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偵察部隊

反偵察部隊

反偵察部隊是現代條件下,為阻止敵方獲取有價值的戰場信息,往往採取新聞檢查等各種有效措施,將信息封鎖在一定區域內,減少信息擴散的範圍,從而減少敵方信息偵察的可能性的一個特殊軍種。其通過防電子、防紅外製式遮障器,多功能偽裝網,施放多頻譜遮蔽劑、地面誘餌,金屬角反射器,塗料,廣泛使用就便器材,煙幕、雲霧,設定隱蔽台站和備用設備適時啟用,綜合運用各種通信手段,提高系統操作人員技能等來為其他部隊提供反偵察能力。

兵種簡介

反偵察部隊反偵察部隊
反偵察是電子防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闢新的通信頻段,採用猝發通信,廣泛採用數字通信調頻通信光纖雷射流星余跡通信,將有用信息隱藏於噪音中,研製低機率截獲雷達,發展自適應技術,雷達組網,建立多基地雷達,發展預警機,都是增強電子防禦,也可以說是提高己方的反偵查能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電子攻擊通常要以電子偵察作為輔助支持,特別是希望電子攻擊能發揮最大效能的時候,更是如此。為了對某一部雷達實行干擾,需要利用偵察接收機測定雷達的工作頻率脈衝重複周期,以及雷達所處的方位,從而控制干擾機在這個頻率和方向上集中功率,取得最佳干擾效果。所以如果雷達採取某種防護技術,例如低截獲機率雷達技術,讓敵方難以發現雷達的存在,那么就起到了保護自己的目的。

當代反偵察技術

反偵察部隊反偵察部隊
現代四大反偵察技術:巧妙偽裝隱真示假,現代偽裝技術是通過巧妙的偽裝來隱真示假,蒙蔽敵方的偵察。1991年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為了製造在科威特東南部實施主攻的假象,以仿真坦克、仿真火炮與電子欺騙相結合的手段在這一地區“部署”了一支“師規模”的部隊,而主力部隊則向西轉移了200多公里後才發起了真正的主攻。在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從隱真與示假兩方面入手,綜合採取多種措施。一是巧用戰術手段,躲避敵方電子偵察。為規避北約電子探測系統的偵察與監視,南人民軍除了嚴密隱蔽和分散部署兵力兵器外,還採取了多種戰術手段,以達到隱真的目的。如嚴格實施無線電靜默,針對熱成像信息偵察系統採取相應的對策。二是廣泛設定假目標。南軍在實戰中採取大量欺騙措施,以達到示假的目的。他們利用角反射器等雷達誘餌誤導來襲飛彈飛機;在將防空飛彈系統及大部分飛機隱藏起來的同時,將一些陳舊和淘汰了的飛機故意暴露在停機坪上,以迷惑北約的衛星高空偵察機。為了有效對抗美軍的偵察,南聯盟在空襲前便利用山地、叢林等有利地形將防空飛彈、火
反偵察部隊反偵察部隊
炮、裝甲車輛等目標藏入山谷或叢林,而將一些準備淘汰的飛機和經過精心偽裝的假目標暴露在明處來吸引敵人的火力。動靜結合欺騙偵察,現代偵察手段受距離、天候等因素的影響,對移動目標的偵察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這也為實施反偵察提供了一條“捷徑”。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軍隊空襲的攻擊程式一般是目標偵察、數據輸入、實景對照、實施攻擊,這一過程至少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因此,在抗擊北空襲中,南聯盟軍隊充分利用了這個間隙,靈活機動地將飛彈、火炮裝甲車輛等便於移動的目標隨時進行轉移,當北約飛機或飛彈抵達目標空域時,北約衛星和偵察飛機原先發現的目標已不知去向,使得不少飛機不得不攜彈返回。避實擊虛主動攻擊,現代戰爭封鎖或切斷敵方情報來源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對敵方偵察部隊和裝備實施主動攻擊或干擾,以攻代防。在科索沃戰爭中,為了及時偵獲敵機來襲情報,又要避免己方雷達遭受遠程打擊兵器和反輻射飛彈襲擊,南聯盟軍隊的雷達通常採用及時預警、分段接力的手法,即使用遠程雷達和近程雷達對敵機目標進行分時分段接力搜尋,偵獲目標後立即關機。在打擊火力上,南軍採用地面火炮和防空飛彈結合,構成了較為嚴密的火力配置,給敵人造成相當大的損失。真假並用促敵“分化”,戰爭防禦一方可以主動向敵偵察系統傳送大量的虛假信息和無用信息,以達到削弱敵方偵察能力的目的。此外,大量真假混雜的信息能夠干擾敵方的處理進程,還有可能誘使敵人得出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判斷。在海灣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在作戰中便發現由於情報處理環節過於繁瑣、各國情報系統互不兼容等因素,使情報效益大打折扣。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防情報局甚至一度對薩達姆總統入侵科威特的真實意圖和進行戰爭的決心都無法得出一致的意見。同樣,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盟軍在情報處理上依然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盟軍的通信情報體制和裝備存在諸多差異,造成盟軍內部情報交流困難;此外,由於盟軍情報來源廣泛、缺少統一歸口,多次出現各部門提供的情報相互矛盾、無法統一的情況。
反偵察部隊反偵察部隊
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為阻止南聯盟獲取關鍵的作戰信息,一是加強信息保密。制定實施嚴格的保密制度,明確信息安全保密職責,區分信息秘密等級、嚴格控制重要信息傳播範圍和方式。如在空襲開始後,美空軍航天司令部就宣布,以前公開的有關美國軍用衛星的所有參數現在都屬保密數據,從而切斷了南人民軍情報分析人員獲取美太空飛行器坐標的途徑。二是不讓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第三者向南聯盟提供情報信息。美國曾向俄方發出嚴厲警告,俄羅斯如向南聯盟提供軍事情報,將會受到非常嚴厲的報復。三是直接轟炸南聯盟的新聞機構,使得南聯盟軍民乃至全世界的人們更加難以了解北約野蠻轟炸行徑的真相。另一方面,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新的信息源。如將網路偵察和網路進攻力量結合在一起,在計算機網路領域,可完成對敵方計算機網路系統的信息竊取、破壞,並將竊取的情報及時傳送給戰場信息偵察系統。而且,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和戰場網路建設的進一步加強,網路領域內的偵察行動日趨頻繁。因此,網路領域的反入侵也成了外軍反偵察行動的一部分。據悉美國政府曾公開招募電腦黑客高手,著手組建網路信息防禦力量,以確保己方網路信息安全。外軍在注重運用戰術措施反偵察的同時,還積極研究運用隱形技術等反偵察技術,通過改變武器裝備和人員本身可探測信息特徵,使敵方各種探測系統難以發現己方作戰信息。現已研製成功的以F-117A隱形戰鬥轟炸機為代表的隱形飛機、隱形飛彈,並且正在繼續研製隱形艦艇坦克,從外形結構上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從而有效實施反偵察。主動擊敵偵察系統,毀敵偵察。外軍認為,堵塞或切斷敵人情報渠道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對敵偵察平台及偵察分隊實施武力攻擊或干擾。因而,在對敵偵察系統進行干擾的同時,有效摧毀敵信息偵察及其人員等信息進攻,削弱或消除敵人的信息偵察能力,達成隱蔽己方作戰企圖的目的,也是外軍經常採取的反偵察手段。具體有電子對抗和武力攻擊兩種作戰方式。在海灣戰爭中,美軍投入了大量電子戰武器,戰區內部署的電子戰飛機曾達160餘架。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共出動31架電子戰飛機,占其作戰飛機總數的1 1.4%,占可使用的電子戰飛機總數的1/3。美軍大量的電子戰飛機對南軍的信息偵察系統實施強大而連續的電子干擾,取得了反偵察的巨大成功。向敵傳輸虛假信息,擾敵偵察,主動向敵偵察系統傳送大量的虛假信息和無用信息,致使其信息“泛濫”,無法獲取準確的戰場情報。在現代戰爭中,計算機黑客通過網路向敵方信息系統傾瀉大量偽信息、廢信息,製造“信息洪流”,阻塞、擠占其信息傳輸信道,使敵方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取、傳輸、處理所需要的信息,以達到遲滯敵方信息偵察的目的。科索沃戰爭中,北約國家的部分網際網路址及電子郵件系統就受到了來自南聯盟電腦黑客的侵襲,致使其電子郵件伺服器被阻塞,部分計算機網路的正常通信也受到了嚴重干擾。可以預見,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無網不勝”的未來社會,網路戰這一新穎戰法必將成為反偵察的又一利器。

中國反偵察技術

反偵察部隊反偵察部隊
近來西方熱衷蒐集對華情報,近來,伴隨著中國一批新型武器裝備試驗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演習等重大軍事活動,西方國家對中國情報蒐集的“熱情”也是與日俱增。據海外媒體披露最近一次西方對中國偵察是美國海軍的EP—3型電子偵察機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的情報蒐集活動,美國《華盛頓時報》去年12月27日報導說,中國一架戰鬥機在靠近中國領海線附近海域對美機進行攔截,兩機最近時曾接近到不足100米。報導說,這是近兩個月以來中國戰機第二次在國際空域迫近攔截美國偵察機。該報還披露在2002年11月中旬,兩架中國殲—7戰機也曾在靠近中國領海的國際空域跟蹤和監視一架美國EP—3偵察機,並一度逼近到75米的距離。事實上,不僅僅是美國,日本印度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近來也都十分熱衷於蒐集有關中國的政治軍事情報。據台灣《聯合報》2002年11月27日的報導,無論是解放軍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還是其先進武器在珠海航展上的“神秘露面”,甚至是大陸剛剛發射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都成為西方及台灣情報部門蒐集的重點對象。外國對中國偵察有多種手段,從整體上講,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偵察的手段主要有衛星偵察空中偵察、海上及水下偵察無線電監聽人力諜報偵察等。衛星偵察和空中偵察是較為常見的偵察手段。由於來自空中的偵察覆蓋面大,範圍廣,不易受國界和地理條件限制,且偵察速度快,提供情報確切可靠,從而使衛星和航空偵察已成為各國主要的軍事情報來源。以美國為例,美國目前至少擁有包括照相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飛彈預警衛星海洋監視衛星在內的50餘顆各類衛星在空擔負直接或間接的偵察任務,而美國海、空軍裝備的EP—3、RC—135EC—135等電子偵察飛機就更數不勝數了。在通常情況下,美軍在全球各地會有上百架各型偵察飛機同時在空活動。海上及水下偵察主要是指艦艇偵察和水下監聽。去年9月一直在中國黃海海域活動的美國海軍“鮑迪奇”號海洋測量船實際上就是一艘典型的間諜船,它不僅可以對中國近海海域進行詳細的地形繪圖,而且還可以同時進行用拖帶式聲納監聽我軍潛艇部隊的水下作業情況。另據新加坡媒體報導,在中國周邊的日本、印度等國家都擁有強大的無線電監聽網路和大量外語和情報分
反偵察部隊反偵察部隊
析人員。特別是日本計畫中的四顆軍事情報衛星升空後,其空間偵察和無線電監聽能力都會有極大提高。而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一位退休官員更是驚人地透露:“每當國外發射一顆通信衛星,國家安全局就要架設一個衛星接收天線,負責對它進行跟蹤和監聽,國家安全局每年僅用於監聽衛星的預算就達30億美元!”中國同樣也有能力反偵察面對西方情治單位咄咄逼人的態勢,中國認真研究了如何應付敵人的偵察手段。據軍事情報專家介紹,中國軍隊研究以下幾大反偵察技術為我借鑑和使用:一、隔斷情報來源,使敵無密可探。可以採取新聞限制人員隔離等各種有效措施,將核心情報封鎖在一定區域內,減少其擴散範圍,從而減少敵方偵察的可能性。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為阻止南聯盟獲取關鍵的作戰情報,制定實施嚴格的保密制度,區分信息秘密等級、嚴格控制有用情報的傳播範圍和方式。鑒於現代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美軍為了防止網路泄密,在較為敏感的時期通常會將軍用網路的聯接從國際網際網路中斷開。二、實施戰略欺騙,干擾敵方偵察。戰爭一方可以主動向敵偵察系統傳送大量的虛假信息或是無用信息,以達到削弱敵方偵察能力的目的。大量真假混雜的信息能夠干擾敵方的處理進程,還有可能誘使敵人得出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判斷。三、進行戰場隱蔽和偽裝,隱真示假。現代戰爭還可以充分
反偵察部隊反偵察部隊
運用偽裝技術隱形技術等反偵察技術,通過改變武器裝備和人員本身可探測信息特徵,使敵方各種探測系統難以獲取情報。在科索沃戰爭中,為規避北約電子探測系統的偵察與監視,南人民軍採取了無線電靜默等手段達到了隱真目的。此外,南軍在實戰中採取大量示假欺騙措施,將一些陳舊和淘汰了的飛機故意暴露在停機坪上,以迷惑美國和北約的偵察手段。四、因應敵方偵察手段,針對性採取措施。儘管現代偵察手段具有很強的偵察及監視能力,但受距離、天候以及自身設計等因素的限制,有時偵察效果卻並不是十分理想,這也為實施反偵察提供了“捷徑”。在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軍隊在抗擊北約空襲中,就採取了頻繁轉移,迅速機動的戰法來抵消敵人的情報優勢。衛星偵察儘管威力強大,但由於衛星只能沿預定軌道飛行,其每天環繞地球的次數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衛星偵察的間隙和“空白”進行軍事活動。冷戰期間,蘇軍每天都向部隊通報一次外國電子偵察衛星的飛行預報,各部隊和基地的重要電子裝備在衛星通過上空時都要關機。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20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以後,美方對華偵察的性質方式就曾有了較大變化,公開的、挑釁性的軍事偵察減少,秘密的情報蒐集活動增加。另外,對於我軍戰機對美偵察機或是海上間諜船的攔截行動,美國軍方長期以來自知理虧,一直保持低調姿態。特別是對於前一時期,中國軍方對美海軍“鮑迪奇”號海洋測量船在我專屬經濟區的攔截和警告活動,美方認為也是“正常的”。看來,美國人儘管霸道,但對於自知理虧的事情還是有所顧慮的。

兵種大全

匯集軍種諸多兵種,展示各兵種特點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