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又叫金家村,位於安徽省東至縣花園鄉的深山峽谷中。村後有九條山脈俯衝而下,蜿蜒到村口,盤成三個圓丘,形似九龍戲三珠。村口的千年古樟下,有一座單孔石拱小橋,古樸典雅,為寨子增添了不少詩情畫意。這樣的小橋入村還有兩座,被村民稱作“進村三把鎖”。此地的村民多為匈奴人的後裔,因此南溪古寨被稱為“大山深處最後的匈奴部落”。 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安徽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南溪古寨入選其中。2012年12月17日,全國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決定將安徽省東至縣花園鄉南溪古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第一批)。

發展歷史

家譜 家譜

南溪古寨,位於安徽省東至縣花園裡鄉南溪村境內的一個深山峽谷,距縣城34公里,大山深處生活著800多戶神秘的匈奴部落族後裔。南溪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村寨。唐朝末年,金氏祖先金僑公為避黃巢戰亂,從徽州黃燈遷到此地開發定居,至今有1127年,傳世六十多代。

在明清時期,村內有一千多戶、四千餘人,九十九口古井,九十九條街弄,均是青石鋪路,民房全是徽派建築格式,還有部分元朝和明朝的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古代的石碾、石磨至今仍在使用,成套老家譜完好無損,許多老人還帶有古代的生活習性。

南溪古寨由於地處偏僻、交通阻塞,原來長期與世隔絕,直到2004年10月才通鄉級公路,更為重要的是受其所處的特殊地形的影響,長期保持著相對封閉的與世隔絕狀態,能夠在完好地保存了村落的原始狀態,至2006年經專家考證後發現,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決定將池州市東至縣花園裡鄉南溪古寨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第一批)。

花園鄉南溪古寨榮獲安徽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稱號。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安徽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皖政秘[2010]218號,花園南溪古寨名列其中。

相關傳說

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

傳說很久以前,村後山中有妖獅作怪,天宮王母得知,將妖獅化為石頭,並連降三把鎖,鎖住了風水。至此金家村風調雨順,人丁興旺。村里至今有保存完好的成套老家譜。村譜記載,公元前121年,其祖金日磾為駐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隨匈奴王渾邪歸漢,武帝授以馬監侍郎,並賜名金姓。

金氏家族到唐代,為避黃巢之亂,選中南溪,率族人在此安居,至今已有1120多年。村後的石獅旁有一條古徽道,通往江西浮梁。也許,村里人也曾經從這裡“浮梁買茶去”。累了渴了,就在路亭里稍作休息,和所有的徽商一樣,用過了路亭里的米和水,回來的時候,再滿上。匈奴人的野性與鬥志漸漸褪去,留下更多的,是徽商的儒雅和誠信。寨子裡的房屋大多是粉牆灰瓦馬頭牆,有門有面的徽派建築,與皖南民居沒有多少分別。只有建於元代的一幢碉樓,仍然保留著些許匈奴民族的烙印。

匈奴人勇猛剽悍,驍勇善戰,除了遷徙、作戰時住在帳篷里,一般都住碉樓,以便禦敵。這幢碉樓牆壁之間的夾角只有60度,如利劍的鋒刃直刺藍天。牆身厚實,門窗窄小,槍眼裡似乎隨時都有利箭射出。也許,寨子裡的匈奴後裔們就曾經在這樓里對外巡視,或許與外敵還有過激戰。現在這碉樓已經廢棄不用,只有屋檐上飛鷹般的瓦片,仍在默默訴說著匈奴人的往昔心事。

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

建於明代的大成祠是金氏宗祠,門楣高大,山牆聳立,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共前後三進。明清時期,金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有不少人在朝廷為官。祠堂內有99根柱子落地,宏偉莊嚴。不知是想與皇宮媲美,還是另有所圖,據說匈奴後裔們原打算在祠堂里建100根柱子,後被人告密,只有將其中一根柱子鋸開,使其不落地,這才避開了一劫。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柱子上的雕刻隱隱有龍的形狀,石墩上的圖案也將匈奴人尚武的特性表露無遺。也許,匈奴人的心思,不過是想像雄鷹般展翅,飛向藍天,飛向草原吧。寨子裡的人終究沒有飛走,他們安定下來,過起了閒適的生活。

逢年過節的時候,村里人也和大部分皖南農民一樣,在祠堂里唱戲自娛自樂,唱的是溫婉的花鼓戲,黃梅調。倒是村民們的臉上,隱約還能看出些微匈奴人的特質。鐵騎的聲音漸行漸遠,這些草原遊牧民族的後裔,終於在這裡紮下根來,經過千年的碰撞與融合,漸漸與漢人難分彼此。

美食小吃

瑤池魚頭、仙寓筍、五味湯、農家小炒、多味排骨、乾菜燒肉、紅燒小河魚、仙寓蘑菇、仙寓人家老雞湯、鄉村紅燒肉、山里自釀的米酒、花園葛粉、雲尖茶葉、金針菇、升金湖鹹鴨蛋 、官港花菇、桃酥、獼猴桃、靈芝、麂子、野豬等。

旅遊信息

票價

票價45元

交通

可在東至縣城乘坐3路公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