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年壽知多少?

曾經親率大軍,推翻商紂殘暴統治的周武王,他一生享年多少,文獻記載有很大的差異,一直是歷史上一個不能確知的謎。綜觀關於武王年壽的說法,約有如下三種:
一、九十三歲。這一說從漢代以來流傳很廣,有不少信從者。成書於西漢,由戴聖編纂的《禮記》,其中的《文王世子》一篇說:“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東漢時,王充在《論衡·氣壽篇》中也說:“文王九十七而薨,武王九十三而崩。”古代諸侯之死稱“薨”,帝王之死稱“崩”。文王死時,還是商朝的諸侯,到武王才真正取得了天下的統治權,故二人死時的稱謂有別。王充還說得頭頭是道:“人年以百為壽,……聖人稟和氣,故年命得正數。”他的意思很明顯,文王、武王是聖人,所以年齡都在百歲左右。此後,鄭玄、王肅作《尚書注》,皇甫謐撰《帝王世紀》,都信從武王崩年九十三之說。
二、五十四歲。南宋羅泌在《路史·發揮》卷四、金履祥在《通鑑前編》卷六中都引《竹書紀年》說:“武王年五十四。”清代學者朱右曾編《漢冢紀年存真》,近代學者王國維作《古木竹書紀年輯校》,都認為此說是可靠的。
三、四十五歲。梁陶弘景作《真誥》,卷十五提到“武王發”,註解說:“文王之子周武王也”,接著便引《竹書》云:“年四十五”。
上述第一說出於儒家正統,自宋代以來不斷有人提出懷疑。其主要理由是,武王逝世時他的長子成王年齡尚幼,不能繼承王位,一隻好由周公出來攝政。待到七年之後,成王長大成人,周公才還政於成王。《淮南子·要略》記:“武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襁褓之中”,《史記·魯世家》也載:“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這就是說,武王九十三歲去世,長子成王還是一個懷抱的嬰兒。這怎么能合乎情理呢?故羅泌在《路史·夢齡妄》一文中責難道:武王豈有九十之年不見子嗣,而“逾於衰耄”才開始生育之理,於此可見“漢儒之妄”!還有一種說法,成王當時雖幼,不一定在襁褓,應是十歲或十三歲。東漢時衛宏、鄭玄、許慎等人都主此說。但這也難以令人信服。全履祥在《資治通鑑綱目前編》中辯駁說;如其言,則武王八十一而生長子成王,此後還要生成王之弟唐叔虞等,“人情事理所必不然也”。清代學者崔述在《豐鎬者信錄》卷四中也提出質疑,若是這樣,武王必須年六十餘而始娶夫人邑姜,八十餘才生第一個兒子,“此豈近於情理哉”!
再看第二說,武王年壽一下子降了近四十歲,對於武王死時成王年幼的問題當然好解釋得多了,因此信從者日見增多。現代學者顧頡剛在《武王的死及其年歲和紀元》(載《文史》第十八輯)一文中,認為此說可與《逸周書·度邑》相證。該篇記述武王在克殷以後,曾經對周公說過這樣的話:“發(武王名)之來生至於今六十年”,不久武王便去世了。“六十年”是舉其成數而言,從武王還未出生到克殷以後,其間約經過六十年,那么武王死時很可能是“五十多歲”,正與《路史》引《竹書紀年》“武王年五十四”相吻合。
但是,若按武王年壽五十四推算,武王死時成王僅十來歲,那末武王也要到四十多歲才生第一個兒子,這從我國古代的一般生育情況來看,畢竟還嫌太大了。再則,據《史記·管蔡世家》載,武王克殷以後,大封同胞兄弟,而當時武王的兩個小弟弟“康叔封、冉季載皆少,未得封”。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而成為大人。所謂“二十冠而成人”(《鹽鐵論·未通》)。武王的兩個弟弟因年“少”而不得受封,顯然是不到二十歲。如果武王年壽五十四,其克殷封兄弟在死前二年,也已有五十二歲,而他的兩個胞弟還不到二十,其中一個必然更小。親兄弟之間要相差三十四歲之多,這也是違背一般情理的。而況武王是老二,他上面還有一個已故的大哥伯邑考。
鑒於上述分析,近來有的學者覺得,第三說要比第二說更接近於真實。武王終年四十五歲,那末他在三十餘歲生成王,他與最小的弟弟相差二十多歲,一切就都順順噹噹的可以解釋得通了。而且第三說的提出者,離開《竹書紀年》出土的晉朝時間很近,他所引的《竹書》自然比南宋人引的更為可靠。
不過,武王的年壽就如此之短,正當年富力強之時就喪生了嗎?《尚書·無逸》說:“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國五十年。”所謂“中身”,是指一個人年歲之半。既然文王在“中身”即位,又當國王五十年,那么他活到九十多歲是極可能的。《孟子·公孫丑上》也說:“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武王之父文王活到近百歲,而他自己為什麼只活了四十多歲呢了況且,武王死時成王是否年幼也是個問題。有一隻西周銅器《晉公奠》的銘文說:成王的弟弟唐叔虞“膺受大命,左右武王,……廣司(治)四方,至於大廷”。既然唐叔虞曾經輔助武王“廣治四方”,年齡肯定不會只有十幾歲,他的哥哥成王應該更大。看來,武王的年壽是九十三、五十四,還是四十五歲,尚需進一步地掌握史料,進行細緻的辨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