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蟒

印度蟒

印度蟒(Python molurus molurus),印度蟒,又叫黑尾蟒。屬蟒科,蟒亞科。全世界屬於蟒亞科的蟒蛇大約有20—25種。它們分布在從非洲西部到我國,以及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地區。在生理解剖學上有兩個特徵,一在於它的頭骨結構,二在於有一對後肢退化的殘跡,形狀像鳥距,堅硬而能活動。美洲中部的侏蟒亦屬這一亞科。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頭和頸的區分明顯,頭背除有對稱的大片鱗外,復蓋的其他鱗片形小而多。頭小而狹長,頭頂略微平凹,頭部的鱗片小而多,吻部扁平而圓鈍,吻鱗1

印度蟒印度蟒
片,呈半月形,下唇鱗19—20片,上唇鱗10—12片,前2片上唇鱗和吻鱗具唇窩,對溫度特別敏感,能感知周圍環境大於0.026℃的溫差,與蛇的頰窩的作用相似。

成年的印度蟒平均能長達4米,體重約為70至129磅或以上,其圍量更冠絕其它一般的蛇類。體型最長印度蟒的紀錄是5.85米長(紀錄者為西孟加拉邦的Cooch-Behar)。

印度蟒的鱗片平滑具光澤,頭部較為扁平,鼻端闊大並且向上方翹起。眼睛細小,擁有直線式的瞳孔,虹膜有明顯的金色斑點。其身體上有已經退化的殘肢,在肛門附近有相關痕跡,成短刺狀。

印度蟒印度蟒

印度蟒的顏色偏向以白色或黃色為基調,配以大型點狀斑紋,體紋顏色以暗棕至泥黃色為主,體色及紋理根據各處分布地的不同而有著差異。

分布於西高止山脈及阿薩姆邦山林地帶的印度蟒體色較深沉;而來自德乾高原的印度蟒則明顯較為淺色。

分類學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目:有鱗目

亞目:蛇亞目

科:蟒科

屬:蟒屬

種:蟒種

類:黑蟒

分布狀態

黑尾蟒主要地理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南部、孟加拉國、緬甸、中國華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東至福建,南至海南島)、中國香港、泰國、寮國、越南、高棉、馬來半島、澳大利亞。

保護狀態

印度蟒印度蟒

黑尾蟒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低危”級別。意指此蛇物種數量被判斷暫未有即時危險,但已

屬於開始受到威脅的類別。許多印度蟒遭獵殺的原因,是其優秀亮麗的表皮受到皮革商人的覬覦,因而逐漸成為瀕危物種。在喀拉拉邦及泰米爾納德邦一帶,印度蟒常被原居民捕殺並作食物處理,當地人亦認為蟒蛇的脂肪具藥療作用,因此印度蟒的生態環境實在堪虞,泰米爾納德邦政府已下令保護黑尾蟒。

蟒屬的品種

蟒屬(學名:Python)是蛇亞目 蟒科下的一個屬,主要包括分布於非洲及亞洲的無毒蟒蛇。目前共有7個品種已被確認。
品種學名及命名者亞種數異稱地理分布
安哥拉蟒Python anchietae,Bocage,18870非洲安哥拉南部以及納米比亞北部
血蟒Python curtus,Schlegel,18722短蟒東南亞地區,包括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印尼蘇拉威西島等)
印度蟒TPython molurus molurus,Linnaeus,17581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南部、孟加拉國緬甸中國南部(包括四川雲南福建海南島香港)、泰國寮國越南高棉馬來半島印尼爪哇蘇拉威西島
球蟒Python regius,Shaw,18020非洲塞內加爾馬利共和國幾內亞比索幾內亞利比亞獅子山加納貝寧尼日奈及利亞喀麥隆查德中非共和國蘇丹共和國烏干達
亞洲岩蟒TPython molurus Linnaeus,17582印度斯里蘭卡中國越南泰國
網紋蟒Python reticulatus,Schneider,18010東南亞地區、尼科巴群島緬甸泰國寮國高棉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
非洲岩蟒Python sebae,Gmelin,17881非洲南部撒哈拉地區
帝汶蟒Python timoriensis,Peters,18760小巽他群島印尼區域(包括帝汶島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