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仲華

向仲華

向仲華(1911-1981),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〇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軍部秘書,第四師政治部秘書長,第十一團政治處主任,紅色中華報社社長。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姓名:向仲華(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鎮華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出生年月/出生地:1911年8月出生於湖南省漵浦縣觀音閣鎮漿池灣村。

任職經歷

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新中華報社社長,解放日報社編輯,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第十三旅副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二十兵團六十八軍政治委員,兵團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政治委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

生平簡述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55)。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鎮華,筆名蘇澄、望一。

1911年8月生於湖南省漵浦縣觀音閣鄉漿池灣村一個農民家庭。8歲入私塾讀書,16歲被保送入縣立中學讀書。

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初由於叛徒告密,在長沙被捕入獄。

1930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攻占長沙時出獄,參加紅軍。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3軍團第8軍軍部秘書、第4師政治部秘書長、第11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

1934年初負責編輯出版紅3軍團《紅軍日報》。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到達陝北後,曾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後方政治部宣傳部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報社社長。西安事變時,組織成立《紅色中華》西安分社,將中共中央公開電報、文告、宣言等通過分社印發西安各報社和社會團體,在輿論上很好地配合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任《新中華報》社社長、新華社社長。參與創建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和各抗日根據地新華社分社機構,使新華社採訪、通訊業務擴展到各個敵後抗日根據地,對及時準確地報導抗日軍民的鬥爭情況,鼓舞全國軍民的抗戰鬥志,堅定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期間,配合民族解放鬥爭的需要,以蘇澄、望一等筆名,撰寫許多社論和國際評論,以犀利的筆鋒鞭撻敵人,鼓舞人民鬥志。

1941年12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2年秋畢業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1945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10月任北平軍調部派駐熱河赤峰小組中共方面代表。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任晉察冀軍區冀東縱隊第13旅副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軍第2縱隊政治部主任、第6縱隊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68軍政治委員、第20兵團政治部主任等職。先後率部參加青滄、保北、保南、察南、察綏、清風店、石家莊、平津、太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曾任華北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政治委員。是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領導機構的主要創建人之一。參與指揮了1979年廣西方向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1年5月21日在廣州逝世。

人物經歷

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參加革命工作,國中,中將軍銜。1927年初在中學讀書時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學生愛國運動。

1929年初馬日事變後在長沙市被捕入獄,在獄中堅持鬥爭。

1930年9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0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攻占長沙時出獄,1930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3軍團第8軍軍部秘書。

1931年任紅8軍第4師政治部秘書長。

1932年起任紅3軍團第4師11團黨總支部書記。

1933年6月起任紅3軍團第4師11團政治處主任,不久改任紅3軍團第4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任紅3軍團政治部宣傳部幹事。

1935年10月到達陝北,擔任軍委後方政治部宣傳科科長。

1936年春科改部,任軍委後方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936年調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報社社長。

1937年夏報社改稱《新中華報》社仍任社長,並任軍委紅軍歷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初期仍任《新中華報》社社長兼任新華社社長,領導報社及時報導八路軍、新四軍堅持敵後游擊戰爭的事跡,宣傳黨中央的方針政策。

1941年《解放日報》創刊,任編輯。

1943年1月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參與組建延安新華廣播電台。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2月起任冀東縱隊第13旅【第12旅】副政治委員。

1946年9月起任冀察晉軍區第2縱隊【第3縱隊】政治部主任。

1947年2月起任冀察晉野戰軍第6縱隊政治委員。

1949年2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兵團第68軍政治委員(軍長文年生),6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第20兵團政治部主任、兵團黨委常委。參加了清風店、石家莊、平津、太原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3月至11月任華北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50年6月至11月任軍委裝甲兵司令部副政治委員、軍委裝甲兵黨委常委,1950年11月至1957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裝甲兵黨委副書記。其間:1950年11月至1951年9月兼任軍委裝甲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裝甲兵政治部主任。

1954年5月至1957年11月兼任裝甲兵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57年2月至1965年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政治委員、裝甲兵黨委副書記。

1965年6月至1972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黨委常委(1965年7月起)、副書記(1971年4月起)。

1972年4月至1977年9月25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部黨委副書記(1972年6月起)。

1977年9月25日至1980年1月11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政治委員。

1980年春節期間因肝病入院治療,1980年1月11日至1981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第二政治委員,其間:1977年11月起任廣州軍區黨委書記,1980年4月起任廣州軍區黨委第三書記。在廣州軍區擔任政治委員期間與司令員許世友將軍,一起共同擔任1979年對越南自衛反擊戰中——廣西戰區的最高總指揮。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共第十屆、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1年5月21日因患慢性重症肝炎醫治無效,在廣州病逝,終年70歲。

中國將軍(三)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 銜的決議》。當日下午5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授銜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親自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的命令狀。同日,國務院隆重舉行了授予解放軍將官軍銜的典禮儀式。周恩來總理分別把 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