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學圖譜

口腔解剖生理學圖譜

《口腔解剖生理學圖譜(雙語版供口腔醫學專業用)》是2009年世界圖書公司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付升旗。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口腔解剖生理學圖譜(雙語版供口腔醫學專業用)》是付升旗編寫的,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目錄

第一章牙體解剖

第一節牙的結構及表面解剖標誌

圖1.1.1顱(前面觀)

圖1.1.2顱(側面觀)

圖1.1.3牙列

圖1.1.4牙列X線像

圖1.1.5牙的結構

圖1.1.6牙X線像

圖1.1.7牙磨片(低倍鏡)

圖1.1.8牙體組織(酸性復紅染色)

圖1.1.9恆牙

圖1.1.10乳牙

圖1.1.11部位記錄法

圖1.1.12Palmer記錄系統

圖1.1.13通用編碼系統

圖1.1.14國際牙科聯合會系統

圖1.1.15牙體長軸

圖1.1.16牙鄰面接觸區

圖1.1.17外形高點

圖1.1.18線角

圖1.1.19點角

圖1.1.20牙體三等分

圖1.1.21牙冠各面

圖1.1.22前牙切嵴和舌面隆突

圖1.1.23牙尖

圖1.1.24結節

圖1.1.25牙冠的嵴

圖1.1.26邊緣嵴和窩

圖1.1.27(牙合)面標誌

圖1.1.28生長葉

第二節牙體的外部形態

圖1.2.1恆牙

圖1.2.2恆牙X線像

圖1.2.3上頜中切牙

圖1.2.4右側上頜中切牙

圖1.2.5上頜側切牙

圖1.2.6右側上頜側切牙

圖1.2.7下頜中切牙

圖1.2.8右側下頜中切牙

圖1.2.9下頜側切牙

圖1.2.10右側下頜側切牙

圖1.2.11上頜尖牙

圖1.2.12右側上頜尖牙

圖1.2.13下頜尖牙

圖1.2.14右側下頜尖牙

圖1.2.15上頜第一前磨牙

圖1.2.16右側上頜第一前磨牙

圖1.2.17上頜第二前磨牙

圖1.2.18右側上頜第二前磨牙

圖1.2.19下頜第一前磨牙

圖1.2.20右側下頜第一前磨牙

圖1.2.21下頜第二前磨牙

圖1.2.22右側下頜第二前磨牙

圖1.2.23下頜第二前磨牙(牙合)面類型

圖1.2.24上頜第一磨牙

圖1.2.25右側上頜第一磨牙

圖1.2.26上頜第二磨牙

圖1.2.27右側上頜第二磨牙

圖1.2.28上頜第二磨牙(牙合)形態

圖1.2.29上頜第三磨牙

圖1.2.30右側上頜第三磨牙

圖1.2.31下頜第一磨牙

圖1.2.32右側下頜第一磨牙

圖1.2.33下頜第一磨牙遠中舌根

圖1.2.34下頜第二磨牙

圖1.2.35右側下頜第二磨牙

圖1.2.36下頜第二磨牙“C”形根

圖1.2.37下頜第三磨牙

圖1.2.38右側下頜第三磨牙

圖1.2.39恆牙萌出(前面觀)

圖1.2.40恆牙萌出(側面觀)

圖1.2.41恆牙萌出X線像

圖1.2.42乳牙

圖1.2.43上頜乳中切牙

圖1.2.44右側上頜乳中切牙

圖1.2.45上頜乳側切牙

圖1.2.46右側上頜乳側切牙

圖1.2.47下頜乳中切牙

圖1.2.48右側下頜乳中切牙

圖1.2.49下頜乳側切牙

圖1.2.50右側下頜乳側切牙

圖1.2.51上頜乳尖牙

圖1.2.52右側上頜乳尖牙

圖1.2.53下頜乳尖牙

圖1.2.54右側下頜乳尖牙

圖1.2.55上頜第一乳磨牙

圖1.2.56右側上頜第一乳磨牙

圖1.2.57上頜第二乳磨牙

圖1.2.58右側上頜第二乳磨牙

圖1.2.59下頒第一乳磨牙

圖1.2.60右側下頜第一乳磨牙

圖1.2.61下頜第二乳磨牙

圖1.2.62右側下頜第二乳磨牙

圖1.2.63鄰面接觸區

圖1.2.64楔狀間隙

圖1.2.65牙冠突度的部位

圖1.2.66牙冠突度與牙齦的關係

圖1.2.67多生牙

圖1.2.68畸形中央尖

圖1.2.69融合牙

圖1.2.70黏著牙

圖1.2.71釉珠

圖1.2.72長根牙

圖1.2.73彎根牙

圖1.2.74多根牙

圖1.2.75牙阻生

第三節牙髓腔解剖

圖1.3.1牙髓腔X線像

圖1.3.2髓腔解剖標誌

圖1.3.3根管類型

圖1.3.4根管系統

圖1.3.5上頜中切牙髓腔

圖1.3.6上頜側切牙髓腔

圖1.3.7下頜中切牙髓腔

圖1.3.8下頜側切牙髓腔

圖1.3.9上頜尖牙髓腔

圖1.3.10下頜尖牙髓腔

圖1.3.11上頜第一前磨牙髓腔

圖1.3.12上頜第二前磨牙髓腔

圖1.3.13上頜前磨牙的根管類型

圖1.3.14下頜第一前磨牙髓腔

圖1.3.15下頜第二前磨牙髓腔

圖1.3.16上頜第一磨牙髓腔

圖1.3.17上頜第二磨牙髓腔

圖1.3.18上頜第三磨牙髓腔

圖1.3.19下頜第一磨牙髓腔

圖1.3.20下頜第二磨牙髓腔

圖1.3.21下頜第三磨牙髓腔

圖1.3.22乳、恆牙髓腔的比較

圖1.3.23上頜乳中切牙髓腔

圖1.3.24上頜乳側切牙髓腔

圖1.3.25上頜乳尖牙髓腔

圖1.3.26上頜第一乳磨牙髓腔

圖1.3.27上頜第二乳磨牙髓腔

圖1.3.28下頜乳中切牙髓腔

圖1.3.29下頜乳側切牙髓腔

圖1.3.30下頜乳尖牙髓腔

圖1.3.31下頜第一乳磨牙髓腔

圖1.3.32下頜第二乳磨牙髓腔

圖1.3.33老年人牙髓腔形態的生理變化(髓腔內黑色部分)

第二章牙列、(牙合)和頜位

第一節牙列

圖2.1.1牙列

圖2.1.2牙列測量

圖2.1.3恆牙列的類型

圖2.1.4上頜牙的傾斜(前面觀)

圖2.1.5下頜牙的傾斜(前面觀)

圖2.1.6上頜牙的傾斜(側面觀)

圖2.1.7下頜牙的傾斜(側面觀)

圖2.1.8胎平面

圖2.1.9補償曲線

圖2.1.10Spee曲線

圖2.1.11橫(牙合)曲線

圖2.1.12Balkwill角

圖2.1.13Bonwill三角

圖2.1.14Monson球面

圖2.1.15參考平面

第二節抬和頜位

圖2.2.1牙尖交錯(牙合)

圖2.2.2覆(牙合)(B)和覆蓋(A)

圖2.2.3前牙正常與異常咬合

圖2.2.4後牙正常與異常咬合

圖2.2.5切道(C)及切道斜度(a)

圖2.2.6Angle錯牙粉類

圖2.2.7上、下頜牙的咬合接觸

圖2.2.8第二乳磨牙遠中關係

圖2.2.9靈長類間隙

圖2.2.10繼發性(牙合)紊亂

圖2.2.11前伸(牙合)(側面觀)

圖2.2.12前伸(牙合)(前面觀)

圖2.2.13尖牙保護(牙合)

圖2.2.14組牙功能駘

圖2.2.15牙尖交錯位

圖2.2.16牙尖交錯位X線像

圖2.2.17下頜姿勢位

圖2.2.18下頜姿勢位X線像

圖2.2.19後退接觸位

第二章口腔顱面頸部系統解剖

第一節顱骨和顳下頜關節

圖3.1.1分離顱骨(前面觀)

圖3.1.2顱X線像(後前位)

圖3.1.3分離顱骨(側面觀)

圖3.1.4顱X線像(側位)

圖3.1.5顱(正中矢狀面)

圖3.1.6骨性鼻腔(1)

圖3.1.7骨性鼻腔(2)

圖3.1.8顱(冠狀面)

圖3.1.9顱(側面觀)

圖3.1.10顳下窩

圖3.1.11翼齶窩

圖3.1.12額骨

圖3.1.13上頜骨(前外側面觀)

圖3.1.14上頜骨(內側面觀)

圖3.1.15上頜骨(下面觀)

圖3.1.16上頜竇下壁與牙根尖的位置關係

圖3.1.17上頜竇與牙根位置關係X線像

圖3.1.18下頜骨(外側面觀)

圖3.1.19下頜骨(前面觀)

圖3.1.20下頜骨(後面觀)

圖3.1.21下頜骨(內側面觀)

圖3.1.22下頜骨的年齡變化

圖3.1.23下頜管

圖3.1.24牙力軌道和肌力軌道

圖3.1.25顴骨

圖3.1.26齶骨

圖3.1.27舌骨

圖3.1.28蝶骨(後上面觀)

圖3.1.29蝶骨(前面觀)

圖3.1.30顳骨(外面觀)

圖3.1.31顳骨(內面觀)

圖3.1.32顳骨(前面觀)

圖3.1.33顳骨(下面觀)

圖3.1.34面神經管

圖3.1.35篩骨

圖3.1.36支柱及支架結構

圖3.1.37顳下頜關節(外側面觀)

圖3.1.38顳下頜關節(內側面觀)

圖3.1.39顳下頜關節(矢狀面)

圖3.1.40顳下頜關節X線像

圖3.1.41顳下頜關節MRIT像(冠狀面)

圖3.1.42幼兒顳下頜關節

圖3.1.43髁突

圖3.1.44顳骨關節面

圖3.1.45顳下頜關節盤

圖3.1.46顳下頜關節盤(矢狀面)

圖3.1.47顳下頜關節盤(冠狀面)

圖3.1.48顳下頜關節的動脈分布

圖3.1.49下頜運動

圖3.1.50顳下頜關節運動X線像

第二節肌學

圖3.2.1表情肌

圖3.2.2咀嚼肌(淺層)

圖3.2.3咀嚼肌(深層)

圖3.2.4頸闊肌

圖3.2.5頸肌

圖3.2.6舌骨下肌群(深層)

圖3.2.7口底肌

圖3.2.8顱面肌和舌骨上肌群

圖3.2.9舌骨上肌群

圖3.2.10舌骨上肌群和舌外肌

圖3.2.11舌骨上肌群(深層)

圖3.2.12頸深肌

圖3.2.13咽肌(後面觀)

圖3.2.14咽肌(側面觀)

圖3.2.15齶肌(前面觀)

圖3.2.16齶肌(後面觀)

第三節唾液腺

圖3.3.1唾液腺

圖3.3.2腮腺造影像(側位)

圖3.3.3腮腺毗鄰結構(橫斷面)

圖3.3.4腮腺毗鄰結構CT像

圖3.3.5腮腺組織(In染色)

圖3.3.6腮腺的動脈分布

圖3.3.7舌下腺(內面觀)

圖3.3.8下頜下腺和舌下腺

圖3.3.9下頜下腺和舌下腺(游離)

圖3.3.10下頜下腺組織(佃染色)

圖3.3.11舌下腺組織(Im染色)

圖3.3.12下頜下腺造影像(側位)

圖3.3.13下頜下腺和舌下腺(橫斷面)

圖3.3.14下頜下腺和舌下腺CT像

第四節血管和淋巴系統

圖3.4.1頭頸部動脈

圖3.4.2面部動脈

圖3.4.3頸部動脈造影像

圖3.4.4頸外動脈及其分支

圖3.4.5頸外動脈及其分支造影像

圖3.4.6舌動脈

圖3.4.7下牙槽動脈的分支

圖3.4.8上頜動脈的分支

圖3.4.9蝶齶動脈的分支和齶降動脈

圖3.4.10頸內動脈(後面觀)

圖3.4.11鎖骨下動脈及其分支

圖3.4.12頭頸部動脈造影像

圖3.4.13頭頸部靜脈(淺層)

圖3.4.14頭頸部靜脈(深層)

圖3.4.15頸部淺靜脈(前面觀)

圖3.4.16頸部淺靜脈(側面觀)

圖3.4.17頭部靜脈及其吻合

圖3.4.18頭頸部淺淋巴結

圖3.4.19頭頸部淺淋巴結和淋巴管

圖3.4.20頸部淋巴結

圖3.4.21頸部深淋巴結

圖3.4.22頭頸部深淋巴結和淋巴管

圖3.4.23胸導管和右淋巴導管(後面觀

第五節神經

圖3.5.1腦幹和腦神經

圖3.5.2三叉神經

圖3.5.3眼神經的分支

圖3.5.4上頜神經及其分支

圖3.5.5上牙槽神經叢

圖3.5.6上牙槽神經叢的分支

圖3.5.7翼齶神經節和耳神經節(內側面觀)

圖3.5.8下頜神經的分支

圖3.5.9面神經的分支

圖3.5.10面神經

圖3.5.11面神經管及面神經

圖3.5.12鼓索和下頜下神經節

圖3.5.13後四對腦神經

圖3.5.14後四對腦神經(後面觀)

圖3.5.15舌下神經

圖3.5.16頸叢淺支

圖3.5.17頸叢深支

圖3.5.18頸交感乾

第四章口腔顱面頸部局部解剖

第一節口腔

圖4.1.1口腔

圖4.1.2唇的表面解剖標誌

圖4.1.3唇的層次.

圖4.1.4頰的層次

圖4.1.5牙齦

阻4.1.6硬齶

圖4.1.7齶

圖4.1.8齶的動脈分布

圖4.1.9齶(正中矢狀面)

圖4.1.10齶肌(側面觀)

圖4.1.11舌下區

圖4.1.12舌下區內的結構

第五章口腔頜面頸部斷層影像解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