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嘴回族鎮

周郎嘴回族鎮

周郎嘴回族鎮位於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8公里長江中游南岸,面積為84平方千米,人口25408人。

基本信息

(圖)地圖地圖

周郎嘴回族鎮即現在的赤壁鎮,地處三國古戰場遺址 鎮政府駐石頭口,赤壁鎮,因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而得名,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七大戰役中至今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地處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8公里長江中游南岸。人口25408人,面積8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石頭口、東風、石頭口、周郎嘴、小柏山、青山、東柳、太平口、九毫堤、八把刀、同心垸。

簡介

(圖)建築建築

周郎嘴回族鎮即現在的赤壁鎮,地處三國古戰場遺址,全鎮版土面積84平方公里,轄11個村,1個居委會,共2367戶,其中回族戶數764戶,占總戶數的32.27%.總人口11293人,其中回民3218人,占總人口的28.5%.總耕地面積20233畝,其中回民擁有4110畝,占總數的20.31%,現有回民國小一所、清真寺一座、回民公墓一座。2005年7月,鄂民政發[2005]47號檔案批准成立回族鎮。近年來,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民族宗教政策,加快了地方經濟發展。2006年,全鎮生產總值GDP達31000萬元。

地理位置

(圖)交通交通

赤壁鎮,因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而得名,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七大戰役中至今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遺址。地處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8公里長江中游南岸。她東負幕埠群峰,達吳越蘇杭;西通巴蜀,挽江漢沃土;北望荊州,觀黃鶴白雲;南下粵港,直底洞庭三湘,是赤壁市糧、油、茶、果農業大基地,又是湖北省旅遊名鎮——湖北省三峽旅遊線與“三國”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燦明珠。全鎮國土面積82.7平方公里,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面積2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境內水陸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丘陵、平原兼而有之,湖泊星羅棋布,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長江深水碼頭、旅遊碼頭、赤壁——烏林長江汽車輪渡及連線107國道京廣鐵路的214省道,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既是九省通衢、鎖湘鄂交通的咽喉,又是聞名海內外的旅遊名勝區。

鄉鎮建設

(圖)街邊街邊

赤壁鎮往事越千年赤壁揮戈曾問鼎,宏圖展未來東風助我再騰飛。赤壁鎮再借改革發展的東風,投身市場經濟大潮,仰先賢之靈氣、承諸葛之遺風,用“巧借東風”的智慧,個個爭做改革的諸葛亮;借“火燒連營”的謀略,人人爭當開放的公瑾周郎;引“苦肉詐降”的妙計,甘當黃蓋樂於奉獻、勇挑大樑;諳龐統夜讀兵書、巧獻“連環”,啟迪人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勤學向上,樹立起“高起點團結奮進、高標準爭創一流”的赤壁精神旗幟,使赤壁古鎮青春煥發經濟日臻繁榮,社會聲譽鶴起,被國家建設部列入全國城鎮建設500強。2006年,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完成33267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3640萬元,招商引資達到2000萬元,農民純收入3250元。目前,全鎮農業形成了林紙、優質稻、油菜棉花、苧麻等五大產業,逐步形成了水陸運輸、農副產品加工、旅遊產品等支柱產業,鎮、村經濟持續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經濟實力的加強,促進了文化教育、衛生、科技的發展。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旅遊事業突飛猛進,基礎設施功能齊全,投資環境寬鬆優越。移動、連通兩大數字通信信號全覆蓋、互連網、有線電視、11萬伏高壓變電系統、鄉鎮一級客運車站、深水碼頭、日產5000噸的自來水廠,為赤壁鎮的經濟騰飛帶來了活力,鎮黨委、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湖北三國赤壁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1億元的赤壁景區擴建一期工程全部竣工,二期工程對赤壁古戰場的修建再現已全面啟動。

民族習俗

(圖)清真寺標誌清真寺標誌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菸、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

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打滷面、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麵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 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 回族長於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髮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醃菜。

風景區

(圖)周郎嘴回族鎮周郎嘴回族鎮--景點

赤壁風景區可供遊人觀賞的景點有:

摩崖石刻:火燒曹軍戰船時,數里江面一片火海,把江邊崖壁映得通紅,周瑜見此壯景,乘興疾書“赤壁”二字,後人雕刻在石壁上,赤壁由此而得名。“赤壁”二字字型各長150厘米,寬104厘米。

赤壁大戰陳列館:位於赤壁山右側的子龍灘上。是我國第一個以古戰史為主題的專題陳列館,館內設有序廳、戰況模型室、三國人物故事蠟像室、文史資料室,館內的展品真實地再現了東漢末年的人文歷史和當時三國赤壁鏖兵的壯觀場面。

周瑜石雕像:位於赤壁山磯頭,高9米,重300噸,用26塊花崗岩雕鑿而成。石雕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東吳都督周瑜身穿鎧甲、戰袍、肩披斗篷,手扶利劍的雄姿。是湖北省最高的石雕人物像。於1990年10月建成。

翼江亭:是赤壁之戰時,東吳大都督周瑜破曹軍的指揮哨所。此亭兩側有讚頌孫權知人善用的楹聯一副:江水無情紅,憑弔當年誰別識子布卮言興霸良策;湖山一望碧,遺留勝跡猶懷想周郎聲價陸弟風徽。

望江亭:位於赤壁山頂,相傳赤壁大戰時,黃蓋在此察看曹營,見曹軍水寨首尾相連,便決定用詐降計,火燒曹軍。

拜風台:又名武侯宮,位於赤壁山東南處的南屏山頂,是紀念赤壁之戰時,諸葛武候在此“設壇台、借東風、相助周郎......”而建的。武侯宮裡,現存有諸葛亮和桃園三兄弟(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

鳳雛庵:赤壁之戰時,號稱鳳雛先生的龐統曾在此運籌火燒曹軍的連環計而得名。踏進庵內,迎面就是龐統塑像。兩側掛有清代著名詩人顧復初撰寫的楹聯:“造物多忌才,龍鳳豈容歸一室;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許三分。”右側還擺放著清朝道光年間鑄制的大鐵鐘,重720斤,鐘上刻有建庵時的銘文。此庵始建於西晉初年。

赤壁碑廊:位於拜風台右側,內有二十五塊大理石碑,上刻有歷代名家詠嘆赤壁之戰的詩詞二十五首,碑廊後牆有一塊長4.7米,高1.5米的黑色大理石碑,碑文書法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手跡,內容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陸水湖風景區

陸水湖景區位於湖北省赤壁市境內,水域面積57平方公里,湖中800多座島嶼、半島星羅棋布,因此,又有“千島湖”之稱。陸水湖群山環抱,島上竹木花草繁茂,湖中水質澄明碧透。水上碧波蕩漾,白鷺翔集,魚舟輕發,快艇如織。湖南岸的雪峰山樹木蔥鬱,翠竹挺拔。陸水湖風景區以山幽、林綠、水清、島秀聞名遐邇,是避暑消閒、旅遊度假、康復療養及水上運動的理想之地。2002年5月,被國務院、建設部審批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