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聖

印度朝聖

印度朝聖是指,具有某種宗教信仰的群體,到印度進行一種宗教性的朝拜活動,通過這種宗教性的朝拜活動,能夠希望得到祈福消業的作用和獲得精神上特殊加持的力量。

印度朝聖解釋

印度朝聖主要是佛教徒去朝聖釋迦牟尼佛一生中所經歷的重要地方,佛教徒認為,佛陀所經歷的這些地方,具有非常加持力的作用,能夠幫助人類消除業障,積累福報,也是一種解脫成佛的重要法門。

佛教經典有具體的記載,如《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 中說:“如是八大靈塔。若有婆羅門及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大信心修建塔廟承事供養。是人得大利益。獲大果報。具大稱讚。名聞普遍甚深廣大。乃至諸苾芻亦應當學複次諸苾芻。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八大靈塔。向此生中至誠供養。是人命終速生天界。”

此外,《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中記載,閻浮提八大佛教聖地:

淨飯王都迦毗城 龍彌儞園佛生處 — 藍毗尼園及迦毗羅衛國

摩伽陀泥連河側 菩提樹下成正覺 — 菩提迦耶佛證道地

迦屍國波羅柰城 轉大法輪十二行 — 波羅奈斯鹿野苑初轉法輪地

印度朝聖 印度朝聖

舍衛大城祇園內 遍滿三界現神通 — 舍衛國及祇樹給孤獨園

桑迦屍國曲女城 忉利天宮而降下 — 僧伽施從忉利天返回人間處(桑克西亞)

王舍大城僧分別 如來善化行慈悲 — 王舍城、包括靈鷲山,竹林精舍

廣嚴大城靈塔中 如來思念壽量處 — 吠舍離 廣嚴城

拘屍那城大力地 娑羅雙樹入涅槃 — 拘屍那羅 佛涅槃地

十八大聖跡

全景印度朝聖十八大聖跡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 衲木錯在多年的佛教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闢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闢,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1、出 生—— 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 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印度朝聖 印度朝聖

4、成道—— 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法輪—— 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莊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誌)。

6、涅 槃—— 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莊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 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 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 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淨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印度朝聖 印度朝聖

10、降凡處—— 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 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 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 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 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

印度朝聖 印度朝聖

15、 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

16、 恆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歷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恆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恆河沙( 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

17、世界八大奇蹟之 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

印度朝聖 印度朝聖

18、印度首都 德里,朝聖藏於印度國家博物館 佛陀舍利。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

印度朝聖意義

《大般涅槃經》中開示朝聖的功德

除了《佛說八大靈塔經》外,還有其他許多經典也有講述朝聖的功德。在《大般涅槃經》(卷中)記載,佛陀在世時,四方諸比丘可禮拜供養佛陀,聽經受法,長獲福利。佛陀授記阿難,佛涅槃後,如有發心之人,能前往佛陀誕生之藍毗尼、佛陀成道之菩提伽耶、佛陀轉法輪之鹿野苑、佛陀涅槃之拘屍那羅等四處朝聖,所獲功德不可稱計。所生之處,常在人天。受樂果報。無有窮盡。東晉法顯譯《大般涅槃經》述說朝聖四聖地功德原文如下:

印度朝聖 印度朝聖

佛言。阿難。諸天龍神八部之眾。聞我在於娑羅雙樹右胸而臥。皆悉競來瞻視於我。從虛空中。累至於地。四面充滿。各三十二逾闍那。此優波摩那比丘。當我前立。天龍八部生不喜心。作如是念。如來今者在雙樹間。不久便當入般涅槃。我等最後瞻視之時。而此比丘。當佛前立。以是因緣故令之卻。阿難知不。今此八部。或有悲泣不能自勝。或有懊憹迷悶欲絕。或有以手自拔頭髮。或有牽絕嚴身具者。悉皆同聲唱如是言。如來今者入般涅槃。何其速哉。如來出世難可值遇。如優曇缽花時時乃現。而今不久入般涅槃。嗚呼苦哉。世間眼滅。我等從今誰為歸導。離欲諸天皆悉嘆言。嗚呼世間極為無常。無有受生不歸滅者。又彼諸天。共相謂言。世尊昔日或在毘耶離城。或在王舍城。或在舍衛國並及余處。安居訖已。諸比丘眾從四方來。問訊世尊。我等因此。得於路側見諸比丘。禮拜供養。聽受經法。長獲福利。世尊今者既般涅槃。諸比丘僧。安居竟已。無復問訊。遊行處所。我等不復得於路側見諸比丘。禮拜供養。聽受經法。永失如此福利。爾時如來告阿難言。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我滅後。能故發心。往我四處。所獲功德不可稱計。所生之處。常在人天。受樂果報。無有窮盡。何等為四:

一者如來為菩薩時。在迦比羅旆兜國藍毘尼園所生之處。

印度朝聖 印度朝聖

二者於摩竭提國。我初坐於菩提樹下。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處。

三者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所住轉法輪處。

四者鳩屍那國力士生地熙連河側娑羅林中雙樹之間般涅槃處。

是為四處。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並及餘人外道徒眾。發心欲往到彼禮拜。所獲功德。悉如上說。爾時阿難聞佛此語白言。世尊。我當普宣告諸四部眾知此四處。若往禮拜。功德如是。

關於四聖地,佛陀還在《長阿含經》 中授記阿難:

爾時。阿難偏露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世尊。現四方沙門耆舊多智。明解經律。清德高行者來覲世尊。我因得禮敬。親覲問訊。佛滅度後。彼不復來。無所瞻對。當如之何?

佛告阿難。汝勿憂也。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三曰念佛轉法輪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阿難。我般泥洹後。族姓男女念佛生時。功德如是。佛得道時。神力如是。轉法輪時。度人如是。臨滅度時。遺法如是。各詣其處。遊行禮敬諸塔寺已。死皆生天。

體恆法師:朝聖異於旅行

朝聖異於旅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