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民族博物館

右江民族博物館

右江民族博物館座落在廣西百色市後龍山頂的百色起義紀念公園內,始建於1985年。博物館占地面積22.7畝,建築面積4457平方米。館舍採用壯族古典廊院重檐的建築形式,主次井然,高低錯落,融民族風格、地方特色於一體。館內收藏了大量的少數民族歷史文物,設有8個展廳,展出面積1507平方米,展品400多件套。 2001年12月,經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命名為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陳列內容

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陳列和民族民俗文化陳列是右江民族博物館的兩大陳列內容。

歷史文化陳列

歷史文化陳列的主要內容包括百色從80萬年前一直延續到近代的鄉土歷史。它反映了自遠古以來百色的文明發展進程。館內陳列的史前時期舊石器時代的砍砸器、石核、石片、尖狀器反映了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印跡。

石手斧是史前時代第一種兩面打擊的重型工具,體現了人的行為能力和原始技術水平,是史前文化的一個標誌,經中美專家聯合研究測定,它有80萬年的歷史,這一結果將亞洲出土石器的年代向前推進了數十萬年,改變了過去“亞洲人類進化遠遠落後非洲和歐洲”的說法。“百色手斧”重新打造亞洲文明,其研究成果被中國科技部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

當年在百色一帶活動的早期智人已經具備了現代人的基本特徵.新時器時代的陶片、石錛、網墜、研磨器、石鏟,在製作工藝上的改進,標誌著百色人類發展又邁進了一步。

句町國是百色境內春秋戰國時期建立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館內所展出這一時期的文物主要是青銅器。精美的銅鼓、銅編鐘、銅鋮、銅棺殘片表明,當時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駱越人已經具有較高的制銅冶煉技術.

基本陳列

基本陳列“百色遺珍”、“千姿百色”,常設“百色舊石器專題展”,這些體現出四種文化:

第一種是石器文化,百色歷史悠久,早在8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右江河谷一帶活動。百色古人在這裡開創了廣西最早的石器研究製造工業。百色不僅擁有距今80.3萬年的舊石器,而且新石器遺址分布廣泛,有大量磨製石器。百色成為研究東南亞古人類活動的重要基地。

第二種是陶瓷文化,陶瓷文化既是民族心理和審美心理的凝聚與結晶,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百色境內發現了不少宋代和明清時期的窯址,出土的器物器型多樣,紋理各異,展示了百色宋至明清時期陶瓷的造型風格與裝飾藝術。

第三種是青銅文化,青銅文化是百色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百色境內出土和出水了大量的句町侯國時期青銅器,這些青銅器兼具中原風格與地方特色。

第四種是民族文化,百色是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境內居住著壯、漢、瑤、彝、苗、仡佬、回等7個民族。

《千姿百色》陳列分成壯族廳和多民族廳,壯族廳通過民居、傳統工藝、服飾等方面介紹壯族的社會文化風貌。多民族廳主要從服飾、節慶、明間技藝等方面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