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故宮博物館

《參觀故宮博物館》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先生在1949年2月15日寫下的詩作。該詩描繪了詩人在參觀故宮博物館時的所見、所感,表達了他對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盜運文物的極大憤怒。

作品原文

參觀故宮博物館
碧瓦紅牆剩故宮,南遷古物久無蹤②。
國人競起誅陽虎③,山鬼皆知隕祖龍④。
踞座猴餐方丈玉⑤,磕頭蟲聽九爐銅⑥。
長藤古柏曾經歷,依樣輪囷嘯晚風⑦。

注釋譯文

①故宮博物館:現名故宮博物院
②南遷古物:指1933年日本侵略軍攻占東北,威脅華北,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將故宮中的大量精美文物南遷。全國解放前夕,又將這些文物盜運到台灣,其中最精美的部分,被運到美國
③陽虎:又名陽貨。據《春秋》記載,春秋後期,魯國季孫氏的家臣陽虎,挾持季桓子,占據諶陽關叛變。
④山鬼皆知隕祖龍:山鬼,傳說中人物,可預知人的生死。祖龍:指秦始皇。山鬼予卜祖龍生死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個人持譬給秦使者,說:“今年祖龍死。”說完此人不見了。使者將此事報告秦始皇,始皇說:“山鬼不過知道一年中事。”誰知真的應驗此話,第二年始皇死於沙丘。隕與殞相通。作者原注,蔣匪黨徒都知蔣運已終。
⑤踞座猴:封建帝後像沐猴而冠而身居封建帝王的寶座之上。方丈玉:方丈指一丈見方的飯桌;玉指飯桌上擺放的精美食品。
⑥磕頭蟲:封建帝王的臣僚向帝王三叩九拜以為禮,故被諷刺為磕頭蟲。九爐銅:作者原注,幼聞某知縣引見,殿有九金缸,某跪傍,偷以指彈之聲鏘然。太監急搖手止之,實則是銅爐今當在殿外。
⑦輪囷:高大盤曲貌。

作品鑑賞

1949年1月,古老的北平獲得新生,回到人民懷抱。2月13日,謝老生平第一次來到北平。15日,他迫不及待地參觀了著名的故宮博物館,但“古物已很少”(日記語),並寫下了這睹物感時的七律。
謝老是以中國革命的參與者、勝利者和國家的主人的身份來參觀故宮博物館的,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本來應該有大量精美的古代文物保存,但是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卻在1933年將其中大量文物盜運南方,後又轉運台灣、美國,應該說他們是歷史文物的最大破壞者、“竊國大盜”,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謝老抱著極大的願望而來,卻很失望,並由此產生了極大的憤慨,於是寫了詩的首兩句。兩代故宮只剩紅牆碧瓦,而古物蕩然無存。“久無蹤”點出盜運文物並非昨日始,而是蓄謀已久,當今古物在何地都大成問題,氣憤亦由此而發。頷聯對仗,引出對現今的陽虎、祖龍的聲討和譴責,並將古今歷史打成一片,將古比今,由今及古,一切竊國大盜、專制君主都不會有好下場,蔣家王朝最後被滅亡亦已成歷史必然的結局。頸聯對句描寫故宮博物館殘存的帝後和大臣的遺物,表達了作者強烈諷喻和貶斥傾向,“踞座猴”、“磕頭蟲”描寫維妙維肖,人木三分。“餐”、“聽”二詞,具有動感,均處在第四字,使兩句上下活轉,妙不可言。尾兩句長藤古柏與首兩句碧瓦紅牆相應,一個肅立巍然,一個高大盤曲,在晚風中呼嘯,像是在控訴歷史、告別歷史,使全詩增強了古樸、深摯、濃郁蘊藉的情調,餘味無窮。

作者簡介

謝覺哉(1884年-1971年),字煥南,別號覺齋。

謝覺哉像謝覺哉像
湖南寧鄉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1925年,謝覺哉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被選為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常委,任工人部部長,主編《湖南民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上海負責編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和《上海報》。1935年,任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內務部部長、秘書長。1937年初,任法務部長並代理最高法院院長和審計委員會主席。七七事變後,任中共中央駐蘭州八路軍辦事處代表。1939年任中央黨校副校長。1942年任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副參議長。1946年6月,任中央法律問題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任華北人民政府委員兼法務部部長。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長、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等職。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1959年4月,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1966年5月,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