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胸

含胸

武功的“功”其實就來自於“躬”,含胸拔背就是為了這個形狀。就像普普通通的棍一樣,一“弓”就會有力量。

練武姿勢

武功的“功”其實就來自於“躬”,含胸拔背就是為了這個形狀。就像普普通通的棍一樣,一“弓”就會有力量。

當然了,含胸拔背不是劉羅鍋那么醜。含胸拔背和其它運動項目的挺胸相反。胸宜放鬆、淺含,如同人們深思入神的狀態,不可做成駝背的樣子,更不要損壞動作中正的姿勢和形象。含胸的深淺度要按動作的需要有所不同,盤架子和推手不同,發勁與不發勁不同。

楊式太架套發勁,只要把胸部放鬆就可以了,能配合擴大腰胯部轉析的範圍即可。在化勁和發勁時須加深含胸。這也是在剎那之間,隨即又歸於自然淺含。拔背僅用於個別動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動作應是擴背。擴背是在兩肩松沉的條件下,背肌群向左右兩側延伸舒張。如:起勢,兩手徐徐向前向上平舉時背部皮膚稍有一點繃緊的感覺。這樣做形象比較中正,同時也與做好淺含胸的法則相一致。胸肌放鬆淺含,背肌稍向兩側擴展,能使橫膈膜下降,肺活量增加,人體耐力也增加。因為背部布滿了中樞神經幹線,它和人體面部一樣是十分敏感的,都容易出汗。因此,做好含胸和擴背這兩個意識動作,還能使周身感覺靈敏,增加腰胯轉動的靈活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