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弱臣強

明 清 清

基本信息

【詞目】君弱臣強
【拼音】jūn ruò chén qiáng
【釋義】國君弱,而臣子強。
【示例】
《開元占經》卷八十九:“彗星出昴,大臣為亂,君弱臣強,邊兵大起,天子憂之,人民驚恐,國有憂主,期一年,中二年,遠三年。”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五:“龐勒已自稱可汗,有磧西諸城。其後嗣君弱臣強,居甘州,無復昔時之盛。”
宋 邵伯《邵氏聞見前錄》:“(趙)普曰:‘陛下言及此,天人之福也。唐季以來,戰爭不息、家散人亡者無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安矣。’”
南宋 朱熹 《四書集注·論語》:“然是時季氏據國,而魯公無民,則不均矣。君弱臣強,互生嫌隙,則不安矣。”
馬端臨《文獻通考》:“京房《易占》曰:‘日食乙酉,君弱臣強。司馬將兵,反征其王。’五月有成濟之變。”
《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五:“唐自肅、代以後,上失其柄,藩鎮自相雄長,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財賦,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盡心於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強、正統數易之禍。”
明 余邵魚 《周朝秘史》第六十二回:“晏子曰:‘何以知之?’叔向曰:‘吾晉,政在六卿,公室無權,後世君弱臣強,其國不歸於六家者鮮矣!’”
明 馮夢龍 清 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子文既為令尹,倡言曰:‘國家之禍,皆由君弱臣強所致。’”
明 馮夢龍 清 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知孔子素為魯人所敬重,亦思藉助,乃厚致禮幣,遺以書曰:魯自三桓擅政,君弱臣強,人心積憤。”
呂撫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第三十一回:“普對曰:‘此無他,方鎮之權太重,君弱臣強而已,宜制其錢穀,收其甲兵,則天下自安矣!’太祖大悟。”
清 李炳南《論語講要-八佾第三》:“魯國當時君弱臣強,三桓簡傲無禮,更僭天子禮樂。時人習非成是,反以事君盡禮為諂。”
《中國通史》:“神宗即位不久,御史中丞王陶彈劾韓琦,說他自嘉祐以來,專執國柄,君弱臣強,且‘不赴文德殿押班’,專權跋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