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 (英文名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是香港最大的英文報紙,發行量為11萬份左右,讀者以政界、商界的高層人士為主,1903年11月創刊,至今已有約108年歷史。南華早報在1903年創刊,內容復蓋中港兩地以至全亞洲,其報導具權威性,且獨立中肯,在業內享負盛名。南華早報能有效地接觸高素質的讀者群,及擁有較高的廣告市場占有率。2015年12月11日南華早報集團發出公告,指已經與阿里巴巴集團的附屬公司,就出售媒體業務訂立協定,出售包括《南華早報》報紙、雜誌、戶外媒體等業務,但未有透露作價。2015年12月11日,訊息確認,擁有112年歷史的《南華早報》確認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阿里方面表示,此次收購的是南華早報集團旗下的媒體資產,包括《南華早報》的紙版和網路版、雜誌和戶外媒體等全部業務。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南華早報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在1903年創刊,內容復蓋中港兩地以至全亞洲,其報導具權威性,且獨立中肯,在業內享負盛名。 過去百年來,南華早報一直是香港、內地以至亞洲最具公信力的報章。憑藉一絲不苟的探索精神和不偏不倚的忠實報導而享負盛名,尤其深得商界人士的支持。 本報積極探討各項改善社會民生的問題,鼓勵公平公正的討論,充分體現作為本港最具公信力傳媒的角色。南華早報能有效地接觸高素質的讀者群,及擁有較高的廣告市場占有率。 時至今日,南華早報獲得香港不少專業人士愛戴,廣告市場份額更領先其他英文報章。

發展歷程

南華早報南華早報

1903年4月1日,由原《孖刺西報》(Daily Press)編輯主任克寧漢(Alfred Cunningham)與謝纘泰等於都嗲利街成立,6月1日遷往乾諾道辦公室。11月6日首份報紙出版,當時出紙一張,零售一角,日銷六百份。當時中文名稱為《南清早報》,到1913年才改為《南華早報》。1906年,原美籍牙醫、商人諾貝爾(J.W.Noble)入股《南華早報》。二次大戰結束後,滙豐銀行成為《南華早報》最大股東。1971年11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1987年梅鐸的新聞集團將《南華早報》私有化,1990年重新上市。1993年10月郭鶴年嘉里傳媒有限公司買下《南華早報》控股權,1994年到1996年間,《南華早報》由香港鰂魚涌英皇道979號遷入大埔工業園。1997年末,郭鶴年兒子郭孔演成為該報主席。

出版宗旨

《南華早報》出版業務的宗旨是創作、發表和傳播反映大中華及亞洲地區民生時事的高質量出版內容,現任總編輯蔡翔祁 (Reginald Chua)。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派駐記者20名,與其他在大陸發行的國際媒體相比,報導隊伍的規模最大。日報包括要聞版,經濟版,城市版;每周還會出版科技版,地產版,教育版,體育版。每周日出版Sunday Morning Post及postmagazine.

香港《南華早報》集團是一家多元化的傳媒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報章雜誌,傳媒出版,網上互動式服務,錄像影片後期製作。公司的股份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掛牌上市,大股東為馬來西亞糖王郭鶴年家族。其旗下嘉里集團包括嘉里糧油、嘉里建設、香格里拉酒店和南華早報。

通過網站訂閱的讀者遍及歐洲和美國。新聞網站報導大中華地區的時事動態,內容包羅萬象,全日不停放送詳盡獨到的新聞報導,深入剖析時局,並且全日定時更新信息內容。網站以收費的形式提供服務,訂戶人數超過22,000人, 登記用戶達700,000人,每月的網頁瀏覽人數高達2,500萬。

通信地址

北京(總部)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27號嘉銘中心B座7層 100020

上海

上海市黃陂北路227號中區廣場2001室, 200003

香港

Financial Times

Unit 5905-5912, 59F, The center, 99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編輯方向

南華早報南華早報
在港英殖民地時期,《南華早報》被視為英國殖民地政府的喉舌。許多政府官員在該報發表評論、資料和接受訪問。

自郭氏收購後,有觀察家指涉該報有親北京政府的跡象。專欄作家Danny Gittings、駐北京記者Jasper Becker和中國版編輯林和立均遭解僱,林和立的職位則由吉林省政協委員的王向偉接任,這些動作被外界認為是淨化對中國政府批評之舉,但郭氏否認。同時該報支持香港全面普選和取消立法會功能界別,不反對北京政府,但對北京政府的政策多有批評,支持和平改良與和平改革。反對中國大陸神話過往領袖毛澤東的運動,支持香港工人提高待遇運動。該報評論中對泛民派和建制派均有評批。另外對日本民族主義持批評態度。

2012年,香港媒體在李旺陽蹊蹺死後的第二天普遍大幅報導,而《南華早報》只在A6內版刊登了一篇簡訊。6月7日,《南華早報》的一名外籍兼職編輯普萊斯寫電郵給總編王向偉,認為這樣做是自我審查。內部泄露的電郵顯示,零售版的有關報導是經該報總編王向偉親自拍板刪節,淡化為一則百餘字的簡訊。普萊斯在數日後向全體同事公開他和王向偉就此事件交換的電郵,並稱這一事件使《南華早報》的公信力危在旦夕。

其他介紹

影響廣泛

《南華早報》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國家語委南華早報社主辦的國家級專業性報紙。秉持“規範語言文字 傳承華夏文明”的理念,集權威性、教育性、知識性和套用性於一體,資訊量大,關注度高, 自創刊以來,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

發展方向

《南華早報》將以差異化優勢打造其“悅讀與套用”的實效定位,秉持學術高度,探求專業深度,兼容並包,雅俗共賞,集權威性、教育性、知識性和套用性於一體,以發展為導向,整合推廣渠道,最佳化配置資源,應需所求,使報紙更受讀者歡迎。

廣告信息

在保持版面的充足容量和唯美視覺效果基礎上,整合全國各級各類優質媒體資源和廣告代理機構、重點特色客戶,以全新的“一站式”服務和精準化傳播模式為廣大合作夥伴提供個性的宣傳平台。南華早報廣告影響極大。

發行信息

所有版面定期出版,統一定價、自辦、郵發相結合;在全國重點開發多家省、地(市)級核心發行站,構建優質發行推廣渠道,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南華早報廣告價格合理,深受青睞。

經營活動

根據報紙整體定位和運營情況,報社擬聯合相關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廣泛合作,舉辦大型活動、推出特色專題、專刊及有關活動,注重讀者、媒體和合作單位多贏互動,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兼顧。

回收事件

《南華早報》在2010年4月13日的頭版報導胡錦濤訪美國時,誤將“Hu Jintao”的中文翻譯為“胡佳”,事後要回收報紙,為歷史上首次,並於4月14日的頭版刊登道歉聲明。據《蘋果日報》引述《南早》員工,推測是不懂中文的編輯,在電腦系統按鍵加入Hu Jintao的中文名時,因按錯掣,誤選名單內排在胡錦濤之下的胡佳(Hu Jia)。又報社去年刪減校對人手,將編輯兩次審稿減為一次。《南早》曾於4月4日社論批評政府及大型機構聘人時常要求應徵者須懂兩文三語的做法不合理,指會妨礙有能力的外籍人士應徵。

人事變動

2016年4月12日下午4點23分,南華早報集團通過香港聯合交易所官網發布公告:本公司於2016年4月5日完成出售其媒體資產後,董事會謹此宣布,胡以晨先生不再擔任本公司行政總裁職務。胡先生已確認彼與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亦無任何有關彼不再擔任行政總裁職務的事宜須提請本公司股東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