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館

南越王博物館

南越王墓位於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越秀公園西側象崗山(海撥49.7米),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國第二代王,秦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目未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墓於1983年偶然發現。因蓋宿舍樓剷平象崗山,發現陵墓隱蔽在山下20米深處。全墓由750塊砂岩大石砌建,底鋪木板,頂側以大石板覆蓋,分前朝後寢兩部分,共7室,由兩道石門隔開,各室有各自的功能,深邃森嚴尤如地宮。

基本信息

南越王博物館南越王博物館

南越王博物館南越王博物館

區位結構

南越王墓位於廣州越秀區解放北路越秀公園西側象崗山(海撥49.7米),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南越國第二代王,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目未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墓於1983年偶然發現。因蓋宿舍樓剷平象崗山,發現陵墓隱蔽在山下20米深處。全墓由750塊砂岩大石砌建,底鋪木板,頂側以大石板覆蓋,分前朝後寢兩部分,共7室,由兩道石門隔開,各室有各自的功能,深邃森嚴尤如地宮。

文物藏品

經過數年挖掘,現已出土珍貴文物1000多件(組),有15位殉葬人。這是迄今為止,嶺南地區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陪葬品最豐富的漢初古墓,也是惟一的一座全用石塊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現壁畫的彩繪室墓。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銅器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銅編鐘 樂器3套,銅鼎36個,銅鏡36面,以及金印3枚(廣州市漢代考古至今發現西漢時期金印僅有4枚),出土玉器240多件。墓主身穿的玉衣殮裝已復原,它是我國目前發現完整的西漢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惟一的“絲縷玉衣”。墓中出土藍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銅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義的稀世珍品。

建築格局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建築占地14000平方米。整體布局布局以古墓為中心,上蓋覆斗形鋼架玻璃防護棚,象徵漢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墓的東邊為三層的綜合陳列樓,北邊為兩層的主體陳列樓,用環繞的迴廊上下溝通將三座建築物連成整體。現在,全館共有10個展廳,4800多平方米。1988年開館以來,共接待觀眾175萬人。現在,南越王墓博物館已被選進世界80個著名博物館之中。該館是廣州越秀山-象崗文化史跡遊覽線的主要景點,建築以軸線對稱布局,按參觀路線依山建館,拾級而上,把展館、墓室及擴建之展室連成有機整體。該館作為廣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是人們了解廣州歷史的一個重要教育與參觀場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