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聯合大學

台灣聯合大學

台灣聯合大學(National United University)簡稱聯大,是位於中國台灣省苗粟市的大學,前身為1972年私立聯合工業技術專科學校。 台灣聯合大學臨近苗粟市商業區、業區以及台灣衛生研究院。台灣聯合大學擁有62公頃的八甲新校區和14.82公頃的二平校區與規劃中的50公頃通宵能源、資源、生態教育示範基地。台灣聯合大學現今是台灣省教育部門指定的二十五所“繁星計畫”大學之一。

基本信息

辦學條件

台灣聯合大學位於中國台灣省苗粟市,臨近苗粟市商業區,工業區以及台灣衛生研究院。現今,聯大擁有62公頃的八甲新校區和14.82公頃的二平校區與規劃中的50公頃通宵能源,資源,生態教育示範基地。台灣聯合大學現今是台灣省教育部門指定的二十五所“繁星計畫”大學之一。

創校之初以工業類為主,之後規模日益宏大,1992年增設商業類科,更名為“聯合工商專科學校”。1995年7月1日,該校前身的私校董事會將該校捐贈台灣省教育部門,改隸為“國立聯合工商專科學校”,1999年7月1日正式核准改制為技術學院。隨後以技術學院的理工、管理為基礎,作出巨觀規劃,並奉準於2003年8月1日改名為“國立聯合大學”。現有理工、電機信息、管理、客家、人文與社會和設計共六個學院。

台灣聯合大學現有第一(二坪山)校區和第二(八甲)校區共約77公頃,其中第二校區距第一校區約2.6公里,自2010年正式啟用第二校區理工一館與二館後,繼續興建總工程經費達18億新台幣“電機信息學院大樓”、“圖書信息大樓”和“客家、人文學院、共教大樓及藝文教學中心”等三大校舍建設案,皆已陸續完工,2014年起全面啟用,第二(八甲)校區已成為台灣聯合大學的主要校區。

辦學歷史

1969年,台灣當局經濟部門邀請民營企業家設立私立聯合工業技術專科學校

1972年6月23日正式招生,校名為“私立聯合工業技術專科學校”

1972年9月21日,第一屆新生開學典禮

1973年8月1日,更名為 “私立聯合工業專科學校”

1981年8月1日,設立夜間部

1992年8月1日,增設商業類科改名為“ 私立聯合工商專科學校”。

1995年7月1日,學校董事會決議將學校贈與台灣省教育部門改為“國立聯合工商專科學校”

1999年年8月1日,改制為“國立聯合技術學院”

2003年8月1日,改名為“國立聯合大學”,成立理工、電機諮詢、管理、技術等四個學院及共同教育委員會、“全球客家研究中心”。同年,八甲校區整地工程開始

2004年2月6日,設立環境與安全衛生等五個碩士班,並立即辦理2003學年度春季班及2004學年度秋季班的招生作業

2005年8月1日,成立客家研究學院和人文與社會學院籌備處

2006年,開始進行八甲新校區、二坪山西校區和通宵教育園區興建

2006年8月1日,正式成立人文與社會學院

(以上內容均來自“國立”聯合大學官方網站 )

學術單位

教學單位

截至2016年,“國立”聯合大學擁有6個二級學院。

理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系化學工程學系所土木與防災工程學系所建築學系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所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學系所工業設計學系能源與資源學系
材料與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學程
電機資訊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所電子工程學系所光電工程學系所諮詢工程學系
諮詢與通訊產業碩士研發轉班
管理學院
經營管理學系諮詢管理學系財務金融學系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人文與社會學院
台灣語文與傳播學系華語文學系套用外語學系
客家研究學院
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客家元、語言與傳播研究所諮詢與社會研究所全球客家研究中心
設計學院
建築學系工業設計學系

(以上內容均來自“國立”聯合大學官方網站 )

共同教育委員會

通識教育中心

共同教學中心

語文中心

藝術中心

1.

通識教育中心

2.

共同教學中心

3.

語文中心

4.

藝術中心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研究中心

玻璃及光纖材料研究中心

磁磚研究發展中心

創意統合設計研究中心

設計與品牌研究中心

苗栗學研究中心

災害防救科技研究中心

能源研究中心

環境教育及永續發展研究中心

研究發展

研究現況

台灣聯合大學長期以來在研究發展上,積極鼓勵教師打破自我界限,彼此合作以進行跨領域的研究,將有限的研發資源,經由有效的聯結與整合,設定有58個不同目標之“聯合研究室”,而這項作法確實有效地提升了該校的研發能量,從台灣教育部門、“國科會”或其他機構爭取獲得的計畫數目或補助經費正大幅成長中,與擁有大量教育資源的新設“國立”大學比較並不遜色。

產學現況

在產學合作上,台灣聯合大學透過“創新育成中心”及研究發展處技術合作組的設立,積極與地方產業進行廣泛接觸與合作,希望在技術引進開發及企業經營管理等面向提供諮詢輔導,以培育廠商;也經由檢測服務及教育訓練課程等作法,實質幫助地區產業,建立巨觀與實務的產學資源整合平台。

推動國際學術交流合作

開展校際往來,透過各種模式和管道,充分發揮各界力量,開始建立與國外學校及研究機構交流與合作的新空間,並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促成深入交往,特別要發展實質性的深層次聯合與合作。首先瞄準與該校已有交流的學校進行以教授與教授、系院與系院等各種合作模式,促進校際間全方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其次,該校積極建構一個國際化的學習機制,並整合本校研究與教學的豐富資源,以開創國際性學習環境將是開拓國際交流的基礎。為此,該校在國際化交流活動上將以國際學術交流法制化及建構國際化校園環境作為重點目標。

未來發展

面對“全球化”競爭,政府組織再造及民間企業研發資源需求提高等各項嚴苛挑戰,該校在研究發展與產學合作等事項上,主要因應的策略是將研發組織扁平化,努力消除內部溝通障礙,提升教職員工的好奇心與學習動力,結合力量形成一個沒有界線的研發環境,擴大本校影響力,並提升服務的供給能力,善用大學公共財,使該校的研發科技及人才,確實成為與地區產業及政府機構密切結盟的“聯合”型大學,作為研究發展與產學合作的願景。

(以上內容均來自“國立”聯合大學官方網站 )

未來展望

台灣聯合大學是一所研究優良、教學卓越的綜合大學,未來將更積極努力朝下列目標發展:

強化教學質量,發展教學特色

繼續深化既有「教學卓越計畫」之核心價值與成效,並開展創新各項教學特色計畫,使「教卓」之核心價值與成效更具特色,並普及深化到各院系師生,為學校下一階段推動教卓計畫的重要目標。

永續環境教育綠色優質校園

營造八甲校區成為深具永續發展文化的綠色優質校園。鼓勵並帶動全校師生,以環境志工方式加強校園的綠美化與植栽工作,藉此活動學習認識校園內原生植物、動物、地質、水文與生態保育等永續環境議題,並落實節能減碳政策,努力成為優越的台灣綠色大學。

匯集智慧資本,建構產學合作

強化創新創意講座教學,營造創意發明的環境,配合苗栗產業創新研發中心推動辦公室額政策,與產業界建構產學合作平台,進而推動產業創意的研發,並依此產學合作平台提供研究生與專題生的參與學習,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努力成為就業率最高的大學之一。

改善研究環境,提升研究能量

因八甲校區的全面啟用,已大幅增進研究與教學的空間環境,接續為充實或更新研究設備、建立新進教師研究補助制度、推動整合型群體研究計畫、建立研究特色與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擴展師生國際視野,努力成為具國際移動力的優越大學。

提升組織性能,強化校務體質

依落實組織再造,健全校務體質,精簡行政單位,提升服務績效,擴大教育規模,調整系所及師生結構,強化校務基金管理,提升營運性能等面向,努力達成最低經濟成本的優越大學之一。

推動倫理教育,培養全人發展

強化全方位學習,拓展全人教育,實施多元輔導,強化學生競爭力。鼓勵參與活動,完善體育教學,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重視倫理道德教育,培育全人發展之學生。努力推動上述教育,期所有畢業同學均成為具有全人教育涵養的社會菁英。

(以上內容均來自“國立”聯合大學官方網站 )

學校領導

歷任校長

陳為忠 1971年09月~1993年10月

魏嘉鎮 1993年10月~2000年6月代理校長 戴正芳 2000年7月~2001年11月

金重動 2001年11月~2004年8月代理校長 王俊秀 2004年8月~2005年8月

李隆盛 2005年08月~2012年7月

許銘熙 2012年08月~2016年7月

蔡東湖 2016年08月~至今

1.

陳為忠 1971年09月~1993年10月

2.

魏嘉鎮 1993年10月~2000年6月代理校長 戴正芳 2000年7月~2001年11月

3.

金重動 2001年11月~2004年8月代理校長 王俊秀 2004年8月~2005年8月

4.

李隆盛 2005年08月~2012年7月

5.

許銘熙 2012年08月~2016年7月

6.

蔡東湖 2016年08月~至今

歷任董事長

國立聯合大學 國立聯合大學
金開英 1969年6月~1985年12月 
張光世 1985年12月~1986年5月   
陳為忠 1993年10月~1995年7月
(自1995年8月起改制“國立”,無董事會)

行政單位

校長室

秘書室

教務處

總務處

研究發展處

圖書館

咨訊中心

體育室

會計室

人事室

進修推广部

各種委員會

教師評審委員會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

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會

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處理委員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