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疫苗

口蹄疫疫苗

口蹄疫疫苗是一種滅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發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疫苗應為乳狀液,允許有少量油相析出或乳狀液柱分層,若遇此可輕輕振搖使乳狀液恢復均勻後使用。若遇破乳或超過規定的分層(水相泌出按規程規定不能超過1/10)則不能使用。疫苗應在2-8℃下避光保存,嚴防凍結。

基本信息

種類

(圖)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化學形態

1、傳統疫苗

大多數流行口蹄疫的國家採取以計畫免疫為主的措施預防和控制口蹄疫,傳統疫苗在口蹄疫預防控制中仍占主導地位。

1.1 弱毒疫苗 通常採用異源非易感動物細胞連續傳代致弱的方法研製弱毒疫苗,但因口蹄疫病毒宿主範圍廣,難以平衡毒力與免疫力的關係,並且弱毒疫苗存在遺傳性不確定,長期使用可能會形成持續感染,長時間培育的弱毒不適宜新疫區的動物免疫。從上世紀70 年代起,這類疫苗已停止研究與套用。

1.2 滅活疫苗 廣泛套用的口蹄疫疫苗是將適量的佐劑配方加入滅活後的全病毒配製而成。但全病毒滅活疫苗存在以下局限性:(1)在生產疫苗的過程中要使用高度封存的設施;(2)大部分疫苗所用的病毒都是利用感染FMDV的細胞培養懸浮液製取的,而這些細胞培養的懸浮液里含有各種各樣的非結構蛋白,套用這些疫苗使得機體產生大量抗非結構蛋白的抗體,從而使鑑別診斷免疫動物和感染動物的工作變得相當困難;(3)全病毒滅活疫苗不能上產生保護力;(4)經過免疫的動物如果接觸口蹄疫病毒則可以變為長期帶毒者。(5) 在滅活劑研究方面,常用滅火劑有甲醛和氮丙啶類(Aziridine) 滅活劑,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多次口蹄疫暴發與甲醛滅活苗有關,而氮丙啶類主要作用於核酸,蛋白抗原性保持較好,但毒性較大,從而引起的應激使養豬業的損失也較大。基於上述問題,迫切需要進行新的口蹄疫疫苗研發。

2、活載體疫苗 活載體疫苗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之一,通常採用非致病性微生物作載體構建重組體製備多價聯苗。如皰疹病毒腺病毒痘病毒以及由痘病毒衍生而來的非複製型載體。因為口蹄疫病毒是通過呼吸道感染的,而且容易形成持續感染,所以研製黏膜免疫疫苗也是重點,例如用牛的非致病性腺病毒、沙門氏菌分枝結核桿菌作載體的活載體疫苗。

3、基因工程表達疫苗 世界許多實驗室都在進行該疫苗的研究,分別用大腸埃希氏菌酵母桿狀病毒、痘病毒、哺乳類動物細胞甚至植物表達系統生產口蹄疫病毒部分結構蛋白、全部結構蛋白和空衣殼。西班牙學者用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阿根廷學者用紫花苜蓿(Alfalfa) 表達口蹄疫VP1蛋白,從植物中提取蛋白免疫動物或直接用植物飼餵動物均可誘導免疫應答,而且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效力提高不明顯,仍在積極探索。

4、空病毒衣殼蛋白疫苗 空病毒衣殼蛋白疫苗是含有全病毒所有的蛋白抗原位點但缺少病毒核酸的一種新型疫苗。由於缺少核酸的病毒衣殼蛋白疫苗不能產生病毒的非結構蛋白,因此套用這種疫苗免疫動物,可以利用現有的診斷病毒非結構蛋白的血清學方法簡便地區分出免疫動物和感染動物。在大腸桿菌和桿狀病毒表達系統所獲得的FMDV衣殼雖然能提供一些保護,但是還沒有達到滅活病毒所產生的保護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全病毒FMDV衣殼的表達產量不高。為了提高表達和投放空衣殼蛋白的效率,也有利用腺病毒的報導,其攻毒實驗也證明具有一定的保護效果。

5、新型的弱毒疫苗 傳統的弱毒疫苗是將強毒毒株反覆在非易感動物(如小鼠、兔和雞胚)身上傳代,直到病毒對牛的毒力減弱為止。雖然套用弱毒口蹄疫疫苗確實能達到一定程度的保護力,但也有發現,對某種動物不易感的弱毒疫苗,對其他種的偶蹄動物易感。另外,要獲得毒力弱而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毒株非常困難,而且即使獲得了理想的弱毒毒株,該毒株也存在毒力返強的風險。近年,已研究出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突變病毒基因組或刪除病毒某一蛋白編碼區來獲得弱毒疫苗的方法,但套用這種疫苗的最大問題是FMDV可能在選擇壓力下產生能利用機體其他受體進入宿主細胞的變異株。

6、DNA疫苗 這方面的研究是90年代才開始的,被譽為疫苗生物技術的第三次革命。美國梅島動物病毒研究所在口蹄疫DNA 疫苗研究中作了大量工作,構建了不同基因組合的DNA疫苗,通過小鼠和豬體試驗,顯示較好的效果,國內尹革芬等也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DNA疫苗因具有抗原性強、能激發機體的全面免疫應答等優點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其免疫效果不及滅活苗。因此,研究者們紛紛探究增加免疫效果的各種方法,如選擇合適的載體系統、聯合免疫、佐劑的套用等等。

7、感染性克隆疫苗 與以上的基因疫苗相比, 感染性克隆基因疫苗既繼承了基因疫苗的優點, 又克服了基因疫苗表達量低的缺憾。因為理論上基因疫苗可以源源不斷的高水平表達免疫原, 事實上目前的基因疫苗很難達到預期的表達水平, 其關鍵在於外源基因能真正進入細胞或細胞核的量很少, 免疫原的表達量大打折扣。感染性克隆疫苗則不然, 因為它是作為一種毒力減弱的活毒進入機體內的, 具有正常的生活周期, 卻又沒有致病性或致病力很弱, 所以它在體內的表達量要遠遠高於以往的基因疫苗。雖然感染性克隆疫苗具有明顯的優勢, 但我們也要注意到, 基於感染性克隆的弱毒疫苗套用到自然宿主以後, 有可能發生毒力返強的現象,但為新型疫苗的研製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8、合成肽疫苗 各類新技術疫苗國內外學者都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但由於這些新技術疫苗都只是針對口蹄疫抗原蛋白的一級結構,同時對細胞免疫考慮的不夠充分,還是達不到滅活疫苗的效果,至今沒有一種大量的套用於實踐。要在合成肽疫苗上有所突破,必須對病毒的結構和誘導B、T 淋巴細胞免疫應答的表位有充分的認識,在合成肽中確保各種位點的立體構象,並製成合成肽“雞尾酒”疫苗。美國聯合醫藥有限公司經過對VP1序列的大量研究,合成出了具三維結構的抗原位點,成功的開發出了口蹄疫合成肽疫苗,此疫苗經田間試驗免疫力高,無過敏等其它副反應,也是目前能夠大量套用於生產的唯一的一種新型疫苗。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口蹄疫病毒特性、免疫應答機制會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口蹄疫新型疫苗也必將有更大的突破,合成肽疫苗的研製成功就是科技發展的例證。免疫預防占主導地位的仍是滅活苗,為控制口蹄疫的發生與流行做出了很大貢獻, 但是該產品的使用仍存在一定危險性。例如, 病毒有可能從疫苗製造廠逃逸出來, 污染環境; 也很難保證疫苗用毒株的徹底滅活, 由此而引發的FMD 流行時有報導。另外, 口蹄疫病毒是一種具有廣泛變異性的病毒, 其抗原性也常常隨之發生變異。因此,疫苗毒所激發的宿主免疫反應往往對變異的流行毒株不起作用, 達不到免疫保護的效果。而2006年發生的“無名高熱綜合徵”的部分豬場,與口蹄疫的免疫失敗有很大關係。因此,新型的合成肽疫苗的大量生產上市,必將為口蹄疫的防控帶來保證,也會減少“無名高熱綜合徵”的損失。

使用方法

(圖)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使用方法

預防口蹄疫的疫苗有牛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豬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牛羊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疫苗等。其具體的套用為:

(1)牛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系選擇抗原譜廣、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良好的牛源強毒OA/58為毒種,接種於BHK-21傳代細胞系單層培養,製備病毒抗原,經二乙烯亞胺(BEI)滅活,加礦物油佐劑製成的乳劑疫苗。為略帶粉紅色或乳白色的粘滯性液體。用於各種年齡的黃牛水牛奶牛氂牛預防接種和緊急接種,免疫持續期為6個月。成年牛肌肉注射3毫升,1歲以下犢牛肌肉注射2毫升。本品應防止凍結。在4~8℃條件下貯存,有效期為10個月。

(2)豬O型口蹄疫滅活疫苗系用豬源強毒接種BHK-21或IBRS-2細胞單層,收穫細胞毒液,經二乙烯亞胺(BEI)滅活,與油佐劑混合乳化製成。為乳白色或淡紅色粘滯性乳狀液,經貯存後允許液面上有少量油,瓶底有微量水(分別不得超過1/10),搖之即呈均勻乳狀液。用於預防豬O型口蹄疫,免疫持續期6個月。疫苗注射前充分搖勻,豬耳根後肌肉注射,體重10~25公斤注射2毫升;25公斤以上注射3毫升。注意疫苗應在10℃以下冷藏包裝運送。本品保存於2~10℃冷庫,有效期為1年。

(3)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活疫苗系用口蹄疫O型鼠化弱毒株接種乳兔,收穫含毒組織並磨碎,將病毒浸出液加入等量甘油製成。為暗赤色液體。靜置後,瓶底有部分沉澱;振搖後,呈均勻的混懸液。用於預防1歲以上的黃牛、氂牛和4個月以上的綿羊、山羊O型口蹄疫。牛肌肉注射2毫升,羊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持續期6~8個月。本品不能用於豬、奶牛、水牛。在-12℃以下保存,有效期為1年;在2~6℃保存為5個月;在20~22℃保存為7天。

使用誤區

(圖)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使用誤區

技術操作規範上的錯誤 有些防疫者注射部位不準確,應是肌肉注射,不可注入脂肪層或皮下,甚至針頭與皮膚表面沒有保持45度,易造成腫塊。

劑量標準化的錯誤 某些防疫者按動物劑量標準注射時,沒有對個別動物,因品種、個體、營養水平的差異減少劑量,而是盲目地追求“劑量標準化”,這樣造成了疫苗過敏反應現象。

防疫者的工作失誤 粗心的畜主沒有注意到動物近期狀況,把患病潛伏期的動物誤認是健康動物。一些防疫者過分聽信畜主的話,沒有進行臨床診斷就開始注射,從而加重了病情的惡化,甚至導致死亡。

防疫者缺乏宣傳工作 防疫者不但要給動物注射疫苗,而且還要給畜主宣傳注射後應注意的事項。可有些防疫者把宣傳工作忽視了。如畜主看到出現免疫反應症狀後,不仔細觀察,不及時與防疫者聯繫,而去找附近非正規人員,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對高齡孕畜粗暴注射 有些防疫者對高齡孕畜注射沒有做到輕柔、小心,而是動作粗暴,這樣極易造成孕畜流產。

注意事項

(圖)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

1.口蹄疫疫苗是一種滅活苗,是防治口蹄疫的發生、流行最主要的武器之一。但還存在一些缺陷,一般只能誘發短期免疫,即4個月。

2.選擇使用有效疫苗。防疫接種前,要先鑑別疫苗是否過期、失效,效價是否高,疫苗瓶是否有裂損。如遇破乳或超過規定量的分層(1/10)則不能使用。

3.疫苗當天開啟當天用完。疫苗入庫應做好記錄,使用時採取“先入先用”的原則。每瓶疫苗啟用後,瓶內剩餘疫苗用蠟封閉針孔於2℃~8℃儲存,超過24小時不可再用。

4.器械消毒。接種用所有器械,如注射器等,用溫熱方法高壓滅菌或用潔淨水加熱煮沸消毒至少15分鐘。嚴禁使用化學方法消毒。

5.動物免疫要求。免疫前應了解接種動物品種、健康狀況、病史及免疫史,凡有病、瘦弱、臨產母畜(10天~15天)不應接種,待病畜康復、母畜產後再按規定補針。

6.善後處理。使用疫苗後,所有疫苗包裝,如疫苗瓶、使用過的酒精棉球、碘酊棉,要集中銷毀。散亂在畜舍中會成為病原的來源。

7.飼養管理。接種疫苗前後2日~3日不要投餵抗生素,在飼料中,複合維生素用量提高5%,連用1周。

防治口蹄疫疫苗反應的措施

1.接種後,少數動物因品種、個體狀況,可能出現疫苗反應,應加強觀察,及時用腎上腺素或其他辦法治療,以減少損失。

2.接種後的養殖戶(場),應在畜舍內外進行一次徹底消毒工作,堅持1周。

3.凡曾接觸過病畜的人員,應在更換衣服、鞋帽和必要的消毒後,方可參與疫苗注射。

4.接種動物,應休息1天~2天。

5.接種高齡孕畜或瘦弱動物,應做到一觀察、二診斷、三注射。

疫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