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級山

品級山

清朝大朝會時官員排班行禮之位標。其物仿明朝木製朝牌之例以銅鑄,呈山狀。高約三十厘米,中空,底面呈扁圓形,長約三十九厘米,短徑約二十四厘米,上嵌滿漢字品級階位。每舉行典禮之時,擺列太和殿前丹墀內御路兩旁,東西各兩行,每行自正、從一品至正從九品,各十八座,總共七十二座。

概述

每逢皇帝登極、大婚或每年之元旦、冬至、萬壽節,均在太和殿舉行盛典。屆時參加朝賀之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均按規定,分為東、西兩班,各以品級主序,以品級山為標誌,面向北,東西橫向排列,東西各十八排,每排首有御史一名,皆依儀禮拜祝嵩呼。所設銅製品級山,亦熠熠生光。該套品級山目前有複製品,在紫禁城太和門前西廡有展覽展出。

詞語·品級山

品級山 品級山

【拼音】:pǐn jí shān【注音】:ㄆㄧㄣˇ ㄐㄧˊ ㄕㄢ

品級山 品級山

【詞語解釋】:釋義:清代文武官員朝班位次之標識,以金屬為之,狀如山形,故稱。

【出處】: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 太和殿 墀品級山,鐫正一品至九品,文左武右,合正從計之,為行四,為數三十有六……即 宋 人排班石遺制,惟今笵金為山形,為差別耳。”

【示例】: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石位》:“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云:‘國朝 垂拱殿 常朝,班有定製,故庭下皆著石位……’按,石位之制,即今品級山所由昉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