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文森的簡介

司馬文森的革命生涯和文學創作

司馬文森(1916-1968),福建泉州人。原名:何應泉,曾用名何章平,筆名:燕子、林娜、耶戈、林曦、文森、宋芝、白沉、宋桐、何文浩、何漢章、馬霖等,中國著名現代作家。
1928年到菲律賓做工,1931年回國,在泉州黎明中學學習,參加共產黨的外圍民眾組織“互濟會”。1932年參加革命,任共青團泉州特支委員,中共泉州特區委員,編輯地下黨刊物《赤色民眾報》(油印版)。1934年冬參加“左聯”,任組織幹事,負責暨南大學及江灣農民文藝學習小組。1935年參加上海文化界救國會,負責新生讀書會(又名職業青年救國會)。1936年參加中國文藝家協會。1937年在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協會宣傳部,從事抗戰宣傳,募捐,為堅守在四行倉庫的愛國軍士送醫藥和給養等。後隨救亡日報社轉廣州,兼《救亡日報》記者並大力推動戰時文藝通訊員運動。1938年奉派到四戰區政治部三組,從事抗戰動員、宣傳,掛少校軍銜。1939年到桂林,由中共南方局、周恩來通過李亞群聯絡工作。1939年-40年在桂林廣西地方建設幹部學校任指導員,協助楊東蓴工作,培訓華僑機工,編輯校刊。1940年起連任歷屆桂林文協理事、常務理事,1941年創辦《文藝生活》月刊。1944年任中共桂北工委委員,領導抗日武裝。1946年-50年,先後在廣州、香港復刊《文藝生活》,發起文藝生活社社員運動,在香港、泰國、菲律賓、新加坡等地設分會。任文協港粵分會理事,香港文協常務理事,香港達德學院教授,中共香港文委委員,民促會(小民革)中央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並為共同綱領草案整理委員會委員。新中國成立,出席開國大典。解放後,續任中共港澳工委委員,香港文匯報總主筆,民革中央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華南文聯常委,華南電影工作者聯誼會理事,中南文聯常務理事,中國新聞社理事。1952年被港英政府非法遞解出境,我外交部及各社會團體發表嚴正抗議。回到廣州,任香港大公報、文匯報、中國新聞社聯合辦事處主任,廣州作家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廣州作家協會會刊《作品》主編,廣州市人大代表,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委員會廣東分會委員,珠江電影製片廠籌委會副主任,中南作協常委,中共華南分局文委委員。1955年出任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文化參贊、黨委委員。1962年任中國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司長,兼中國-阿富汗友協理事。1963年出席亞非作家常設局會議,及執行委員會會議。1964年出任中國駐法蘭西共和國文化參贊、黨委委員。歷任全國第一、二、三屆文代會代表。
司馬文森的第一篇文章發表於菲律賓馬尼拉的全閩日報。在黎明中學學習時,曾以“燕子”為筆名,在《泉州日報》發表小說“小白兔”而聞名泉州。1935年在上海文壇嶄露頭角。主要著作:長篇小說《雨季》《南洋淘金記》《風雨桐江》,中篇小說《尚仲衣教授》《折翼鳥》《成長》《汪漢國的故事》,短篇小說《大時代中的小人物》《人間》,散文、報告文學《粵北散記》《新中國的十月》《上水四童軍》,兒童文學《菲菲島夢遊記》《我們的新朋友》,電影劇本《海外尋夫》《南海漁歌》《火鳳凰》等。 (司馬小莘)

司馬文森的作品

長篇小說:《雨季》 1943年9月初版,44年3月再版,46年三版
《人的希望》 1945年初版,47年再版,50年改電影劇本
《南洋淘金記》1949年12月初版,50年再版,86年三版
《風雨桐江》 1964年8月初版,83年再版,2008年三版
〈阻街的人〉 香港〈華商報〉1948年連載
〈海外尋夫記〉〈華商報〉1949年連載,後改電影劇本
〈香港淘金記〉 香港〈大公報〉1950年連載

中篇小說:《尚仲衣教授》(又名《天才的悲劇》)1940年初版,
1943年再版,47年三版
《轉形》 1942年4月初版
《希望》 1942年12月初版,43年再版
《掙脫了枷鎖》 1946年5月初版
《成長》 1947年2月初版
《折翼鳥》 1951年初版,1958年再版
《汪漢國的故事》 1955年7月初版學
〈海外遊俠傳〉1963年發表

短篇小說:《一個英雄的故事》 1940年7月初版
《蠢貨》 1942年1月初版,43年再版,48年三版
《奇遇》 1942年3月初版,43年再版
《人間》 1943年3月初版,44年再版
《孤獨》 1943年5月初版
《小城生活》 1943年月9曰初版
《大時代中的小人物》1945年再版(初版缺)
《危城記》1946年9月初版

散 文 集:《島上》 1937年初版
《粵北散記》 1940年3月初版,同年5月再版
《過客》 1941年9月初版,1942年3月再版
《新中國的十月》 1950年1月初版,1951年再版
《少男少女》 1952年初版

報告文學:《上水四童軍》1948年7月初版
《新社會下的新人物、新作風》1950年初版
〈會師記〉1949年12月發表
兒童文學:《砍不斷的頭》1941年6月
《保家鄉》1941年6月
戚繼光斬子》1941年6月
《菲菲島夢遊記》1941年10月初版,42年再版
《漁父和魚》(劇本)1942年5月初版,42年再版,
44年三版,47年四版
《黑帶》1949年初版
《我們的新朋友》 1964年10月初版

理 論:《戰時文藝通俗化運動》1937年12月初版,38年1月再版
《怎樣辦壁報》 1938年2月
《文藝通訊員的組織與活動》1938年5月初版
《通訊速寫和報告》1947年
《新少年寫作講話》1949年8月初版

電影劇本:〈海外尋夫〉香港南國公司製片,1950年11月上映。
導演:譚有六 主演:王丹鳳,李清,蘭青,馮琳等。

〈南海漁歌〉香港萬年影業公司製片,1950年上映。
導演:秦劍 主演:吳楚帆,黃楚山,紅冰,馬孟平等。

〈火鳳凰〉合作製片,1951年在香港和東南亞上映。
導演:王為一 主演:劉瓊,李麗華。

〈血海仇〉香港長城電影公司製片,1951年上映。
導演:顧而已 主演:李麗華,陶金。
〈娘惹〉香港長城公司製片,1952年在香港上映。
導演:岳楓 主演:夏夢,嚴峻。

〈海角亡魂〉(〈人海萬花筒〉之一,由十個編劇、十
個導演聯合編導的十個獨立的短片。六大製片公司攝製
粵語片,演出、編導均系義務,上映收入用於建華南電
影工作者聯誼會址。)1950年在香港上映。

〈故鄉〉紀錄片,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54年製片上映。
未拍攝成電影的劇本〈翻身樂〉〈海國相思〉〈千萬人站起來〉。

合作作品
〈黃花崗〉四幕六場歷史劇,1938年黃花崗紀念日在廣州上演。
《二十九人自選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桂林分會編,收入散
文“磨”。
〈人民萬歲〉大型活報劇,1949年底由香港影劇界聯合演出。
〈勝利公債〉新歌劇,百名電影演員為回響購買勝利公債大公演。
《出路》話劇,署名:司馬文森、周圍、曾煒、黃向青,華南人民
出版社1955年初版。1954年公演。
《中國印度尼西亞友誼之歌》北京音樂出版社1964年出版。
作詞:司馬文森 作曲:馬可
《中國非洲友好歌》北京音樂出版社1964年出版。
作詞:司馬文森 作曲:馬思聰

編輯刊物
《赤色民眾報》(油印版)1933-34年,中共泉州地下黨刊物。
(該刊物採用閩南方言,通過民間小調、講古方式
介紹時局,宣洩農民的痛苦,鼓勵他們起來鬥爭。)

《泉州日報》副刊“文學評論”1932年(-33年)與麗尼、何天松、呂
驥共同撰稿,出二期。

《文藝生活》月刊 1941、9----1943、7 於桂林,總1-18期。
文藝生活副刊:《寂寞》《祝福》
文藝生活叢書: 《流星》(荊有麟)
《蕭》(伍禾) 《黃昏》(艾蕪)
《喬英》(梅林) 《轉形》(司馬文森)
《骷髏集》(孟超)《回憶魯迅斷片》(荊有麟)
《珍珠》(冼群)《寒傖之歌》(伍禾)
《海的遙望》(華加)《愁城記》(夏衍)
《塞巴斯托波爾之國》(孫用譯)

復版 1946、1----1946、6 於廣州,總19-24期。
(主編:司馬文森、陳殘雲,合作主編總19-40期.
46年出總24期後被國民黨查封,轉香港續出光復版。)
光復版 1946、8----1948、2 於香港,總25-36期。
海外版 1948、2----1949、12於香港,總37-53期。
文藝生活選集:《獨幕劇選》《秧歌劇於花燈戲》
《人民作家印象記》《創作經驗》
《文藝學習講話》《報告文學選》
穗新版 1950、2----1950、7 於廣州,總54-59期。

《建設幹部》《幹部生活》廣西地方建設幹校校刊,1939-40年。
主編:周鋼鳴、司馬文森

《少年文庫》1942年桂林文化供應社出版。
《喜酒》《菲菲島夢遊記》《漁夫和魚》《地球和宇宙》
《速算故事》《星星故事》《小鐵匠》《蘇聯兒童詩集》
《小蠻牛》

《文藝新聞》周刊 主編:司馬文森、陳殘雲
1946、2--46、5 於廣州,總1-7期,被國民黨查封。

《文藝修養》 主編:周鋼鳴、司馬文森、洪遒
1846、6出1期,於廣州。

《聯合增刊》1946年5-6月共出3期,廣州29家雜誌聯誼會,抗議國
民黨當局查封民主刊物。

《學生小文庫》1949年香港學生書店出版。
《黑帶》《奇異的鄉土》《讀書的故事》《森林的故事》
《讀書的故事續集》《龍鬚島歷險記》《上水四童軍》
《給少年們》《歌墟》《孩子們》(四幕劇)

《新中國兒童文庫》1949年香港智源書局出版。
《怎樣做個新少年》《新少年的寫作講話》《帶燈的人》
俄羅斯童話》《畫家的故事》《中國五十年》《蜘蛛王
國》《手和腦》《電影的秘密》《大笨象旅行記》
由郭沫若作序。

《文匯報》(香港)1951年,任總主筆。

《作品》月刊(廣州作家協會會刊)1953-1955。

創辦文生出版社1946-49年於香港,出版一批進步書籍:
《危城記》《風砂的城》《復員圖》《反芻集》《民主短簡》
《抒情小品》《同志,攻進城來了》《尚仲衣教授》《春寒》
《成長》《人的希望》《南洋伯還鄉》《時代的動感》《雨季》
《桂林的撤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