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布拉格鎮

呼和布拉格鎮

呼和布拉格鎮地處烏拉山腳下,距旗政府所在地西山咀鎮8公里,距包頭市120公里,總面積342平方公里,城區占地面積7平方公里。總人口12524人,其中農牧業人口2593人。下轄9個行政嘎查(村)和6個居委會,是一個畜牧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的建制鎮。

基本信息

城鎮簡介

巍巍陰山下,滔滔黃河邊,美麗富饒的烏拉特前旗,象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河套平原東端,它東臨包頭,西接五原,南與鄂爾多斯市的杭錦旗隔黃河相望,北與烏拉特中旗接壤。地理位置為東經108°11′-109°54′,北緯40°16′-41°28′之間。總面積7476平方公里。黃河從烏拉特前旗南境流過,美麗的烏梁素海位居全旗的腹部,與對面的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遙相呼應,形成一條亮麗的湖光山色風景線。

呼和布拉格鎮呼和布拉格鎮

烏拉特前旗歷史悠久,古風猶存。早在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戰國以來,這裡是農耕民族遊牧民族爭奪交融之地。秦漢時期,初設九原郡五原縣。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始設烏拉特前旗。境內有蒙、漢、達斡爾、回、滿、高山族等16個民族,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烏拉特前旗全境東西長142公里,南北寬85.5公里,總面積7476平方公里,全旗由山牧、山旱、黃灌三大區域組成。屬典型的溫帶大路性氣候,冬長夏短,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為6-7℃,無霜期100-145天。年降雨量200-250mm。
烏拉特前旗地域遼闊,07年“扯鄉並鎮”後,全旗轄九個鄉鎮(蘇木):西山咀鎮、呼和布拉格鎮、巴音花鎮、新安鎮、大佘太鎮、朝陽鎮、西小召鎮公廟子鎮、黑柳子鎮、德格蘇木、額爾登布拉格蘇木,居住著漢、蒙、回、滿等16個民族;巴彥淖爾市國營中灘農場巴彥淖爾市國營新安農場巴彥淖爾市國營西山咀農場巴彥淖爾市國營蘇獨侖農場、巴彥淖爾市國營烏梁素海漁場,總人口37萬人。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旗縣,屬全國商品糧基地之一。其中鄉村總人口23.98萬人。全旗有蒙、回、滿、壯、朝鮮等少數民族1.63萬人。其中主體民族蒙古族1.34萬人。旗政府所在地烏拉山鎮人口約6萬人,是全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呼和布拉格鎮呼和布拉格鎮

烏拉特前旗資源豐富,阡陌流金。按地理地貌全旗可劃分為前山、後山、套內、牧區四個自然經濟類區。全旗有可耕地214萬畝,現耕種150萬畝左右。有草牧場635萬畝。前山、套內地勢平坦,屬黃灌區,總面積2500平方公里。經過長期的開發改造,大部分地區已建成了五級配套的排灌系統。全旗有六大灌水渠,年引黃河水6.2億立米,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油葵、花葵、甜菜、蕃茄、瓜果、枸杞等。糧油糖產量高而穩定,品質優良。瓜果名品有大有公小香瓜、黑柳子白梨脆小香瓜。前山的枸杞以品質俱佳暢銷區內外。後山和牧區屬山旱區,總面積4900平方公里。現有運行水庫三座,農豐牧旺。盛產小麥、玉米、糜黍、葫麻、油葵、莜麥、土豆以及黃芪、亞麻等農作物和藥材。牧區以飼養馳名中外的二狼山白山羊為主。全旗牲畜種類有羊、豬、牛、馬、騾、駱駝等。其中二狼山白山羊絨以光澤度好、纖維長而負有“纖維鑽石”之美譽。烏拉山羊肉以其味道鮮美、肥而不膻而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品。
全旗耕地面積230萬畝,其中播種面積150萬畝。99年糧食總產量3.2億公斤,油料總產量0.9億公斤,甜菜10萬噸,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達到112.2萬頭(只),年產綿羊毛1065噸,山羊絨107噸,羊皮35.8萬張。林業面積123萬畝,其中天然林占地面積62萬畝,果樹面積9萬畝,年產各類水果1000噸,枸杞面積10萬畝,年產枸杞乾果4000噸,烏梁素海年產蘆葦12萬噸,鮮魚1280噸。
110國道、京包蘭鐵路貫通全境,18000門程控電話已併入京呼銀蘭光纜,11萬千伏變電站與華北電網相連。
烏拉特前旗公共基礎設施齊全,全旗已形成旗、鎮、村三級教育、醫療網路。廣播電視覆蓋全旗。公路平整寬闊,賓館、飯店、夜總會服務設施配套、服務周到。旅遊勝地烏梁素海屬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海濱的阿力奔草原牧草叢叢,牛羊成群,草原南麓的烏拉山奇峰矗立,俊秀多姿,山嶺中部"小天地"波光粼粼,瀑布飛掛。阿爾善溫泉,水溫適宜,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礦物質,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旗內有大面積的烏拉山原始森林,林木主要有松、柏、楊、柳、樺、椴等,全旗森林覆蓋率為6%。全旗有野生動物資源280屬503種。橫亘東西的陰山山脈中,有豐富的礦藏。現探明的有煤、鐵、金、硫、雲母、珍珠岩、膨潤土、沸石花崗岩等40多種。其中鐵礦已成為包鋼的重要原料基地。
烏拉特前旗景色秀美,旅遊資源富集。塞外明珠烏梁素海水域面積300平方公里,是全國八大淡水湖之一,年產蘆葦10萬噸,是優質的造紙原料。湖面葦蒲蔥蘢,百鳥鳴唱,風光旖麗,是人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理想勝地。位於烏梁素海南側的烏拉山大樺背,素有塞外“小華山”之美稱,山天相接、峰奇石異、松柏長青,極富觀賞性。烏拉特草原風情旅遊,原始古樸,別具一格。維信國際高爾夫度假村為國家4A級景區,設施完善。小佘太秦長城保存完好,已申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阿力奔天池及烏拉山前趙長城遺址、三頂帳房秦漢古城遺址、秦漢古墓等古蹟,也都是遊人的好去處。
烏拉特前旗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地處呼市、包頭、準格爾煤田金三角邊緣。包蘭鐵路橫貫境內110公里。包白鐵路縱貫東部三個鄉鎮。京藏高速公路、110國道橫穿旗境。以110國道為主幹的公路幹線四通八達。全旗鄉鄉通油路。境內有軍用機場一個。全旗輸變電暢通、電力充沛。通訊網路覆蓋全境。全旗有二級乙等醫院三個,病床300多張,配備有CT、彩超等先進設備。全旗有線電視已經聯網,可播送30多套電視節目。全旗有二星級飯店和一星級飯店各3座。有知名酒店16家,可同時接待20000人的餐飲。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烏拉特前旗堅持“農牧為本,工業立旗,科教奠基,產業化經營,城市化推進”的發展戰略,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團結拼搏,與時俱進,烏拉特前旗經濟迅猛增長。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持續攀升。2007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55億元,與2003年相比,年均增長19.2%;三次產業比重由2003年的35.3:34.3:30.4演進為27.8:43.8:28.4,實現了“三分天下”到“二產主導”的歷史性轉變;人均GDP達到2227美元。財政收入提前一年實現了翻番,今年預計達到7.3億元,較2003年純增5億元,年均增長35.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分別達到10400元和5300元,年均分別增長14.3%和16.2%。四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5億元,較前五年的投資總額增長2.4倍。經濟的快速增長,使我旗連續四年蟬聯西部百強旗縣,綜合競爭力持續攀升。
城市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突破。圍繞“塑造新形象,建設新片區,打造新亮點”的思路,加快了城市拆遷改造。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綠地、廣場、花園式的居民小區扮靚了人們的幸福生活。
烏拉特前旗美麗富饒,人傑地靈,百業待舉。作為旅遊業這一朝陽產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旗人所矚目。旗委、政府已做出規劃,繪出藍圖,決定在“十一五”期間把發展旅遊業作為強旗富民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但目前,由於資金所限,旅遊業發展僅為姍姍起步階段,我們也真誠希望國內外有識之士前來投資發展,共同攜手開發烏拉特前旗這塊風水寶地,讓這些沉睡多年的寶貴旅遊資源,展示出它應有的風姿,綻放出熠熠光彩,供國人饗賞。

經濟發展

近年來,烏拉特前旗立足於自身資源能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堅持以發展工業經濟為主導戰略,形成了布局合理、架構科學的化工、造紙、礦山建材、電力、農畜產品加工業五大主導產業。現有重點企業及其主要產品生產規模為:臨海化工公司年產PVC15萬噸、燒鹼15萬噸;烏拉山化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合成氨28萬噸;前、後山工業園區年產電石20萬噸、矽鐵26萬噸;金星漿紙業和中冶美利公司年產紙和漿19萬噸;佘太水泥、同達建材等建材企業,年產水泥熟料160萬噸;大中礦業公司等鐵選企業年產鐵精粉300多萬噸;烏拉山發電廠裝機容量為60萬千瓦。農畜產品加工企業有凱卓、金花等6家油脂公司和泰盛興業食品公司和中糧屯河番茄公司烏前旗分公司兩家番茄加工企業,油脂年生產能力為1.6萬噸,番茄醬年生產能力為6萬噸。
2007年,旗整體經濟呈現出高增速、高效益、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全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6.42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6.4億元,增長16.8%;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24.4億元,增長24.8%;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5.6億元,增長16.7%。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9.5:41.4:29.1調整為29.1:43.3:27.6。財政收入完成7.44億元,同比增長52.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06億元,下降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0234元和5456元,同比分別增長13.6%和15%。

企業概況

企業名稱:
內蒙古烏拉山化肥有限責任公司

主營產品:

經濟類型:

企業類別:
其他

產銷數量(噸):

所在省市:
內蒙古巴彥淖爾盟

企業地址:
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前旗呼和布拉格鎮

郵政編碼:
130000

聯繫電話:
0478-3221744

傳真號碼: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企業網址:
http://www.guwulashan.jnn.cn

法人代表:

聯繫人:
王先生

企業介紹:
內蒙古烏拉山化肥有限責任公司位於河套平原中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緊鄰包蘭鐵路與110國道,靠近烏海市、鄂爾多斯市等原料及能源供應基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公司始建於1970年,2001年9月經轉制重組由國有企業成為了民營股份制企業。轉制重組三年來,公司以產權體制的變革為基礎,堅持“向管理要效益,靠技術求發展”的經營理念,不斷深化內部運營機制改革,逐年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從而使一個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老企業,再次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2001年年底,轉制後的短短三個月內,公司即一舉扭轉國企時代連續五六年巨額虧損的被動局面,開始產生利潤。2002、2003年兩年內,公司持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產量屢創紀錄,成本逐月下降,效益連連攀升,兩年內累計實現利稅5686萬元。進入2004年以來,得益於持續看好的化肥市場,公司更是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截止9月份,已實現利潤3187多萬元,利稅5799萬元。目前,公司已順利完成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工作,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現代管理水平,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公司現有生產規模為:年產合成氨13萬噸,硝銨系列產品15萬噸(其中多孔4.6萬噸),尿素10萬噸,稀硝酸25萬噸,硝酸鈉5000噸,副產品硫磺1000噸,氧氣1.5萬立方米;總資產4.7億元;內設部室11個,生產分廠5個,輔助車間2個,檢修分廠1個;現有員工1208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60人,大專以上174人,高級技術職稱6人、中級技術職稱26人、初級技術職稱128人。公司轉制重組以來的飛速發展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自治區、市、旗三級政府領導三年內多次到企業視察指導工作,其中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同志就曾兩次親臨企業;區內報紙、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體多次專題報導企業的有關事跡;全國中型氮肥企業更是把企業轉制重組,實行民營化的做法當作樣板,紛紛效仿。2003年10月28日,公司乘勢而上,初步組建了以化肥企業為主體的集團公司。集團公司成員企業包括烏拉山化肥有限責任公司、24萬噸/年的烏海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60萬噸/年紫花苜蓿加工能力的烏拉山恆信昌草業有限公司、15萬噸/年複合肥的烏拉山芭田生態有限公司、6萬噸/年的烏前旗蒙康油脂有限責任公司、6萬噸/年焦碳的烏中旗焦化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公司發展規劃,2004年到2006年的三年內,公司將充分利用企業轉制三年來的資金積累,計畫投入3—4個億資金,進行主體部分的綜合擴產節能技術改造。擴產後,公司的合成氨生產能力將由現在的13萬噸/年提高到28萬噸/年,硝酸銨系列產品生產能力將由現在的15萬噸/年提高到26萬噸/年,尿素產品生產能力將由現在的10萬噸/年提高到26萬噸/年,系統還將同時增加5萬噸/年的甲醇生產能力。這樣,公司的生產能力將達到一個大型化肥廠的水平。2004年,公司預計將完成投資1.3億元。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主要有新增4台造氣爐、吹風氣回收系統、新增5萬噸多孔硝酸銨生產裝置、新增壓縮機及循環機土建工程、新增1萬立方米氣櫃土建工程、新增循環水冷卻水系統,將35KVA改為110KVA供電系統改造工程等等。同時,公司正在和深圳芭田公司洽談5萬噸/年硫酸鉀項目的合作事宜。目前,新增4台造氣爐技改項目設備安裝即將完成,5萬噸多孔硝銨/年裝置即將投入使用,新增壓縮機、新增硝酸銨系統都已完成設備定貨,新增循環水冷卻水系統、供電系統改造項目也即將投入使用。我們還計畫爭取國家貸款,新上60萬噸半焦/年、30萬噸海綿鐵/年、5KVA熱電聯供等相互配套,自然形成上下產業鏈的新項目。這個綜合項目生產出的藍炭供我們化肥企業合成氨系統使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焦爐氣用來發電及冶煉海綿鐵,發電後的蒸汽再供化肥企業生產使用。屆時我們的規模效益將更加明顯,產業鏈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產品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再加上我們在原料、體制、機制上的優勢,烏化整體的市場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按照發展規劃,2008年,公司將逐步形成具有3—5個控股子公司和3—5個參股子公司的以化工、化肥為主,多業並舉的集團公司,並努力實現主業上市。屆時,公司的從業人員達2500人,工業總產值(現價)達到10億元。在未來的四年內,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下,公司將緊緊依託體制、機制及原料方面的優勢,依靠大規模的節能擴產技術改造工作,重點抓好產品結構調整工作,努力擴大生產規模,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通過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方法,推動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力爭為地方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更新時間:
2005-4-5

線上客服:
給內蒙古烏拉山化肥有限責任公司留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