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普魯斯大橋

博斯普魯斯大橋

博斯普魯斯大橋(Bosphorous Bridge):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座懸索橋,是歐亞第一大鋼索吊橋,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吊橋。1970年2月開始動工,1973年10月30日落成啟用。因北約五公里處有另一座名為“穆罕默德二世大橋”的跨海大橋,為了區別,所以博斯普魯斯大橋又常稱為“第一博斯普魯斯大橋”,而穆罕默德二世大橋則稱為“第二博斯普魯斯大橋”。

基本信息

工程簡介

博斯普魯斯大橋博斯普魯斯大橋
博斯普魯斯大橋(Bosphorous Bridge)是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座懸索橋,為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並連結亞洲歐洲兩大陸的跨海大橋。以北約5公里處有另一座名為“穆罕默德二世大橋”的跨海大橋,為了區別,所以博斯普魯斯大橋又常稱為“第一博斯普魯斯大橋”,而穆罕默德二世大橋則稱為“第二博斯普魯斯大橋”。

博斯普魯斯大橋的興建決定於土耳其首相阿德南·曼德列斯任內的1957年,於1970年2月開始動工,1973年10月30日落成啟用,當天為土耳其建國50周年紀念日的翌日。

博斯普魯斯大橋全長1,510米,離海面64米,路寬39米,分為6線道。

結構特點

博斯普魯斯大橋博斯普魯斯大橋

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興建於1968 年,修築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窄處,1973 年10 月正式通車。

1985 年12 月4 日,土耳其政府和日本、義大利三國共同承建了第二座海峽大橋。新建的大橋橫跨在海峽歐洲部分的希沙呂斯蒂與亞洲部分的卡瓦久克之間,位於第一座大橋的北面約 5 公里處。大橋總長510 米,跨越海面部分為1090 米,比第一座大橋長17 米,是世界第六大吊橋。橋身高出海面64 米,任何遠洋巨輪均可自由航行。橋面寬39.4 米,可平行通過8輛汽車,比第一座大橋寬出兩個車道。整座大橋沒有一個橋墩,由兩岸高達107米的兩座橋塔用兩根粗達77 厘米的鋼索牽引製成。每根鋼索重9500 噸,由16128根粗5.38 毫米的鋼絲擰成。

兩座塔橋之間跨越海峽水面部分的橋長1074米,橋寬33米,高出海面64米。橋的兩頭各有一呈“門”字形的橋塔,水中不設橋墩,整個橋身用兩根粗大的鋼索牽引,每根鋼索由11,300根5毫米的鋼絲擰成,支撐整個橋面。

大橋正中有一道白線,白線以東是亞洲,以西是歐洲。橋面可以並排行駛6 輛汽車,如果橋上停滿汽車,西岸橋塔就要向里傾斜86厘米,東岸橋塔則傾斜90厘米。一颳大風,大橋會左右擺動一兩米。不過這都沒有什麼危險。

這座大橋是歐亞第一大鋼索吊橋,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吊橋。

文化特色

博斯普魯斯大橋夜景博斯普魯斯大橋夜景

每當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海峽大橋和兩岸燈火通明,水面熠熠泛著銀光,倒映出岸上的古堡清真寺、屋影和林影,五彩繽紛,充滿神奇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從遠處眺望,雄踞海面的大橋,猶如一條巨龍橫臥,蔚為壯觀。

入夜,橋上華燈齊明,遠遠望去,宛如巨龍凌空。

海峽大橋東岸是亞洲,西岸是歐洲,伊斯坦堡最初的老城區就建在西岸金角灣南部的岬角上,如今還保留著歷代修整的城牆。

市內蜿蜒曲折的古老街道上,殿閣林立,寺塔如雲,而寬敞筆直的阿塔土耳其大道和獨立大道兩旁卻高樓簇起,樹木成蔭,清晰地顯示出這裡薈集了東西方各種文明。

前世界女單NO.1本周將參加總獎金達200,000的伊斯坦堡杯賽,上周她來到連線亞歐大陸的的博斯普魯斯大橋上和土耳其選手Ipek Senoglu打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為了本場比賽博斯普魯斯大橋早前關閉了一個小時。博斯普魯斯大橋,全長1560米,中央跨度1074米,橫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之上,是一座對歐亞交通和貿易具有重大意義的大橋。

世界12大奇蹟橋樑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2010年7月25日報導,從日本明石海峽大橋到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世界很多橋樑不僅創造了工程學上的奇蹟,也是美麗和靈感的來源。為紀念這些偉大的成就,《赫芬頓郵報》日前盤點了世界上12座堪稱奇蹟建築的橋樑,它們既是設計史上的奇蹟,又是創造靈感的標誌。
米洛高架橋 | 英國蓋斯黑德千禧橋 | 杭州灣跨海大橋 | 科羅拉多大橋 | 博斯普魯斯大橋 | 聯邦大橋 | 桑尼伯格大橋 | 郝久古橋 | 新加坡雙螺鏇橋 | 挪威金角灣大橋 | 阿拉密洛大橋 | 盤浦大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