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第三中學

南通市第三中學

南通市第三中學創辦於1952年,是國家級示範性重點綜合高中、省重點中學、江蘇省首批四星級普通高中,坐落於著名的5A級風景區濠河的東畔,緊鄰市中心,學校環境優美,被評為江蘇省園林式學校。南通市第三中學與百年名校南通中學、崇川區學田中學開始實施聯合辦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南通市第三中學是國家級示範性綜合高中、省重點中學創辦於1952年,前身為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是解放後市政府建立的第一所中學;1958年增設高中 部,更名為南通市第三中學。坐落於著名的4A級風景區濠河的東畔,緊鄰市中心,學校環境優美,被評為江蘇省園林式學校。"校園占地近90畝,現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辦公樓、藝術館、健身房、學生公寓樓等,其建築總面積達33755平方米,設施設備固定資產總 額近5700萬元,藏書 15萬冊。現有84個教學班(含學田中學國中分部),教職工近400人,在籍學生4800餘名。

校園風采校園風采

2000年4月,獲“國家級示範重點綜合高中”稱號;2002年增掛“南通市田家炳實驗中學”校牌; 2003年,經省教育評估院評估轉評為江蘇省首批四星級普通高中,2010年2月,學校順利通過四星級複審評估。2007年5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南通市第三中學與百年名校南通中學正式實行聯合辦學。2009年8月與崇川區學田中學開始實施聯合辦學,三中國中部將逐步遷至該中學。

為省級排球傳統項目學校、航模特色學校和體育、藝術“2+1”項目實驗學校。近兩年取得省市級集體榮譽40多項。學校擁有一支師德崇高、技藝精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具有中高級教師職稱的達70%,擁有一批有影響的拔尖人才。學校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青藍工程”使青年教師迅速成熟,教師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在各級評優課中屢創佳績。作為有較大影響的學校,南通市第三中學一直走在教育科研的前列,與江蘇省南通中學共同推進的“難忘教育研究”國家級課題已經完成中期總結,該課題為該校“難忘教育”德育模式提供了全新理論支持,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學校現有國家級課題2項,省級課題5項,市級課題16項,校級課題24項。

近幾年,幾十名教師參加教學比武獲省市級一、二等獎,數百名學生在市級以上各類競賽中獲獎,高考升學率連續三年超過90%。學校先後被授予省文明單位、省德育先進學校、省園林式單位、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先進單位、市模範學校等榮譽稱號,連續多年被評為南通市綜合治理標兵和市文明單位, 2000年4月被省教委批准為國家級示範高中,同時列為省重點中學。

現與江蘇省南通中學聯合辦學,為南通中學的國中部。由陳永兵先生擔任校長。

校園文化

校徽

校徽創意說明如下:

校徽校徽

桂花樹是南通市第三中學的校樹,校徽取桂花之瓣形,取桂花純潔、高雅、榮譽之內蘊。

左側“三柱一梁”由三中校門建築抽象而來,“三柱”頂端呈階梯狀,表三中人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

右下側的河流由三中校河抽象而來,其象徵意義有四:一是“上善若水”,表三中人的道德追求;二是三中辦學歷史、校園文化源遠流長,表孕育眾多傑出人才;三是水象徵靈動與變化,表三中勇立潮頭、改革創新的精神;四是此為一抽象的阿拉伯數字“3”,表“三中”。

校徽外沿取桂花的金黃之色,表收穫與成功;填充色取赭色,表莊重與責任;主體圖案取白色,表純潔與高雅。

學風

勤學守紀

求實創新

教風

嚴謹執教

為人師表

師資隊伍

近幾年,三中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青藍工程”以老帶新使青年教師迅速成熟,每年舉行教師技能大比武,教師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觀摩課在教育界廣受好評。學校建立起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師德崇高、技藝精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擁有中高級教師職稱的老師占全體教職工70%,並擁有龔志堅、曹燕、周永寧、史無例、陳玉玲、陳萍、周雲、陳辛濤、宣勇如、嚴海軍、陸精康等有影響的跨世紀頂尖。

合理的辦學模式提高了學校發展的速度,自1992年被定為市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第一個試點單位以來,學校不斷更新辦學理念,不斷探索普通高中、職業高中、音體美特長教育等多種辦學模式。中澳聯合辦班,規模逐年擴大,中外教師互相學習、互補長短。綜合高中辦學經驗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的肯定和讚揚,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綜合高中驗收結果在全省名列前茅。江蘇省“九五”課題《城市高中階段教育辦學模式多樣化的研究》已成功結題,江蘇省“十五”課題《高等教育大眾化后綜合高中可持續性發展研究》將學校的教改探索推向深入,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實施高層次素質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人才培養

南通市第三中學堅持“以人為本 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恪守“崇德 博學”校訓,“勤勉奉獻、誠篤進取”已蔚然成風。辦學半個多世紀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出類拔萃的人才,數萬名畢業生遍布大江南北、全國各地,已成為各條戰線的骨幹、標兵,桃李滿天下。其中有以教育部原副部長王湛、《人民日報》原副總編保育均等為代表的省市級領導幹部,有以材料科學專家、中科院院士王曦、火箭技術研究員丁兆祥為代表的科技精英,有高等院校教授、海外學者及留學人員,還有以世界技巧冠軍胡欣為代表體育、音樂、美術及表演方面的一批體藝專業人才。

中外合作

中澳班

基本情況

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創辦於2000年7月,是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教育部與南通市教育局合作舉辦的高中段留學項目,辦學至今已招收了十二屆學生,幫助約300名同學實現了赴澳留學的夢想,學生的學業合格率近100%,簽證成功率為100%。先後有60多名同學考取了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昆士蘭大學等世界排名前五十名的著名大學。

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旨在培養合格的留學生,提高中國學生的國際交流水平,拓寬中澳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渠道,促進我國教育事業 的發展。

成立以來,該班蓬勃發展。學校先期投入800多萬元,建成了教學、生活設施堪稱一流的封閉教學區,有獨立的四層教學大樓、學生公寓和餐廳。各種現代化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擁有獨立的電腦房,多媒體大螢幕電化教育以及配置齊全的資 源中心。學校為該班提供圖書館、實驗樓、音樂室、游泳池、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配套設施,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及業餘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校還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布里斯班的州重點中學格拉瓦特山中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該學校負責提供教學計畫、教學資源及其考試試卷並給予各種教學方面的支持。中澳班的課程設定全部依據我國和澳大利亞昆士蘭教育部標準制定,主要科目採用全英文教學,學生主修英語、數學、社會學及科學五門課程,由澳大利亞註冊教師和中方聯合任教,確保學生的學習能與澳大利亞接軌,與時代接軌。該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影響與日俱增,2002年,"中澳友誼學校"正式掛牌成立。

擷中澳文化之精神,育中西合璧之英才。南通――昆士蘭中澳友誼學校正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莘莘學子入學就讀,這是南通市第三中學精心孕育的又一顆璀璨明珠。

承辦學校

南通市第三中學創建於1952年,是南通市政府創辦的第一所完全普通高中,校園環境優美,是江蘇省花園式學校。南通市三中秉承“崇德博學”之校風,關愛、呵護每一個學生,以嚴瑾、和諧的教學管理創造了驕人的業績,是江蘇省首批四星級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教職工近500人,學生近5000名,設有普通高中、國中部以及中澳班。學校為中澳班的發展先後投資千萬餘元,建成了一流的教學、生活設施封閉區,有獨立的四層教學大樓、學生公寓樓以及餐廳。學校還為實驗班提供圖書館、實驗樓、音樂樓、游泳池、健身房、籃球場等場所,為學生業餘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007年5月與南通中學實行真正意義上的聯合辦學,在“優勢互補”“人員互通”“資源互享”思想指引下,及時調整辦學目標,著力打造優質師資隊伍,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學校各方面工作取得全面進展,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澳方負責接納我班學生的三所學校均為昆士蘭州公立學校,格拉瓦特山中學、羅切德爾中學、克里夫蘭中學與該校長期合作,形成了緊密友好的合作關係,這三所州立學校負責提供教學計畫、教學資料及考試試卷,給予教學方面的各種支持,並負責接收中澳班全部學生赴澳繼續高二、高三年級階段的學習。三所學校位於世界十佳城市之一的布里斯班,地處近郊,風景秀美,是讀書的好地方,校園占地並不大,沒有高樓大廈,學生數近1000人,但各項先進設施應有盡有,其中格拉瓦特山中學的學生數與電腦數的比例高達1∶1,而且許多電腦室與大學圖書館聯網,還擁有7種不同種類的球場。學校開設有涉及資訊科技、文理科、商科、經濟等方面的二十多種課程供學生選擇研修。

辦學模式

中澳班招收初三畢業生和年齡不滿十八周歲的高中在讀生,在國內學習一年,主要學習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級項目課程,同時學習我國高一年級部分課程,學習結業後免考雅思赴昆士蘭州就讀十一年級和十二年級,中學畢業後可以直升澳大利亞大學。

在該校學習一年期間,註冊為昆士蘭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級學生,主要學習四門課程:英語、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課程)、社會學(包含有歷史、地理、人文、環境、旅遊、廣告等),以上課程均使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教育部海外十年級英文版教材,並由澳洲註冊教師執教(澳籍教師由昆州教育部和該校共同遴選聘用)。另外還開設國內高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電腦、體育及音樂、體育等考查科目,由該校普通高中教師執教。整個學年分為四個學期,每學期進行四門主課的期末考試,採用昆士蘭教育部提供的國際留學生統一試卷,綜合四個學期的成績評定學生的學年成績,給全部合格的同學頒發昆士蘭州十年級結業證書,澳方學校同時傳送入學通知書,待到簽證通過,學生隨即赴澳繼續高二、高三年級的學習。學生無需進行雅思考試,這也是該班的一大優勢。留澳期間,寄住於澳洲學校精心挑選的寄宿家庭,具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及學習環境。課程設定為5+1,選修6門課程,從中選擇5門功課進行考試評定,計算為OP值(OP值分為1至25,其中OP1至15可以升入本科院校)。高三畢業之後可以直接升入各類高等院校。

跟蹤服務

中澳班學生在高二階段即赴澳求學,成為常說的“小留學生”,年齡較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社會閱歷很淺,為彌補以上不足,更好地幫助學生在澳學習與生活,該校與澳方學校共同合作構建了較完善的協助機構,落實了一系列的幫助措施,以高度的負責態度細緻地做好各種跟蹤服務。

學生遠離父母,遠離家鄉,初到澳洲難以適應,思鄉心切,該校要求澳方學校精心挑選寄宿家庭,外籍父母必須關愛孩子,同時能對中國孩子的依賴父母的特點給予適當的理解和體諒,寄宿家庭還務必提供寬頻上網通道。澳方學校設有專職的海外留學生領導機構,以副校長為首,下設國際學生協調員、教師、課程輔導員及留學生學習生活協調員。副校長、國際學生協調員與該校保持著熱線聯繫,並定期來校訪問、交流。

同時,該校也積極地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學生第一次赴澳都由該校組織實施。我們還擔任學生、家長與澳方“家長”、澳方學校等方面的熱心聯絡員,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及時通報學生表現、學習成績,每年還組織家長赴澳探親參觀。

正因為有了完整的服務措施,家長、學生對我們的工作相當滿意、相當放心。

辦學業績

從2000年7月創辦至今,中澳班共成功輸送約300名學業合格學生赴澳留學,簽證成功率為100%。大學錄取率也相當喜人,以第二屆為例,赴澳22名同學中有21人直升各類院校,其中3名同學直升墨爾本大學。第三屆的禮仲毓同學取得OP1(全澳洲的比率僅為2%),季鷗怡同學取得OP3,這兩名同學可以自選澳洲任何一所大學,任何一個專業,他們都選擇了墨爾本大學。中澳班以其驕人的業績、完善的服務贏得了廣大家長、學生的青睞與好評,所招收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除江蘇省以外,近至山東、安徽、浙江、福建,遠及北京、寧夏、雲南。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正走上一個面向全國、穩定發展的軌道。

南通市第三中學中澳班的中外合作辦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辦學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不斷完善課程設定,嚴格而又人文化地做好外教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外教的積極性,以確保學生學業的高合格率。相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人們教育理念國際化進一步發展,該校的中澳實驗班將會與全省、全國的中外合作學校一樣蓬勃發展,越辦越紅火。

所獲榮譽

榮譽列表榮譽列表

模範家長學校

南通市十佳校園

江蘇省文明單位

南通市花園式單位

2000年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2002年江蘇省中學生國家安全教育實驗學校

2007年12月南通市文明單位

2008年2月“五四”紅旗團委

2008年2月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先進集體

2008年3月民主評議政風建設先進單位

2008年7月南通市學校體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8年10月南通市人事檔案工作一級單位

2008年7月南通市直學校“五好”基層黨組織

2008年10月南通市中學生排球比賽(四星級女子組)季軍

2008年10月江蘇省第二屆學校體育舞蹈錦標賽優秀組織獎

2008年11月語言文字示範學校

2008年11月南通市首屆中國移動“動感地帶”杯健美操錦標賽一等獎

2008年11月江蘇省第八屆“常青藤”杯中學生健美操比賽國中組動感活力啦啦賽二等獎

2009年4月課題研究先進集體

2009年5月青少年行為規範示範學校

學校領導

黨委、校長室:陳永兵、劉曉紅、周雲旗、藍壽軍、周仕健

黨政辦:陳志清、曹銀海、蔣洪鈺、馬小彬、管小娟

教務處:尹亞東、李 建、倪亞東、符學武、吳國林、王麗

學生處:茅林、易 峻、陳 惠、張曉燕、周潤娣

教科處: 曹 琴、張 馳

後勤處:花 雷、鞠久香、閻蘊華

工 會:顧鋼強、宋月飛

團 委:朱宏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