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禾生

叢禾生

叢禾生名漣珠,又名寶清,字禾生。山東省文登市文城鎮北宮村人,叢禾生一生淡泊名利,不慕仕途,專心教育,被譽為山東近代教育家。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以廩生資格考入濟南優級師範第一班。1903年官費留學日本宏文學院學習,1905年夏畢業回國。為挽救孱弱的祖國,他力主學習西方科學文化,徵得煙臺漁業公司總辦王季樵和東海關道何秋輦贊助支持,奔波於膠東十餘縣,發動知識分子83人,如徐鏡心、謝鴻濤、馬秋儀等,自費去日本留學。後來這些人大都成為山東辛亥革命骨幹。受旅日中國革命黨人的影響,參加了推翻清政府活動,寫信鼓勵國內弟弟叢琬珠、叢玖珠參加革命。

叢禾生(1871—1940)
名漣珠,又名寶清,字禾生。山東省文登市文城鎮北宮村人,叢禾生一生淡泊名利,不慕仕途,專心教育,被譽為山東近代教育家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以廩生資格考入濟南優級師範第一班。1903年官費留學日本宏文學院學習,1905年夏畢業回國。為挽救孱弱的祖國,他力主學習西方科學文化,徵得煙臺漁業公司總辦王季樵和東海關道何秋輦贊助支持,奔波於膠東十餘縣,發動知識分子83人,如徐鏡心、謝鴻濤、馬秋儀等,自費去日本留學。後來這些人大都成為山東辛亥革命骨幹。受旅日中國革命黨人的影響,參加了推翻清政府活動,寫信鼓勵國內弟弟叢琬珠、叢玖珠參加革命。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5月,叢禾生與同盟會於春暄等在煙臺創辦東牟公學。該校後來成為同盟會北方支部所在地。 同年8月,再次東渡,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 11月, 由胡瑛介紹加入同盟會,與孫中山黃興等均有交往。
1907年1月, 被山東提學司電召回國,任省學務處視學員。辛亥革命中,兩個弟弟均在革命中犧牲,叢禾生悲痛萬分,毅然返國。他與濟南同盟會員積極回響,成立山東獨立聯合會,被選為會員。後因山東巡撫孫寶琦迫害革命黨人, 便回到文登。1912年1月發動起義,光復文登。復辟勢力血洗文城時,他正在章子山嶽父家探親,幸免於難。
1914年由山東提學司王鴻一推薦,至菏澤任曹州中學(後後命名省立第六中學)校長、省立女師校長。主持六中教學十餘年間,適逢政局動盪,經費困難。他傾盡全力,以校為家,慘澹經營,延聘中西學士名流如梁漱溟、王近信、張雪門、亓養齋等到校任教,把該校建設成為30年代山東中等學校的楷模。他愛護學生,猶如子弟,親授修身課,示以修身立己之道。有患病者,顧撫周至。令學生組織“自治團”,自我管理衛生、自修、風紀等。又組織“互助會”,輔助困難者,薄俸收入,多捐於此,深受師生愛戴。他精心育才,勤儉治校。首先盡力擴大學校規模,由原來的4個班擴大到13個班,教學質量居全省之冠,畢業生遍及國內各著名大學,有些優秀生出國留學,如何思源、王近信、張會若、張含英等著名學者,都是當時六中的學生。
“五四”時期,叢禾生在明倫堂發表演說,陳詞激昂,號召學生投入這場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1926年叢禾生調任山東大學附設高中部主任,1928年應聘為山東大學講師,併兼重華學院學監和國文教員。後因不願與軍閥為伍,遂返菏澤省立六中充任教師。1940年病逝於文登縣口子後村,享年69歲。
他對古典文學造詣頗深,講授古文,能通篇背誦,而且講得有聲有色,直到年逾花甲仍柱著拐杖堅持上課。
山東省立第六中學為了表彰他同其他三位教師的功績,專門立了“四先生碑”以作紀念。此碑現在菏澤一中院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