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則

準則

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標準原則或是行為準則,順應道德的準則是善,違逆道德的準則是惡,道德本身並無矛盾,而執行者在依道德之理執行準則時會產生衝突,詳見準則矛盾。登山途中用來休息的石凳,偏偏讓進山取水的人放上水桶,弄得濕濕的;卻有外籍教師義務上山撿拾垃圾,十幾年如一日……凡此種種現象,不用評說,醜陋美好均已自見,真是讓人喜來讓人憂。誠懇地提醒大家時刻要把握好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都必須做到政治上把握方向,感情上把握原則,行動上把分寸,生活上把握小節,這樣方能做到“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乾成事”。

詞目

名稱:準則

讀音: zhǔn zé

詞義:準:準許。則:原則。準許的原則。

基本解釋

行為或道德所遵循的標準原則或是行為準則。

詳細解釋

1. 所遵循的標準或原則。

唐梁寶《與趙神德互嘲》句:“ 趙神德 ,天上既無雲,閃電何以無準則。”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六:“故嘗妄欲抄取經史諸書所載韻語,下及《文選》、 漢 魏 古詩,以盡乎 郭景純 、陶淵明之所作,自為一編,而附千三百篇《楚辭》之後,以為詩之根本準則。”陳毅《六國之行》詩:“準則昭天下,精神重萬隆。”

2. 以為標準或原則。

準則準則

南朝 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 亮 。’” 明方孝孺《郊祀頌》:“準則 堯 禹 ,紹述 商 周 。”

3. 猶標誌。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台灣府屬渡口考》:“自雞籠山,蔥翠層迭,而南山南北峙,泛海者以 雞籠 為準則也。”

4. 標準;原則。

《南齊書·張緒傳》:“ 晉氏 衰政,不可以為準則。”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梁寶趙神德》:“ 寶 面甚黑,廳上憑案以待。須臾神德入,兩眼俱赤。至階前, 寶 即云:‘天上既無雲,閃電何以無準則?’答云:‘入門來,案後唯見一挺墨。’”

5. 以之為準則。

《隸釋·漢桐柏淮源廟碑》:“仲尼慎祭,常若神在,君準則大聖,親之 桐柏 奉見廟祠。”

作品

王克煜筆下的《準則》

做人做事有個準則好

王克煜

馬路人行道上有個塑膠水瓶,一個年輕人一腳踢得遠遠的;辦公樓走廊里有個菸頭,一位中年人撿起放進垃圾箱。登山途中用來休息的石凳,偏偏讓進山取水的人放上水桶,弄得濕濕的;卻有外籍教師義務上山撿拾垃圾,十幾年如一日……凡此種種現象,不用評說,醜陋美好均已自見,真是讓人喜來讓人憂。

由此筆者陷入深思,人生在世,最美好的東西是什麼?最應該做的事情又是什麼?翻閱胡錦濤同志的幾篇講話,回想讀過的聖賢書,結合身邊師長的修行,並與朋友家人商榷探討,重新考慮審視這個問題,斷然認為:修身養性,把握自己是最美好的東西,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國家社會和單位領導要求我們要做到“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乾成事”,我想每個人要做到這點,把握好自己是個關鍵。也就是說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只要有個行為準則,就等於成功了一半。然後再加上自己學到的知識,自己的工作熱情,就能成就一番事業。

如何把握自己呢?竊以為悟透下面三條,則大體掌握做人做事之精髓。第一、做人要低調,做事要高調;第二、做人講過程,做事講結果;第三、做人一輩子,做官一陣子。一個有浩然正氣、蓬勃朝氣、昂揚銳氣的人,應敢於跟是非混淆的人較真,敢於跟違背原則的人較勁,敢於跟破壞和諧社會的人較量。老百姓看人,很大程度上,就是看有沒有敢於較真、較勁、較量的品格。一個真正有作為的人可以沒有職業,一個有職業的人必須在職業中有作為。

誠懇地提醒大家時刻要把握好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都必須做到政治上把握方向,感情上把握原則,行動上把分寸,生活上把握小節,這樣方能做到“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乾成事”。

英文翻譯

norms; standards; a criterion; a principle; a basi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