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謝里登

吉姆·謝里登

吉姆·謝里丹,1949年2月6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愛爾蘭導演、編劇、製作人、演員。 1989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我的左腳》獲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1993年,執導的傳記片《因父之名》獲得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1997年,憑藉劇情片《因愛之名》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早報》讀者評審團獎 。2002年,編導劇情片《新美國夢》獲得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第6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編劇獎提名 。2005年,執導犯罪片《要錢不要命》 。2009年,執導驚悚劇情片《兄弟》 。2016年,編導劇情片《秘密手稿》 。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吉姆·謝里丹在很小的時候從父親那裡培養了戲劇興趣,並開始參與創作。直到20世紀80年代,因為故土的貧瘠使謝里丹不得不拖家帶口移民海外,並定居紐約。他後來被推薦進入愛爾蘭藝術中心擔任導演;期間,他曾編導過8部舞台劇並得到了愛丁堡首獎。同時他兼職攻讀了紐約電影學校的導演課程 。1982年,他在紐約建立了一家名為“地獄廚子”製片公司 。

演藝經歷

1989年,吉姆·謝里丹執導個人首部電影《我的左腳》,該片由丹尼爾·戴·劉易斯、布蘭達·弗里克、科斯汀·謝里丹領銜主演 ,講述了因小兒麻痹症而全身癱瘓的布朗依靠唯一可以活動的左腳來改變自己的人生,並成為畫家和詩人的故事 ,吉姆·謝里丹憑藉該片獲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

1990年,執導劇情片《田野》 。1993年,吉姆·謝里丹執導根據格里·康倫的回憶錄《證明無罪》改編的傳記片《因父之名》 ,該片由丹尼爾·戴·路易斯、艾瑪·湯普森領銜主演 ,他憑藉港片獲得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

1997年,執導由丹尼爾·戴-劉易斯、艾米麗·沃森聯合主演的劇情片《因愛之名》,並憑藉此片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早報》讀者評審團獎 。

2002年,吉姆·謝里丹編導帕迪·康斯戴恩、薩曼莎·莫頓、莎拉·伯格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新美國夢》 ,講述了愛爾蘭移民約翰尼和莎拉帶著他們的兩個女兒,心中對未來無限憧憬地來到美國後發生的故事 ,謝里丹憑藉該片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第6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編劇獎提名 、第9屆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

2005年,執導由50 Cent、喬伊·布萊恩特領銜主演的犯罪片《要錢不要命》 ,講述了黑人青年馬庫斯一段艱辛的人生旅程的故事 。

2009年,執導根據丹麥影片《血海兄弟》改編的驚悚劇情片《兄弟》 ,該片由傑克·吉倫哈爾、娜塔莉·波特曼、托比·馬奎爾合作主演 ,講述了美軍軍官山姆失蹤後、他的妻子開始接受其弟弟湯米的愛之後又突然出現的故事 。

2011年,執導由丹尼爾·克雷格、蕾切爾·薇姿、娜奧米·沃茨聯合主演的驚悚片《夢宅詭影》 ,講述了主人公帶著全家搬進了一幢房子,然而很快他就發現這幢房子的前任主人被人謀殺並且陰魂不散的故事 。

2016年,執導根據愛爾蘭作家塞巴斯蒂安·巴里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片《秘密手稿》 ,該片由魯妮·瑪拉、提奧·詹姆斯、艾瑞克·巴納聯合主演 ,講述了愛爾蘭獨立戰爭期間,一位名叫羅珊·麥克納蒂的女人的人生經歷的故事 ,於2017年10月13日在北美上映 。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他的父親原來是一名普通的鐵路工人,後來他轉行經營兒童劇院 ,他的母親是一名演員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6年《秘密手稿》電影
2011年《夢宅詭影》電影
2009年《兄弟》電影
2005年《要錢不要命》電影
2002年《新美國夢》電影
1997年《因愛之名》電影
1993年《因父之名》電影
1990年《田野》電影
1989年《我的左腳》電影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6年《秘密手稿》電影
2002年《新美國夢》電影
1997年《因愛之名》電影
1996年《赤子雄心》電影
1993年《因父之名》電影
1992年《新海角樂園》電影
1990年《田野》電影
1989年《我的左腳》電影

製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6年《秘密手稿》電影
2005年《要錢不要命》電影
2002年《新美國夢》電影
《血腥星期天》電影
2001年《叛逆邊緣》電影
2000年《水晶男孩》電影
1999年《艾格尼絲·布朗恩》電影
1997年《因愛之名》電影
1996年《赤子雄心》電影
1993年《因父之名》電影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2004 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前進天堂 (提名)
  • ▪ 1994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因父之名 (提名)
  • ▪ 1994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因父之名 (提名)
  • ▪ 1994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因父之名 (提名)
  • ▪ 1990 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我的左腳 (提名)
  • ▪ 1990 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我的左腳 (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1998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早報》讀者評審團獎 因愛之名 (獲獎)
  • ▪ 1998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因愛之名 (提名)
  • ▪ 1994 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因父之名 (獲獎)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 2004 第6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獎 前進天堂 (提名)
  • ▪ 1998 第5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因愛之名 (提名)
歐洲電影獎
  • ▪ 1994 第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因父之名 (提名)
  • ▪ 1989 第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我的左腳 (提名)
  • ▪ 1989 第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青年電影獎 我的左腳 (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1994 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因父之名 (提名)
  • ▪ 1990 第4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 我的左腳 (提名)
  • ▪ 1990 第4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我的左腳 (提名)
西班牙戈雅獎
  • ▪ 1999 第13屆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獎 因愛之名 (獲獎)
義大利大衛獎
  • ▪ 1994 第38屆義大利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獎 因父之名 (獲獎)

人物評價

吉姆·謝里丹的電影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大眾與輿論界的許多好評 ,他的作品都獨樹一幟,尤其是對故事的把握相當據感染力 。 (搜狐娛樂、新浪娛樂評)

吉姆·謝里丹雖然沒有拍出所謂迎合美國人口味的眩目大片,但他卻總是以某種移民者獨有的疏離感,默默記錄著來自弱勢民族的自省,以及背井離鄉的惆悵。儘管他的作品不多,但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染了觀眾,也詮釋出親情之上的人性關懷 。 (《大眾電影》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