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履西歸

只履西歸

傳說達摩將衣缽法器傳給慧可以後,便離開少林去禹門(今洛陽龍門),禪棲在千聖寺,於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達摩死後,他的屍體按照佛教的禮儀裝殮入棺,十二月隆重地移葬在熊耳山,在河南省陝縣的定林寺內為他建造了一個墓塔,以作紀念。

傳說情節

只履西歸只履西歸

傳說達摩將衣缽法器傳給慧可以後,便離開少林去禹門(今洛陽龍門),禪棲在千聖寺,於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達摩死後,他的屍體按照佛教的禮儀裝殮入棺,十二月隆重地移葬在熊耳山,在河南省陝縣的定林寺內為他建造了一個墓塔,以作紀念。

達摩是北魏時期影響最大的禪師之一。達摩之死,對禪宗界來說,好像隕落了一顆明亮的星石,僧徒們為他頂禮祭拜,皇帝群僚為之合十讚嘆。

達摩之死,世所共知。東魏使臣宋雲因事出使西域久而未歸,對於達摩辭世的事一無所知。達摩死後兩年,宋雲從西域返回洛京。在途經蔥嶺的時候,迎見達摩一手拄著錫杖,一手掂著一隻鞋子,身穿僧衣,赤著雙腳,由東往西而來。二人相遇後,宋雲急忙停步問道:“師父你往哪裡去?”達摩回答說:“我往西天去”。接著又說:“你回京以後,不要說見到了我,否則將有災禍。”二人道罷,各奔東西。

宋雲以為達摩給他說的是戲言,絲毫沒有介意。回到京城以後,向皇帝復命交旨時,順便提到了他途經蔥嶺遇見達摩老祖回西天的事情。誰知話音未落,東魏孝靜帝就發了火,怒斥宋云:“人所共知,達摩死於禹門,葬於熊耳山,造塔定林寺,你怎么說在蔥嶺遇見了達摩,死人怎能復活?這分明是欺君騙聯,豈有此理?”說罷,便令殿角侍衛把宋雲扭出殿外,五花大邦投入南監。

事隔數日之久,一天,孝靜帝坐朝審理宋雲欺君一案。將宋雲傳上殿以後,孝靜帝問道:“你在蔥嶺遇見達摩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要如實說來”。

宋雲先叩頭,後說話:“皇上容稟:蔥嶺見達摩,祖師光著腳,一手拄錫杖,一手提只履。僧衣隨風飄,翩翩向西行。他說回西天,不讓我吭聲,假若說出去,災禍必報應。臣覺是戲言,順便奏主君。如今從實說,句句都是真。不敢欺皇上,萬望是非分。”孝靜帝聽了以後,半信半疑,真假難辯,無所敵從。群臣們在殿角下,也是議論紛紛,有的說:“達摩在世,人所共知,哪有死人還陽魂?宋雲犯的是欺君之罪,應當依法處置。”有的說:“達摩西歸宋雲見,監禁豈敢再欺天,既然真假是非難辯,可以開棺驗證。”

孝靜帝採納了後一條建議,逐把達摩墓穴挖開,撬開棺蓋一看,果然棺內沒有屍體,只剩下一隻鞋子了。宋雲蒙受的不白之冤逐平反照雪。

現在少林寺碑廊內,還有一塊《達摩只履西歸圓碑》,上邊刻有四句話:

達摩入天平年,熊耳山中塔廟全。

不是宋雲蔥嶺見,誰知只履去西天。

達摩只履西歸圓碑

現在少林寺碑廊內,還有一塊《達摩只履西歸圓碑》,上邊刻有四句話:

達摩入滅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廟全。

不是宋雲蔥嶺見,誰知只履去西天。

達摩只履西歸的神話故事,流傳很廣,歷代遊人留下不少讚頌詩詞。明萬曆年間,金忠士在《題達摩面壁》的七言律詩中寫道:

渡江一葦浪花飛,九載跏趺坐翠微。

面壁已知僧入定,巢肩亦是鳥忘機。

無生色相俱成幻,有漏人天總悟非。

何事宋雲蔥嶺見,少林風雨悵西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