“21世紀人才強軍計畫”,成為海軍在東北地區唯一選拔培養後備軍官的依託學校,現有海軍國防生近600人。
學校秉承“哈軍工”的光榮傳統,發揚“忠誠、堅韌、團結、創新”的校風,始終把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培養“可靠頂用”之才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以學生成長成才為核心,大力實施高質量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我校學生在不同專業和層次的學科專業競賽中都取得了優異成績,近3年,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亞太及全國大學生機器人電視大賽、美國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各類國際國內賽事中,獲得國際、國家級獎近百項;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連續15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聯合表彰;學校被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範基地”稱號,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高素質的畢業生受到各行各業的普遍歡迎,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評為國防科工委、黑龍江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我校歷來有重視科研工作的傳統,不僅以國內第一艘實驗潛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艦載計算機、第一套條帶測深儀等數十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稱,而且還以雙工型潛器、氣墊船、梯度聲速儀等成果摘取過世界第一的桂冠。已逐步成為我國艦船科學技術基礎和套用研究的主力軍之一、海軍先進技術裝備研製的重點單位之一,是我國發展海洋高技術的一支重要依託力量。學校承擔和參與了絕大多數現役的海軍各類水面艦船、常規潛艇、核潛艇、水中兵器等武器裝備的研製,參與了各類民用船舶的高技術研發工作,在船舶與海洋工程的許
多研究領域中保持著很強的技術儲備,水下機器人、船舶減搖、組合導航、水聲定位、核動力仿真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十五”以來,學校堅持“強化基礎、開拓創新、擴軍強民、跨越發展”的指導方針,以國家現代化建設和國防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不斷凝鍊高端科學研究方向,努力提高重大科技創新能力,承擔重大科技攻關、“973計畫”、“863計畫”、國防預研和型號項目等1,884項,獲國家和省部級獎勵68項。學校科研產品質量管理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是國內高校首家通過“雙認證”的大學。2006年科技經費超過3.6億元,位居全國重點高校前列。學校是全國43所創辦“國家大學科技園”的高校之一,校辦科技產業蓬勃發展。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近年來與美、英、德、俄、日、韓、澳等20多個國家的10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先後與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韓國金烏國立技術大學、俄羅斯遠東國立技術大學、日本東京電氣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等十幾所大學開展本科生、碩士、博士等多層次的聯合辦學。現有國際合作教育項目本科學生375人。學校通過國家公派、學校委派、國外單位資助、聯合培養等多種形式和途徑,有計畫地選派大批優秀教師和學生到國外進修、講學和科研合作,促進了學術水平的提高。
建校以來,學校為國防系統和國民經濟建設培養了近6萬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國的將軍、部長、省長,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防大中型企業的院士、教授、廠長、所長及勞動模範,以及一大批科技和管理專家,他們為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多次榮獲全國優秀教務處、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集體、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狀,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2006年,學校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50年薪火相傳,從“哈軍工”到“哈船院”,到今天的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歷經改建、分建、調整及歸屬更迭,始終將為國家、國防服務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負重奮進,追求一流,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和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新的世紀,哈爾濱工程大學將繼續弘揚光榮傳統,在“大工至善、大學至真”校訓的指引下,堅持“三海一核”辦學方略,加速轉型升級,科學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創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校歷史

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陳賡大將任軍事工程學院首任政委兼院長。毛澤東主席為學院的成立頒發了訓詞。學院按軍兵種設立空軍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軍工程系、裝甲兵工程系、工程兵工程系五個系。1961年學院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學院的發展和建設始終得到中共中央、政務院、中央軍委的關懷和重視。黨、國家、軍隊領導人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董必武、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葉劍英、彭真、譚震林、薄一波、林彪及各總部、軍兵種等50多位領導同志先後到學院視察和指導工作。

1960年到1962年,學院進行了分建和改建。學院炮兵工程系遷往武昌,與武昌高級軍械技術學校合併,成立炮兵工程學院,不久又遷往南京(現為南京理工大學);裝甲兵工程系遷往西安,成立裝甲兵工程學院。工兵工程系遷往西安,後又遷回北京,成立工程兵工程學院;原子化學防護系遷往長春,成立防化學兵工程學院(現為防化指揮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的機場建築和氣象兩個專業移交給空軍氣象學校;學校又陸續成立原子工程系、飛彈工程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1966年4月,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退出部隊序列。
在文革後期,哈軍工遭到肢解。197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哈爾濱工程學院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原軍工其他各機關係部的部分幹部教師調整歸第六機械工業部(後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領導,在“哈軍工”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飛彈工程系、計算機工程系、基礎課部和院機關等部分遷往長沙,成立長沙工學院(現為國防科技大學)。1978年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94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1996年學校通過了“211工程”預審,成為國家“211工程”的首批建設學校之一。

機構分布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院系設定

學科組成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校園景觀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校園文化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校風:
忠誠 堅韌 團結 創新
2003年8月,哈軍工成立50周年之際,哈軍工校友會召開座談會,確定了“忠誠奉獻、堅韌拼搏、艱苦奮鬥、團結協作、求實創新”的哈軍工精神。此校風秉承了哈軍工精神,結合我校辦學實際提煉而成。

教風:
“三嚴”,即嚴謹 嚴密 嚴格(治學嚴謹 組織嚴密 要求嚴格)
“三嚴”教風源於哈軍工的“一中、二主、三嚴”的辦學傳統。
學風:
嚴謹求實 勤奮創新
1988年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時期院長辦公會確定。

歷任領導

陳 賡 謝有法 劉居英 林 毅 卓 明 馮 捷 鄧三瑞 錢秋珊 黃 紹 吳德銘陳大炎

現任領導

劉志剛 邱長華 魏 潾 張 曙 畢志華 楊德森 王玉輝 高晚欣

傑出校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