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黑莓

哈姆雷特的黑莓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十章

圖書信息

作者:威廉·鮑爾斯(William Powers) (作者), 陳盟 (譯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7日)
外文書名: Hamlet's BlackBerry
叢書名: 數碼生活的深度
平裝: 19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8627854
條形碼: 9787508627854
產品尺寸及重量: 22.8 x 17 x 1.8 cm ; 340 g

內容簡介

《哈姆雷特的黑莓:走出擁擠的數字房間》內容簡介:網路讓我們與整個世界處於連線的狀態,世界上的任何人與我們可以“一線相牽”,這些本是好事,但是,電腦、手機、MP4、PSP等構成的“螢幕”(screens)世界也讓我們失去了本真的生活狀態。處於數字時代的我們失去了一件寶貴的東西,一種傳承已久的思維和行動方式,用一個詞概括起來,就是“深度”:思維的深度,情感的深度,關係的深度,工作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度……
我們向這些“螢幕”妥協得太多了,我們因為數位技術背負過多的信息,我們因為數位技術變得人情冷淡,因此陷入缺乏思考的淺薄的年代——鮑爾斯稱之為“數字極端主義”的時代。
要在數字時代找回真正的生活,我們不妨回到過去,閱讀哲人們的歷史:從柏拉圖、莎士比亞到富蘭克林,再跨越到馬歇爾·麥克盧漢……而作者的利器就是用這些大人物的思想,貫穿我們的生活“瑣事”,告訴我們如何從這場數字時代的生活危機中金蟬脫殼。

編輯推薦

《哈姆雷特的黑莓:走出擁擠的數字房間》:假如你也在考慮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思想,那么為何不在這場數字人生的旅程中帶上《哈姆雷特的黑莓: 走出擁擠的數字房間》?我們或許能知道,如何從這場數字時代的生活危機中金蟬脫殼。我們正在失去有巨大價值的東西,失去思想和感覺的深度,失去人際關係的深度,失去我們工作和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的深度,美國新聞俱樂部,亞瑟·羅斯獎獲得者力作,《哈姆雷特的黑莓:走出擁擠的數字房間》備受《時代》雜誌前主編,沃爾特·艾薩克森推崇。

媒體推薦

威廉·鮑爾斯找到了一種很實在扔方法把蘇格底的理念運用在生活中,把外在和內在的自我完美無縫地結合在一起,讓我們的生活更為美好。
——《時代》雜誌前主編 沃爾特·艾薩克森
本書是對容易分散我們注意力的連線狀態,及其對我們大腦和生活方方面面存在的影響,進行的一次冥思。
——《紐約時報》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威廉·鮑爾斯(William Powers) 譯者:陳盟
威廉·鮑爾斯(William Powers)曾擔任《華盛頓郵報》撰稿人,為《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撰寫過許多有關數位技術和傳媒的文章。鮑爾斯也曾任職於美國哈佛大學的修倫斯坦報業、政治與國家政策研究中心。鮑爾斯憑藉自己出色的新聞評論文章,兩度獲得美國新聞俱樂部亞瑟·羅斯獎(Arthur Rowse Award)。

目錄

引言數字房間
序言
第一部分 娛樂至死:網路生活的兩難選擇
第一章 忙得暈頭轉向——數字時代,深度何在?
第二章 探望母親的路上——手機的魔法
第三章 網路生活的“翻船”——離開聯繫圈
第四章 似是而非的解決之道——強制措施沒成效
第二部分 離開人群的地方:七位哲學家教你改善數字生活
第五章 駕馭馬車,馳向天穹——柏拉圖發現了距離
第六章 心靈SPA——塞內加談心靈空間
第七章 神奇的凸面鏡——古登堡和閱讀業
第八章 哈姆雷特的黑莓——莎士比亞談舊工具的魅力
第九章 創造生活——富蘭克林和積極的計畫
第十章 瓦爾登湖區——富蘭克林和積極的計畫
第十一章 內心沉靜——麥克盧漢談幸福的溫度
第三部分 尋找深度:實踐法則
第十二章 慢生活——日常哲學實踐
第十三章 線下烏托邦——“網路安息日”
後記——回到數字房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