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是由居住在中國大陸的台灣省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

基本信息

成立背景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成立於1947年11月12日,其歷史背景如下: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的居民約98%是漢族,其中85%是日本統治(1895年)前,從福建、廣東遷移過去的,13%是台灣光復(1945年)後從大陸各省過去的。此外2%是台灣的原住民,統稱高山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

台灣屬於中國,向來為國際社會所公認,即使在老牌殖民主義者猖獗時期,也從來沒有被懷疑過。在帝國主義歷次侵略中國大陸和台灣時期,台灣同胞為了反對侵略者的蹂躪,維護祖國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一直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同祖國大陸同胞並肩抗擊外敵,寫下了一頁頁光輝的篇章。1895年日本侵略者占領台灣初期,台灣同胞組織義軍抵抗日軍占領達6個月,緊接著又前赴後繼地進行了7年反日游擊戰爭,掀起了6次武裝起義。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祖國“五四”運動影響下,台灣同胞企業文化協會、工會、農民組合、共產黨、民眾黨及其他團體,展開了波瀾壯闊的、以政治文化鬥爭為主的反日民族解放運動,高山族同胞還舉行了壯烈的霧社反日武裝起義。即使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進行殘酷鎮壓時期,台灣同胞仍不屈不撓地進行抵抗鬥爭,不少台灣青年奔赴祖國大陸,參加抗日戰爭,為抗戰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50年中,台灣同胞犧牲了數十萬生靈,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1945年8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日本侵略者被趕出中國領土,台灣光復。台灣同胞歡慶歸回祖國懷胞,熱烈歡迎祖國政府接管台灣。但是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政府派到台灣的統治集團壟斷政權,獨裁專制,肆意貪污舞弊,軍警素質極差,到處欺壓台灣同胞。光復不到一年半,台灣工廠關閉,農地荒蕪,物價飛漲,發生了空前的經濟危機。終於導致1947年遍及全省的“二·二八”武裝起義。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二·二八”起義是國民黨緝私警察毆打一女煙販,並鎮壓請願隊伍而引發的全島人民自發的武裝起義。他們反對貪官污吏、反對國民黨腐敗專制,反對打內戰,要求民主自治,是和當時大陸國民統治區風起雲湧的反獨裁、反內戰、反飢餓鬥爭一脈相承的愛國民主運動。中共中央機關報以“台灣的自治運動”為題發表社論,指出:“台灣人民的武裝自衛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義的,是正確的”,支持了“二·二八”鬥爭。

面對台灣同胞掀起的革命風暴,國民黨當局迅速從大陸調遣兩個師的兵力到台灣,對台灣同胞進行了殘酷的武力鎮壓,起義終於失敗。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次起義中及起義失敗後被屠殺的民眾約二萬人。參加起義的倖存者,有的在台灣繼續堅持鬥爭,有的到大陸上海等地,有的轉移到香港從事愛國民主運動。

發展歷史

成立背景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一部分台灣民運人士逃往中國大陸、香港。其中統獨立場皆有,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即屬於支持統一者。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1947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紀念日)由謝雪紅等人在香港成立,但當時偽稱在台北,以躲避中華民國政府國安人員的耳目。1948年台盟宣布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員陸續加入中國共產黨,而成為共產黨分部。同年5、6月間成立“香港支部”——事實是總部的偽裝,其主要是為了轉移國安人員注意力的障眼法

之後,為了反對在中華民國政府公開支持中共等政策。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旗下的國家安全機關正式將該組織列為中共外圍組織之一。7月20日宣布成立總部領導機構,由謝雪紅擔任主席。

白色恐怖

1949年7月10日,台盟由香港輾轉得到一份《台灣恥政三周年告同胞書》並予以複製傳送。但7月14日即遭特務發現,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隨即逮捕印刷成員廖學銳、鄭慶龍,這就是白色恐怖中的廖學銳案。過了2天,又有陳東海、郭錕銘、張如松等人逮捕陸續到案。但僅有廖、鄭兩人承認參加台盟,其餘3人一概否認。

台灣保全司令部之前身,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調查此案後,隨即起訴5人,並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為共匪外圍組織,共匪在北平組織偽政權時,該同盟也公然參與,其為叛亂組織,殆無疑義”為由,將廖、鄭兩各判處有期徒刑5年,陳東海等3人則因確未參加該同盟,而獲判無罪開釋。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破壞,台盟被迫停止活動。

移至大陸

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參與制定共同綱領。1955年,台盟中央遷至北京。

當中華民國保全司令獲悉台盟已遷至北京後,下令嚴辦廖學銳案。又再牽扯出30餘人,廖學銳與其他11名涉案者最後被中華民國政府槍決。

2019年1月20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江西省第一次盟員大會在南昌召開。此前,台盟已經在19個省、直轄市建立了組織。

台盟運作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簡稱台盟,是由居住在中國大陸的台灣省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黨,是與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一個參政黨。大多數成員為台灣籍的知識分子和國家機關的幹部。

建立及發展台盟是在1947年台灣二二八起義以後,由一部分從事愛國民主運動的台灣省人士,根據當時台灣人民實現民主和地方自治的要求,於同年11月12日(即孫中山誕辰紀念日)在香港成立。台盟成立後擁護並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聯合國託管台灣”和“台灣獨立”,反對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陰謀,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主張實現人民民主。

在1947年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以後,由一部分從事愛國民主運動的台灣省人士,根據當時台灣人民實現民主和地方自治的要求,於同年11月12日(即孫中山誕辰紀念日)在香港成立。

1948年5月,台盟發表聲明,回響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號召。

1949年9月,台盟代表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定《共同綱領》和選舉中央人民政府,為創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台盟先後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的總綱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參加國家政權,同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互相監督。文化大革命期間,台盟被迫停止活動。

1956年台盟與中共及各民主黨派一起發表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聯合聲明。台盟聲援了台灣人民的反帝愛國鬥爭。

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台盟恢復了活動。台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國家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作為自己的任務,在反帝愛國鬥爭,在鞏固人民政權,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改革開放總方針的實施,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以及在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事業中,一方面代表台胞的利益,提出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號召和推動盟員和所聯繫的台胞,為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貢獻力量。台盟一貫主張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神聖不可分割,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台盟擁護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不斷地反映海內外台胞的意見和建議,在為貫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參與制定具體政策和措施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台盟還積極推動海峽兩岸人民的交流和互相了解,促進了以祖國統一為政治基礎的愛國統一戰線的發展。

1979年10月和1983年11月,台盟舉行第二、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上來。從此,台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致力於完善和發展業已確立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關心台灣的前途,關心台灣人民的利益,致力於祖國統一大業。台盟一貫主張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神聖不可分割,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反對任何外國侵略台灣;一貫支持台灣人民爭取民主權利,反對國民黨當局對台灣人民的壓迫。

1987年11月,台盟召開第四次全盟代表大會,確定有關台灣的主張和行動綱領是:以“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原則,爭取用和平方式實現台灣和大陸的統一;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廣泛聯繫台灣島內外各界人士和各方面政治力量,溝通往來,共商國是;促進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遊、科學技術和文化體育交流;促進和平談判的實現;支持台灣人民爭取民主、維護切身利益、為共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大會修改了章程,將台盟總部理事會改為台盟中央委員會。

1992年11月台盟在北京召開了第五次全盟代表大會,通過台盟新章程,規定台盟中央和各組織要繼續發揮台盟作用,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

1997年11月為慶祝台盟成立五十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祝賀:江澤民的題詞是:“發揚愛國愛鄉傳統 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李鵬的題詞是:“廣泛團結台胞為統一祖國而奮鬥”;喬石的題詞是:“促進兩岸交流 為實現祖國統一繼續奮鬥;李瑞環的題詞是:“團結中華兒女推進統一大業”。

組織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最高機構為全盟代表大會,五年召開一次,聽取現任中央委員會的報告,討論修改方針與章程,並選舉新任的中央委員會。 中央委員會由全盟代表大會組成,任期五年,主席、副主席與常務委員由選舉產生,組成中央常務委員會。秘書長由主席提名,中央常務委員會任命。選舉後中央常務委員會負責全盟事務,主席與副主席負責中央常務委員會事務。

現任名譽主席張克輝,主席林文漪,常務副主席汪毅夫,副主席吳國禎、陳蔚文、楊健、黃志賢,秘書長張甯。

同盟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廣東吉林、遼寧、陝西、湖北、浙江、雲南、海南等十二省與南京直轄市設有委員會,之下再設定省轄市與直轄市各區的委員會,各會由盟員大會或盟員代表大會負責事務,五年一次,程式與全盟代表大會大致相同。

地方委員會之下再分成支部(五人以上)或小組(三人以上)。

歷任主席

謝雪紅(1949—1958)

蔡嘯(1979—1983)

蘇子蘅(1983—1987)

林盛中(1987—1988)

蔡子民(1988—1997)

張克輝(1997—2005)

林文漪(2005—2017)
蘇輝(2017— )

現任主席

蘇輝 蘇輝
蘇輝,女,漢族,1956年5月生, 台灣台南人,1984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2007年加入台盟,大學學歷,經濟學學士。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台盟中央主席,全國台聯副會長。
1975年參加工作,1978年至1982年,在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財政學專業學習。1982年至2000年,歷任北京市財政局駐廠員處副處長、房改管理處副處長、北京市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辦公室綜合處副處長、城建財務處處長、基建財務管理處處長、三分局局長、預算處處長。2000年至2009年,任北京市財政局副巡視員、副局長。2009年至2012年,任北京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2012年至2016年,任台盟中央專職副主席。2016年至2017年,任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國台聯黨組書記、專職副會長。2017年9月任台盟中央常務副主席。2017年12月當選台盟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台盟第十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委,第八屆、第九屆北京市台聯會長。

政治綱領

台盟的政治綱領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一切活動準則,在以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台盟的主要任務是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團結廣大盟員和所聯繫的台灣同胞,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為實現“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祖國而奮鬥。

​與台灣關係

台盟成員因為總部在北京,所以多已離開台灣半世紀以上,與台灣交流互動少。 

世界各國政黨

世界各國政黨。 

中國大陸政黨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歷任領導人

姓名生卒 始任期  卸任期
 謝雪紅 1901年1970年 1949年1958年
 蔡嘯 1919年1990年 1979年 1983年
 蘇子蘅 1905年1996年 1983年 1987年
 林盛中 1942年 1987年 1988年
 蔡子民 1920年2003年 1988年 1997年
張克輝1928年 1997年2005年
林文漪1944年2005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