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氏

厲氏

厲氏:源於西周,以諡號為姓。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謚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諡號為姓,遂成厲氏。 以封國名為姓氏。

厲姓氏起源

關於厲厲氏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源於西周,以諡號為姓。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諡號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諡號為姓,遂成厲氏。
以封國名為姓氏。周朝時,有個諸侯國厲國(在湖北省隨縣西北厲山),春秋時,改名為隨國。原厲國君主的後代支子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厲姓的一支。
孫姓改為厲姓。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追改宗室孫秀(因為孫皓所惡而奔魏)姓厲。孫秀的後代中留在江東的一支成為厲姓。
李姓改為厲姓。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唐宗室新興王李晉與太平公主合謀叛亂,事敗被誅。李隆基執政後,追改李晉族人為厲姓,不準其恢復李氏。

厲氏堂號

"半厲氏樹堂":宋朝厲元吉,號"半樹",做烏程尉,後回家隱居。元朝訪問宋朝舊臣,元吉跑到湖裡、海里,去藏,到了白頭才回家,堅決不做侵略者的官。

厲氏歷史名人

厲仲方:字約甫,原名仲祥,宋朝時東陽人,師事葉適,素留意於事功之學。他文武雙全,在朝廷的武學考試中獲得第一名。他任領衛官,出知安豐軍,進召授左領衛中郎將,鎮守建康,並在安豐種桑墾地,軍實甚眾。他又發明了一種戰車,上面有射箭的機關,很適合實戰,後來被部隊使用,大敗金兵。
厲鶚:字太鴻,號樊榭,清朝時錢塘人。康熙舉人,乾隆初召試鴻博,不遇,遂潛心看書著書。所見宋人集最多,而又求之詩話說部山經地誌,著有《宋詩紀事》、《南宋院畫錄》、《遼史拾遺》、《東城雜記》、《湖船錄》等,皆博洽詳瞻,詩幽新雋妙,自成一家。詞亦冷峭獨絕,有《樊榭山房文集》。
《丹陽厲氏族譜》
(清)厲翼纂修 版本:清道光7年(1827),
刻本 4冊 十卷,首一卷。書名據書籤題
江蘇,丹陽 先祖/名人:始遷祖:[宋]厲介; 先祖:厲國華
內容摘要:始遷祖介,宋室南渡,扈蹕而南,自餘姚而東陽,後轉遷丹陽。越五世至國華,仕明任福建布政司經歷,族始大,故是譜世系改以國華為始祖。
卷首譜序、姓氏考,卷一世系,卷二祠記、宗祠規約、嘉言集訓,卷三至七年表,卷八行序錄,卷九誥敕、傳、贊、祭文、詩,卷十祭儀、壽翁錄、紳衿錄、紀名錄、祠堂始末、外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