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隕石

南極洲隕石

自1912年至1980年,人們在南極洲找到5021塊隕石,表明南極洲是世界巨大的隕石天然保存庫。南極洲隕石的大量發現是空間化學的重大進展之一。南極洲隕石的研究,對於探討太陽星雲的凝聚環境,行星和小天體的形成歷史,隕石的分類,宇宙線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穩定性都有重要意義。

南極洲隕石

1912~1980年,人們在南極洲找到5021塊隕石,表明南極洲是世界巨大的隕石天然保存庫。南極洲隕石的大量發現是空間化學的重大進展之一。

發現

1969年以前,蘇聯、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考察隊在南極洲找到過6塊隕石。1969~1980年日本南極考察隊在大和山區等地收集到4294塊隕石。1976~1980年日本、美國聯合考察隊和美國紐西蘭考察隊在阿倫等地區收集到721塊隕石。至1980年,各國考察隊所收集的南極洲隕石,最重的石隕石為阿倫-769,L6型,重407千克;最重的鐵隕石為德里克-78009,重131.8千克;最小的隕石僅數克重,一般為數百克。

命名

南極洲隕石的命名,經隕石學會隕石命名委員會討論決定,統一按以下規則命名:發現地點-發現年代和隕石順序號,如:大和-790112,為在大和地區1979年發現的第112塊隕石。大和-790112重23.97克,屬碳質球粒隕石。
南極洲隕石主要保存在美國休斯敦詹森空間中心和東京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等處。
世界上有名的隕石研究實驗室,都對南極洲隕石作了較系統的研究,其主要成分為矽酸鹽及其他如花崗岩等。如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岩石化學分類、磁性分類、化學成分、微量元素有機成分、物理性質、衝擊特徵、形成年齡、暴露年齡和落地年齡等。南極洲隕石的落地年齡為104~7×105年,平均為2×105年,說明凍的運移和消融,對隕石在特定區域富集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極洲隕石的研究,對於探討太陽星雲的凝聚環境,行星和小天體的形成歷史,隕石的分類,宇宙線在時間上的穩定性都有重要意義。

南極洲簡介

名稱:南極洲(Antarctica)。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也叫“第七大陸”。
位置:位於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同時也是跨經度最多的一個大洲。
面積: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位於七大洲面積的第五位。
範圍:由圍繞南極的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組成,其中大陸面積1239.3萬平方千米,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千米,島嶼面積7.6萬平方千米。
地理分區: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南極點。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
地理常識:在南極點不管向哪面走都是向北方。
居民: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查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簡史:1738~1739年,法國人布韋航海時發現了南極附近的一個島嶼(今布韋島)。1772~1775年,英國人庫克船長到達南極附近的南設得蘭群島。1820~1821年,美國人帕爾默、沙俄人別林斯高晉和拉扎列夫、英國人布蘭斯菲爾德先後發現了南極大陸。1838~1842年,英國人羅斯、法國人迪爾維爾、美國人威爾克斯等先後考察了南極大陸。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達南極極點。1928~1929年,美國人作了幾次南極飛行考察,並建立了“小亞美利加基地”。
 

配圖

南極洲隕石南極洲隕石

相關標籤

南極洲;天文;隕石;自然;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