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辛莊村

南辛莊村,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神池縣東湖鄉。現有農戶199戶、760人。全村工農業總產值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房山區轄9個街道、3個地區、11個鎮、6個鄉:城關街道、新鎮街道、向陽街道、東風街道、迎風街道、星城街道、拱辰街道、西潞街道、良鄉地區、周口店地區、琉璃河地區、閻村鎮、竇店鎮、石樓鎮、長陽鎮、河北鎮、長溝鎮、大石窩鎮、張坊鎮、十渡鎮、青龍湖鎮、韓村河鎮、霞雲嶺鄉、南窖鄉、佛子莊鄉、大安山鄉、史家營鄉、蒲窪鄉。

山西省忻州市神池縣東湖鄉南辛莊村

山西神池縣東湖鄉南辛莊村地勢平坦,寧岢鐵路穿村而過,陽韓公路傍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面積2200畝,現有農戶199戶、760人,勞動力352人,耕地面積5500畝,全部為旱地,人均耕地4.2畝,其中退耕還林2300畝。2005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 該村基礎設施較好,用電基本解決,村中通電戶率達100%,村道長度3公里,入巷長度3.2公里。村中已通入自來水,農民安全飲水已達標。村委會大院占地2500平方米,有平房3間,共60平方米;村國小有平房3間,共60平方米,在校學生20人,老師1名;村內醫務室有醫務人員2名,其中中專以上學歷的有1名,醫務室建築面積20平方米;村內有3家便民服務店。 該村,以智求新,以覺求成,農民思想認識明顯提高,農村社會治安明顯增強,農業調產趨勢明顯加快。特別是在近幾年來,通過縣、鄉兩級政府的頂力關注與支持,積極推進“科教興村”發展戰略,以“了解農民,引進科技,關注農民,支持教育”為宗旨,闖出了一條科教興村奔小康的路子,可稱得上是一塊真正的風水寶地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萬家鎮南辛莊村

村莊由來

1886年,南辛莊的村民從平度各個方向匯集於此,給平度城的大地主開發這塊土地,那個時候叫南管莊。由於地主的剝削和壓迫,南管莊人民奮起反抗,其中一位辛姓小伙武術高強,是反抗地主的組織者,由是把南管莊改為南辛莊。

政區人口

位於鎮駐地南部5公里處,東鄰長嶺莊村,西靠萬家到劉家口鄉村公路,南臨引黃濟青乾渠,北鄰馬家村。耕地面積1418畝,居民114戶,410人。

經濟狀況

該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養殖業以養雞、蠶為主。2005年經濟總收入360萬元,人均所得5170元,其中農業收入200萬元,養殖業收入132萬元,固定資產5萬元。

優勢產業

有8戶種植大棚蔬菜,3戶養殖雞,11戶種桑養蠶,
社會事業
2005年在鎮政府幫助下,修建了南長橋,又投資4萬元拉上了自來水,投資2萬元修整了村內街道。固定電話88部,有線電視用戶80戶,村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的參保率為100%[1]。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老湖鎮南辛莊村

南辛莊村地處東平縣老湖鎮東平湖東岸,全村130戶,547人,耕地60畝,人均一分地。近年來,我們積極走特種動物養殖的路子,帶領民眾趟出了一條致富路。目前,全村特種飼養量達到4萬多隻,年產值100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0元,村集體年收入達到20萬元。 該村立足於地靠東平湖,魚、蝦等飼料資源豐富,村民眾有特種動物養殖傳統的優勢,利用鎮裡一處閒置的養殖小區,採取集體投入、統一建設、分戶租賃的辦法,建立特種動物養殖小區,發動養殖戶入區飼養。當年入區的12戶養殖戶,戶均純收入就達5萬元,吸引了30多戶要求進駐小區。去年他們採取招商引資的辦法,又新建一處小區,現已投產使用。目前,兩處園區單靠租賃費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12萬元。 搞綜合服務,拓寬增收渠道。為給民眾養殖致富提供優質服務,切實加快集體經濟發展,由村支部牽頭,以黨員和鄉土人才為主,成立了村“特種動物養殖致富服務中心”。服務中心集提供信息、技術、銷售、防疫、綜合調協於一體,定期進行技術指導,提供防疫服務,每年都派專人到河北、天津、內蒙等地聯繫銷售業務。這樣既為民眾提供了方便,通過中介服務,優質服務,每年又為集體增加8萬多元的收入,實現了民富與村強“雙贏”效果。

山東省即墨市移風店鎮南辛莊村

村莊由來

南辛莊在北辛莊南0.6公里處,南鄰道頭村,西鄰太劉路,東鄰蘭煙鐵路。據《即墨縣地名志》記載:明永樂時(1403-1424)辛姓所建,當時只稱辛莊。至永樂末年,辛姓又在村南0.6公里處建村,稱南辛莊,辛莊隨之改稱北辛莊。今此村均無辛姓。同治《即墨縣誌》標有辛莊。《即墨縣鄉土志》標有南辛莊。

政區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積1640畝。2006年,全村共有170戶,總人口為569人,其中勞動力人數有421人,主要有宋、韓、王、於、李等姓氏。

經濟發展

2006年,全村糧食總產量達到878噸,經濟總收入為614萬元,人均純收入為6131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