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瑜伽

印度瑜伽

印度瑜伽是源於古老印度的一種強身術,通過肉體和精神的修持達到身心和諧統一、強身健體和開發人體潛能的作用。印度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們充分發揮潛能的哲學體系及其指導下的運動體系,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形式。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

基本信息

簡介

印度瑜伽印度瑜伽
瑜伽(Yoga)起源於5000年前古老的印度,神秘思想的傾向很濃厚,絕大多數是以口訣的方式,由師父傳給徒弟。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大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帕坦伽利是一個對瑜伽有巨大意義的聖人。他撰寫了《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在這部著作里,瑜伽第一次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帕坦伽利被尊為印度瑜伽之祖。
瑜伽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印度文明,初期的瑜伽行者都是智慧高的科學者,無論冬夏常年在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腳下向大自然挑戰。要想長壽而健康的活下去,就必須面對“疾病”、“死亡”、“肉體”、“靈魂”及人與宇宙的關係,這些都是瑜伽者研究了好幾個世紀的問題。他們仔細觀察動物,看它們如何適應自然的生活,如何實施有效的呼吸、攝取食物、排泄、休息、睡眠以及克服疾病。根據這些資料,結合人類的身體結構、各個系統,解析精神如何左右健康,研究出控制方法。瑜伽的目的在於使身體、心靈和自然和諧統一,從而開發人體潛能、智慧和靈性。

發展歷史

歷史

近年在世界多個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熱的瑜伽,不是只是一套流行或時髦的健身運動這么簡單。瑜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方法,集哲學、科學和藝術於一身。瑜伽的基礎建築在古印度哲學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發展了瑜伽體系,因為他們深信通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遠健康的身體。

起源

印度瑜伽印度瑜伽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鍊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鍊,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在數千年前的印度,高僧們為追求進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在長時間單純生活之後,高僧們從觀察生物中體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則,再從生物的生存法則,驗證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於是人類懂得了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從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體,開始進行健康的維護和調理,以及對疾病創痛的醫治本能。幾千年的鑽研歸納下來,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論完整、確切實用的養身健身體系這就是瑜伽。
考古學家曾在印度河流域發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畫著瑜伽人物做冥想時的形態,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可見瑜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再簡單一點來說,瑜伽是生理上的動態運動及心靈上的練習,也是套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學。瑜伽的習練目標是達到對自身心靈的良好理解以及調控,能熟知並掌握肉身感官

發展

現代學者將瑜伽分為三個時期:
一、前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5000年開始,直到(梨俱吠陀)的出現為止,約有3000多年的時期,是瑜伽原始發展,缺少文字記載的時期,瑜伽由一個原始的哲學思想逐漸發展成為修行的法門,其中的靜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
二、古典時期: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經》籠統的記載下來,到了《奧義書》明確的記載瑜伽,到《薄伽梵歌》出現,完成了瑜伽行法與吠檀多哲學的合一,使瑜伽這一民間的靈修實踐變為正統,由強調行法到行為、信仰、知識三者並行不悖。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印度聖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訂為八支體系。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三.後古典時期:
由“瑜伽經”以後,為後古典瑜伽。主要包括了“瑜伽奧義書”,密教和訶陀瑜伽。“瑜伽奧義書”有二十一部,在這些“奧義書”中,純粹認知,推理甚至冥想都不是達到解脫的唯一方法,它們都有必要通過苦行的修練技術所導致的生理轉化和精神體會,才能達到梵我合一的境地。因此,產生出了節食、禁慾,體位法,七輪等,加上咒語、手英身英尚師之結合,是後古典時期瑜伽的精華。
19世紀的“克須那摩卻那”是現代瑜伽之父。其後的“愛恩加”和“第斯克佳”是聖王瑜伽的領導者。另外印度錫克族的“拙火瑜伽”和“濕婆阿蘭達”瑜伽也是二個重要的瑜伽派別。一個練氣一個練心。

現代發展

瑜伽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世界廣泛傳播的一項身心鍛鍊修習法。從印度傳至歐美、亞太、非洲等等,因為它對心理的減壓以及對生理的保健等明顯作用而備受推崇。同時不斷演變出了各種各式的瑜伽方法,比如熱瑜伽、哈他瑜伽、高溫瑜伽、養生瑜伽等等,以及一些瑜伽管理科學。在現代,也產生了一些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瑜伽人物,例如艾揚格、斯瓦米·蘭德福、張蕙蘭等等。不可否認,悠久的瑜伽將會更加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

瑜伽學院

印度帕坦伽利瑜伽學院有限公司

印度瑜伽印度瑜伽
IndiaPatanjaliYogaCollegeLimited
瑜伽之祖帕坦伽利(Patanjali),一般認為他誕生於公元前約莫200至500年間的印度拉爾(Ra'r'h)地區。
傳說中,帕坦伽利的母親哥妮卡(Gonika')是個飽學的瑜伽行者,她一直希望將所學傳給一位賢能之士但未能如願。哥妮卡心理想說她的生命所剩無幾,她就向太陽神祈求,希望劉能賜給她一位所尋覓的賢者。她雙手捧水閉眼向太陽神禱告,正當她要獻水給太陽神時,她睜眼看到手中有一條小蛇,小蛇瞬間化成人形,向她說:“我想做你的孩子。”哥妮卡答應了,並為他取名Patanjali。Pat的意思是掉落,an‘jali的意思是雙手合十,因為帕坦伽利就像由天掉落至她手中的人,所以就取名為Patanjali(印度文:???????)。
傳說中帕坦伽利是蛇王Adisesa為了撰寫大法和獻身神聖之舞在主濕婆(Shiva)的祝福下轉世人間成為瑜伽之祖。
印度帕坦伽利瑜伽學院位於印度北部的瑜伽聖地瑞施凱詩附近的聖城哈立德瓦爾(Haridwar),該城位於德里以北200多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腳下,恆河從此流進平原,所以這裡又有“恆河門”之稱,唐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里對此地有過描繪。該學院在教學上秉承了印度瑜伽的傳統精華,結合歷史沉澱的帕坦伽利文化傳承,形成了自身的獨特的教學體系。學院課程全面豐富,不僅能讓學生在體式、呼吸法、冥想法等這些專業的知識上得到收益,更能從哲學、醫學、社會學、自然科學等方面挖掘整理出與瑜伽相關的知識,傳授給每位學員,使大家能更廣泛的理解瑜伽的含義並明確知道該如何去踐,從而進一步把最純正的瑜伽傳播給世界的每一個人。同時,該學院由享譽全球的斯瓦米·蘭德福(SwamiRamdev)擔任首席大師教授的阿育吠陀醫學療法瑜伽課程也受到全世界的好評。斯瓦米·蘭德福大師的卓越成就和帕坦伽利瑜伽文化的正宗傳承,這使印度帕坦伽利瑜伽學院在世界瑜伽界獨樹一幟,享有盛譽!
印度帕坦伽利瑜伽學院有限公司是全世界歷史傳承最悠久、最權威的瑜伽學院和教練等級評定機構。2012年學院聘請學者書法家詩人呂薩先生出任印度帕坦伽利瑜伽學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執行總監。

《瑜伽經》

瑜伽之祖帕坦伽利(patanjali)撰寫的《瑜伽經》,賦予了瑜伽所有理論和知識,在這部著作里,他闡述了瑜伽的定義、瑜伽的內容、瑜伽給身體內部帶來的變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經有了很長的實踐期,但是沒有任何人給瑜伽一個系統的解釋,帕坦伽利創造了一個整體的瑜伽體系。帕坦伽利指出,瑜伽不是一種理論,不是存在與理論之上的,它更多的是一個實踐,如果要成為一位真正的瑜伽人,不是理論瑜伽,而是實踐瑜伽,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瑜伽人。帕坦伽利對瑜伽目的明確到:瑜伽教授你如何控制你的大腦(CHITTA)。
所以帕坦伽利被尊為瑜伽之祖。
從宗教上說,《瑜伽經》是屬於婆羅門教哲學,這和佛教是既有區別也有聯繫的。
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一個最高的本體----梵。(強調靈魂的屬性)
佛教認為:事物是沒有本體的,只有實相。(強調靈魂的特性)
但是《瑜伽經》所述內容和佛教禪定的方式是基本相一致。因為瑜伽是佛學的修行技法。正如印度帕坦伽利瑜伽學院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呂薩先生所說:“瑜伽是靈魂的科學,是修行的科學,是所有宗教的基礎,所有宗教修行的最根本道理與方法在《瑜伽經》里都說盡了。瑜伽好比是麵粉,而世上各種宗教好比包子、饅頭、麵包、蛋糕等等。”
婆羅門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文明的時期,婆羅門教認為萬物有最高實體----梵,修行者的至高境界是要“梵我合一”。
瑜伽經由梵文寫成,在翻譯上非常困難。現存的英譯本有數十種之多,但譯法各有不同,有時分句也不一樣。
偉大的瑜伽聖者帕坦伽利所著《瑜伽經》是瑜伽學派的根本經典。經文記載了古印度的大師們關於神聖、人、自性、物質觀、身體、精神、梵文語音幾乎所有範圍的深邃的論述。《瑜伽經》指引瑜伽者完成性靈的旅程,書中充滿對身心世界的探索,告訴人們最為根本的道德,書中的所有智慧並不能被後人完全解釋,歷代大師不斷的撰寫關於《瑜伽經》的書籍。瑜伽經的思想在瑜伽者的生活中處處的體現。
《瑜伽經》大約成書為公元前三百年,而歷史文物表明瑜伽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就有相關的修煉了。帕坦伽利的偉大在於他不加偏見地系統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宗派,又結合古典數論的哲學體系,從而使瑜伽為印度正派哲學所承認,瑜伽也因此影響了印度的各種哲學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

分類

古典

瑜伽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已經衍生出很多派別。
正統的印度“古典瑜伽”包括智瑜伽、業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達里尼瑜伽六大體系。不同的瑜伽派別理論有很大差別。智瑜伽提倡培養知識理念;業瑜伽倡導內心修行,引導更加完善的行為;信仰瑜伽是將前者綜合併衍生髮展而來的;哈他瑜伽包括精神體系和肌體體系;王瑜伽功偏於意念和調息;昆達里尼瑜伽等等。這些不同體系理論的瑜伽,對於修習者來說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
瑜伽流派體系
印度河文明
吠陀瑜伽(VedicYoga)
印度傳統瑜伽

業瑜伽
智瑜伽

密教瑜伽(ShivasmYoga)
奉愛瑜伽

王瑜伽

曼陀羅瑜伽
綜合瑜伽

哈他瑜伽

(HathaYoga)
吉瓦穆克提瑜伽
阿斯湯伽瑜伽
艾揚格瑜伽
活力瑜伽
流瑜伽
陰瑜伽
比克拉姆熱瑜伽
維尼瑜伽
阿南達瑜伽
阿奴撒拉瑜伽
整合瑜伽
悉瓦南達瑜伽
昆達里尼瑜伽
克利帕魯瑜伽
佛教瑜伽
大乘佛教顯宗瑜伽
小乘佛教瑜伽
大乘佛教密宗瑜伽
印度密宗瑜伽
耆那教瑜伽

智瑜伽

提倡培養知識理念,從無明中解脫出來,達到神聖知識,以期待與梵合一。智瑜伽認為,知識有低等和高等之別。尋常人所說的知識僅僅局限於生命和物質的外在表現。這種低等知識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獲得。然而智瑜伽所尋求的的知識,則要求瑜伽者轉眼內向,透過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質,去體驗和理解創造萬物之神-梵。通過朗讀古老的、被認為是天啟的經典,理解書中那些真正的奧義,獲得神聖的真諦。瑜伽師憑藉瑜伽實踐提升生命之氣,打開頭頂的梵穴輪,讓梵進入身體獲得無上智慧。
業瑜伽
業是行為的意思。業瑜伽認為,行為是生命的第一表現,比如衣食、起居、言談、舉止等等。業瑜伽倡導將精力集中於內心的世界,通過內性的精神活動,引導更加完善的的行為。瑜伽師通常採取極度克制的苦行,歷盡善行,崇神律己,執著苦行,淨心寡慾。他們認為人最好的朋友和最壞的敵人都是他本身,這全由他自己的行為決定。只有完全的奉獻和皈依,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情操、行為達到與梵合一的最終境界。

哈他瑜伽

在哈他(Hatha)這個詞中,“哈”(ha)的意思是太陽,“他”(tha)的意思是月亮。他代表男與女,日與夜,陰與陽,冷與熱,柔與剛,以及其他任何相輔相成的兩個對立面的平衡。哈他瑜伽認為,人體包括兩個體系,一為精神體系;一為肌體體系。人的平常思想活動大部分是無序騷亂的,是能力的浪費比如:疲勞、興奮、哀傷、激動,人體只有一小部分用於維持生命。在通常情況下,如果這種失調現象不太嚴重時,通過休息便可自然恢復平衡,但是如果不能主動的自我克制和調節,這種失調會日益加劇導致精神和肌體上的疾病。體位法可以打破原有的騷亂,消除肌體不安定的因素,停止惡性循環的運動;通過調息來清除體內神經系統的滯障,通過龐達控制身體的能量並加以利用。

王瑜伽

如果說哈他瑜伽是打開瑜伽之門的鑰匙,那王瑜伽就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必由之路。哈他瑜伽重在體式和制氣,王瑜伽偏於意念和調息。通常使用蓮花坐等一些體位法日進行冥想,摒棄了大多數嚴格的體位法。王瑜伽積極提倡瑜伽的八支分法,即禁制、尊行、坐法、調息、制感、內醒、靜慮、三摩地。瑜伽冥想方法很多,但體位姿勢大都採用蓮花坐,練習冥想時通過意念來感受實體的運動,控制氣脈在體內流通,產生不同的神通力。一點凝視法是瑜伽者常常喜愛的一種冥想練習,這通常是在環境幽靜的地方,或在山林湖海邊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固定的實體中比如克里希那神像或是蠟燭、樹葉、野花或是瀑布、流水等等;使自己的精神完全沉浸在無限深邃的寂靜中。

昆達利尼

又稱為蛇王瑜伽。昆達利尼證明了人體周身存在72,000條氣脈,七大梵穴輪,一根主通道和一條尚未喚醒而處在休眠狀態的聖蛇。通過打通氣脈,使生命之氣喚醒那條蛇,使他穿過所有的梵穴輪而到達體外,一旦昆達利尼蛇衝出頭頂的梵穴輪,即可獲得出神入化的三摩地。現在練習昆達利尼瑜伽的人是相當少的,因為昆達利尼對人的要求很高,經常練習數十年至久的瑜伽者並沒有獲得任何神通力或是三摩地境界。昆達利尼瑜伽是瑜伽中較為難以練習的方法,只有持之以恆方可獲得力量。

密宗瑜伽

TantraYoga。密宗,又稱密教(EsotericBuddhism),國外又稱怛特羅(Tantra)佛教;也稱真言乘(Mantra-Yana)、持明乘(Vidya-dhara-yana)、密乘(Esoteric-yana)、果乘(Phala-yana)、金剛乘(Vajra-yana)。它是公元7世紀到12世紀以後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別與婆羅門教相結合的產物。
密宗的傳承體系,是大日如來授法金附薩堙,釋迦逝世後八百年時,龍樹開南山鐵塔,親從金剛薩棰受法,後傳龍智,龍智傳金剛智和善無畏。唐開元年間,善無畏、金剛智及金剛智的第子不空先後來中國輸入密教,成為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在中國漢地傳兩世後衰微。與密教傳入漢地差不多同時,密教也傳播至中國西藏地區。8世紀中後葉,著名的密宗大師蓮花生來到西藏,幫助信佛的藏王赤松德贊(755—797在位)“調伏眾魔”,戰勝了西藏本地的原始巫教——苯教(Bonpo),同時,蓮花生將已含有密宗四部修法之最高階段的無上瑜伽密的印度因陀羅部底系金剛乘密教傳入西藏。公元13世紀初,佛教在印度泯滅後,唯有西藏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修習的完整形態。形成了藏密系統。
密宗無上瑜伽“樂空雙運”雙修法的生理學根據便是三脈七輪及“軍荼力蛇”學說。所謂“樂空雙運”,即是密宗無上瑜伽密的教義及特別修行法。其理論根源於密宗《大日經》與《金剛頂經》。
藏密瑜珈的特色為複雜曼陀羅圖案(Yantra)、詳密的宗教儀軌、不對外公開的內容、上師加持、利用性能量引出生命能量的修練法、變換物質的練法、紅教大圓滿法、白教大手印法等等。

阿斯湯嘎

在帕坦伽利的《瑜伽經》里,八分支法瑜伽也被稱做阿斯湯嘎瑜伽(AstanghaYoga),是最古老的瑜伽練習體系。
阿斯湯嘎瑜伽是一項嚴格的練習。目前,世界流行的練習方式是由印度瑜伽師Pattabbi?Jois創立的。阿斯湯嘎瑜伽分為基礎級、中級、高級3種級別。每種級別的動作編排是固定不變的,都以5遍太陽祈禱式A和B開始,中間有大量的體位姿勢練習,最後以倒立和休息術作為結束。這樣連續不斷動作練習的目的,在於消耗大量熱量,以清潔身體,排出毒素。
阿斯湯嘎瑜伽均衡地鍛鍊了身體的力量、柔韌度和耐力。歐美國家很多健身愛好者都熱衷於此。在西方,這種瑜伽也被稱作“力量瑜伽”。目前,國內一些瑜伽館已經開設阿斯湯嘎瑜伽課程,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但大多以初級為主。
適合:這種瑜伽對練習者體能素質要求很高,每個級別里的體位姿勢固定不變,因此要求練習者身體健康,並且及有耐心。
阿斯湯嘎瑜伽要求的呼吸方式,以喉嚨能輕微發出聲音的喉呼吸為主。
注意:初學者、體弱多病的人、修習瑜伽時間不長的人不適合這種瑜伽。因為強度大,更不要盲目追求完成動作,而忽略身體的承受能力。
一旦感覺體力透支、呼吸急促,請停止練習。如果身體出現疼痛,也說明超過了可以承受的極限。切記從初級入手,從易從緩,逐漸加強練習力度。也可以將哈他瑜伽和阿斯湯嘎瑜伽交替練習。

艾揚格

今年88歲的艾揚格大師是艾揚格瑜伽的創立者。有人說,這一體系的瑜伽是初學者、病人、中老年人的福音。
艾揚格從小體弱多病,最初練習哈他瑜伽是為了強身健體,並且一度大到很高的境界。60歲左右時,艾揚格經歷了一場車禍,嚴重的傷害使他連最簡單的體位姿勢都不能做了。經過9年時間,憑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努力,艾揚格終於恢復了健康。艾揚格深刻體會到身有疾病的痛苦,以及瑜伽所帶來的神奇恢復功效,由此創建了著名的、具有治療效果的艾揚格瑜伽體系。艾揚格瑜伽被公認為最講究體位練習方法,它可以協調身體平衡,對疾病治療效果很好。
練習艾揚格瑜伽,需要特別關注身體各部位的細節,善於利用各種輔助道具。這種課程的設定緩慢而有節制。姿勢的穩定能夠促進呼吸的深長,意識的專注集中可以提升精神力量。目前,國內上尉開始傳授這一體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傳入中國。
適合:身體較硬的人,患者,術後產後恢復的人
很多人通過練習艾揚格瑜伽恢復了健康,但如果性格急躁會覺得過於沉悶。
特點: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輔助道具,是艾揚格瑜伽與傳統瑜伽最大的不同。其中的很多姿勢都要用木塊、長凳、沙袋、毯子、墊枕、布帶等輔助工具來完成,這樣還可以加大動作幅度。也讓很多看似遙不可及的動作不再複雜,從而使不同身體程度的學員同樣受益。
注意:艾揚格瑜伽以安全緩慢著稱,可以磨練毛躁的性情。但正如很多瑜伽師指出的,過於依賴器械道具的一個不良後果是培養了人的懶惰意識,忽視自身體能的增加。因此,學習這種瑜伽體系時,要儘可能地挖掘身體潛力,最終扔掉工具而不是終生依賴。

流瑜伽

流瑜伽,也有人稱其為“流程瑜伽”。傳自西方,是哈他瑜伽與阿斯湯嘎瑜伽的混合體。它的教義和難度介於兩者之間。
流瑜伽每個級別的初始動作也是從太陽祈禱式A和B開始,練習數次,而後進行單個動作練習,最後以倒立和休息術結束。阿斯湯嘎瑜伽里最經典也是最累人的Vinyasa動作被簡化甚至不用了,從而節省了練習者的體力。它比傳統的哈他瑜伽在體能消耗更大。
流瑜伽在歐美國家較為盛行。國內也有不少瑜伽館教授流瑜伽,考慮到國人的身體素質比較一般,這種瑜伽形式便於接受。
適合:健康的年輕人,想減肥排毒的人,哈他瑜伽修煉半年以上。不建議體弱多病者練習。
特點:流瑜伽的初級類似哈他瑜伽,適合普通人練習。中級以上難度逐漸增加,這是為將來練習阿斯湯嘎瑜伽做準備,因此不建議初學者練習這種瑜伽。
注意:流瑜伽的動作編排連綿而流暢,體力不好的人可以在中途做短暫休息,以保存體力。之所以也被稱作“流程瑜伽”,是因為動作是固定,好比固定流程,所以對鍛鍊耐心很有幫助。

熱瑜伽

印度人比克若姆在美國創立了熱瑜伽體系,一經推出便轟動了整個瑜伽界。盡雖然這種練習方式被一些古典瑜伽師認為不符合傳統觀念和規範,但熱瑜伽無疑擁有忠誠的追隨者。熱瑜伽對場地和溫度的要求十分嚴格,練習者要在38℃以上的高溫環境下練習26個基本姿勢,基本上10分鐘後就會大汗淋漓。
熱瑜伽對於減肥、排毒、雕塑身材都有很好的效果,是目前比較流行的創新練習方法。
適合:身體健康,沒有大病或者患病隱患的人,想減肥排毒的人。心臟病、高血壓、嚴重眼耳疾病、糖尿病、大病初癒、產婦,亞健康的人不適合練習。
經常光顧健身房、注重鍛鍊的人比較容易接受。如果你平時很少運動,建議慎重選擇。可以先試練一下,看看身體是否能接受。
特點:出汗可以帶走體表的毒素,淨化神經系統。傳統的哈他瑜伽和阿斯湯嘎瑜伽以體位姿勢使練習者出大量的汗,從而達到排出體內垃圾的目的。熱瑜伽的高溫環境代替了大量辛苦的練習,普通人進去之後,即使不做任何練習也會出汗。很多明星都靠熱瑜伽減肥,國內嘗試這種瑜伽體系的人也越來越多。
常溫時肌肉和筋腱比較僵硬,而在高溫環境下,你會發現身體柔韌度出奇的好,從而對自己產生信心。這也是熱瑜伽的一大特點。
注意:一旦出現出汗過多、脫水、噁心、疲勞過度、腹痛等症狀,請馬上停止練習,出去通風。如果試過幾次後症狀依然沒有改善,說明你的體質不適合這種瑜伽體系,建議選擇其他的。
練習時要帶毛巾和水。練習後不要立刻洗澡,等汗液乾透,毛孔收縮後再洗,更有利於毒素排出。

孕婦瑜伽

孕婦練習瑜伽可以增強體力和肌肉張力,增強身體的平衡感,提高整個肌肉組織的柔韌度和靈活度。 在妊娠的第一階段,孕婦做任何費力的身體操練常常會不能堅持而最終放棄。建議孕婦從妊娠第4個月開始進行鍛鍊。對沒有流產史、積極健康的未來母親,只要覺得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進行一些輕柔的增強身體力量和提高肌肉柔韌性和張力的鍛鍊。
在整個妊娠過程中,孕婦可以練習不同的不同的瑜伽姿勢,但必須以個人的需要和舒適度為準,瑜伽的練習因人而異,必須與人的身體狀況協調。練習時如有不適感。可以改用更適合自己的練習姿勢。
孕婦練習瑜伽可以增強體力和肌肉張力,增強身體的平衡感,提高整個肌肉組織的柔韌度和靈活度。同時刺激控制荷爾蒙分泌的腺體,增加血液循環,加速血液循環,還能夠很好地控制呼吸。練習瑜伽還可以起到按摩內部器官的作用。此外,針對腹部練習的瑜伽可以幫助產後重塑身材。但是要注息的是,瑜伽並不是使懷孕和分娩更為安全順利的唯一方式。瑜伽只是在整個妊娠過程當中幫助孕婦進行適當鍛鍊。“分娩”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因此大多數孕婦在分娩來臨前會感到恐俱和不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練習瑜伽可以讓這個過程變得輕鬆簡單並有助於孕婦在產前保持平和的心態。

雙人瑜伽

在方興未艾的瑜伽熱潮中,雙人瑜伽漸漸受到關注。和個人修習相比,雙人瑜伽更重視分享、交流和互助,在增加了瑜伽樂趣的同時,練習者之間的愛,友情,信任,合作精神也隨之提高。
顧名思義,雙人,可以是夫妻、父母、朋友、情侶。甚至是想提高工作配合程度的同事或者想增加合作機會的生意夥伴等。但是由於有很多的身體接觸,顯然,在動作選擇和課程設計上我們是要因人而宜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