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迪西亞戰役

卡迪西亞戰役

7世紀伊斯蘭教四大哈里發時期阿拉伯穆斯林軍與波斯薩珊王朝軍隊之間的一次關鍵性戰鬥。637年5月末發生於伊拉克南部納賈夫以西的卡迪西亞,故名。為伊斯蘭教發展初期繼葉爾穆克戰役之後的又一著名重大戰役。卡迪西亞戰役已載入中世紀軍事史冊,為善於用兵、以少勝多的突出戰例之一,被伊斯蘭史書譽為奇蹟。

戰役背景

公元7世紀初,阿拉伯人還處於氏族社會,主要信仰多神教,所居住的阿拉伯半島土地貧瘠,氣候嚴酷,居民多數是遊牧民,逐水草而居。公元6世紀起,阿拉

阿拉伯輕騎兵阿拉伯輕騎兵

伯西部成為拜占庭和波斯爭奪的對象,兩個帝國相互廝殺元氣大傷。相傳,610年穆罕默德40歲時的一天,當他在麥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潛修冥想時,安拉派天使伽百利向他傳達“啟示”使之“受命為聖”。此後,他宣稱接受了安拉給予的“使命”,便開始了歷時23年的傳播伊斯蘭教的活動。經過阿拉伯半島統一戰爭,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島建立了阿拉伯帝國,隨後,阿拉伯人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征服運動。

阿拉伯人展開對外征服之時,波斯帝國卻和拜占庭帝國之間一直處於曠日持久的戰爭之中,戰爭使得兩大帝國國力空虛,疲憊不堪。

戰役過程

戰役開始

633年秋,伊斯蘭教首任哈里發歐麥爾·本·赫塔布在派遣穆斯林軍向拜占庭帝國屬地敘利亞進軍、西線派遣阿慕爾攻克埃及的同時,曾派“安拉之劍”哈立德·本·瓦利德率領一支分遣隊出征波斯薩珊王朝統治下的伊拉克。634年哈立德奉派率軍增援敘利亞後,留在伊拉克境內的穆斯林軍多次遭到波斯軍隊的反攻,處於不利地位。636年,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派遣賽爾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領6000人馬增援伊拉克。 戰役之前,賽爾德帶兵駐紮好後,靜觀敵軍動態,穆斯林長途跋涉疲軍不宜作戰,波斯軍則想以逸待勞。開始雙方皆按兵不動,相持一個月後,賽爾德致函向歐麥爾匯報軍情,歐麥爾在回信中向賽爾德分析了敵我局勢,告誡賽阿德他所面對的是兵力強大、裝備精良、勇猛善戰並稱霸中東上千年的波斯軍隊,敵軍還處於有利地勢,再加之卡迪西亞是波斯的大門,對此重地,敵軍絕不會輕易讓手,攻克它非常不易。他囑咐賽阿德要以智取勝。歐麥爾還命令他先派一個使團前往波斯勸降。當時使團由多名聖門弟子組成,他們向波斯國王葉茲德吉爾德三世說明來意,勸他放棄迷誤,接受伊斯蘭真理。但遭到他的驕橫拒絕。

阿拉伯勝利

637年5月在卡迪西亞與,阿拉伯軍隊與波斯帝國首相羅斯圖姆親自統率的3萬(另說12萬)大軍遭遇。戰役伊始,賽爾德因見兵力眾寡懸殊,遂只派小股力量從側翼騷擾敵軍,不進行正面交鋒。本來穆斯林軍隊人數就遠遠少于波斯軍方面,波斯軍又動用了在當時可以說是最先進、最不易攻破的象軍參戰,他們在大象身上裝有堅木箱子,穆斯林如果射擊,敵軍就會躲入箱子,而大象的皮又無法射透。所以一開始穆斯林方面傷亡損失相當慘重,戰鬥打得非常艱難。但後來賽阿德及時改變戰術,他只派小股力量從側翼騷擾敵軍,避開正面交鋒。

是日,沙漠颳起了狂風,遮天蔽日,波斯軍不習慣這種惡劣的天氣,穆斯林趁機從正面發起猛攻,首相羅斯圖姆戰死。穆斯林乘勝追擊,選擇一個便利的淺灘,安全地渡過底格里斯河,勝利地進入薩珊王朝首都泰西封。波斯皇帝葉斯提澤德三世被逼無奈,只得棄城而逃,王后自殺。阿拉伯軍隊占領了整個伊拉克。

戰役影響

以少勝多

卡迪西亞戰役已載入中世紀軍事史冊,為善於用兵、以少勝多的突出戰例之一,被伊斯蘭史書譽為奇蹟。它的勝利為阿拉伯穆斯林軍全面占領伊拉克並最後滅亡波斯薩珊王朝奠定了基礎,為其後伊斯蘭教在伊拉克和波斯地區的廣泛傳播,開創了有利的局面。這場戰役導致了波斯薩珊王朝的覆滅,使阿拉伯民族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

歷史變革

卡迪西亞戰役後,波斯迎來了歷史上最大的變革——伊斯蘭化時代,隨後的波斯歷朝歷代無一不是以伊斯蘭教奉為國教。伊斯蘭教的進入使得波斯得以與外界快速交流,使得波斯的經濟與文化得以較快發展。

阿拉伯民族歷史

阿拉伯人,曾經是住在中東、北非、中亞和小亞細亞的世界性民族。歐洲人稱之為“薩拉森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阿拉伯國家,占這些國家居民的大多數,還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亞、衣索比亞、索馬里、查德、坦尚尼亞等國,有2.3億人(2006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