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餐具

可降解餐具定義,國家執行標準,如何辨別毒餐盒。

一、可降解餐具定義

可降解餐具是指可在自然環境微生物(細菌、黴菌、藻類)酶作用下,發生生物化學反應,引起外觀霉變到內在質量變化,最終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餐具。
成品廢棄物除應符合GB18006.1-2009《塑膠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的降解性能外,還應具有回收價值、便於再生利用,或便於衛生填埋及高溫堆肥處理。

二、產品分類

可降解餐具使用材料分兩種:一種是天然材料製成的,如紙製品、秸稈、澱粉等,可降解,也稱之為環保產品;另一種是以塑膠為主要成分,加入澱粉、光敏劑等物質製成。
GB18006.1-2009《塑膠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中對餐具可標“降解”的要求更加嚴格,如生物降解率須達到60%以上,有澱粉成分的可降解餐具澱粉含量不得低於40%等,當前國內大部分可降解餐具生產廠家都能達到以上標準,黑龍江中皓澱粉基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玉米澱粉基可降解餐具,澱粉含量高達80%,遠超國標規定標準。

三、基本技術要求

必須用無毒、無害、清潔無污染,符合國家食品衛生及環境保護法規、標準的原材料製作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不得使用以下原材料、助劑、塗料及化學製劑製作、加工一次性可降解餐飲具:
1.未經去污染處理的天然材料及其粗加工品;
2.失效變質、霉變或被污染;
3.有害物質含量不符合衛生標準;
4.回收再生材料;
5.螢光增白劑。

四、成品外觀及使用性能

成品外觀應符合以下要求:
1.正常色澤,無異味;
2.表面平整潔淨、質地均勻、無劃痕,無皺摺、剝離,無破裂及穿孔;
3.表面無油污、塵土、霉變及其他異物;
4.邊緣光滑、規整。帶蓋品蓋合方便平整,反彈性蓋應可別扣。

五、標誌

每個可降解餐飲具成品外表面應有一次成型的鮮明廠標。包裝箱內應附有說明性標籤,並註明以下內容:
1.產品名稱、種類、註冊商標、衛生許可證編號;
2.生產廠名、產地、批號及生產日期;
3.檢驗合格標記及標準代號。

六、辨別

專家建議,可通過“一看、二聞、三撕”幾種方法進行可降解餐具辨別:
一看,首先要看餐盒上是否有QS標識及編號;其次,還要看餐盒的表面是否光潔,有無雜質或黑點。一般來說,透明的塑膠餐盒是使用純聚丙烯(PP)生產的,安全係數比較高;顏色鮮艷的餐盒,有可能使用了廢塑膠,因此顏色越深越不安全。
二摸,是要摸一摸餐盒的強度,使用回收廢料或大量添加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生產的餐盒,強度一般都很差,輕輕一撕就破裂。
三聞,是要聞一聞餐盒有無異味,合格餐盒是聞不出來味道的。
“黑餐盒”的特點總結起來就是六句順口溜:手捏軟綿綿、輕撕就破裂、一聞刺鼻有異味、遇熱變形易滲漏、手摺就有石蠟印、撕碎入水就下沉。大家只要記住上面的順口溜,就可以輕鬆的分辨一次性餐盒是否合格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